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亭鎮

重慶市大足區轄鎮

郵亭鎮,隸屬於重慶市大足區,地處大足區南部,東與雙路鎮,南與永川市三教鎮、紅爐鎮相鄰,西南與榮昌區峰高鎮為鄰,北與珠溪鎮、龍水鎮相鄰,距大足區人民政府駐地35千米,區域總面積87.25平方千米。

清朝時期,郵亭鎮境域分屬安賢、汶水等地;1993年,由郵亭鄉、新利鄉、子店鄉合為郵亭鎮。截至2018年末,郵亭鎮戶籍人口為60291人。截至2020年6月,郵亭鎮下轄2個社區、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火車站社區2組聯通大道77號。

2018年,郵亭鎮有工業企業165個,其中規模以上5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鄉鎮概況


郵亭鎮東抵永川區的太平鎮,西與榮昌區峰高鎮接壤,南通郵亭鎮新利街和永川紅爐鎮,北達重慶市雙橋經開區城區。郵亭鎮轄區面積89.5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8.67平方千米,林地2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平方千米,城鎮規劃面積13.8平方千米,工業園區規劃面積14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34%。
郵亭鎮幅地處成渝兩地交會處,距大足城區35公里。成渝鐵路大足站、長河碥站,成渝客專大足南站,成渝高速公路橫貫全境,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轄15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3個街道人口聚集集中點其中【新利街、子店街、元通街】,151個村民小組。2020年,郵亭鎮常住人口為32443人。

歷史沿革


郵亭鎮圖片
郵亭鎮圖片
清朝時期,境域分屬安賢、汶水等地。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郵亭鄉。
1950年12月,增置為大足區第八區。
1953年2月,郵亭鄉析置新利鄉;同年9月,析置新市鄉。
1956年,新利、新市鄉入郵亭鄉。
1958年,郵亭鄉改郵亭公社。
1983年5月,改郵亭公社為郵亭鄉。
1993年,郵亭鄉、新利鄉、子店鄉合為郵亭鎮。
2003年12月,元通鄉併入郵亭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郵亭鎮下轄火車站、長河2個社區,烈火、東勝、天堂、紅林、中華、學堂、天福、友誼、新利、新紅、九灘、元通、復興、利群、水利15個行政村;下設12個居民小組、15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郵亭鎮下轄2個社區、15個行政村:長河社區、火車站社區、烈火村、紅林村、天堂村、天福村、東勝村、中華村、友誼村、新紅村、九灘村、新利村、學堂村、元通村、復興村、利群村、水利村,鎮人民政府駐火車站社區2組聯通大道77號

