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山鎮

重慶市大足區鐵山鎮

鐵山鎮,隸屬於重慶市大足區,地處大足區西北部。

清朝時期,鐵山鎮境域屬崇勝里;1993年12月,由鐵山鄉改為鐵山鎮。截至2018年末,鐵山鎮戶籍人口為33224人。截至2020年6月,鐵山鎮下轄2個社區、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重慶市大足區鐵山鎮多寶路101號。

2018年,鐵山鎮有工業企業2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2021年,重慶市大足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16721人。

概況


鐵山鎮位於大足區西部,距大足城區20千米。轄雙河街、晉元街2個社區,雙橋、油坊、連科、西北、繼光、麒麟、多寶、高龍、建角、桂香、三寨、勝豐12個行政村。
鐵山鎮
鐵山鎮
[代碼]500225117:~001雙河街社區~002晉元街社區~200雙橋村~201油坊村~202連科村~203西北村~204繼光村~205麒麟村~206多寶村~207高龍村~208建角村~209桂香村~210三寨村~211勝豐村

沿革


清朝時期,鐵山鎮境域屬崇勝里。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雙河鄉。清宣統二年(1910年),雙河鄉析置高升鄉。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第一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新增第五區。
1949年12月,屬第三區。
1952年6月,屬新增第十區,為區治雙河場。
1953年9月,析雙河鄉、高升鄉置多寶鄉。
1958年3月,雙河鄉改為雙河公社。
1981年3月,雙河公社更名為鐵山公社。
1984年3月,鐵山公社改為鐵山鄉,多寶公社改為多寶鄉;同年9月,多寶鄉更名寶山鄉。
1993年12月,鐵山鄉改為鐵山鎮。
2003年11月,多寶鄉併入鐵山鎮。

鄉鎮概況


鐵山鎮,曾名九區,又名雙河場。東與三驅鎮相連,西與榮昌區十烈鄉相接,北與四川省安岳縣合義鄉相毗,南與季家鎮相鄰。鐵山鎮位於大足區的最西端,距縣城26公里,是大足區的西大門,位於大足、榮昌、安岳三區縣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相對重要。鐵山鎮幅員面積59.6平方千米,下轄雙河社區、晉元社區兩個街道居委會和繼光村、雙橋村、麒麟村、油坊村、連科村、西北村、多寶村、高龍村、勝豐村、桂香村、建角村、三寨村12個村委會,共90個居民組,總人口33751人。鐵山鎮的地形以丘陵為主。氣候屬於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具有熱量豐富日照時數少,雨量充沛但季節分配不均,冬暖春早夏季長,無霜期長的氣候特點。

行政規劃


1997年,鐵山鎮下轄繼光、高橋、雙橋、麒麟、邁進、油坊、連科、文豐、星火、西北10個行政村和中合街1個社區。
2011年末,鐵山鎮下轄雙河街、晉元街2個社區,繼光、雙橋、麒麟、油坊、連科、西北、多寶、高龍、勝豐、桂香、建角、三寨12個行政村;下設10個居民小組、7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鐵山鎮下轄2個社區、12個行政村:雙河街社區、晉元街社區、雙橋村、油坊村、連科村、西北村、繼光村、麒麟村、多寶村、高龍村、建角村、桂香村、三寨村、勝豐村,鎮人民政府駐雙河街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鐵山鎮地處大足區西北部,東與三驅鎮相連,南與季家鎮相鄰,西與榮昌區吳家鎮接壤,北與高升鎮及四川省安岳縣合義鄉、努力鄉毗鄰,距大足區人民政府駐地19.5千米,區域總面積59.9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鐵山鎮地處淺丘,地勢東低西高;地形分為淺丘帶壩;主要山脈有華鎣山支脈的巴岳山;最高峰香爐山位於麒麟村,海拔585.6米;最低點萬壽橋位於勝豐村,海拔371米。
鐵山鎮
鐵山鎮

氣候

鐵山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7.3℃,1月平均氣溫5℃,極端最低氣溫-3.4℃(1975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氣溫36℃,極端最高氣溫41.9℃(1972年8月29日);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月最多。

水文

鐵山鎮境內河道屬瀨溪河流域;主要河道有大渡河、老堰河等11條;河流總長度34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窟窿河,從連科村至勝豐村流經境內7個村和2個社區,長16.8千米,流域面積36平方千米,年均徑流量11.83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鐵山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山體滑坡等。旱澇災害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3—10月,嚴重的一次乾旱發生在2006年7月麒麟村。

