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延安路的結果 展開
延安路
山東青島市延安路
延安路就是以地區延安為名字命名一條道路。
1937年因登州路彎曲難行,準備修一條平坦馬路,因當時的市長沈鴻烈是天門人,命名為天門路。路剛開始修 就爆發了抗日戰爭,日佔青島後繼續修建,奴役市民、中學生“義務”勞動修路,叫“勤勞奉仕”。馬路改叫興亞大道。抗戰勝利后仍稱天門路。
自抗日戰爭時期,膠東各地農村大量流入青島,人口激增,無房可住,這條路兩旁搭建了成片的臨時簡易住房,成了棚房一條街,因無下水道,污水遍地,破爛不堪,成為美麗島城的一塊污點。
農村有“集”,每五天一“集”,或逢一、六或逢二、七。在青島這個現代城市卻也有“集”,地點在延安路東部,每逢禮拜天開集,所以叫“禮拜集”,這個“禮拜集”越辦越大,大體上沿著今太清路直到湛山山麓。後來發展到不僅禮拜天有臨時攤販,也有了一大批固定攤位,多是用木板建的簡易房,與西鎮的西廣場很相似。“禮拜集”最盛的幾年,延安路上從今立交橋到延安二路,山坡上黑壓壓一片擠滿了趕集的群眾。各種商品均有,有廢舊物品、殘次商品,也有二手貨,僅以圖書業說就有五六個書攤。這些攤主,從廢品收購的書中挑選出有銷路的在這裡出賣,論斤買進,再論本賣出。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這個集才取消。
幾十年裡,中山公園沒有圍牆,也不售票。櫻花路原是由匯泉通往東鎮的一條馬路。中山公園修建圍牆,並售門票以後,這條馬路不能走了,於是在公園與萬國公墓(德佔時期建的一處公墓)之間修了一條馬路,叫延安一路。“文革”中,公墓全平了,不復存在。“文革”后原址建為“百花苑”,又建了20處名人雕塑,也稱青島名人園。延安一路中部是青島體育基地,下邊山坳原擬仿南京五台山體育場,依山勢建看台而修一處體育場,但以後移在了台東體育場。
從登州路南行,原有一條中庸路,是偏僻的小路。日本人是島國,地少人多,早已實行火葬,日佔時期在這裡建了一處“火化場”。后因市區擴大被拆除,解放后在這裡建了延安二路。
延安路東端原有新民路,又有台(東鎮)湛(山)路。解放后,在這兩條路基礎上建了延安三路。在原台湛路上曾有青島高爾夫俱樂部,有17孔標準高爾夫球場,延安三路建成后已不復存在。
解放后,延安路成為交通幹道,目前是青島東西快速路的主要路段,東為海信立交橋,西為登州路立交橋,中為高架路。原來的延安路現在高架路之下。
公交:1、3、4、15、25、36等大連路、十五中、延安二路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