經濟


綜述
2011年,郵亭鎮財政總收入9338萬元,比2010年減少2.1%,其中鎮級地方財政收入1643萬元。2011年,郵亭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300元。
2017年,郵亭鎮地區生產總值55.2億元,同比增長1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93億元,增長17%;固定資產投資102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96億元,增長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9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萬元,分別增長12%、14.9%;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65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完成4.46億元,增長11.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96萬元,增長13.7%;地方預算內財政支出2580萬元。
2018年,郵亭鎮有工業企業165個,其中規模以上5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農業
2011年,郵亭鎮農業總產值4.7億元,比2010年增長12%,農業增加值2.36億元。郵亭鎮糧食作物以水稻、油菜、玉米為主。2011年,郵亭鎮生產糧食3.9萬噸,人均633千克,其中水稻1.5萬噸,玉米0.4萬噸。郵亭鎮主要經濟作物為玉米。2011年,郵亭鎮蔬菜種植面積0.5萬畝,產量0.4萬噸。郵亭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郵亭鎮生產肉類2954.2噸;畜牧業總產值10332.6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8.2%。2011年,郵亭鎮水果種植面積1.8萬畝,產量2.7萬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枇杷漁業以鯽魚、草魚為主。2011年,郵亭鎮漁業總產值3240.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6%。
2017年,郵亭鎮糧食播種面積3784.2公頃,糧食產量29351噸、增長1.79%;油料5123噸,增長6.14%。
工業
郵亭鎮是大足區工業重鎮,形成了以汽車摩托車零配件、鑄造、小五金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郵亭鎮工業總產值為65.8億元,比2010年增長29%;工業增加值22.1億元。2011年,郵亭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家,職工0.6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17.9億元,比2010年增長7.3%。
2017年,郵亭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62.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6戶,產值上億元企業達到42戶,建築業總產值達3.8億元。
商貿
2011年末,郵亭鎮有商業網點960個,職工2881人。2011年,郵亭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6億元,比2010年增長17.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6億元,比2010年增長14.3%。
2017年,郵亭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完成3.7億元,增長13.6%;有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0.96億元。
金融
2011年末,郵亭鎮有3家金融機構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1.1億元,比2010年增長5.2%;人均儲蓄1739.8元;各項貸款餘額508.9萬元,比2010年增長4.6%。
2017年末,郵亭鎮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2.11億元,貸款餘額1.87億元。
郵亭鎮
郵亭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郵亭鎮地處大足區南部,東與雙路鎮,南與永川市三教鎮、紅爐鎮相鄰,西南與榮昌區峰高鎮為鄰,北與珠溪鎮、龍水鎮相鄰,距大足區人民政府駐地35千米,區域總面積87.2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郵亭鎮地處丘陵地帶,地勢東高西低;地形分為中低丘陵和緩丘平地;主要山脈有巴岳山脈,境內最高峰黃泥塘坡位於郵亭鎮長河社區,海拔75.7米;最低點位於郵亭鎮新利村駱家槽房,海拔319.6米。
氣候
郵亭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6.5℃—17.5℃,1月平均氣溫8.5℃,極端最低氣溫-2℃(1982年2月6日);7月平均氣溫31.5℃,極端最高氣溫42.5℃(2006年8月25日);最低月均氣溫7.2℃(1982年2月),最高月均氣溫32.3℃(2006年8月);年平均降水量1006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4—10月,7月最多。
水文
郵亭鎮境內河道屬瀨溪河、太平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永安河、太平河,河流總長度18.2千米,河網密度0.2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太平河,從郵亭火車站社區至東勝村九龍灘流經境內天堂村、長河社區、東勝村,長7.5千米,流域面積12.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9.3立方米/秒;另有小溪河45條,總長18245米,較長的有小安溪河、太平河、九節河、伍家河溝。
自然災害
郵亭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雹災平均5年1遇,主要發生在4—8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6年5月20日原子店鄉。
郵亭鎮
郵亭鎮

自然資源


郵亭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石灰石、煤炭、陶瓷黏土等;其它自然資源有竹子、原木。2011年,郵亭鎮有耕地面積4.3萬畝,人均0.7畝。
土壤
郵亭鎮土壤以沙溪廟祖母質發育而成的灰棕紫泥土為主,土質深厚,質地肥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郵亭鎮總人口6.1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6萬人,城鎮化率42.3%;另有流動人口5530人。總人口中,男性32207人,佔54%;女性29279人,佔46%;14歲以下9419人,佔15.32%;15—64歲45026人,佔73.23%;65歲以上7041人,佔11.45%;以漢族為主,達61320人,佔99.73%;有土家、苗、彝等15個少數民族,共166人,佔0.27%。2011年,郵亭鎮人口出生率7.2‰,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2.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83人。
2017年末,郵亭鎮常住人口為50557人。
截至2018年末,郵亭鎮戶籍人口為60291人。

