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山鎮

福建省政和縣鐵山鎮

鐵山鎮,位於政和縣東北部閩浙交界處,南距縣城8公里,西鄰松溪縣,北和浙江省慶元縣毗鄰,省道204線穿境而過,全鎮面積132.6平方公里,轄14個村2.26萬人(其中鎮區約5000人)。整個地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依次分為山地、丘陵、河谷、盆地,最高行政村海拔1000米,最低254米,14個村中有9個村海拔超過500米。全鎮耕地2.66萬畝,林地15.6萬畝,毛竹林7.3萬畝,茶山7500畝,錐栗2.1萬畝,全鎮森林覆蓋率達82%。已探明的有鐵、磷、黃金、鉛鋅等礦藏。是省級文明鄉鎮、省級生態鄉鎮。

地理環境


“閩北竹鄉”鐵山鎮,地處閩浙交界,南依政和城關,西鄰松溪縣,北和浙江省慶元縣毗鄰,全鎮方圓132.6平方公里,整個地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分山地、丘陵、河谷盆地三種區域,入閩戰備通道穿境而過,是閩東北通往浙西南的咽喉之地。全鎮轄14個村5366戶2.2萬人,土地面積132.6平方公里,境內鐵、鋅、鉛等礦產資源豐富,盛產的竹、茶、錐、菜等產品品質極佳,適宜加工各類農副產品加工業和礦產業。與浙江省慶元縣接壤,民風民俗相通,邊貿往來十分活躍。全鎮有林地面積15.6萬畝,毛竹林6.2萬畝,茶山7500畝,錐栗2.1萬畝。已探明的礦藏有鐵、磷、黃金、鉛鋅、脈英石、鉀、明礬、水晶等。整個地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分山地、丘陵、河谷盆地。最高行政村海拔1000米,最低234米,14個村中有9個村海拔超過500米,受海拔高差影響,自然災害頻繁,素有“十年九災”之稱。歷史悠久。境內有千年古剎寶福寺、護國寺,有宋代大理學家朱熹祖父朱森墓和明兩淮都轉鹽運使司盧亮墓。有百年樹齡的銀杏群和樹抱竹景觀。鳳林古道是閩北通往浙江和閩東唯一的官家驛道,自古就留下許多文人騷客的足跡和墨寶。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鄉村公路硬里程達60多公里,實現了村村通,絕大部份村巷鋪設了水泥路面,人居環境大大改善。教科文衛並肩發展,電視、電話全面開通,投資200多萬元的鐵山中學綜合教學樓竣工使用;中心衛生院全面裝修改造,引進了先進的診療設備,提高醫療水平;殿下林全民健身場建成;新建了一個3.5萬伏變電站,滿足工業發展用電需求。

經濟發展


工業經濟迅猛發展,東干至張屯工業走廊初具雛形,鐵山、東干兩個縣級工業平台一期開發面積300多畝,已實現“三通一平”,工業走廊現擁有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10家,年產值200-500萬元的企業8家,竹、茶、錐等半成品加工企業100多家。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7678萬元,其中農業產值7240萬元,工業產值10438萬元,各項稅收29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