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炮台村的結果 展開
- 黃浦江炮台村
- 廣東省湛江市炮台村
炮台村
廣東省湛江市炮台村
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麻斜炮台村是法國侵略者侵佔“廣州灣”登陸的地方。
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麻斜炮台村是法國侵略者侵佔“廣州灣”(今湛江舊稱,曾為法國殖民地)登陸的地方。當年法國人在炮台村附近立的石刻界碑。
說起炮台村的起由,村裡的一些老人還記憶猶存。清朝時期炮台村是吳川縣轄下的一條海邊小村莊,由於清政府在該村海岸設有炮台,故取名炮台村。后炮台村歸屬坡頭區麻斜街道辦管轄。
清末時期的炮台村是三面環海的小半島,村南是一條至內陸3公里的海河,河寬200米到500米,與對岸的安鋪村海面均是海、河的入海口,村西北是寬闊的海灣,當地長輩將南三與東海島之間的海面稱為廣州灣,是進出海灣的門戶,將島嶼稱為洲。
當時的炮台村四野一片荒涼,村西南海岸有一座清政府建造的炮台,年代已久,凡進入海灣的船隻都可以在該村清楚看到。當時守備炮台只有一人,是炮台村人,享受縣衙俸祿,凡發現可疑外國大船進入海灣,就要朝著船點火開炮。
當年法國侵佔“廣州灣”后,最早在坡頭麻斜建“東營”和公使署,1912年把“總督府”(廣州灣法國公使署)遷往“西營”(現霞山區舊稱)。雖然“東營”時期法國人留下的痕迹不多,“法國師爺”張明西的故事許多人仍有記憶。
張明西又名張耀庚,坡頭麻斜人,小時候讀過鄉間私塾,在“東營”讀過法語,在“西營”就讀“益智中學”。由於成績優秀,被法當局聘為職員,后當為翻譯官,在法當局高官身邊做事,當地人稱他為“法國師爺”。故居“師爺樓”至今還保存在坡頭麻斜。
張明西和當時本地知名人士許愛周和陳學談有至交,使他在商界不斷發展,他的企業在廣州灣赤坎(今赤坎區)有“勝利大酒店”(后改名建設旅店)和“裕大織造廠”,還有在“東營”(在今坡頭區內)、“西營”(今霞山區)的店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