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蹄蕨

大馬蹄蕨

【別名】馬蹄蕨、馬蹄根、觀音座蓮

徠【來源】蕨類蓮座蕨科蓮座蕨屬植物大蓮座蕨Angiopteris magna Ching,以帶葉柄的根狀莖入葯。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乾,或研粉備用。

【性味歸經】苦、澀,寒。

形態特徵


植株高大,高1.5米以上。根狀莖塊狀,直立,下面簇生有圓柱狀的粗根。葉柄粗壯,干后褐色,長約50厘米,粗1-2.5厘米。葉片寬廣,寬卵形,長與闊各60厘米以上;羽片5-7對,互生,長50-60厘米,寬14-18厘米,狹長圓形,基部不變狹,羽柄長約2-4厘米,奇數羽狀;小羽片35-40對,對生或互生,平展,上部的稍斜向上,具短柄,相距1.5-2.8厘米,長7-9厘米,寬1-1.7厘米,披針形,漸尖頭,基部近截形或幾圓形,頂部向上微彎,下部小羽片較短,近基部的小羽片長僅3厘米或過之,頂生小羽片分離,有柄,和下面的同形,葉緣全部具有規則的淺三角形鋸齒。葉脈開展,下面明顯,相距不到1毫米,一般分叉,無倒行假脈。葉為草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光滑。葉軸干后淡褐色,光滑,腹部具縱溝,羽軸基部粗約3.5毫米,頂部粗約1毫米,向頂端具狹翅,寬不到1毫米。孢子囊羣棕色,長圓形,長約1毫米,距葉緣0.5-1毫米,彼此接近,由8-10個孢子囊組成。

生長環境


生林下溪溝邊。

分佈範圍


產於福建、湖北、貴州、廣東、廣西、香港。

主要價值


塊莖可取澱粉,曾為山區一種食糧的來源。
也可用作中草藥,如下所示: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血,止痛。用於腸炎,痢疾,胃、十二指腸潰瘍徠,腎炎水腫,肺結核咯血,崩漏,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0.5~1兩,水煎服,或0.5~1錢,研粉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大馬蹄蕨(觀音坐蓮)
大馬蹄蕨(觀音坐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