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轉移論
利潤轉移論
目錄
利潤轉移論概述
利潤轉移理論是狹義的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它是指本國政府通過各種保護性的貿易措施使本國企業從國外寡頭壟斷廠商那裡攫取利潤租金,以增加本國福利的思想。是戰略性貿易政策的主體內容,指的是在寡頭競爭的國際市場上,存在著因產品價格高於邊際成本而形成的租金或超額壟斷利潤。一國政府可以通過對出口或進口的貿易干預,影響本國企業及其國外競爭者的行為,改變國際競爭的格局,從而從國外寡頭廠商抽取租金或向本國企業轉移利潤,達到增加本國凈福利,並促進本國企業和產業發展的目的。
利潤轉移論的內容
出口補貼論
以出口補貼促進出口模型最早由布蘭德和斯潘塞提出,以出口補貼支持本國寡頭廠商擴大國際市場份額。在與國外寡頭廠商進行古諾(Cournot)雙頭競爭的國際市場上,政府通過對國內廠商提供出口補貼,可使其降低邊際成本,提高在國際市場的銷售份額和利潤,同時減少國外廠商的市場份額和利潤;由此帶來的本國廠商的利潤增加可以超過政府的補貼支出,從而使本國的國民凈福利上升。克魯格曼以“波音和空中客車模型”分析出口補貼的作用。通過博弈論我們可以看出空中客車憑藉政府的少許補貼佔領了市場,利潤流向歐洲。
戰略進口政策
戰略進口政策又可稱為“關稅抽取租金論”,是用關稅抽取外國寡頭廠商的壟斷利潤。最早也是由布蘭德和斯潘塞提出。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上,國外壟斷廠商的定價高於邊際成本,存在著高額壟斷利潤,進口國等於向國外廠商支付了租金,因此進口國政府可以運用關稅抽取國外廠商的超額壟斷利潤。政府徵收進口關稅時,國外壟斷廠商要麼降低壟斷價格,要麼減少出口量。
若國外壟斷廠商選擇降低價格,則其壟斷利潤減少,且由自己承擔損失;若國外壟斷廠商選擇減少出口量,則相當於讓出了部分市場,國內廠商就會進入該產業,達到扶植該產業的目的。當存在著本國廠商進入的潛在可能性時,這將使國外廠商的行為受到一定約束;如果本國和國外廠商都屬於寡頭廠商,對國外出口廠商徵收關稅就更容易被其部分吸收,這將導致壟斷利潤的部分轉移,從而增加本國的凈福利。
以進口保護促進出口論
以進口保護促進出口模型由克魯格曼提出。他假定:寡頭壟斷市場;產品相互替代,但不完全替代;國內外市場分割,兩企業相互向對方市場滲透,並在第三國市場上競爭。在此基礎上克魯格曼指出,如果本國政府對外國壟斷廠商進入本國市場設置阻礙,本國廠商在本國市場上獲得特權地位,將:銷售更多——產量增加——成本下降——市場擴大,而國外廠商:銷售減少——產量縮減——成本上升——市場縮小。隨著本國廠商成本下降和國外廠商成本的上升,一旦本國廠商在競爭中處於優勢,便可達到促進出口的目的。
利潤轉移論的作用
這種理論以寡頭壟斷,市場分割和規模收益遞增為前提,從國際競爭和競爭戰略的角度來分析政府干預的理由與作用:對於規模經濟效應很強的產業來說,對本國市場的保護可以使本國廠商在國內市場的地位相對穩定,使國內廠商獲得一種相對於外國廠商的規模優勢,由此降低生產的邊際成本,同時使外國廠商在保護市場上的銷售量下降而邊際成本上升;
國內外廠商邊際成本的反向變化將導致它們分別調整保護國以外市場的銷量,本國廠商的產量將進一步擴張,外國廠商的產量將進一步減少,從而再次對兩國廠商的邊際成本產生相反的影響。這種從產量到邊際成本的不斷循環和調整過程,將使進口保護成為促進出口的重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