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修道院

女修道院

徠由女修道院院長管理的修道院即女修道院,多歷史悠久,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與藝術價值

基本概況


烏斯瑪爾古城遺址
烏斯瑪爾古城遺址
烏斯瑪爾古城遺址的“總督府”、“魔法師金字塔”、“女修道院”等建築物的名字,都是當初來到此地的西班牙人根據建築的外形所起的,並不代表任何建築物的實際功能的象徵意義。遺址中的這座“女修道院”,其命名僅僅是緣於與西班牙的女修道院有類似之處,實際上,這座建築當初可能是個學校。

建造時間


這座女修道院大概建於公元9世紀或10世紀。

建築風格


該建築有一個氣派雄偉的拱門,寬敞的梯級,一個中央庭院,還有四座寬而矮的宮殿式樓房,有刻著幾何圖案的弔帶圍繞。裡面的房間都用石塊間隔,上面是拱形的房頂。其建築所表現的是典型的瑪雅建築的撲克風格,石板上的圖案彼此連續,十分精確。女修道院西側雕刻帶上的圖案,有瑪雅印第安平民用泥土蓋成的住屋圖樣,這些住屋高置在其建築物每一個房間的門上作為一種象徵,清楚地說明瑪雅貴人所使用的石建房子事實上就是他們的住所,而不只是舉行典禮的地方。

