曾思明

曾思明

曾徠思明是馬來西亞的一個魔術師,擅長玩牌技,被當地人稱為“賭神”,他的牌技特點是眼花繚亂的出牌和出神入化的抽牌。

基本簡介


《賭神》中真正的“賭神”
說起馬來西亞魔術師曾思明,你可能不熟悉,但提起香港電影《賭神》,很多人立刻就想到了周潤發神奇的牌技,它塑造了香港電影史上一個經典形象。然而,片中周潤發讓人眼花繚亂的出牌手法、出神入化的抽牌技巧都是曾思明的精湛表演。《賭神》之後,一些電影開始找曾思明作“替手”。
“魔術和賭錢是兩碼事,我的魔術是用來娛樂的,不是用來賭博。我喜歡玩牌,這能給自己帶來高薪,為什麼要賭呢?”當我問曾思明怎麼會成為“賭神”時,他笑笑說,那時我正在美國表演,劇組輾轉找到我。你如果仔細看,我的手型和周潤發的手是不一樣的。他笑著把手伸過來讓我看。看似普通的一雙手,但只要它們運動起來,就成了一雙最奇妙的手。這雙手可以把硬幣瞬間從人民幣變成美元;原本在手裡的硬幣也突然出現在封閉幾層的盒子里;把一塊絲巾從一個人的手裡變到另一個人的袖子里;把現場寫在這張撲克牌上的字移到另一張;不碰到你,就能讓你頭上長出香煙;不碰你的手錶,讓時間聽你的指揮任意快慢;你心裡想哪張牌,曾思明就能找出哪張……雖然他不時提醒著觀眾,大家都目不轉睛地盯著他的手,卻仍看不出破綻。
“不是我的手快,而是你的眼睛慢”
“我喜歡大家叫我魔術師,不喜歡稱呼我賭神,因為我不喜歡賭博。”曾思明是職業魔術師,他被稱為“亞洲牌王”,曾經贏得“亞洲最佳撲克頂級魔術大師”的殊榮,三度蟬聯亞太地區的撲克魔術第一名。他曾為美國前總統里根、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等政要表演近身魔術。曾思明最擅長“近身魔術”,他說自己堪稱“近身魔術”第一人。所謂“近身魔術”,是指觀眾近距離觀看的魔術,具有互動性強,對細節手法要求高。它不同於舞台魔術,舞台魔術70%憑藉的是道具,很依賴道具、燈光等設施,而近身魔術全是真功夫。近身魔術所用的道具多為日常用品,如錢幣、撲克牌、戒指等。因為與觀眾面對面接觸,觀眾又常常可以觸摸表演物,往往帶來很大的驚奇。當觀眾感嘆魔術的高明時,曾思明說,近身魔術在觀眾眼前表演,整個表演一覽無餘,如果稍有破綻,很容易被發現。不是我的手快,而是你的眼睛慢,魔術重要的就是手快,而且你可能看到的角度,都在我設計中被遮擋住了。除此之外,需要有超強的記憶力,只要看過一眼,不管怎麼洗牌,都能準確記得牌的位置。另外需要集中精力觀察對方的心理。曾思明是個幽默的人,當我再想繼續追問揭秘之類的問題時,他就笑著對我說:“你講什麼,我的中文不好,聽不懂啊。”已經表演了幾十年魔術的曾思明告訴我,中國人看魔術時,總喜歡刨根問底,想看透其中的奧秘。而外國人更多是輕鬆地享受魔術帶來的奇妙。是啊,一味揭開真相,就會破壞魔術的魅力。當曾思明故意裝作聽不懂時,我也不再追問了。
在表演魔術中享受快樂
曾思明說表演魔術靠的不是天分,而是興趣,自己在14歲的時候忽然開始對魔術感興趣,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從看別人變魔術開始,後來自己買了一些關於魔術的書籍,仔細閱讀。在完全沒有拜師學藝的情況下,自己根據書上的方法模仿練習。曾思明在美國拉斯韋加斯賭城當過顧問,開辦過魔術學校。他已經幾次周遊全世界,多次前往東南亞、中國、韓國、日本、美國等國的娛樂場所表演。1994年,曾思明辭去其他的工作,加入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徠表演魔術。在世界各地的香格里拉飯店的餐廳、酒吧里,曾思明可以幾個小時不停地表演不重複的魔術,與客人分享魔術帶來的樂趣。他說香格里拉在世界各地都有酒店,他可以給各國的朋友表演魔術,還能與各國的魔術師切磋。 “魔術,演講、華爾茲”被西方社會並稱為三大社交技巧,魔術最講究互動和溝通,魔術可以成為不同國籍、不同種族之間通用語。他說,選擇一個好的時機進入到客人的視野非常重要,由於他的出現,會給客人們送上“意外”的魔術菜肴。曾思明出神入化的表演讓大人小孩都瞪大了雙眼,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上東盛貿飯店,我看到有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從開始就跟著曾思明,表演到哪桌,他就跟到哪裡,估計腦子中在不停想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曾思明說最難“騙”的是小孩,因為小孩的注意力不會完全按照你的指揮,我說看哪裡他們不一定會看哪裡。曾思明近身表演時,喜歡有小孩子配合,在曾思明眼裡,給孩子們表演時,最重要的是把自己也變成孩子,有互動。他說自己在表演魔術的過程中享受快樂。
今年央視春晚,台灣魔術師劉謙的奇妙表演讓廣大觀眾對“近身魔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日前,記者有幸在北京採訪到了“近身魔術”的第一人,馬來西亞華人曾思明(托馬斯·曾),零距離感受了“近身魔術”的獨特魅力,不禁為他高超的魔術技藝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