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高街道

重慶市榮昌區轄街道

峰高街道隸屬榮昌區,位於榮昌區東部,東臨大足區郵亭鎮,南臨永川區紅爐鎮及區內直升鎮,西臨直升鎮、昌州街道,北臨萬靈鎮及大足區珠溪鎮;距榮昌城區5公里,距重慶市區90公里、成都246公里。轄3個社區8個村,面積63平方公里,已規劃為榮昌主城。成渝高速鐵路客運專線、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公路貫穿全境。

春秋時,峰高街道境域屬巴國;2008年8月29日,由峰高鎮改為峰高街道。2016年,峰高街道轄石盤村、唐沖村、陽岩村、五馬村、鳳凰村、雲教村、千秋村、金銀村8個行政村,陽光社區、峨嵋社區、東湖社區3個社區,76個村民小組,政府駐峰高鋪。2020年,峰高街道有戶口14057戶,總人口40463人。截至2020年6月,峰高街道下轄3個社區、8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陽光社區。

峰高街道先後獲重慶市優秀綠化小城鎮、重慶市文明鎮、重慶市衛生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峰高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鴨、蛋雞為主;工業以食品加工、鑄造、機械加工、建築材料等為主。

2021年,重慶市榮昌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峰高街道人口為24779人。

歷史沿革


春秋時,峰高街道境域屬巴國
唐代,峰高街道境域始屬昌元縣。
明朝,峰高街道境域名為峰高里,曾設立峰高驛(馬驛)。
清康熙初年,仍在此設立驛傳站;清雍正十年(1732年),驛傳站始撤裁,但仍為縣內8塘鋪之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建為峰高鄉。
1949年後,屬第一區。
1958年公社化,峰高鄉、建設鄉、新華鄉合為峰高公社。
1961年,峰高公社分劃為峰高、建設、新華3公社。
1977年,東方紅、聯升2公社劃歸峰高區。
1981年,新華公社更名千秋公社,東方紅公社更名玉伍公社。
1984年初,又改公社為鄉。
1993年12月,撤銷峰高鄉、建設鄉,將千秋鄉8村和原玉伍鄉干壩、阮家廟2村一起合併成立峰高鎮。
2008年8月29日,由峰高鎮改為峰高街道。
地名由來:峰高街道因明代境內曾設峰高驛,是商旅行人來往成渝東大路的交通要道,故此得名。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峰高街道地處榮昌區東部,東鄰大足區郵亭鎮,南鄰永川區紅爐鎮,西鄰直升鎮、昌元鎮,北鄰路孔鎮,總面積6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峰高街道地勢平坦,為低丘寬谷地區;最高峰千秋村千丘塝,海拔464米;最低點位於金銀村石板,海拔325米。

氣候

峰高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7.4℃,極端最高氣溫41.0℃,極端最低氣溫-1.4℃,無霜期333天,年平均降水量1092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077.1小時,日照解析度24%。

水文

峰高街道境內主要河流為榮峰河,各水庫、溪、溝水系匯入榮峰河,由東向西,經峰高至昌元流入瀨溪河,境內河道長11千米。

自然災害

峰高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風災、旱澇等。風災災害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6—10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2年7月21日。

自然資源


峰高街道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7年6月11日,將阮家廟村1、2、3、4組,涼山村1、2組劃歸昌州街道管轄;區劃調整后的峰高街道下轄14個村和1個社區,街道政府駐峰高鋪(原峰高鎮政府駐地)。
2011年末,峰高街道下轄陽光、峨媚、東湖3個社區,金銀、雲教、鳳凰、石盤、唐沖、千秋、陽岩、五馬8個行政村;下設22個居民小組、53個村民小組。
2016年,峰高街道下轄石盤村、唐沖村、陽岩村、五馬村、鳳凰村、雲教村、千秋村、金銀村8個行政村,陽光社區、峨嵋社區、東湖社區3個社區,76個村民小組,政府駐峰高鋪。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峰高街道下轄3個社區、8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陽光社區。
陽光社區峨嵋社區東湖社區石盤村
唐沖村陽岩村五馬村鳳凰村
雲教村千秋村金銀村