相關事件


不發願女修道院
批準時間: 1998
批准標準
1998年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Ⅱ)(Ⅲ)(Ⅳ)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2屆會議報告。
不發願女修道院
1973年,在修道院和女修道院共存的年代里,人們給予不發願女修道院更多的關注。敏銳的直覺幫助人們認識到這個紀念遺址的價值,並且為恢復其中的一些遺址而積極行動起來。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倖存下來的女修道院數目很少。只有那些有很強的管理能力或者有重要的富人保護的修道院才得以保存下來。聖·艾勒克西亞斯女修道院的環境就很糟糕,而且其中很多房屋幾乎都已經變成了廢墟。它們還有很大的防水問題,所有房屋的屋頂都漏雨。石頭和泥土不僅使行走不可能,而且很讓人不舒服。女修道院的負責人做了一些初始工作,並且動用資金做了大量工作,以便維持該修道院的體面,保證能夠繼續居住下去。在1985年,人們計劃修復女修道院的所有道路。這個計劃所需資金是應該付出的,它將有利於所有的居住者和參觀者。為了實現更多、在財政上支持更大部分的一切修復計劃,在1980年,埃維拉爾德牧師決定與一些朋友聯合起來,其中包括呂克·迪里克先生,組織好第一個女修道院的宗教節日。在他的開幕詞中,牧師埃維拉爾德神父談到這些年的女修道院的新功能,認為它僅次於修道院的原始社會角色。在那些天里,一些上歲數的寡婦和定居在那兒的婦女一起住在一個和平和寧靜的世界里。在這個開幕式上,這個節日的地方特色有點更濃了。節日中出現的所有東西都很小,然而很精緻。如:精美的不發願盛宴,有小市場的聯合啤酒店等等。這些都足以使登德爾蒙德人玩得很開心了。但是,由於這個盛宴在城市外面也很出名,所以住在很多地方的人們也都趕來了。結果這兒就成了大盛宴。
1982年,民族音樂家雷恩奧特從登德爾蒙德趕來,克萊因·穆齊埃克斯肯從海澤海姆趕來,為這個節日表演了節目。在1984年以後,熱格帕普新奧爾良爵士樂團成為這個盛宴的忠實客人。在1985年,這兒不僅成為一個二手物品和古玩的交易市場,也成為各種偶像的博覽會。到這個宗教節日上參觀的人一年比一年多,音樂家從四面八方趕來。在1986年,人們還熱情地歡迎霍拉·埃弗羅希姆舞蹈團到此演出。在1987年,戲劇愛好者可以欣賞到真正的中世紀的“四輪馬車劇”,如皇家戲劇團從登德爾蒙德帶過來的的演齣劇目“三個心愿”等。卡夫比耶和里奇·西蒙斯在1988年作為特邀客人從英國趕來,祝賀克勒森特市夢想藝術團成立10周年。兩年以後,舞蹈表演藝術團“伊恩卡”成為這個節日的頂峰節目之一。他們許諾今年還要到這兒來。在1991年,不僅成人喜歡,就連孩子們也很喜歡“塔斯盧特恩斯展覽”。第二年,大量的人涌到這兒,他們成功地見到了維格貝特、弗蘭克·伯延、卡賈·尼恩和喬勒邁爾,這些名人在1995年第二次來到這兒。第16屆節日的時候,居然有兩萬人來參觀。所有的這些工作都是值得獎賞的,很多房屋都已經翻修成令人感覺舒適的生活居室了。每年的女修道院宗教節日都在這兒舉行,聖·艾勒克西亞斯女修道院組織機構每年都要超目標了,到2000年,他們將給登德爾蒙德的人民提供一個完全修復的女修道院。
有好幾年的時間,比利時佛蘭德地區的霍赫斯特拉滕市的歷史女修道院都要面對它自己的命運。為了防止將來的子孫完全丟掉這個修道院,在1991年,許多當地居民建立了這個女修道院(非盈利性組織)。他們設法長期租用從而保護這個修道院。從那時起,所有房屋的修復工作就逐漸地全部得以完成。在當時,該組織正在忙於保存這個地區的文化遺產。其中包括霍赫斯特拉滕遺產的保護工作。霍赫斯特拉滕是一個公共領域,有520公頃的土地,當時,它有破碎分裂的危險。
第一個女修道院建於13世紀早期,位於佛蘭德和荷蘭等地的南部地區。由於婦女太多,所以一般這個女修道院總是很擁擠。然而,在當時,儘管許多婦女來自於各個階層,但是她們都很渴望擁有神秘的宗教生活方式。為了確保她們有穩定的社會地位,她們自己建立了一個半宗教的團體。這就是最開始的第一個女修道院。在西班牙政府統治下,女修道院得到了蓬勃發展,尤其是17世紀以後。在法國革命之後,女修道院的發展達到了高潮。當時,連拿破崙都要遏制所有的宗教活動。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女修道院不久就消失了。在霍赫斯特拉滕遺址,人們想方設法也只恢復了一個相當短的時期。很快,惡化的房屋和女修道院的地面成為這次宗教運動的唯一遺跡。
女修道院一般都有一個用圍牆圈起來的院子,院子內包括很多有陽台的房屋。實際上,這些就是修道院中的嚴格法規所控制的修道士們的起居室。不象一般的修女,女修道院中的修女從來不用來世和貧困發誓言。但她們必須要發誓保持純潔,並且只要在女修道院中起居就必須遵從這兒的規矩。但是,如果她們決定要結婚,這是允許的,只是必須馬上離開女修道院。