自然資源

鐵山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石灰石、銅礦等;其它自然資源有頁岩、慈竹、塑性黏土等。2011年,鐵山鎮有耕地面積4.9萬畝,人均1.5畝。

人口


2011年末,鐵山鎮總人口3296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504人,城鎮化率16.7%;另有流動人口992人。總人口中,男性17683人,佔53.64%;女性15280人,佔46.36%;14歲以下4061人,佔12.32%;15—64歲24996人,佔75.83%;65歲以上3906人,佔11.85%;以漢族為主,達32941人,佔99.93%;有彝、藏、哈尼等10個少數民族,共22人,佔0.07%。2011年,鐵山鎮人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長率0.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35人。
2017年末,鐵山鎮常住人口為16079人。
截至2018年末,鐵山鎮戶籍人口為33224人。
2021年,重慶市大足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16721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鐵山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756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2所,在校生1435人,專任教師10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45人,專任教師6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鐵山鎮主要學校有重慶市大足區鐵山中學、重慶市大足區鐵山鎮中心小校、重慶市大足區鐵山鎮寶山中心小校,其中重慶市大足區鐵山中學屬片區中學。2011年,鐵山鎮教育經費達977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977萬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鐵山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0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6人,經營管理人才21人,技能人才18人,農村實用人才41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鐵山鎮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2個,藏書2.5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人。鐵山鎮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吉祥藝術團。2011年末,鐵山鎮有體育場地7處;100%的城市社區和16.7%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8%;有廣播喇叭11隻,入戶率90%,通響率100%。2011年末,鐵山鎮廣播綜合覆蓋率90%,有中央一台、重慶衛視等32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4509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2%。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鐵山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個,其中衛生院3所;病床5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7張,固定資產總值0.06億元;專業衛生人員38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5人。2011年,鐵山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45萬人次,住院手術579台次,出院病人0.31萬人次。2011年,鐵山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2.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6%,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2萬人,參合率98.2%;孕產婦死亡率為零。

社會保障

2011年,鐵山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92戶,人數201人,支出46.7萬元,比2010年增長85.8%,月人均193.5元,比2010年增長62.6%;城市醫療救助4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83人次,共支出7.49萬元,比2010年增長51%;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21人次,支出2.76萬元,比2010年增長3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69戶,人數1630人,支出194.88萬元,比2010年增長73.5%,月人均99.6元,比2010年增長66.9%;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0人,支出4.4萬元,比2010年增長13.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69人,支出55.3萬元,比2010年增長26.1%;農村醫療救助36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740人次,共支出56萬元,比2010年增長50%;農村臨時救濟1482人次,支出20.4萬元,比2010年增長26.7%。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鐵山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78千米,投遞點14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623份、期刊98冊;有電信企業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2051戶;行動電話用戶8960戶;寬頻接入用戶163戶。
道路
2011年末,鐵山鎮道路總長度3.4千米,橋樑4座,總長度0.3千米。
給排水
2011年末,鐵山鎮有自來水廠2座,鋪設幹線水管12.6千米,生產能力140噸/日,年人均生活用水10.5噸;排水管道11千米,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500噸。
供電
2011年末,鐵山鎮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有主變壓器73台。2011年,鐵山鎮售電量累計完成10.27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可靠率98%。
燃氣
2011年末,鐵山鎮有天然氣(煤氣)管線11.8千米,天然氣(煤氣)用戶688戶,月天然氣(煤氣)平均用量2.2萬立方米。

交通


2011年末,鐵山鎮有鐵季路、鐵合路等縣鄉(鎮)級公路10條,總長28千米。鐵山鎮有大榮公路(大足→榮昌)穿境而過,主要公路還有雙郵公路(鐵山→龍水郵亭)、鐵西公路(鐵山→安岳努力)等。

著名人物


鐵山鎮著名人物有國大代表沈庸、國大代表鄭雪,當代書畫家、詩人方濱生,革命烈士黃天元、唐友國、唐益平,解放軍大校黃戍坤等。

交通運輸


鐵山鎮的交通運輸以公路運輸為主,大榮公路(大足→榮昌)穿境而過,主要公路還有雙郵公路(鐵山→龍水、郵亭)、鐵季公路(鐵山→季家)、鐵合公路(鐵山→安岳合義)、鐵西公路(鐵山→安岳努力)等。鐵山鎮村村通公路,幾乎社社通公路,公路交通十分方便。

