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社會徠主義生態文明是繼工業文明之後的一個嶄新的文明形態,它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世界環發大會確定的可持續發展的五大內容中,無論是環境保護、提高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比例、節約用水,還是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開展綠色貿易,每一條款都體現著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建設目標,特別是這個戰略的指導思想更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中國現已開始轉向大規模生態建設和大規模經濟建設同步進行、協調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可以預測,中國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將在本世紀初期迎來第一個建設高潮。
文明是指反映物質生產成果和精神生產成果的總和,是人類社會開化狀態與進步狀態的標誌。文明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產生,並隨著人類的發展而進步。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是指人們在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同時,不斷克服改造過程中的負面效應,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係,建設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總和。它包括生態環境、生態意識和生態制度。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作為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依據、以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為著眼點,在開發利用自然的過程中,人類從維護社會、經濟、自然系統的整體利益出發,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注重生態環境建設,致力於提高生態環境質量,使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基礎之上,以有效地解決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的需求同自然生態環境系統供給之間的矛盾,實現人與自然的協同進化,促進經濟社會、自然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個總體要求的核心和實質,“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節約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在文化價值觀上,對自然的價值有明確的認識,樹立符合自然生態原則的價值需求、價值規範和價值目標。生態文化、生態意識成為大眾文化意識,生態道德成為普遍道德並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在生產方式上,轉變高生產、高消費、高污染的工業化生產方式,以生態技術為基礎實現社會物質生產的生態化,使生態產業在產業結構中居於主導地位,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
在生活方式上,人們追求的不再是對物質財富的過度享受,而是一種既滿足自身需要又不損害自然生態的生活。人類個體的生活既不損害群體生存的自然環境,也不損害其他物種的繁衍生存。
在社會結構上,表現為生態化滲入到社會結構之中,但這只是社會的某些方面而不是整個社會結構發生變化。諸如在社會政策上考慮如何組織好經濟,以便協調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在制定決策上,使科學家和經濟學家、人文學者對有重大影響的發展戰略決策進行生態效益評估,以期維護人類活動對自然的最小損害並能夠進行一定的生態建設。
改革開放初始,就有專家學者大聲疾呼——中國不能走西方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幾乎都是以環境污染加劇和資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態破壞為代價的。據有關資料統計,中國創造1萬美元價值所消耗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近6倍,比印度還多3倍。目前中國仍有61%的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不足20%的城市生活生產垃圾能夠按環保的方式處理,三分之一的土地遭遇過酸雨的襲擊,七大河流中一半以上的水資源完全不可用,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沒有純凈的飲用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氣。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GDP總值的15%,超過了9%的經濟增長。
中國正在面臨著殘酷的社會現實。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資源不足、生態系統破壞、環境質量下降宣告著環境危機正在越來越嚴重地制約經濟發展,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事實已經證明,人類的發展應該是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當代人與後代人的協調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講究代內公平,而且要講究代際之間的公平,亦即不能以當代人的利益為中心,為了當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犧牲後代人的利益。而必須講究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牢固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
中共中央在這時及時地提出這個鮮明的概念,正是標誌著黨在建設現代化社會的思路正在轉變,提醒著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諧等方面的工作,也就是按照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自然規律來治理國家,治理方方面面的工作。從十二大到十五大,中國共產黨一直只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現在,十七大報告又提出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正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建設“和諧中國”道路上通過長期地深入思考,不斷追求進步與創新的優秀成果。
21世紀初是中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階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依然沉重。基於中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困境與挑戰,中國必須繼續堅持以人為本,以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為主線,以經濟發展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根本出發點,以體制創新為突破口,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加強生態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態道德素質。生態道德意識是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精神依託和道德基礎。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態道德意識,使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轉化為自覺的行動,才能解決生態保護的根本問題,才能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必須把道德關懷引入到人與自然的關係中,樹立起人對於自然的道德義務感,養成良好的“生態德性”。尤其要抓好學校教育的環節,特別要重視青少年生態道德意識的培育和提高,幫助學生樹立環境生態觀念、環境資源觀念、環境道德觀念。
