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江都區丁溝中學

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

揚州市江都區丁溝中學(Dinggou Middle School of Jiangdu,Yangzhou),簡稱“丁中”,位於揚州市江都區空港新城,是一所由揚州市江都區教育局舉辦的江蘇省四星級高中、江蘇省重點高中、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江蘇省高中數學課程創新探究試驗基地、江蘇省高中物理教學研究基地、中國學校體育發展研究實驗學校、全國中學數字圖書館試驗學校、揚州市教育科學研究試驗基地、揚州市教育科研示範校、江都區特色學校、江都區高中語文教研基地、江蘇大學教育改革實驗基地、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實驗學校。

揚州市江都區丁溝中學始建於1952年秋,校址位於七里韓塘村;1952年冬,學校遷至丁溝鎮,校名為“江都縣丁溝初級中學”;1958年,增辦高中;2002年,初中、高中分開辦學;2011年11月,學校更名為“揚州市江都區丁溝中學”。

據2020徠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揚州市江都區丁溝中學佔地總面積達134645平方米,共有教學班級40餘個,師生員工2000餘人。

學校簡介


揚州市江都市丁溝中學創建於1952年,坐落於民風淳樸的揚州市裡下河地區——江都市丁溝鎮。1958年發展為完中,70年代初成為揚州市農村重點中學,1997年,被確認為江蘇省重點中學,2003年順利轉評為江蘇省三星級普通中學。丁溝中學主張“尚德、啟智、釋潛,做善於自主發展的人”的辦學理念,強化“樸素無華、培植個性”的校風,弘揚“激情、導學、精細、高效”的教風,彰顯“勤、思、動、通”的學風,堅持以四星級高中的標準規範辦學行為,突出學校特色建設,不斷提升學校文化的品位,塑造優良的學校形象,努力辦成理念先進、內涵豐富、質量上乘、特色鮮明的江蘇名校。
揚州丁溝中學
揚州丁溝中學
揚州市丁溝中學現高中部校園為170畝,教職工179人,其中專任教師162人,學生2291人,教學班共46個教學班。丁溝中學有50多年的辦學歷史,50多年的學校文化積澱與新時期教育發展的新要求的碰撞,促使丁中人在1997年通過省重點中學驗收以後,尤其是在2002年50周年校慶以後對未來學校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對“辦學思想”、“辦學理念”、“辦學特色”進行重新認識,繼而在傳統基礎上構建符合丁中實際的“文化特色”。
揚州丁溝中學
揚州丁溝中學
通過不斷的探討和實踐,“十五”期間,丁中人一心一意抓建設、全心全意謀發展,以先進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指導辦學實踐,學校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逐年提高。學校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設計”,建設“三大基礎工程”(“四個一”工程,名師工程,教科研工程),加大“三個模塊改革”(學校管理模式的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學生管理模式的改革),謀求內涵的豐富和發展,充分體現“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的辦學思想,實現“五個工作目標”(教育思想前瞻化、常規管理規範化、教師隊伍優良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校園建設園林化),進一步彰顯“自主教育、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三自”特色,走出了一條具有丁中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攀升,高考升學指標名列揚州市同類學校之首。並且先後被評為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優秀實驗學校、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揚州市依法治校先進學校、揚州市德育先進學校、江都市特色學校、江蘇省招飛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中華正氣”讀書教育活動讀書育人特色學校。
丁中人正通過科學的發展理念引領,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塑造優良的學校形象,堅持以四星級高中的標準規範辦學行為,努力把學校辦成理念先進、內涵豐富、質量上乘、特色鮮明的江蘇名校