資源豐富


重慶大足鐵山鎮
重慶大足鐵山鎮
鐵山鎮的中藥材資源較豐富,人工種植的中藥材主要有白芷柴胡荊芥等;天然野生的中藥材主要有半夏夏枯草、金錢草、車前草魚腥草、地燈草(蒲公英)、杜仲、蟬蛻、青蒿、薄荷、前胡、陳艾、石菖蒲等。其中白芷、柴胡的產量較大,每年總有不少藥商前來批量購買。鐵山鎮的半夏(又名川半夏),藥效極好,全國有名,只在鐵山鎮及其周邊地區出產,屬鐵山特產藥材。

名優特產


黑山羊基地

大足區鐵山黑山羊基地分佈在大足區鐵山鎮繼光、麒麟、油坊、西北、雙橋、多寶、桂香七個村,佔地面積1.5萬畝,涉及農戶2900戶,年產黑山羊1.8萬隻。轄區內沒有污染型工廠和企業,因而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山清水秀,自然條件十分優越,有豐富的荒山草坡資源,有宜牧荒山草坡5500餘畝。長期以來,農戶在養殖黑山羊中普遍採取放牧形式。
2006年縣委、縣政府將大足黑山羊產業發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縣畜牧局成功註冊大足黑山羊品牌,縣科委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我鎮於2006年5月正式啟動大足黑山羊鐵山保種繁育項目。

枇杷

鐵山鎮有枇杷面積2000餘畝,主要以大五星為主,每年的5月上市。產品特點:果大(單果最大有400克)、皮薄肉厚、味甜,是春未夏初的首選水果。

鐵山葡萄

鐵山葡萄基地全區有名,所產優質巨峰、紅富士無核葡萄,品質不亞於成都龍泉驛葡萄;基地現已種植葡萄2500餘畝,預計今後五年年遞增種植面積1000畝以上;葡萄產業鏈逐步延伸,除鮮銷葡萄外,還自釀葡萄酒,自釀葡萄酒10餘萬斤。鐵山黑山羊全身烏黑髮亮,體格高大,四肢發達,肌肉豐滿,抗病力強,繁殖率高,是我國 亞熱帶地區的優良山羊品種;基地現已養殖黑山羊4000餘只。筍竹產業得到發展,現已種植筍竹6000餘畝。枇杷基地不斷擴大,現已種植枇杷2000餘畝。鐵山鎮是大足西部的邊貿重鎮,成為很多農副產品的主要集散地,年交易量白芷達1000餘噸,黑山羊6000餘只,仔豬10000餘只,雞鴨鵝20餘萬隻,竹席40餘萬張。

中藥材

鐵山鎮有白芷、柴葫等中藥材種植的傳統。是整個大足及周邊縣的白芷交易中心,每年經過鐵山鎮交易的白芷多達900多噸,遠銷廣東沿海一帶。

土粉條

鐵山自產的紅苕,通過提取澱粉,用純手工加工製成具有鐵山獨特風味的土粉條。

經濟


2013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355億元,財政總收入2649.53萬元,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9925元。

歷史文物


鐵山石刻是大足石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有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有1處:尖山子石刻;大足區文物保護單位有2處:菩薩岩石刻、大佛寺石刻。鐵山鎮建角村的尖山子石刻開鑿於初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是現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開鑿的摩崖造像。鐵山鎮湧現了國大代表沈庸、國大代表鄭雪,當代書畫家、詩人方濱生,革命烈士黃天元、唐友國、唐益平,解放軍大校黃戍坤等著名人物。鐵山鎮於2002年4月被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為重慶市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

人口轄村


轄村:
繼光村、雙橋村、麒麟村、油坊村
連科村、西北村、多寶村、高龍村
建角村、桂香村、三寨村、勝豐村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4354
7533
6821
家庭戶戶數4142
家庭戶總人口(總)14289
家庭戶男7483
家庭戶女6806
0-14歲(總)3177
0-14歲男1790
0-14歲女1387
15-64歲(總)9942
15-64歲男5161
15-64歲女4781
65歲及以上(總)1235
65歲及以上男582
65歲及以上女65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