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1條詞條名為eco的結果 展開
eco
生態產業的簡稱
生態產業,簡稱ECO,是繼經濟技術開發、技術產業開發發展的第3代產業。生態產業是包含工業、農業、居民區等的生態環境和生存狀況的一個有機系統。通過自然生態系統形成物流和能量的轉化,形成自然生態系統、人工生態系統、產業生態系統之間共生的網路。生態產業,橫跨初級生產部門、次級生產部門、服務部門。根據生態學原理,仿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方式,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生產體系或環節之間的耦合,使物質、能量多級利用,構成的具有的經濟過程和和諧的生態功能的網路型產業。
生態產業
經過了漫長的漁獵文明時代,大約在一萬年以前,原始農業誕生,標誌著農業文明時代的到來。200年前
生態產業
顯然以上的農業產業、工業產業與消費方式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因為它們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環境基礎,可以說是人類自掘墳墓。因此,尋找一種既發展經濟又保護資源環境的人地協調發展的產業模式就成為當務之急,於是生態產業便應運而生。它的誕生與發展必將使人類邁入一個新的社會形態,從而形成一種新的文明——生態文明。
工業革命大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態環境問題。如上世紀中葉發生的一系列公害事件,80年代發生的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和印度博帕爾市農藥廠泄露等事件,更有酸雨、臭氧層缺失、全球增暖等全球性同題。
社會生產是為市場而生產,為了刺激市場發展,採取一種高消費、超前消費與高淘汰、高報廢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種從原材料-生產-消費-廢物的線性過程,造成資源過度消耗、廢棄物的過量堆積,從而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生態產業
所謂生態產業是按生態經濟原理和知識經濟規律組織起來的基於生態系統承載力、具有高效的經濟過程及和諧的生態功能的網路型進化型產業。它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生產體系或環節之間的系統耦合,使物質、能量能多次利用、高效產出,資源環境能系統開發、持續利用。企業發展的多樣性與優勢度,開放度與自主度,力度與柔度,速度與穩定度達到有機結合,污染負效應變為正效益。與傳統產業相比較,具有顯著特徵。
生態經濟原理和知識經濟規律
生態產業是按生態經濟原理和知識經濟規律,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基於生態系統承載能力,在社會生產活動中應用生態工程的方法。突出了整體預防、生態效率、環境戰略、全生命周期等重要概念,模擬自然生態系統建立的一種高效的產業體系,可持續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個新概念。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第一次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後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很明顯生態產業不同於“傳統產業”及“現代產業”,但又是“傳統產業”及“現代產業”的繼承和發展。
自然生態系統
生態產業的理論基礎是產業生態學。產業生態學也是一門“研究可持續能力的科學”產業生態學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末。R.Frosch等模擬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和生態系統的循環再生過程所開展的“工業代謝研究”。工業代謝是模擬生物和自然生態系統代謝功能的一種系統分析方法。其實現代工業生產過程就是一個將原材料能源和勞動力轉化為產品和廢物的代謝過程。199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與貝爾實驗室共同組織了首次“產業生態學”論壇,對產業生態學的概念、內涵和方法以及應用前景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總結。貝爾實驗室的C.Kumar認為:“產業生態學是對產業活動及其產品與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跨學科研究”包括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服務業(第三產業)。
生態產業
社會生產從自然界取得的物質中,被利用的僅3%~4%,而其餘96%則以有毒物質和廢物的形式被重新拋回自然界。工業國家每人每年要消耗大約30t物質,其中僅有1%~1.5%變為消費品,而剩下的則成為對整個自然界極其有害的廢物。即工業革命創造的巨大社會財富,是以犧牲自然資源和環境質量為代價的。因此,現實問題的嚴峻性和解決問題的緊迫性,要求從傳統工業範式向新的工業範式過度,確立“生態工業”範式。
生態工業是指根據生態學與生態經濟學原理,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所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變工業排泄物為原料、實現循環生產、集約經營管理的綜合工業生產體系。生態工業與傳統工業相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工業生產及其資源開發利用由單純追求利潤目標,向追求經濟與生態相統一的生態經濟目標轉變,工業生產經營由外部不經濟的生產經營方式向內部經濟性與外部經濟性相統一的生產經營方式轉變。
二是生態工業在工藝設計上十分重視廢物資源化、廢物產品化、廢熱廢氣能源化,形成多層次閉路循環、無廢物無污染的工業體系。
三是生態工業要求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工業的生產經營決策要素之中,重視研究工業的環境對策,並將現代工業的生產和管理轉到嚴格按照生態經濟規律辦事的軌道上來,根據生態經濟學原理來規劃、組織、管理工業區的生產和生活。
