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評級機構
信用評級機構
信用評級機構是金融市場上一個重要的服務性中介機構,是由專門的經濟、法律、財務專家組成的、對證券發行人和證券信用進行等級評定的組織。
信用評級機構是依法設立的從事信用評級業務的社會中介機構,即金融市場上一個重要的服務性中介機構,它是由專門的經濟、法律、財務專家組成的對證券發行人和證券信用進行等級評定的組織。國際上公認的最具權威性的專業信用評級機構只有三家,分別是美國標準·普爾公司和穆迪投資服務公司和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
信用評級機構
一般情況下,信用評級主要包括以下程序:
信用評級機構
(二)前期準備。包括移送資料、資料整理、組成評估項目組、確定評級方案等。
(三)現場調研。評估項目組根據實地調查制度要求深入現場了解、核實被評對象情況。
(四)分析論證。評估項目組對收集的信息資料進行彙集、整理和分析,形成資信等級初評報告書,經審核后提交信用評級評審委員會評審。
(五)專家評審。包括評審準備、專家評審、確定資信等級、發出《信用等級通知書》。
(六)信息發布。向被評對象出具《信用等級證書》,告知評級結果。
(七)跟蹤監測。在信用等級有效期內,評估項目組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被評對象的財務信息,關注與被評對象相關的變動事項,並建立經常性的聯繫、溝通和回訪工作制度。
國際著名的投資專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蒙代爾曾表示,對資本市場來說,建立一個獨立、有效、公正的信用評級機構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資本市場發展不充分的話,就會導致低效率,而且還會伴隨腐敗現象的發生。
信用評級機構是信用管理行業中的重要中介機構,它在經營中要遵循真實性、一致性、獨立性、穩健性的基本原則,向資本市場上的授信機構和投資者提供各種基本信息和附加信息,履行管理信用的職能。
評級機構組織專業力量搜集、整理、分析並提供各種經濟實體的財務及資信狀況、儲備企業或個人資信方面的信息,比如欠有惡性債務的記錄、破產訴訟的記錄、不履行義務的記錄、不能執行法院判決的記錄等等。這種信用評級行為逐漸促成了對經濟實體及個人的信用約束與監督機制的形成。
AAA級:償還債務的能力極強,基本不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違約風險極低。
AA級:償還債務的能力很強,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不大,違約風險很低。
A級:償還債務能力較強,較易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違約風險較低。
BBB級:償還債務能力一般,受不利經濟環境影響較大,違約風險一般。
BB級:償還債務能力較弱,受不利經濟環境影響很大,有較高違約風險。
B級:償還債務的能力較大地依賴於良好的經濟環境,違約風險很高。
CCC級:償還債務的能力極度依賴於良好的經濟環境,違約風險極高。
CC級:在破產或重組時可獲得保護較小,基本不能保證償還債務。
C級:不能償還債務。
中國信用評級業特別是信用評級機構,在當前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1.評級公信力不強。信用評級業的發展與金融市場成熟度緊密相關,中國金融市場本身尚處於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之中,這使信用評級在短時間內難以充分發揮其專業區分金融產品信用質量差異的功能,從而影響其公信力的建立。
同時,信用評級行業和信用評級機構本身的發展也處於初期,評級質量的提高需要時間,評級結果的檢驗也需要時間。當前中國信用評級業不是簡單的個別評級機構的公信力不強,而是整體行業的公信力不強。
2.核心競爭力不足。業務特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轉化為競爭優勢,信用評級業同樣如此。例如在美國,穆迪、標準普爾的業務集中在資本市場中的債項評級,A.M.Best公司對保險公司評級獨樹一幟,Lace金融服務公司專長於金融機構評級,Egan-Jones公司則專為機構投資者服務,這種差異化競爭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各個評級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而中國的評級機構則是“通用型”的,不管什麼評級業務,傳統的或者新推出的,幾乎所有的評級機構都表示願意並且能夠承接該項業務,這種情況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中國評級機構缺乏真正的拳頭產品和核心競爭力,也就是沒有真正經得起市場考驗的某種產品的評級方法。
在實務中,甚至出現過將信貸企業評級指標體系略加修改後即用來評價債券、短期融資券的情況,不同評級產品之間的差異化被抹煞,這顯然不利於評級機構的長遠發展,也不利於評級機構市場聲譽的建立。
