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地台

印度地台

印度地台(Indian platform)是岡瓦納大陸的一部分,中生代晚期從大陸裂離並向北漂移。

目錄

正文


印度地台
印度地台
印度地台
在古近紀時沿印度河雅魯藏布江縫合帶與歐亞大陸碰撞。印度半島是一個巨型的前寒武紀地盾。一條巨型的區域斷裂帶,即北東東—南西西的訥爾默達河—宋河大斷裂帶把印度地盾分成南、北兩個不同的地區。訥爾默達河—宋河構造線以北地區稱為北印度地盾或溫德亞地台,是一個具有新元古代蓋層的地台。訥爾默達河—宋河構造線以南地區,主要由太古宙和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結晶岩組成。並在一些分隔的盆地中沉積了很少變形或沒有變形的新元古代蓋層。這個南部地盾區又被戈達瓦里、默哈訥迪、達莫達爾等三個區域性的地塹或半地塹分成三個地質單元,即南印度地盾(戈達瓦里地塹以南)、中印度地盾(介於戈達瓦里地塹和哈訥迪地塹之間)和東印度地盾(介於默哈訥迪地塹和孟加拉盆地之間)。
前寒武系是印度地盾上分佈最廣泛的地層。半島片麻岩分佈於印度南端。主要由含互層狀麻粒岩相岩石的片麻雜岩組成。麻粒岩相岩石包括紫蘇花崗岩孔茲岩片麻岩地體以邁索爾附近的薩古爾片麻岩帶為代表,其錶殼岩石殘留體含有石英岩雲母片岩碳酸鹽岩鈣硅酸鹽岩斜長岩。半島片麻岩Rb-Sr等時線年齡為33,6億年,巴巴布丹和奇特拉杜爾加型綠岩帶是在20億年花崗岩侵入前形成的。26億年前,圍繞這些陸核形成了面積更大的克拉通。15億年前,這些克拉通之間的造山帶形成,使它們連為一體,形成統一的地台基底。中、新元古代期間發育了許多大型沉積盆地,而這些沉積岩系基本上沒有變質變形。早古生代的沉積蓋層僅出現在地台的北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岡瓦納型沉積限於地台中、東部的裂谷和北部邊緣。白堊紀末開始形成大面積的德干暗色岩系(玄武岩)。新生代時形成西北部的沙漠和恆河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