四是生態工業是一種低投入、低消耗、高質量和高效益的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的工業模式。
生態產業
中國生態農業從農業的持續與協調出發,充分吸收現代石油農業強調農產品數量、效益、規模,以及注重應用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技術的特點,同時吸收西方生態農業在保護農業自然資源和環境,減少污染,降低化學能使用等方面的優點。因而具有自身的特點:
(1) 追求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中國的生態農業在提高生態效益的基礎上提高經濟效益,把提高生產力及效益作為基本目標。而西方生態農業更加註重生態的可持續性,對農業的產出與商品率並不關注。
(2) 現代科學與中國農業的傳統經驗相結合。中國的生態農業並不否定現代技術,並將廢棄物處理技術、無土栽培技術、害蟲綜合防治技術等與中國傳統農業重視有機肥投入和其他適用技術相結合,從而形成了多樣的生態農業技術體系。而西方生態農業限制現代化技術的應用,特彆強調生態學基礎。
(3) 自然調控與人工調控相結合。而西方生態農業則更注重自然調控,反對人為干預。
(4) 綜合性與區域性相結合。生態農業是一個綜合農業生產體系,涵蓋了農、林、牧、漁、加工、貿易等內容,具有綜合性的特點。
又因中國地域遼闊,因此,生態農業模式的建立強調根據地區特點,因地制宜。
生態產業
一是原材料盡量使用天然材料;
二是盡量使用天然能源與再生能源;
三是採用節能技術和防治污染措施;
四是宅址選擇遠離污染。
同時第三產業的發展也要注意節約能源,保護環境。
生態第三產業的良性發展好壞同樣會影響到人與自然和諧有著洋重要關係,所以希望我們全人類在發展任何第三產業的同時能考慮到大自然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生態工業發展對策
1加強生態工業方面的基礎研究
國際上生態工業的研究是在清潔生產研究之後,作為其升華和補充,在20世紀80年代末才迅速發展起來。中國起步更晚,因此要加強這方面的基礎研究,根據國際研究趨勢,應著重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1)研究可減輕工業對環境影響的具體技術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廢物零排放系統、物質替代、非物質化和功能經濟。
(2)研究對整個工業生態過程進行分析、監測和評價的方法,包括物流平衡分析、產品或過程的生命周期分析與評價、工業生態指標體系的建立。
(3)研究可促進生態工業實現的制度,包括如何在市場規則、財務制度、法律法規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使生態工業的思想可以貫穿整個生產和生活過程。
2加強生態工業園的規劃與建設
生態產業
丹麥的卡倫堡鎮是生態工業園的典型,燃煤發電廠向煉油廠、製藥廠以及居民供應餘熱,煉油廠把用過的冷卻水提供給發電廠做預熱用水,煉油廠把液化氣送到發電廠和生產石膏的工廠。而生產石膏的工廠的原料來自發電廠凈化空氣的脫硫設備產生的硫酸鈣。這個系統已成為一個包括發電廠、煉油廠、生物技術製品廠、塑料板廠、硫酸廠、水泥廠、種植業、養殖業和園藝業,以及卡倫堡鎮的供熱系統在內的複合系統。各個系統單元(企業)之間通過利用彼此的餘熱、凈化后的廢水、廢氣,以及硫酸鈣等副產品作為原材料等。一方面實現了整個鎮的廢棄物的最小化;另一方面,各個系統均從相互作用中降低了成本,獲得了直接的經濟效益。現階段世界上有幾十個生態工業園項目在規劃或建設,其中多數在美國,此外法國、日本、加拿大等也較多:亞洲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印度等,正在開展生態工業園的項目。中國還沒有建立生態工業園,因此應加強研究與開發建設。
3推行產業生態管理
產業生態管理的方法可以分為五類:一類是面向產品環境管理的方法,即生命周期評價;第二類是面向綠色產品開發的方法,即產品生態設計;第三類是面向區域的規劃方法,即生態工業園的規劃;第四類是面向生態產業開發的方法,即生態產業孵化;第五類是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管理。
現代生態農業
中國生態農業發展對策
生態產業
1加強生態農業規劃
生態農業建設,規劃應先行,這是首要環節並具龍頭地位。但中國生態農業示範中,規劃設計方面仍感不足,應加強規劃研究。生態農業規劃包括農業生產潛力、生態過程、生態格局分析,生態農業系統敏感性和決策分析。它的第一目標是持續發展,第二目標是資源的高效利用、社會的發達昌盛、系統關係的和諧穩定。
2研究、開發與推廣克服農業發展阻礙因素、全面發展農業的新技術
這些技術包括資源環境保護與開發技術(如水土保持治理技術,防沙治沙技術,鹽鹼地治理技術等),配方施肥技術,以農作系統改革、天敵繁殖捕放和生物農藥研製與應用等為主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良種選育與繁殖技術等。
3深化生態農業理論研究
把生態農業的經驗升華到理性認識,從而指導下階段的生態農業建設顯得十分重要。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生態農業研究方法論,生態農業模式的總結與設計,生態農業價值評估體系以及生態農業的規範化和標準化等。
中國生態第三產業發展對策
1樹立發展消費觀
生態產業
所謂功能經濟就是鼓勵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服務功能而不是產品本身,鼓勵企業以對社會的服務功能而不是以產品或利潤作為經營目標。功能經濟認為生產的目的應該是產品的服務功能,而不是產品的數量達到最大。在功能經濟條件下,產品仍由生產者所有,生產者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將產品加工,因此實現了由產品的再利用代替物質的循環。功能經濟的基本原理是增加財富,但並不是擴大生產,其目標是最充分、最長時間地利用產品的使用價值,同時消耗最少的物質資源和能量。為此,作為企業,在產品的設計上要為環境而設計,要進行可拆卸的產品設計。這樣當某個部件壞了后。就只需更換該部件,而不是整件產品的報廢。同時可通過某些設備的使用權(如小轎車)來達到充分利用、減少消耗和排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