在低地中的布魯日女修道院、根特女修道院、盧萬女修道院、利爾女修道院和阿姆斯特丹女修道院是最為著名的幾個女修道院。霍赫斯特拉滕女修道院,毫無疑問,也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霍赫斯特拉滕女修道院,跟布魯日女修道院和盧萬女修道院相反,它有田園般的寧靜和祥和。其規章制度來源於1380年3月份。當時,只有13個修女定居在這裡。1664年,修女人數達到了頂峰,不低於160人。法國革命引起了人數的迅速下降。美麗的巴羅克式的教堂曾一度被改建為乾草棚。1972年,霍赫斯特拉滕最後一個女修道院消失了。
從此以後,37個房屋的情況惡化的非常快。幾十年來,這個歷史遺址一直都令人遺憾地被忽略了。只有一個內部小教堂得以修復,直到現在,它還在使用中。
幾年前,公眾對遺址的興趣有上升之勢,當地居民害怕遺址會落入那些現代建造者的手中,他們可能會忽略遺址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社會功能。為了保存這個歷史社會團體的公共財產,許多居民聯起手來,建立了一個非盈利性組織“女修道會”。這個組織的命名參考了歷史時期的社團中心,在那裡,貧苦而年輕的女修道士們在一起生活。這個組織決定租用女修道院99年,以使參與者能夠對修復工作的進行提供自我財政支持。實際上,在1992年,修復工作就已經開始了,到1997年末,所有房屋的修復工作都已經完成。
聖約翰女修道院
米斯泰爾的本篤會聖約翰女修道院位於里斯格里斯河流域中心,是卡洛林王朝時期極具基督教革新運動特徵的修道院之一,修道院內的壁畫和羅馬時期的水彩繪畫,展示了瑞士的宗教藝術,堪稱瑞士最偉大的藝術傑作。
本篤會是天主教隱修會之一,公元529年由貴族出身的義大利人本篤所創。他親手訂立會規,規定會士不可婚娶,不可有私財,一切要服從場上,稱此為發三願。本篤會會士必須每日按時進經堂誦經,詠唱大日課,餘暇時則從事各種勞動。會規要求祈禱不能脫離工作,視遊手好閒為罪惡。後來該會規成為天主教修會制度的範本。公元529年,本篤會在義大利中部卡西諾山的羅馬神廟舊址建造第一座修道院,至今仍為西歐著名修道院。會士們除完成日常的靈修活動外,還謄抄古籍及進行其他宗教活動等。
本篤會創始人本篤(公元480―547年),於529年創立聖本篤會。關於聖本篤的德行和事迹曾有人用對話的形式記述下來,從中可以看出聖本篤對靈修和道德方面的卓越見解。本篤自小就形成了世界觀;待到成年,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他始終沒有沉溺於聲色中。在世時他的生活本可以盡情享樂,但他看破紅塵,把繁華世界視之若糞土。
本篤出身於義大利努西亞省的一個名門家庭,父母派他去羅馬學習文學,然而他目睹許多同窗誤入歧途。一踏上社會,他就擔心虛浮的社交會使自己徹底墜入地獄。
所以毅然止步而退,放棄文學,離別家園,捨棄財產,開始尋覓修道之路,自此以後,聖本篤便大智若愚地隱居了。
米斯泰爾的本篤會聖約翰女修道院內壁畫的保存得益於聖誕節的卡片活動。這些壁畫是於9世紀在米斯泰爾的聖約翰修道院繪製的。該修道院現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註冊的世界文化遺產。這些舉世無雙的壁畫之所以得以保存還要歸功於米斯泰爾處於瑞士東南部的偏僻地理位置,那兒的人們都講羅馬尼亞語,這是第四種國家語言。為了將來的子孫後代,很有必要保存這些壁畫,並對它們進行重修。
由於瑞士聯邦有補助金,所以卡片活動會獲得雙倍收益。格里森州靠近瑞士邊境,路更窄,山更高,城鎮更小,數量也少。通往義大利的邊境城鎮則被圍牆完全圈住,只有一輛小轎車那麼寬的街道上布滿了鵝卵石。米斯泰爾的聖約翰修道院建於公元8世紀,直到現在還有18個修女在此修行、生活。
修道院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是在小禮拜堂中的卡洛林王朝的壁畫。其中許多壁畫已經腐爛了,但是所保存下來的壁畫中蘊藏的絕妙藝術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也是無可比擬的。裡面不允許拍照,所以只能用語言來描述它。這個偉大建築及其蘊含的文化遺跡會使遊客產生一種奇異的古代感覺。在小禮拜堂的後面有一個墓地。遠處山上的城堡正好從後面越過義大利的邊界線。
米斯泰爾峽谷和米斯泰爾城鎮本身也是值得遊覽的。四周環繞的大山高聳入雲。瑞士人主要講羅馬尼亞語-一種地方方言。從米斯泰爾往一個很高的關口上走,就回到了義大利的高山區。在關口的最高處,遊客們偶爾會遭到暴風雪的襲擊。
聖加爾女修道院
英文名稱: Convent of St. Gall
國家: 瑞士
所屬洲: 歐洲
批準時間: 1983
批准標準