人口民族


2005年,峰高街道人口4229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035人。
2010年,峰高街道人口有31859人。
2011年末,峰高街道總人口4048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3542人,城鎮化率58.15%;另有流動人口7969人。總人口中,男性20752人,佔51.26%;女性19734人,佔48.74%;14歲以下5077人,佔12.54%;15—64歲30594人,佔75.56%;65歲以上4815人,佔11.90%;以漢族為主,達40442人,佔99.89%;有土家、布依、壯、彝等11個少數民族,共44人,佔0.11%;超過5人的少數民族有土家、布依、壯、彝4個民族,其中土家族1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29.6%;布依族8人,佔18.2%;壯族5人,佔11.4%;彝族5人,佔11.4%。2011年,峰高街道人口出生率7.82‰,人口死亡率6.77‰,人口自然增長率1.05‰,其中陸地62.0平方千米,佔98.48%;水域1.0平方千米,佔1.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42.2人。
2020年,峰高街道有戶口14057戶,總人口40463人。
2021年,重慶市榮昌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峰高街道人口為2477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峰高街道財政總收入1881萬元,其中地稅289.6萬元;人均財政收入472元,比2010年增長24.5%。
2014年,峰高街道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億元大關,完成工業總產值為20億元,財政收入1500萬元。
2015年,峰高街道財政收入完成1200.1萬元,超任務增收169.1萬元;契稅完成232萬元;非稅收入共完成147萬元。

農業

2011年,峰高街道有耕地面積2.5萬畝,人均0.7畝。2011年,峰高街道農業總產值3.0億元,比2010年增長17.4%,農業增加值4500萬元。峰高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峰高街道生產糧食2.1萬噸,人均518.7千克。峰高街道主要經濟作物為麻竹、蔬菜。2011年,峰高街道麻竹種植面積2萬畝,筍產量5300噸,麻竹葉產量5000噸;蔬菜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1.7萬噸,主要品種有秋菜、白菜、蘿蔔、姜、苦等。峰高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鴨、蛋雞為主。2011年,峰高街道生豬飼養量3.8萬頭,年末存欄2.7萬頭;鴨飼養量7.5萬羽,蛋雞飼養量8.6萬羽。2011年,峰高街道生產肉類8109噸;畜牧業總產值17067.34萬元。2011年,峰高街道水產養殖面積1000畝,以名優魚為主,主要品種有黃顙、湘雲鯽、魚、南方大口鯰等,產量750噸。2011年,峰高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9099元。
石盤櫻花園
石盤櫻花園
2014年,峰高街道種姜、白鵝等傳統產業正探索轉型升級,花卉苗木、種鴨等一批特色產業發展迅速,麻竹、竹蓀等新興產業發展迅猛,林下循環經濟現已成為榮昌的一張名片。2014年,峰高以無公害蔬菜基地、農業綜合試驗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現代糧油高產試驗基地、名優魚基地為一體的現代綜合特色農業園。
2015年,峰高街道種植水稻20000畝、玉米5500畝、機耕作業面積達50000畝,機插秧3000畝;2015年,存欄生豬1.6836萬頭,存欄母豬0.3395萬頭,生產仔豬1.9257萬頭;家禽存欄22.5769萬隻;蜜蜂外放飼養6800餘箱,產蜂蜜100.72噸;禽蛋產量達215.2噸。畜牧業產值達11677.24萬元。全街道共有發展麻竹2.5萬畝,建立了雲教、千秋、五馬三個麻竹高產示範基地,全年銷售竹筍5000餘噸,竹葉400噸,竹苗25萬株,產值近800餘萬元;推廣林下竹蓀50畝,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113畝,林下養雞35萬餘只。
2015年,峰高街道種植水稻20000畝、玉米5500畝、機耕作業面積達50000畝,機插秧3000畝;2015年,峰高街道存欄生豬1.6836萬頭,存欄母豬0.3395萬頭,生產仔豬1.9257萬頭;家禽存欄22.5769萬隻;蜜蜂外放飼養6800餘箱,產蜂蜜100.72噸,禽蛋產量達215.2噸。畜牧業產值達11677.24萬元。全街道共有發展麻竹2.5萬畝,建立了雲教、千秋、五馬三個麻竹高產示範基地,全年銷售竹筍5000餘噸,竹葉400噸,竹苗25萬株,產值近800餘萬元;推廣林下竹蓀50畝,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113畝,林下養雞35萬餘只。

