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甸民族中學
羅甸民族中學
羅甸民族中學,是羅甸縣境內一所少數民族學生聚集的規模最大、辦學歷史最悠久、人文底蘊最深厚,為各級各類高校輸送人才最多的一所老牌普通完全中學,也是省級傳統體育學校,創建於1940年。
羅甸民族中學
在教育教學改革浪潮中,羅甸民中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優化教育教學資源全力提升教學質量。近幾年來,學校共融資500多萬元新建或完善了學校的硬體設施。現在學校擁有3棟教學樓,1棟實驗綜合樓,2棟學生宿舍;2個多媒體信息教室,170台電腦;按國家“三三二”標準配置了3個物理實驗室,3個化學實驗室,2個生物實驗室;添設了專門的美術室、舞蹈室、音樂室;新建設的學校圖書室,藏書超過8萬冊,生均擁有圖書達26.6冊,實施開架借閱、自動化管理;所有的教室均已安裝了多媒體設備,完全實現了班班都是電教室的現代化改造;學校每個處室、每個教師辦公室都配備了電腦,教師備課全程信息化、電子化。2008年投入使用的學生食堂,以招商引資的模式,按國家B級管理標準配備,可容納800餘人同時就餐,使學校食品安全、衛生有了 堅實的保障。另外,羅甸縣體育中心、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與民中校舍緊緊相連;體育中心內的各種體育設施、和青少年活動中心由羅甸民族中學維護使用。
羅甸民族中學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已走進全省較先進的學校行列,真正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一)加強學校制度與規範建設。學校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全員德育實施辦法》、《班級德育量化實施細則》、《學生個人操行量化評定實施細則》等二十多項規章制度。這些制度靠領導幹部、班主任、學生幹部和團幹部三支德育隊伍來落實。
(二)重視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建園林式校園以提高校園文化品位為理念,著眼於文化氛圍對學生的熏陶和感染。精心設計的雄偉壯觀的大門,既莊嚴素雅,又不失飛揚流動的現代感。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雕塑,民族元素、現代氣息、教育理念蘊含其間。教學樓之間園林花圃縈繞,把教學樓分成了幾個獨立而幽雅的單元, “自然”與“人文”相映成趣。學校文化長廊,精心布置的名人畫像,語錄,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每一寸土地和空間,都向師生們傳遞著文化信息。
校園內人文氣息和自然風光融為一體,科學精神與育人氛圍相得益彰。
(三)積極打造校園精神文化。近幾年來,學校創辦了校刊《芳甸》和校報《民中之聲》。《芳甸》給愛好文學、熱心讀寫的學生開通一尋夢之路。《民中之聲》則營造了教師“行勝於言,誠信至善”的精神家園。學校每兩年舉行一次“羅甸民族中學文化藝術節”,把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作為一項長期的校園文化活動。2005年9月,出台了《羅甸民族中學校園讀書活動方案》,開展讀書系列活動,規定師生每學期的借閱量、筆記以及交流次數。
為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定期舉行和不定期舉行一系列專題教育和體現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大型文體活動,如每學期的環保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每兩年一次的大型藝術節、民族運動會;每年一次“一二·九”演講賽、辯論賽、自然科學知識競賽、英語才藝表演、黑板報評比、手抄報評比等,使每一位學生在獲取一定社會知識的同時,張揚個性,展現藝術才華;讓學生了解本民族文化內涵同時,又宏揚了少數民族文化。
(四)關注師生的心理發展。當代的學生正處於變革的社會背景下,面臨著一系列的選擇與競爭;又恰逢心理波動性較大的年齡,各種心理活動異常活躍,還伴隨著種種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學習壓力,常會因為受到挫折、困擾而產生情緒波動。心理諮詢恰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走出困惑,體驗快樂,發現快樂,創造快樂,享受快樂。為此,學校設立了專門的心理諮詢室,由專職教師負責諮詢室的工作,真正走近師生,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
(一)統一思想 共謀發展
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的基礎。為了統一思想、統一認識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學校細化了行政領導職責,規定每位領導幹部每月必須聽8節課,以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並為下一步改進提供依據;同時,學校通過每周召開一次行政會議,政教處每月召開兩次班主任會議,年級組每月召開一次年級教師會議,每班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議等一系列的會議制度來加強交流,統一思想,共同出謀劃策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二)細化管理,嚴格要求。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為了規範教育教學行為,形成“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事事都是教育過程”的良好局面,切實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學校結合師資狀況和學生來源等特點,制定了《教育教學質量全程監控方案》和《教學常規管理細則》,成立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堅持開展經常性的教學技能大賽、說課、聽課、評課等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的科研互動,加強學習和交流。每學年舉行一次大型的教學開放周活動邀請兄弟學校及社會各界人士到校交流。
在新教師培訓方面,2003年始實行“師徒結對”制度。師徒結對直接涉及的新老教師多達上百人,並已取得了顯著成效。每個新學年初,都要對新教師和新班主任進行崗前培訓,學習《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學校規章制度。學校堅持要求每個教研組每周安排半天進行業務學習,探討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同時學校通過“領導垂範、榜樣激勵、制度規範”等辦法推動繼續教育,制定規章制度,樹立終身學習觀念。
