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桂
計算機專家
慈雲桂(1917年4月5日—1990年7月21日),安徽桐城人,電子計算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慈雲桂於1935年畢業於安徽省桐城中學;1942年畢業於湖南大學;1946年1月至7月被選派赴英國考察雷達技術,8月分配到已遷回北平的清華大學物理系,從事無線電實驗室的創建;1946年—1950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助教、講師;1953年任雷達通信系副主任;1955年—1966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1966年—1970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電子計算機系主任、教授;1970年—1978年任長沙工學院電子計算機系主任兼計算機研究所所長、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0年7月21日因病醫治無效於北京逝世,享年73歲。
慈雲桂長期從事無線電通訊雷達和計算機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專用數字計算機樣機、中國第一台晶體管通用數字計算機441B—I型、441B-Ⅱ型、441B-Ⅲ型大中型晶體管通用數字計算機。
民國六年(1917年)4月5日,出生於安徽省桐城縣楊樹灣(今樅陽縣麒麟鎮梅花村)。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畢業於安徽省桐城中學。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進入安慶一中學習。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高中畢業前夕,安慶被日軍攻陷,學校被迫遷往九華山。畢業后又隨學校遷往湖南,沿途日機轟炸,目睹無數同胞慘遭殺害,他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8月,考取了西南聯合大學的航空系,但不幸因病無法登程,只好借讀於湖南大學的機械系,後轉入電機系。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湖南大學電機系畢業后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研究所當研究生。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7月,大學畢業,同年8月被保送到當時依託於昆明西南聯大的清華大學無線電研究所當研究生,潛心於微波理論與雷達技術的研究。
1946年1月至7月,被選派赴英國考察雷達技術。8月,分配到已遷回北平的清華大學物理系,從事無線電實驗室的創建。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他毅然放棄公費留美的機會,加入清華大學教職員志願進城工作團,投身革命,積極迎接北平的和平解放。
1946年—1950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助教、講師。
1950年4月,奔赴大連高等海軍學校,任指揮系副教授。
1953年,任雷達通信系副主任。
1950-1953年,任大連高等海軍學校指揮系副教授。
1953年—1954年,任大連高等海軍學校雷達通信系副主任、副教授。
1954年11月,被選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任雷達教研室主任,負責籌建雷達聲納專業。
1954年—1955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海軍系雷達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1955年—1966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
195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7年夏,中國科學院組織了一批科學家專攻數字電子計算機項目,正在蘇聯和東歐訪問的慈雲桂也包括在內。回國后,他接受了研製魚雷快艇指揮儀的任務。
1957年7月,美國無線電工程師學會會刊(Proc.IRE)上有一篇關於數字電子計算機的綜述性文章,慈雲桂讀後很受啟發,乃與同事一起研究,提出把數字計算機用於指揮儀的方案,並迅速組成了一個計算機研製小組。
1958年5月,帶領一個8人小組住進位於北京中關村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經過日夜奮戰,模型試驗告捷。
1958年9月8日,一台代號為“901”的樣機在哈爾濱誕生,這是中國第一台電子管專用數字計算機。
1961年5月,晉陞為教授,開始招收研究生。
1966年4月,創建了電子計算機系,任系主任。
1966年—1970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電子計算機系主任、教授。
1969年11月4日,國家組織召開“遠望”號科學測量船中心處理機的方案論證會。當時仍帶著“重點審查對象”帽子的慈雲桂,在國防科委指名下才由專案組“護送”到北京開會。
1970年—1978年,任長沙工學院電子計算機系主任兼計算機研究所所長、教授。
1972年,電子計算機系擴建為計算機系兼研究所,他兼任所長。
1978年—1984年,任國防科技大學電子計算機系主任兼計算機研究所所長。
1979年,任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教授,兼電子計算機系主任和計算機研究所所長。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90年7月21日,因病醫治無效於北京逝世,享年73歲。
● 科研綜述
慈雲桂長期從事無線電通訊雷達和計算機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促進了中國計算機事業的發展。他主持建成了雷達和聲納實驗室,研製了中國早期的艦用雷達和聲納,培養了中國第一批艦用雷達和聲納工程師。研製成功200萬次的大型集成電路通用數字計算機151—3/4型。領導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億次級巨型計算機,進入了國際巨型計算機的研製行列,使中國計算機事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設計研製上述各種計算機過程中,一直擔任總設計師並負責技術抓總,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論、新的技術途徑和決策,及時解決各種難題。
● 學術論著
慈雲桂學術著作甚多,截至2019年7月,慈雲桂在國內外刊物上先後發表了100多篇有價值的文章。他70歲的時候,和博士生合作編著4本英文集。
Ci Yungui. Research on Frontiers in Computing. Be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89.
Ci Yungui,Xu Jiafu,L. O. Hertzberger and Shi Zhongzhi. New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Amsterdam: Int'1 Academic Publishers. 1989.