改革生產方式,做強生態產業。對現行的生產方式進行生態化改造是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現階段發展生態產業的重點,是要建立起資源節約、環境少污染型的國民經濟體系,走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的發展道路。要下決心關停並轉那些能源消耗大、經濟效益差、環境污染重的企業。發展生態農業,主要包括綠色農業食品和綠色食品原料,生態林業、草業、花卉業,生態漁業,觀光農業,生態畜牧產品,生態農業手工業等方面。為此,要研究開發生態技術,防止土壤肥力退化,進行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實現生活用能替代和多能互補、廢棄地復墾利用和陡坡地退耕還林,發展山地綜合開發複合型生態經濟、以庭院為主的院落生態經濟,以及農村綠色產業和綠色產品,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農村生態經濟的發展。另外,還要重視生態旅遊業和環保產業的發展。
實施生態工程,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生態徠工程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中國的自然、經濟和社會特點,“十五”期間,應重點解決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社會最為關心的環境問題:一要加強城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加強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的生態處理,抓好重點流域、區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工作;二要抓好退耕還林還草和植樹造林工程,特別是北京地區風沙源治理、天然林保護和沿海防護林等生態工程建設;三要防治大中城市空氣污染、危險廢物污染,防止生態破壞;四要加快自然保護區、環境優美城市和生態省(市、自治區)的創建工程;五要繼續推進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提高全社會的計劃生育意識,確保控制人口數量,確保提高人口質量;六要在鼓勵使用可再生資源的同時,控制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率不能超過其再生和自然增長的限度,提倡少用或不用不可再生資源,防止資源驟減,力爭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
完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體系和法律體系。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需要道德力量的推動,也需要政府和權力機關出台必要的政策、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來進行硬約束。要建立綜合決策制度,用政府的權威保證生態環境免遭破壞。特別是在制定規劃、計劃及重大經濟行為的擬議過程中,充分發揮政府綜合決策的作用,把生態環境目標和經濟發展目標結合起來、統籌考慮,以從源頭上解決對生態的危害問題。要適時出台相關政策,用宏觀調控手段引導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包括:引導生態型項目開發的扶持性政策,防止和遏制破壞性經營的剛性約束政策,旨在快速恢復生態植被的資源補償性政策,以及旨在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的科技投入政策。要充分發揮環境和資源立法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約束作用。要加大執法檢查的力度,努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法律的尊嚴。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提出是中國發展道路上的一大飛躍,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要求,明確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把“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寫進黨代會報告,充分彰顯中國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威望不斷攀升、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行動,作為發展中國家,為人類生態環境保護積極不懈的努力有目共睹。報告中提出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念,並不是要求人們消極地對待自然,面對自然無所作為,而是強調在產業發展、經濟增長、改變消費模式的進程中,盡最大可能積極主動地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在中國看來,這實際上是建設和諧社會理念在生態與經濟發展方面的升華,不僅對中國自身有著深遠影響,而且也是對全球日益嚴峻的環境生態問題所做出的莊嚴承諾。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提出是中國未來發展及建設的戰略基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將指導中國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尤其在城市化過程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生態生產力觀、價值觀及可持續發展觀為城鎮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同時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可以促進一個舒適、便捷、安全、和諧、美麗的城市人居環境的形成,使城市真正成為社會安定文明、生態環境優美、文化生活繁榮、市民風尚良好、人民安居樂業的現代生態城市。另外,把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同吸引外資、發展高科技產業和旅遊業有機結合,從而變被動的生態欠賬補救建設為主動、有規劃、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也將有效地促進城鎮經濟的高速、健康地發展。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提出有利於指導解決中國發展新階段面臨的一些突出問題。在現代社會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據,以未來人類的繼續發展為著眼點。這種文明觀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近年來中國的人口、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許多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缺乏、物價上漲等問題日益浮現在中國們面前,這些問題的出現有其歷史必然性同時也有由於人類在社會建設中忽視生態平衡、盲目發展而犯的錯誤引起的。隨著中國工業化建設範圍的擴大,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地提出必然能使中國在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平衡人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緩解現有的社會矛盾,改善中國們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