(三)、獎懲結合,強化競爭
學校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教師的獎懲機制,如《羅甸民族中學教師量化考核綜合評價細則》、《教育教學教研獎勵方法》、《中考、高考獎勵辦法》等從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對教師進行評價,把教師每學期的綜合量化分、畢業班的中考和高考成績與獎金掛鉤,把班主任量化分與班主任津貼掛鉤,激勵教師在教育教學科研及輔導學生等方面努力開拓,在這種激勵機制下,教師們積極努力、開拓進取,使學校的教學步入了良性的競爭機制。
在學生方面,學校通過各種渠道,聯繫、動員個體老闆和社會慈善機構等組織對學生進行資助。目前,我校的助學基金有“李亞萍獎勵基金”、台灣慈濟基金、香港慈恩基金,美國燃燈基金等;同時學校還有一定的配套資金,每年用於對品學兼優的學生的獎勵經費達15萬元左右。學校還出台了針對高考錄取重點院校的學生的《高考錄取重點院校的學生獎勵辦法》,並按時將獎金髮放給學生。
(四)科研強校
教育教學科研,是促進教育工作者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理論體系,推動教育教學工作向前發展的重要活動。為努力實現“科研強校”戰略,以教育科研促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我校教科處制訂了相應科研管理制度。深入改革實踐,開展校本研究,形成“科科有課題,人人搞實驗”的科研氛圍,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和課外學習實踐活動,效果顯著,撰寫了一批質量較高的經驗體會和專題論文,明顯提高了幹部、教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近三年來,教師在省州級刊物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249篇。在參各級優質課、課件、論文評比活動中,獲獎100餘人次;2005年—2008年完成了研究性性學習課題8個;2008年學校立項校級研究課題4個,申報並獲批的縣級研究課題1個,申報並獲批國家“十一五“規劃課題“和諧德育研究與實驗”,與教育天地雜誌聯手出版了一期《教育天地之羅甸民族中學教師教學論文集》一期。
(五)、認清劣勢 突破創新
在領導的重視下,在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種制度的嚴格要求和管理下,羅甸民族中學近年的高考、中考仍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3年羅甸民中570人參加高考,錄取本科83人,其中重點9人;2004—2007年民中高考本科錄取人數分別為122人、131人、167人、215人;2008年高考全縣共錄取本科288人,羅甸民中有241人,其中錄取重點院校48人,羅甸民中36人,錄取全國八大院校3人,羅甸民中2人。近幾年來,羅甸民中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
在高考取得輝煌成績的同時,羅甸民中的中考成績同樣喜人。2006年我校以佔全縣總人數的6.6%的人參加中考,中考全縣前100名中羅甸民中34人,前50名羅甸民中18人,前10名羅甸民中6人;2007年我校以佔全縣總人數的5.6%的人參加中考,全縣中考前100名羅甸民中32人,前50名羅甸民中19人,前10名羅甸民中2人;2008年我校以佔全縣總人數的5%的人參加中考,全縣總分前100名羅甸民中29人,前50名羅甸民中13人,前10名羅甸民中5人,在黔南州教學質量評比中居城區第四名。近三年來,羅甸民中中考優分率為全縣第一。
面對“打工潮”“在外就讀潮”等影響,在高中優秀生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羅甸民中認清形勢,以培養藝體特長生為突破口,努力挖掘學生潛力,引導學生個性發展,從而使之成為有用之才。為鼓勵藝體特長生髮揮特長,學校制定了針對特長生的獎勵機制,並安排老師對有音、體、美等專長的學生進行專業輔導,以達到低進高出的效果。07年高考有89人錄取藝體類本科,08年有104人錄取藝術體類本科。對於那些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而缺乏體育、藝術特長的學生,學校則引導他們進入各級各類高等和中等職業院校。顯然,普通教育+術科教育+職業教育已成為羅甸民中的教育特色,落後地區普通民族高中獨特的發展之路正往更遠處延伸。
學校工會每年都會組織一次大型的教職工運動會來豐富教職工的業餘文化生活,教師生日或節慶,工會都會為每位教師送上一份精美的禮品或組織聯歡晚會、外出旅遊等。在關心在職教師的同時,學校也沒有忘記曾經戰鬥在教育第一線的退休教師每逢節慶,學校工會都會對這些老教師給予深切的關懷。
在近年的教育教學改革浪潮中,羅甸民族中學經歷了徘徊與艱難,但她始終堅持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以促進民族地區的繁榮發展為己任,在克服困難中前進、在堅持改革中發展,正以嶄新的面容出現在世人面前,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自2002年來學校獲得的各種榮譽主要有:
2002年12月被黔南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黔南州教育局評為高中辦學良好學校;
2003年被縣總工會評為先進單位,省總工會評為“教工之家”稱號;分別被縣環保局、州環保局、州教育局評為綠色學校;
2003年、2004年分別被州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和縣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文明單位”稱號;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先進學校”稱號和禁毒教育宣傳“先進單位”稱號;被省教育廳、省教育工會評為“校務公開先進單位” ;
2007年被縣教育局評為“2007—2008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一等獎”,《芳甸》、《民中之聲》在“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優秀校內報刊評選活動”中獲得最佳校刊、校報一等獎;榮獲“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示範學校”稱號;
2008年被縣教育局評為“2007—2008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中學一類一等獎”;在貴州省中學生游泳選拔賽中羅甸民中隊獲“道德風尚”獎;年度被縣教育局評為“禁毒先進單位”;被縣教育局評為“學校安全先進單位”;被縣教育局評為“‘普實’先進學校”;校報《民中之聲》獲“最佳校報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