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不遷論

東晉僧肇的文章

《物不遷論》是僧肇的代表作之一。《物不遷論》所論述的是世界有無變化、生滅、運動的問題。

作品原文


《 物不遷論》原文
交謝,寒暑迭遷,流,。余則謂。
?《》云:“,轉。”尋,豈釋求靜,必求靜諸。必求靜諸,故雖靜。釋求靜,故雖靜離。則靜未始異,惑。緣言滯競辯,宗途屈異。靜躁極,未易言。
何者?夫談真則逆俗,順俗則違真。違真,則迷信而莫返,逆俗,則言淡而無味。緣使中人,未分於存亡;下士,撫掌而弗顧。近而不可知者,其唯物性乎。然不能自已,聊復寄心於動靜之際,豈曰必然?
試論之曰:《道行》云:“諸法本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中觀》云:“觀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斯皆即動而求靜,以知物不遷,明矣。
夫人之所謂動者,以昔物不至今,故曰動而非靜;我之所謂靜者,亦以昔物不至今,故曰靜而非動。動而非靜,以其不來;靜而非動,以其不去。然則所造未嘗異,所見未嘗同。逆之所謂塞,順之所謂通。苟得其道,復何滯哉?
傷夫人情之惑久矣,目對真而莫覺!既知往物而不來,而謂今物而可往!往物既不來,今物何所往?
何則?求向物於向,於向未嘗無;責向物於今,於今未嘗有。於今未嘗有,以明物不來;於向未嘗無,故知物不去。復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謂昔物自在昔,不從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從昔以至今。故仲尼曰:“回也見新,交臂非故。”如此,則物不相往來,明矣。既無往返之微聯,有何物而可動乎?然則旋嵐偃岳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曆天而不周。復何怪哉?
噫!聖人有言曰:“人命逝速,速於川流。”是以聲聞悟非常以成道;緣覺覺緣離以即真。苟萬動而非化,豈尋化以階道?復尋聖言,微隱難測。若動而靜,似去而留。可以神會,難以事求。是以言去不必去,閑人之常想;稱住不必住,釋人之所謂往耳。豈曰去而可遣,住而可留邪?
故《成具》云:“菩薩處計常之中,而演非常之教。”《摩訶衍論》云:“諸法不動,無去來處。”斯皆導達群方,兩言一會,豈曰文殊而乖其致哉?是以言常而不住,稱去 而不遷。不遷,故雖往而常靜;不住,故雖靜而常往。雖靜而常往,故往而弗遷;雖往而常靜,故靜而弗留矣。然則庄生之所以藏山,仲尼之所以臨川,斯皆感往者之難留,豈曰排今而可往?是以觀聖人心者,不同人之所見得也。
何者?人則謂少壯同體,百齡一質,徒知年往,不覺形隨。是以梵志出家,白首而歸。鄰人見之曰:“昔人尚存乎?”梵志曰:“吾猶昔人,非昔人也。”鄰人皆愕然,非其言也。所謂有力者負之而趨,昧者不覺,其斯之謂歟?
是以如來因群情之所滯,則方言以辨惑,乘莫二之真心,吐不一之殊教,乖而不可異者,其唯聖言乎!
故談真有不遷之稱,導俗有流動之說。雖復千途異唱,會歸同致矣。而徵文者,聞不遷,則謂昔物不至今;聆流動者,而謂今物可至昔。既曰古今,而欲遷之者,何也?是以言往不必往,古今常存,以其不動;稱去不必去,謂不從今至古,以其不來。不來,故不馳騁於古今,不動,故各性住於一世。然則群籍殊文,百家異說,苟得其會,豈殊文之能惑哉?
是以人之所謂住,我則言其去;人之所謂去,我則言其住。然則去住雖殊,其致一也。故經云:“正言似反。”誰當信者?斯言有由矣。
何者?人則求古於今,謂其不住;吾則求今於古,知其不去。今若至古,古應有今;古若至今,今應有古。今而無古,以知不來;古而無今,以知不去。若古不至今,今亦不至古,事各性住於一世,有何物而可去來?然則四象風馳,璇璣電卷,得意毫微,雖速而不轉。是以如來,功流萬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彌固。成山假就於始簣,修途托至於初步,果以功業不可朽故也。功業不可朽,故雖在昔而不化。不化故不遷。不遷故,則湛然明矣。故經云:“三災彌綸,而行業湛然。”信其言也。
何者?果不俱因,因因而果。因因而果,因不昔滅。果不俱因,因不來今。不滅不來,則不遷之致明矣。復何惑於去留,踟躕於動靜之間哉?然則乾坤倒覆,無謂不靜;洪流滔天,無謂其動。苟能契神於即物,斯不遠而可知矣。
物不遷論(終)

作者簡介


僧肇是中國東晉著名的佛教學者、僧人,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的得意門生,羅什門下“四聖”或“十哲”之一,被稱為“法門龍象”、“解空第一”。在僧肇看來,崩裂著的巨峰處於靜止;奔騰著的江河沒有湍流,飄蕩著的塵埃並非運動,經天的日月未曾巡迴。世界事物看起來在那裡飛快地旋轉,但是實際上卻沒有變動。因為“動”只是與“靜”相對的一種假象,若站在純哲學的高度上,透過假象看本質,撇開動靜的相互關係,就無所謂動與不動了。這跟禪宗六祖惠能的下列名言有異曲同工之妙:“既非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