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書觀

天書觀

天書觀,位於山東省泰安市西里許的泰山壇埠,又名乾元觀,明稱碧霞元君行宮,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建,傳為宋真宗時,所降天書之處,因故名。

名之由來


泰城有一個看似普通的街頭花園,裡面有塊大石碑,刻著“醴泉”二字,
在此不遠處還有一塊石碑,用蒼勁的大字寫著“天書觀遺址”。不少市民在這裡健身、聊天。可是在這2畝左右的面積上發生的很多傳奇故事,但卻沒有多少人知道。天書觀遺址,位於泰安市東嶽大街上河橋西側。這裡已經闢為小型休閑公園,公園西側有一口井,井中有一眼泉,泉早已乾涸,泉一側有“醴泉”碑,背面寫著這眼泉的故事。根據碑刻內容和史料記載,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就是宋真宗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降天書的地方,降天書時,這眼泉中湧出清冽的泉水。在中國古代,降天書、涌醴泉,這些都是祥瑞的象徵,所以後來宋真宗就在這個地方修建了廟宇。據史料的記載,這個地方當時有門閣三間、殿廳三所、醴泉一眼、碑二通,佔地數畝。經過上千年的歲月,僅剩下醴泉一眼、石刻一處、空地遺址二畝。
對於天書觀遺址當年的風光和深厚的文化,當地老市民已經一無所知。據幾個在此散步的老市民說,這個地方,民國時期開辦過學校,抗日戰爭時期是個兵園子。他們只知道這個地方叫做天書觀遺址,也知道有眼很神秘的泉,但是對這裡面的封禪文化一無所知。
儘管這個地方有著悠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卻一直被忽視。20世紀80年代,全國文物普查時,遺址類物件沒有被劃歸到文物的行列,這處文物擱置下來。現在開始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文物類型大大豐富,研究人員想到了天書觀遺址。
天書觀遺址是見證帝王封禪泰山的遺跡,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而封禪文化又是泰山特有的珍貴文化,將天書觀遺址划入文物行列非常有必要。泰山區文物普查隊的專家隊伍,在整理天書觀遺址資料時,專門增加了一條建議,就是今後在天書觀遺址內能有介紹其文化和歷史的宣傳畫或文字。以讓更多的市民和遊客了解到泰安這個古城的文化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