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體質的結果 展開
- 中醫理論的概念
- 體育學科的概念
體質
中醫理論的概念
體質,是由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所形成的,人類個體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活動方面所固有的、相對穩定的特性,與心理性格具有相關性。個體體質的不同,表現為在生理狀態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和適應上的某些差異性,以及發病過程中對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發展的傾向性。所以,對體質的研究有助於分析疾病的發生和演變,為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依據。
● 英文名稱:Constitution
● 又稱:稟賦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
● 大凡體質素虛之人,驅邪及半必兼護養元氣。(《溫病條辨》)
● 即個體特性,包括個體的結構和功能特徵、性格、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和對疾病的易感性。這種特性是相對穩定的,一部分由遺傳決定,一部分為後天獲得。
● 體質學說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源於《黃帝內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體質是指導臨床、辨證用藥及針灸推拿的重要參考因素。
● 體質生理主要表現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的特徵。形體主要指機體的胖瘦、高矮,五臟六腑的大小等,形態結構是體質構成的重要因素,主要受遺傳因素的控制。
● 形體結構決定了生理功能,一定的生理功能決定了心理特徵。如肥胖高大之人,生理活動比較旺盛,性格比較開朗,思維比較粗獷;消瘦之人,生理活動一般較慢,性格比較內向,思維比較細膩。
● 體質在發病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決定了機體對某些病因或疾病類型的易感性,不同的體質在感受相同的邪氣后,會出現不同的轉化形式。
● 肥胖之人多痰濕,容易患消化系統疾病;消瘦之人,內火偏旺,容易患心腦血管疾病。
● 體質素虛之人容易得外感疾病,且得病後正邪鬥爭不甚劇烈;體質壯實之人得外感疾病的可能性稍低,但是正邪鬥爭比較劇烈,多伴高熱寒戰等臨床表現。
● 體質對臨床治療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
● 在《傷寒論》中有“淋家、亡血家、汗家”等不同體質類型,因此在治療時禁止採用峻汗法;平素脾胃虛弱之人,禁止使用梔子等寒涼之品。
● 女性以肝為先天,平素容易氣機郁滯,因此用藥多加用香附、玫瑰花等疏肝理氣之品;老年人脾胃功能比較差,因此在用藥時可加用雞內金、神曲、木香等健脾消食之品。
● 針刺時胖人、男性、年輕患者多深刺;瘦人、女性、老年患者多淺刺。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