Ci Yungui·Zhang Chenxi and Sun Chengzheng. New Generation Computing: Recent Research. Amsterdam: North-Holland Elsevier Science Pubishers. 1990.
Ci Yungui and Sun Chengzheng. New Generation Computing,special issue for FGCS. Amsterdam: North-Holland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1990,5(1).
Ci Yungui and Yang Xiaodong. An analysis of a new memory system for conflict-free access. Scientia Sinica(Series A),1983,26(2):205—213(Proc. ICPP. pp. 318-324,1981).
Ci Yungui,Yang Ziaodong and Wang Bingshan. A fast division technique for constant divisors 2m (2n±1). Scientia Sinica(Series A) 1984,27(9):984—989.
Ci Yungui. The OR-forest—based computation model and computer architecture for parallel execution of logic programs. see: Proc. of Int'l Conf. on New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1989. pp. 201—209.
Ci Yungui and Sun Chengzheng. Parallel execution of logic programs in the framework of OR—forest. see:Proc. of 1987 Fall Joint Conf.on Computers. 1987,pp. 586—593,
中國大百科全書 電子學與計算機 1[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511
電子數字積分機原理結構與應用[M].哈爾濱軍工學院,1963:153.
新一代計算機技術前沿的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1989:587.
概率論與資訊理論基礎講義[M].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1959:104.
L. O. Hertzberger and Ci Yungui (eds.). FGCS. Amsterdam: North-Holland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1990(6).
Liu Guizhong and Ci Yungui. Architecture of the synchronous dataflow system SDS-1. J. of Compt. Sci. and Tech.,1986,1 (1) : 19—25
Chen Haibo and Ci Yungui. Optimization for the parallel execution of Non—Do loops under leading iteration model. J. of Compt. Sci. and Tech.,1988,3(4) : 263—272.
Zhang Chenxi and Ci Yungui. Designing the Architecture of A Prolog Machine. Scientia Sinica (Series A),1989,32 (10):1237—1250.
● 學生培養
慈雲桂在大學工作40餘年,一直堅守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1961年5月,他開始招收研究生。幾十年來他培養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已成為計算機戰線上的學術帶頭人。
● 編寫教材
慈雲桂為國內高等學校編寫了100多萬字的教材,其編寫的高等院校統編教材《數字積分機原理、結構與應用》再版三次。
1980年,慈雲桂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當選時間 | 職務 |
---|---|
1985年1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常委 |
1989 年7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科技委顧問 |
美國IEEE學會高級會員 | |
《科學通訊》編委 | |
《中國電子學報》編委 | |
《計算機學報》編委 | |
《科學導報》中國編委 | |
《新一代計算機系統》雜誌中國編委 | |
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代表大會代表 | |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代表大會代表 |
慈雲桂幼年家境十分貧寒,弟兄姐妹8人,全靠父親在楊樹灣街的半爿小店和3畝地收入維持生活。幼時在家鄉讀私塾。
慈雲桂是中國計算機界的一代宗師,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研究所的創始人。慈雲桂院士從研製電子管計算機開始,繼而到晶體管計算機、集成電路計算機,又從一般大型機到“銀河”億次巨型機,他始終活躍在中國計算機科學技術與國防建設的最前沿。他與同事們共同奮戰的經歷就是一部中國計算機發展史的光輝篇章,為中國計算機科技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安慶黨史方誌網評)
慈雲桂秉性剛直,意志堅強,待人熱情,生活儉樸。在趕超世界計算機研製步伐的過程中,他銳於進取,思想開拓,講求科學態度和實幹精神,因而不斷取得重大突破。他經常告誡他的學生:“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是他幾十年治學生涯中一貫恪守的格言。(《安慶日報》評)
慈雲桂
慈雲桂院士可謂是中國大科學工程中不可多得的全才。但是由於他的謙遜、過早去世,他的光輝事迹在學界之外鮮為人知,但願《慈雲桂傳》的出版和宣傳能讓這位一心獻身科學、獻身國防的科學家走進更多人的心裡,給更多人以奮進力量。(國防科技大學朱亞宗教授朱亞宗評)
慈雲桂主持研製了中國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第一台晶體管計算機,奠定了中國計算機事業的基石,被稱為“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新華網評)
1990年8月24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了降重的慈雲桂遺體告別儀式。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聶榮臻、劉華清、張愛萍等送了花圈,宋健、錢學森等參加了告別儀式。
1990年10月,在華盛頓召開的人工智慧工具國際會議上,第一項議程臨時改為:向世界著名的中國計算機科學家慈雲桂教授肅立默哀。
1995年,國防科技大學為紀念慈雲桂的業績設立了“慈雲桂計算機科技獎金”。
2012年4月5日,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隆重紀念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主要創始人、國防科大計算機系首任主任、銀河計算機事業的開創者、被譽為“中國巨型機之父”慈雲桂教授誕辰95周年,並舉行銅像揭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