工業

峰高街道工業以食品加工、鑄造、機械加工、建築材料等為主。2011年,峰高街道工業總產值為10.2億元,工業增加值1.3億元,比2010年增長14%。有工業企業42家,職工8024人;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家,職工2700人。
石盤村櫻花基地
石盤村櫻花基地
2015年全街道有規模工業企業13家,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6996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323661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0000萬元,企業營業收入完成461494萬元,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2040人,2015年街道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家,規上商貿、服務企業2家、還有2家待審批。已初步形成以機械加工、建材等為主的企業群。招商引資協議資金完成9.5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完成6.4億元(其中新項目到位資金:3.4億元);新招商引資項目7個,入駐園區工業項目3個,上億元項目1個。

商貿

2011年末,峰高街道有商業網點6個,職工40人。2011年,峰高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8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0%;有城鄉集貿市場2個,貿易成交額1200萬元。

金融

2011年末,峰高街道有中國農業銀行、3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2.41億元,比2010年增長9.8%;各項貸款餘額2.14億元,比2010年增長8.4%。

交通


峰高街道有榮昌主城市政幹道8公里;成渝公路、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鐵貫穿全境,成渝高速公路榮昌東出入口、成渝鐵路峰高站、成渝高速鐵路客運專線榮昌北站在其境內。峰廣市政幹道、玉帶路、黃金大道把峰高與主城連接在一起;東湖環湖大道、陽光大道作為峰高未來城鎮發展的主動脈,將峰高與榮昌工業園區連為一體,實現與榮昌主城區的無縫對接。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峰高街道有幼兒園16所,在園幼兒1136人,專任教師35人;小學5所,在校生1982人,專任教師14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931,、,、人,專任教師17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峰高街道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850萬元,比2010年增長39%。

科技

2011年末,峰高街道有各類科技人才38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4人,經營管理人才65人,技能人才54人,農村實用人才177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峰高街道有文化站1個,村服務中心11處;有各類圖書室45個,藏書10萬餘冊。2011年末,峰高街道有體育場1個,看台設座200座;2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占常住人口的20%。1996年8月,建成峰高有廣播電視站,有線電視用戶數為7500戶,入戶率56%。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峰高街道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9個,門診部(所)1個;病床55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8張,固定總資產值1195萬;專業衛生人員61人。2011年,峰高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3167人次,住院手術89台次,出院病人2.5萬人次。峰高街道重點醫院有峰高中心衛生院。2011年,峰高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零,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2.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8.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7萬人,參合率93%;孕產婦死亡率為零。

社會保障

2011年,峰高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323戶,人數630人,支出15萬元,比2010年增長85.9%,月人均237元,比2010年增長64.9%;城市醫療救助7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100人次,共支出10萬元,比2010年增長32.7%;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785人次,支出20.4萬元,比2010年增長21.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0戶,人數443人,支出40萬元,比2010年增長6%,月人均76元,比2010年增長12%;醫療救助11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609人次,共支出6.4萬元,比2010年增長5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2人,優撫事業費支出280萬元,比2010年增長19%;社會福利費68萬元,比2010年增長13%;敬老院1家,床位100張,收養五保人員40人。有社區服務設施1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3個,社區服務站1個,村級服務中心8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收社會捐款7.3萬元,使26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7832人,參保率44.1%。

城鎮建設

2015年,峰高街道城鎮新開工面積為45000平方米,主要是城南危舊房改造項目25000平方米和東湖天街20000平方米的建設;2015年共審批農民建房141戶,完成農民新、改、擴房屋建築面積16920平方米,其中按照農房通用圖集建房的農戶有66戶;投入10萬元,對峰高中學進行了綠化;投入2萬元,對鳳凰村公共服務中心進行了綠化,對陽光大道行道樹進行了補植不造;投入20萬元,對街道破損人行道進行了維修改造;投入5萬元,維修更新路燈30盞。

旅遊


峰高街道以渝西植物園、凌家鋪子、東湖遊艇等旅遊景點為基礎,峰高正加快建設集垂釣、採摘、娛樂、科技示範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現代觀光休閑農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