社會


郵亭鎮
郵亭鎮

基礎設施

供水
水資源豐富。境內有水庫13座(其中小一型水庫3座,小二型水庫10座),庫容總量714.7萬立方米。國家級大型水利工程——玉灘水庫的朱家廟乾渠將直接引水至新勝水庫,保證郵亭充足的源頭活水。轄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23千米,生產能力3000噸/日,年工業用水、生活用水46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8%。
供電
電力資源充足。已實現國家大電網和區級電網相結合,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2011年,轄區擁有220千伏、110千伏、3萬5千千伏變電站各1座,主變壓器9台,總容量500兆伏安,綜合電壓合格率99.7%,供電可靠率100%,年售電量0.85億千瓦時。
供氣
全鎮建有配氣站1個,日供氣量達40萬立方米。2011年,天然氣用戶1970戶,月天然氣用量115321立方米,城區燃氣普及率87%。
交通
鎮內主要交通運輸是公路運輸,渝西地區的交通樞紐、物資集散中心:108省道境內達6.532公里,205省道貫穿境內,長8.2公里;成渝高速公路在境內有5.8公里,成渝鐵路在境內有11.3公里;境內有高速公路下道口一個,火車站三個,分別是大足南站、大足火車站、長河碥站。有各類物資倉庫和大型的裝卸貨場、國家糧食儲備庫,火車站貨場年貨運能力250萬噸。鎮級公路和村級公路已硬化49.93公里。
通信
通信興旺發達。建成融語音、數據、圖像為一體的綜合運營網路,程式控制電話發展迅速,全鎮已實現村村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500門,固定電話用戶460戶,行動電話用戶3836戶,用戶光纖網,網際網路埠3600個。形成了帶寬寬、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網路平台,實現寬頻上網城鄉全覆蓋。有線電視用戶達4100戶,城區廣播綜合覆蓋率10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郵亭鎮有幼兒園23所,在園幼兒2098人,專任教師131人;小學9所,在校生2697人,專任教師224人(其中公辦教師19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194人,專任教師12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郵亭鎮主要學校有郵亭中學、郵亭鎮中心校、郵亭鎮新利中心校、郵亭鎮子店中心校。2011年,郵亭鎮教育經費達2198.5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198.5萬元。
2016年,郵亭鎮有幼兒園22所,在園幼兒1735人,專任教師140人;中小學11所,其中中學2所(公立校1所,民辦校1所),在校學生1246人;小學9所(中心校5所,村小3所,民辦校1所),在校學生共3316人(留守兒童809人);中學有教職工151人,小學有教師329人。郵亭中學是國家100所數字化示範學校之一。2016年,郵亭鎮小學建成數字校園5所、寄宿制學校3所、達標食堂5個;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升中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郵亭鎮有各類科技人才73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7人,經營管理人才156人,技能人才189人,農村實用人才321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郵亭鎮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6個,藏書5.6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9人。2011年末,郵亭鎮有體育場地15處;100%的城市社區和2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有廣播喇叭25隻,通響率100%。2011年末,郵亭鎮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數為0.41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22%。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郵亭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個,其中中心衛生院1所,衛生院3所,門診部1個;病床60張,固定資產總值64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3人。2011年,郵亭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5萬人次,住院手術356台次,出院病人0.26萬人次。郵亭鎮重點醫院有郵亭鎮中心衛生院。2011年,郵亭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36/10萬,農村安全飲水100%,農村衛生廁所8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8萬人,參合率99%;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零。
社會保障
2011年,郵亭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398戶,人數453人,支出34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4%,月人均320元,比2010年增長15.4%;城市醫療救助1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32人次,共支出4.5萬元,比2010年增長20%;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25人次,支出2.1萬元,比2010年增長26.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15戶,人數1969人,支出232.2萬元,比2010年增長8.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3人,支出19.7萬元,比2010年增長24%;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94人,支出58.2萬元,比2010年增長5.1%;農村醫療救助36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215人次,共支出16.5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臨時救濟38人次,支出6.6萬元,比2010年增長4.2%。
2016年,郵亭鎮投入22萬元為郵亭鎮490名村小學生髮放愛心牛奶,累計投入110萬元實施愛心牛奶工程,受益學生達5900餘人次;打造“五愛留守兒童家園”。2016年下半年,郵亭鎮黨委、政府動員機關幹部、企業及個人募集善款39.5萬元,成立郵亭鎮孤兒及困境兒童救助基金,制訂《郵亭鎮孤兒及困境兒童救助基金管理辦法(試行)》。該。2016年9月,郵亭鎮為23名孤困兒童一次性發放救助金共計1.15萬元;採用專場招聘和零星對接方式,解決就業7652人次;下崗職工生活保障100%,再就業99.5%,城鎮登記失業率0.5%。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郵亭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9千米,投遞點5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1321份、期刊849冊,業務收入73.6萬元;電信企業服務網點10個;固定電話用戶460戶;行動電話用戶3836戶;寬頻接入用戶3600戶。
● 道路
2011年末,郵亭鎮道路總長度3.1千米;有橋樑1座,總長度0.1千米。
● 給排水
2011年末,郵亭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23千米,生產能力3000噸/日,年工業用水、生活用水46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8%;日處理污水1600噸。
● 供電
2011年,郵亭鎮有220千伏、110千伏、35000千伏變電站各1座,有主變壓器9台,總容量13.5兆伏安。2011年,郵亭鎮售電量完成23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8%,供電可靠率100%。
● 燃氣
2011年末,郵亭鎮有天然氣(煤氣)管線13.3千米,天然氣(煤氣)用戶1423戶,月天然氣(煤氣)用量3.5萬立方米。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郵亭鎮有公園1個,園林綠地面積220畝,人均綠地5.6平方米。

