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巴羅提節的結果 展開
- 巴羅提節
- 皮里克節日
巴羅提節
巴羅提節
巴羅提節(燈節)是塔吉克民族的節日,每年齋月前的一個月舉行,共過兩天。節日從第一天的晚上拉開帷幕。
節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燈燭和一支特大的燈燭。它是用一種高原上特有的“卡烏日”草草桿做 巴羅提節芯,外面裹上棉花,紮成火把狀,蘸上酥油或羊油製成。節日之夜,全家人圍坐在炕上,炕中央擺放著一個沙盤,供插酥油燈之用。巴羅提節是塔吉克語音意合譯。意為“點燈節” 。流行於新疆塔什庫爾乾地區。伊斯蘭教曆八月舉行,歷時兩天。節前每家用乾草作燈蕊。製成蠟燭。節日晚上全家團聚,在房中堆積沙土。家人按輩份依次將蠟燭插入沙土中,爾後在蠟燭前祈禱。節后每家門口點、點燃一燈,象徵光明和幸福。次日晚,去家庭草地掃墓。由家長為亡故親屬各插三支蠟燭,然後共進晚餐,節日結束。每年齋月前的一個月,塔吉克人都要舉行巴羅提節。家家戶戶都要製作“卡烏日”,即一種用“卡烏日”草裹上棉花、塗以酥油的火把。傍晚,全家依次呼名,每人點燃一根“卡烏日”,作完了祈禱,圍坐“卡烏日”,吃節日晚飯。入夜之後,每家都用長桿紮上一個大“卡烏日”,插在房頂上,用意是招來吉祥。在“卡烏日”的照耀下,村村燭火通明,男女老少歡歌嬉戲,徹夜不停。歷時兩天。節前每家用乾草作燈蕊,製成蠟燭。
巴羅提節
燈節“巴羅提”一般在伊斯蘭曆每年8的頭兩天舉行。
它是用一種高原上特有的“卡烏日”草草桿做芯,外面裹 巴羅提節上棉花,紮成火把狀,蘸上酥油或羊油製成。節日之夜,全家人圍坐在炕上,中間擺放著一個供插燈燭用的沙盤。這時,家長按輩份和年齡高低呼叫每個人的名字,叫一個答應一個,並在應者面前插一支點燃的燈燭,以示吉祥,全家人的燈燭都點亮后,各自伸出雙手在自己名下的燈燭上烤一下,再作祈禱,願真主降福保佑平安。儀式結束,闔家大小在燈光下共享豐盛的佳肴。接著,便把家中紮好的那支最大的燈燭火把點燃后插到屋頂上,它被稱為“天燈”。全家人要出來肅立屋前,仰望“天燈” ,默默祈頌。與此同時,各家門前要點火堆驅邪。青少年們則在燭光下、火堆前歡歌跳舞,盡情戲耍,徹夜不眠。
“巴羅提節”(燈節)是塔吉克民族的節日,每年齋月前的一個月舉行,共過兩天。
節日從第一天的晚上拉開帷幕。開始時,全家老小圍坐在炕頭上,炕中央擺著一個沙盤,供插酥油燈之用。全家坐齊后,家長開始叫每個成員的名字,叫一個答應一個,並在應者面前插一支酥油燈,表示興旺和吉祥。接著,每個人要伸出雙手在酥油燈前烤一下,然後祈禱,願安拉保佑一年平安。儀式結束后,全家人在燈火前共進豐盛的晚餐。
餐畢后,戶戶都要把棉花纏在“卡烏日”草上,紮成火把,並塗上酥油,綁在木杆上插到屋頂點著,使家家的屋頂上火光熊熊,耀人眼目。這種燈稱之為“天燈”,據說可以招來吉祥,帶來幸福。“天燈”點燃之後,全家人要肅立在屋前,仰望著“天燈”默默地祈禱,以求平安。
與此同時,在自己的房門前還要點火堆驅鬼,孩子們圍繞火堆高興地觀看和跳躍。這一夜家家戶戶火光通明,人們徹夜不眠,通宵達旦地娛樂,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氣氛。
第二天,開始祭祖活動。人們來到墓地,先給每座墳墓點燃三到五支酥油燈,擺上油饢和熟羊肉等祭品,還要用麩皮、麵粉、酥油等攪拌成“依德” ,並把招魂燈插在盤子里,一家老小跪在墳前向亡靈祈禱,祈求祖先顯靈保佑全家平安,消除災難。儀式結束后,各家在墓地互相交換祭祀的食品,友好地圍坐在一起進食,並互相祝賀節日。
緬甸傳統民間節日。又稱光明節。通常在緬歷七月月圓之日舉行。據佛教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曾於緬歷的四月十
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為眾神講經。在這期間,所有僧侶要安居坐臘,信徒也要避免遷居嫁娶。七月月圓的時候,釋迦牟尼在眾神的簇擁之下來到人間,緬甸人民便點上各種彩燈和蠟燭迎接。這一天也是僧侶們解除安居的日子。因此點燈節又稱解夏節。節日期間,所有佛寺、佛塔、民居和街道會裝飾上彩燈,臨時搭起的彩色牌樓、彩棚、戲台和小吃店遍布城鎮。人們還要去佛寺拜佛,年輕人要準備禮物向長者敬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