1983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7屆會議報告。
522-001
祖·桑特·加侖是中世紀的一個地方,它的名字從1920年開就有記載。它以在這裡潛心修鍊的修道士的名字命名的。早在666年他的墳墓就是人們朝聖的地方。聖加爾也是如此,公元719年修道士加爾原來的禮拜堂成為了禮拜的中心,在他的住所和墳墓前人們對他的敬意油然而生。因為他的機智、虔誠、博大精深的言論錄、種種傳奇色彩的經歷和民間流傳的故事,人們為他這位雲遊天下的愛爾蘭修道士修建的廟宇。現在,個別的損毀寺院已經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修道院社區。在修道院院長戈茲貝爾洛(816-837)管理時期,聖加爾修道院的所謂黃金時代開始了。戈茲貝爾洛大大地擴大了存在有100多年歷史的圖書館的館藏,在修道院的建設上他也享有諸多聲譽。修道院作為帝國直屬的機構享有很多特權,這使其獨立於康士坦茨教區的管轄,只接受皇帝陛下的命令。公元854年,聖加爾修道院被免除了向主教區繳稅的義務,從此最終獲得了全部的自主權。聖加爾修道院的精神生活方式有嚴格的制度加以規範。強大的修道院擁有著廣泛的財產,有些可以涉及到德意志的南部地區。自從1206年開始,修道院的院長就有帝國的皇儲擔任,管轄聖加爾鎮。1468年後,管轄範圍擴大到吐根堡縣。並且,直到15世紀初,他們一直掌握著阿彭策爾莊園的權利。
聖加爾異常清楚地揭示了作為交流的媒體是如何在宗教信仰、社會政治以及經濟法律等諸多方面的影響。語言和文字的傳播是宗教團體和城市社會起源和發展先決條件和重要因素。語言和文字使得法律規章、概念和設計得以保留和傳遞。因此今天我們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在古老的思想中尋找構建現代社會的各種基礎。持續了一個世紀之久的從手寫稿到印刷品的轉變對於聖加爾此後在圖書館和教育機構的擴大、出版業的出現、圖書貿易的擴大、大規模印刷業的發展、以及視聽讀物出現、地區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等方面產生和極為深刻的影響。修道院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地域的界限,尤其在蘇格蘭和愛爾蘭的修道士中影響深遠。他以神的城鎮和美德的發源地、資深學者和教育機構所在之地而聞名君主時代的政績西方世界。無可否認,從我們現在的觀點看,聖加爾有著多種內涵,這取決於時代和使用這個名字的機構。聖加爾的名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可以使人產生許多聯想。因為它代表著許多迥然不同的機構和組織:偏僻的寺院、修道院、高深的修道士、主教區、羅馬帝國的城鎮、城鎮共和國、許多瑞典的聯邦、自治市、區、行政區域、州、州政府、風景和地區等。因此這個名詞指的是具有差異迥然的歷史的、社會的、宗教的、經濟的、管理的、民族政治和地理的特徵的人群、公司、政治單元和地區。
聖加爾修道院在德語系國家文化的形成、發展、延續和豐富等方面具有無可匹敵的作用。在這裡產生和積累並保存下來的圖書文獻遺產一直完好無缺,從7世紀的手寫稿、8世紀的民族文學一直到我們今天的以電子傳媒為基礎的信息社會的現代的資料一應俱全。甚至自從移民之初聖加爾地區就是重要文化形成的樞紐地區,它為地區文化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1810年,修道院圖書館管理員統計了聖加爾修道院在語言文學、藝術和科學文化等諸多領域的多種多樣的貢獻,向人們昭示了修道院無與倫比的歷史性成就。現代英文的用法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聖加爾修道院,它曾經是傳播的媒介中心,因為修道院的圖書館在提供保存文獻、架起修道士和神之間的永久性橋樑的服務過程中,對語言文字的傳播以及語法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並且,事實上,修道院圖書館是文獻的銀行,其中保存了許多手寫的和印刷的信息,正是這些信息提供多種多樣互動式的用法的媒體類型,例如牧師的佈道書等。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和現在的科學技術、經濟領域的知識一樣,對現代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因而,文化領域分析和評價是考察管理資格和交流能力的必要組成部分。無論是誰,如果他想參與到世界的某一領域,如經濟、政治、科學和藝術等領域,那麼他必須也有從古老圖書館汲取知識的能力,正是這些古老的圖書館向我們滲透了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人們對生活和參與的思想和看法。