3.評級增值服務缺乏。在註冊會計師行業,審計為增強其生命力,已經從最初的鑒證服務,逐步發展到“3E”、“5E”審計,註冊會計師通過與管理層的溝通、提供管理建議書等多種途徑為被審計單位提供增值服務。評級業也一樣,例如安然事件之後,國際評級機構分別開發出新的產品,以提供增值服務,如惠譽公司、標準普爾公司推出的挽回率評級、公司治理評級等,穆迪公司推出的財務報告評價、流動性風險評價、風險管理評估、表外評估等改進服務產品。相比之下,中國評級業目前的產品還比較單一。評級機構囿於資料庫、人員等方面的限制,在增值服務上還進展緩慢,或心有餘而力不足。
●經過了十多年的長期準備,美國穆迪、標準普爾、惠譽等利用中國在信用評級管理方面的薄弱環節,在幾乎沒有任何障礙的情況下,長驅直入中國的信用評級市場。
●美國評級機構藉助被收購公司的分支機構,迅速將觸角伸展到全中國,直接或間接從事所有評級和相關業務。
一、中國信用評級市場規模較大的只有四家
中國信用評級行業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末,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最初的評級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組建,隸屬於各省市的分行系統。20世紀90年代以後,經過幾次清理整頓,評級機構開始走向獨立運營。1997年,人民銀行認定了9家評級公司具有在全國範圍內從事企業債券評級的資質。
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推動短期融資券市場建設,形成了中誠信、大公、聯合、上海新世紀和遠東五家具有全國性債券市場評級資質的評級機構。2006年後,上海遠東因“福禧短融”事件逐漸淡出市場。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和市場洗禮,目前規模較大的全國性評級機構只有大公、中誠信、聯合、上海新世紀4家。
二、美國評級機構對中國評級市場的掌控
2006年,美國評級機構開始了對中國信用評級機構的全面滲控。2006年,穆迪收購中誠信49%股權並接管了經營權,同時約定七年後持股51%,實現絕對控股。同年,新華財經(美國控制)公司收購上海遠東62%的股權,實現了對該機構的直接控制。2007年,惠譽收購了聯合資信49%的股權並接管經營權;標準普爾也與上海新世紀開始了戰略合作,雙方亦在商談合資事宜。
穆迪、標準普爾、惠譽三大評級公司也都曾與大公洽談合資,提出對大公控股或控制經營權,穆迪願意出價3000萬美元購買大公控股權,但都遭到拒絕。這樣,目前中國四家全國性的信用評級機構除大公始終堅持民族品牌國際化發展外,其餘已經或正在被美國控制。
在被美國收購的評級機構中,中誠信、聯合在全國各省均設有分公司,他們可以從事國內的所有評級業務,市場份額合計超過2/3以上。美國評級機構藉助被收購公司的分支機構,迅速將觸角伸展到全中國,直接或間接從事所有評級和相關業務。
信用評級是事關金融產品定價的高端產品,但多數人不了解信用評級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性,更多的人根本就不懂評級是什麼。這樣一種具有普遍性的思想認識基礎使得信用評級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重要影響和作用沒有引起各方面足夠的認識,信用評級業長期處於自生自滅的生存環境中。
認為美國評級機構比中國的好。由於對信用評級特殊性的不了解,很多中國人認為信用評級就是一般中介服務,甚至認為按照國際標準,由美國人給中國企業評級更公正、更權威。特別是一些政府管理部門,根本瞧不起中國本土評級機構,而對美國機構卻頻頻安排高規格高級別接待,聽取他們的意見。有的政府部門在評級業務的准入標準上明確首選國外機構。
國家尚無明確政策法規限制外國機構進入中國評級市場。迄今為止,中國沒有法規明確評級機構歸口哪個政府部門管理,有關部門僅依據其業務需要選擇用誰的評級結果,是選中資還是外資也無法規和政策依據。中國政府在入世承諾中未包括信用評級業,面對美國機構的凌厲攻勢,政府部門找不到政策依據,特別在對評級業對國家的戰略影響作用認識不清晰的情況下,沒有制定相應的對策,實際上形成了對美國全面開放中國信用評級市場的局面。
美國評級機構利用中國人對信用評級不完全了解、崇洋心理以及政府的監管缺位,持續進行政府高層公關,引導高層對外國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原則表態,以此形成對具體業務部門的心理壓力,並向公眾傳遞一種中國政府支持他們進入國內市場的信息。中外評級機構與中國政府決策層接觸交流機會的不對等,使得中國政府官員對美國評級業的了解程度遠勝於該國。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中資評級機構沒有一家在美國境內開展信用評級業務,在亞洲和歐美評級市場上沒有中國的評級聲音,中國在世界評級界的“話語權”很弱。這種開放的不對等性使得中國民族信用評級業的發展處於不利地位,不利於中國評級業的長遠發展。
中國評級市場外部法律環境日益完善,評級市場需求不斷擴大,評級機構應抓住發展機遇,練好內功,迅速提升評級服務水平。信用評級機構要想生存和發展,關鍵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信用評級的服務對象為投資者、受評企業、管理者三類。信用評級機構應當增強服務意識,通過提高各類服務對象對服務的滿意度來贏得顧客,增強競爭力。對不同的投資對象可採取不同的服務方式,如:
對投資者來說,評級機構應當本著“三公與誠實信用”原則,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科學、客觀地為投資者提供受評企業的信譽等級,並進行動態監測,及時調整和公布資信等級的變化,最大限度的為投資者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對受評企業來說,可根據企業評級的不同目的設計相應的評級版本,提高效率和效益。另外,可通過對受評企業所處的行業和提供的產品進行深入研究,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管理和財務建議、行業分析報告等。
對管理者來說,主要是為他們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對不同的管理部門可採取不同的方式。如對證券主管部門,可根據受評證券的特點,恰當的設計出特定評級方法,提高評級結果的可靠性。對商業銀行來說,當信用評級機構對貸款企業進行評級時,可與商業銀行進行聯合評審,共同控制風險。
信用評級行業是目前國內非常重要但也是非常小的行業,從業人數少、機構雜、主管機構不明確、缺乏行業管理體系是這個行業所具有的典型特徵。國內各信用評級機構要加強合作,共同就規範行業秩序、完善評級體系、提高評級業務水平、加強行業自律以及加強與政府機構之間的溝通等方面進行磋商,共同維護和培養這個特殊行業。此外,還應加強同國外的信用評級機構的合作與交流,通過與他們的交往,借鑒他們優秀的做法,學習先進的評級理論和評級體系,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競爭力,這樣才能保持健康的發展。
無論是證券評級,還是企業評級,亦或特定信用關係評價,其依據都是一整套評級制度,包括評級對象、評級內容、評級的方法、手段與程序,評級的指標體系與信用級別設置等。其中評級的指標體系是整個評級制度的靈魂,直接關係到信用評級工作的嚴肅性、權威性、科學性,直接影響信用評級活動的生命力。搞好評級指標體系,是保證評級結果的關鍵問題之一。
指標體系的設置必須有針對性和科學性,必須富有系統性、全面性。對不同的受評對象,其涉及的具體內容有很大差異,因此必須針對不同的對象設計不同的指標。另外,評級內容應儘可能多的考察影響受評企業的因素,把每一因素按影響程度區別開來,使其在指標體系中權重不同,做到既全面、系統,又有一定科學性。
科學指標體系的設置應當借鑒國際慣例做法,並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由於國際優秀的評級機構有上百年的歷史,他們通過多年的評級活動,摸索出了一套較為科學的評級指標體系,我們可以引用他們的指標評級的體系,主要是美國和日本的經驗與做法。但是,與國外相比,中國的企業所有制和財務體制不同,會計核算制度亦不一致,這就必須根據中國具體的情況,對國外的指標體系進行修正和改造,科學地設計評級指標體系,恰如其分地評價受評對象。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是評級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更是提高評級質量的必要條件。由於評級工作是高度專業化的工作,需要全面地考察受評對象,因而要求評級人員具備管理學、財務學、統計學等多學科的知識。評級人員的知識面越廣,經驗越豐富,就越能把握受評企業的真實情況,評級結果就能正確反應受評企業的信譽狀況。作為以知識服務為主的信用評級機構,人才是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此,信用評級機構應當吸收具備良好教育背景的人才,並經常地進行業務培訓,開展業務交流,造就一支過得硬的專業人才隊伍。
隨著信用意識的增加,社會對信用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評級機構評級質量如何,是關係到中國信用評級業興衰的關鍵,也是決定信用評級機構生死存亡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面對國際、國內的激烈競爭,加強評級工作質量控制,提高評級質量是任何評級機構的頭等大事。
首先,信用評級機構應當制定工作管理規範,從信用評級的各個環節進行控制,提高評級質量。如:在評級準備階段,要求評級人員了解受評企業所處的行業狀況,在抓住對該行業有重要影響的因素基礎上,提出受評企業應提供的資料,列出實地調研需了解的問題等準備工作。在現場調研階段,通過對企業有關人員的訪談和實地取證,把握住企業的財務數據真實度和經營管理情況,尤其是對定性問題的判斷也要十分關注。此外,必要時還要走訪與該企業有業務關係的銀行、其它企業等。在撰寫報告階段,可規定統一的格式,對評級標準盡量細化,提高可操作性,對事實的認定要儘可能提供依據,避免主觀任意推測,保證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進行評價。
其次,建立評、審分離,多級審核制度。如評級人員進行評級后,交由部門經理進行初審,初審主要審核基礎資料和評級報告本身情況,審核內容主要是評級報告內容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格式是否標準等。通過初審的報告,再提交給評審委員會,主要是審查內容和確定資信等級。
再次,要將評級報告質量與評級人員考核相結合。通過建立有效的質量考評體系,促使評級人員能認真地開展評級工作。為了得到好的考評業績,他們也會努力地學習業務知識,提高自己的水平,使評級報告的質量不斷上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