交通


郵亭鎮
郵亭鎮
郵亭鎮有鐵路成渝線過境,境內長11.3千米,設郵亭火車站;日均有1列客車停靠,日客運量4萬人次次,年貨運吞吐量4.5萬噸;渝昆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4.8千米,有郵亭出口;有108、205等省道過境,境內長14.7千米,通往雙石鎮、峰高鎮;有郵紅路、郵新路、郵單路鎮級公路3條,總長14.8千米。

客運專線

途經郵亭鎮(大足南站)
線路全長:308.59公里
投資總額:398.9億元
建設工期:4年
線路走向:成都東站→簡陽南站→資陽北站→資中北站→內江北站→隆昌北站→榮昌北站→大足南站(郵亭)→永川東站→璧山站→沙坪壩站→重慶站。
由於重慶站沒有改造,目前始發終到站為沙坪壩站重慶北站重慶西站
郵亭鎮
郵亭鎮
郵亭鯽魚
郵亭鎮是郵亭鯽魚的發源地,大郵路沿途有鯽魚一條街(從成渝高速路出口到郵亭水泥廠附近),比較出名的有陳鯽魚,劉三姐鯽魚,向鯽魚等等.
1999年,成都、重慶以及川渝兩地的一些縣市餐飲市場,颳起了一股“郵亭鯽魚”旋風,其勢頭之強勁令餐飲業老闆始料未及。在重慶,郵亭鯽魚之火爆超過了以往泉水雞、燒雞公等,僅儲奇門濱江路一帶就集中了十幾家大中型的郵亭鯽魚店,上千食客蜂擁而至,每天的生意一直要持續到第二天凌晨。在成都,也有不少大型火鍋店、中餐館“土法上馬”,搖身一變經營起郵亭鯽魚來。
文華路、玉林小區、東較場……不少餐館改旗易幟,高懸起“郵亭鯽魚”招牌。一般的郵亭鯽魚店每天能售出一百多公斤鯽魚,較大一點的店每天能售二到三百公斤鯽魚。即使這樣,還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有時還得編號候座。與此同時,吃郵亭鯽魚必備的魚形盤子也在蓉城餐具市場上賣斷了貨,鮮活鯽魚價格也不斷上漲。
在榮昌、永川、銅梁、璧山、安岳、南充、綿陽等地,到處都可見了“郵亭鯽魚”的招牌,甚至江蘇等省外一些城市裡,也可見到“郵亭鯽魚”店……
在郵亭鯽魚的發源地大足縣郵亭鎮,“郵亭鯽魚”更是得到迅猛發展,在大郵公路沿線的郵亭水泥廠到公鐵大橋之間,形成了郵亭鯽魚一條街,經營戶超過了20戶,從業人員近100人,不少外地食客,慕名而來,專程來品嘗正宗的郵亭鯽魚。到大足來旅遊者,在寶頂、北山石刻一飽眼福之後,又到郵亭鯽一條街大飽口福。在郵亭鯽魚一條街,最著名的招牌有“劉三姐鯽魚”、“楊門正宗鯽魚”、“郵亭陳鯽魚”。其中“郵亭陳鯽魚”的品牌,已向國家工商局申請註冊。
成都到郵亭約250公里,從成都來的朋友可以在荷花池/五桂橋長途汽車站乘坐開往大足區的高速公路直達大巴,三個小時左右到郵亭,車費在70元左右。
重慶到郵亭約80公里,從重慶過來的朋友可以去菜園壩/陳家坪長途汽車站乘坐開往大足區的高速公路直達大巴(每20分鐘一班),全程經成渝高速一個小時左右到郵亭,車費在30元左右。

文化


● 地名由來
郵亭鎮明清朝時期為成渝之間的驛站,最先稱為郵亭驛,故此得名。

地方特產

郵亭鎮是郵亭鯽魚的發源地,在大郵公路沿線的郵亭水泥廠到公鐵大橋之間,形成了郵亭鯽魚一條街。

獲得榮譽


2021年6月8日,中共重慶市委組織部公示大足區郵亭鎮黨委為“重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擬表彰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