活生生的歷史就如同活生生的現在一樣,它是我們知識和智慧的源泉。只有擁有正確歷史感的人,才能正確評價現代的種種是是非非,才能正確預見將來的發展。我們對生活的整體的理解以及還沒有產生的、我們卻急於知道的所有事情的認識,都需要在歷史的地平線上尋找它的蹤影和痕迹。來自於歷史的信息並不是將我們帶到一個與我們現在毫無共同之處的陌生世界,事實上恰恰相反。正是這些信息,構成過去、現在和將來這一幅畫卷,它使我們能夠得以從歷史和傳統的角度理解自身存在的意義;正是這些來自歷史的知識,使我們能夠了解異域他鄉和久遠過去的事情;正是這些知識,擴大了我們的感知範圍,提高了我們的理解能力。這兩點恰恰是現代社會和當代世界所有行動和判斷形成的先決條件。這也正是我們為什麼要將聖加爾修道院作為人類文化和歷史遺產保護起來的原因。
卡德林娜女修道院
概括
秘魯第二大城市阿雷基帕最神秘的卡德琳娜女修道院。400年前,近四五百名修女和她們的僕人生活在此,完全與外界隔絕。
建築時間
1579年
風貌
蔚藍的天徠空,映照著遠處的巨一大火山,眼前卻是色彩鮮明的建築。走進位於秘魯南部沙漠的卡德琳娜女修道院(Santa Catalina de Siena),觸碰著磚牆,彷彿進入時光隧道一般,帶領人們回到400年前。
在印加蓋丘亞語中,阿雷基帕的意思是“在此停留”。相傳古印加帝國最高統治者梅伊塔。卡帕克到達這裡時,對左右隨從讚揚說:“阿雷基帕”意為:“好,我們就在這裡住下!”城名便起源於此。而初次登上阿雷基帕土地的人們都會有同樣的最初印象——這是一座“白色之城”。這裡的建築物都是白色的,環抱在鬱鬱蔥蔥的灌木叢中,極具風情。
卡德琳娜女修道院是一個龐大的古建築群。院中有迷宮般的街道,盡善盡美的廣場,院里繁花錦簇,好不熱鬧。修道院里保存相當完善,讓我們能清楚地了解l7世紀修女們如何生活起居。走在其中,彷彿體驗著修女們早期與世無爭的生活。遊覽修道院至少需4個小時,院中每一轉角處皆驚喜不斷,令人流連忘返。
卡德琳娜女修道院是秘魯最高尚的宗教建築,遊客莫不嘖嘖讚歎。此建築群風格為穆德哈爾式(Mudejar)建築,這種藝術形式不僅受到伊斯蘭傳統的影響,甚至映現出當時歐洲的建築風格,設計著重於色彩與光線的協調。建築群隨著光影的變化表現出不同色調,稱其為攝影天堂一點也不為過。
卡德琳娜女修道院建於l579年,經過多年不斷地擴建,其城牆範圍已達到20000平方米,在其繁盛時,有將近450位修女住在此城的高牆中。由於修女們幾乎足不出院,此修道院對外界始終是一個謎團。
1970年間,市政府官員要求修道院安裝電力與自來水系統,原本就窮困的修女,為了籌備這筆大金額,開放了修道院大部分的區域讓遊客探訪,使其成為秘魯第二大城阿雷基帕(Arequtpa)的熱門觀光景點。遊客參觀此修道院時,會走進狹小的街道,穿越石拱門,發現數不勝數的水池及萬紫千紅的小花園,閑步於各具特色的教堂,歇息於其中一個廣場,徘徊於每個房間的角落……除此之外,還可以看見每個房間各具特色的露台、廚房和洗衣間。
回顧修道院歷史,當時西班牙統治者Francisco Toledo允准了阿雷基帕城鎮領導者想蓋修女院的懇求。在建築群尚未竣工時,一個年輕的富商寡婦DO—aMaria de GuzmAn決定提前退休而來此修道院,她因而成為此修道院的第一位進駐者。l580年10月,城市市長任命她為修道院的創辦人,多虧這位富商寡婦提供財富,鼎力相助,讓工程進度更加迅速。不僅如此,她也吸引了許多想逃離現實世界的修女一擁而進。隨著時間流轉,許多富有的婦女進入修道院成為見習生,並帶著僕人和私人貴重物品,如絲綢、瓷盤、銀器、英式地毯等,過著她們以前既有的生活,她們甚至邀請樂團在派對上演奏助興,這與城牆外民窮財匱的生活形成強烈對比。有白色之城之稱的阿雷基帕坐落於海拔5800米的火山之下,地震頻繁,導致修道院經常需要修繕。因為進駐的人數已經遠超過負荷量,在某次的修建中,興建了修女的獨立房間。往後在西班牙殖民統治的200年問內,修道院不停地成長,變得更加完善。
在1800年中期,修道院淪為社交場所。此一消息傳到教宗庇護九世(Pope Ptus IX)的耳里,他派遣修女Josefa Cadena前往調查。她實施許多革新的措施,將富有的寡婦送回歐洲,讓僕人自由選擇離去或留下來當修女,這些措施讓修道院回歸到原本的寧靜,但修道院也因而再也不富裕。由於修女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使得修道院在16與17世紀間無太大改變,與這段時間阿雷基帕城大興土木的建設形成強烈對比。
現今僅存20位修女居住於此,她們集中生活在建築群的北邊區域。一邊走在迷宮般的狹小街道上,一邊試圖想象這些修女們從前如何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