歷史沿革


揚州丁溝中學
揚州丁溝中學
揚州市江都市丁溝中學始建於1952年秋,借七里韓塘村一排民房,招收了初一三個班,近150名學生。1952年冬
遷址現校址,校名為江都縣丁溝初級中學。1956年秋,辦成五軌初中。1958年秋,增設兩軌高中,1959年2月,學校更名為江都縣丁溝中學。文革期間,學校遭到嚴重破壞,圖書儀器教具喪失殆盡,文革后恢復招生時定格為兩年制四軌完中。1982年初高中學制均改為三年。1991年秋,高中改招六軌,1994年7月,江都撤縣建市,學校更名為江都市丁溝中學。1997年高中改招八軌,學校通過江蘇省重點中學的驗收,校園面積72畝。2002年秋,初中分離辦學,校名為洋浦中學,高中改招十四軌,校園面積也增至170畝。淳樸的民風育就了“樸質無華、培植個性”的校風。學校以“尚德、啟智、釋潛,做善於自主發展的人”為辦學理念,遵循“養德性、育智慧、展潛能”的校訓,通過多年的努力,已逐步形成了“自主教育、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辦學特色,辦學質量不斷提高,為高等院校和地方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成為一所名聞遐邇的蘇中名校,今天的丁溝中學正在向“四星級重點高中”的行列邁進。
學校沿革
1952年秋建校校址:七里韓塘村
1952年冬遷址於丁溝鎮,校名為“江都縣丁溝初級中學”
1956年秋,初中5軌
1958年增辦兩軌高中
1959年2月,學校更名為“江都縣丁溝中學”文革時期,初高中各招收二年制四軌
1976年分別在韓銀、喬河、友誼、晨光、黃花增設高中一個班,實行開門辦學
1981年改招三年制初中
1982年改招三年制高中
1991年秋,高中改招六軌
1994年,江都撤縣建市,學校更名為“江都市丁溝中學”
1997年秋,高中招八軌
1997年11月,學校通過省重點高中驗收
2000年秋,高中擴招到十軌
2001年秋,高中擴招到十二軌
2002年秋,高中部擴招到十四軌;分離初中部,建江都市洋浦中學

辦學思想


辦學理念:辦學理念是學校辦學的靈魂和統帥。“十五”期間,丁溝中學在總結辦學成果、提煉辦學經驗、展望 辦學前景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符合校情、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設計”的辦學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設計”,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終身受益”。“面向全體學生”,就是要關愛每一個學生,尤其是那些思想上極需轉化、心理上極需關愛、生活上極需幫助的學生,形成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全面發展”,就是著眼於學生的全面成長,讓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素質都得到發展;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就是要著眼於對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就是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促進學生有特色地發展;就是要關注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丁溝中學“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設計”的辦學理念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辦學特色:“十五”期間,丁溝中學在辦學過程中,已經初步形成了“自主教育、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辦學特色,培植了丁溝中學自己的個性。在自主教育方面,啟迪學生自我成人、自我成才的意識,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是丁溝中學“十五”德育工作的重要理念。學校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和行為守則,它最基本的功能在於給學生導向,給學生一個判別是非對錯的準繩,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丁溝中學在課程實施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中,努力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前提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和培植學科興趣,構建適合自身條件的學習基礎,初步選定自己的發展方向。丁溝中學在按規定開足開齊必修課的同時,重視了校本課程和選修課的開設,重視了社會實踐和活動課程,在各年級建立了數十個學科興趣小組和研究性課題小組,形成了一個立體的全方位的課程結構框架。學校堅持從實際出發,先後開設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趣味數學”、“新概念英語”、“文學欣賞”、“現代作家與作品”、“鄉土地理”、“家用電器維修”、“汽車駕駛”、“新材料新能源”等十多門選修課,建立了包括體育藝術在內的數十個興趣小組,學生中還自發地組建了“家庭暴力”、“校園暴力”、“茶文化”、“商業文化”、“廣告文化”、“丁溝鎮的變遷史”等社會性課題的研究小組。為同學們拓展知識、激發學科興趣、增強實踐體驗提供了較為廣闊的天地。
尚德——崇尚美德:學校教育堅持以“德”為先,重視傳統美德和現代德性,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和平,熱愛人類,關愛生命,確立鮮明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責任感和使命感,共產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遵循社會主義倫理道德,有健全的人格與和諧的人際關係,具有合作精神、創新精神的善於自主發展的人。
辦學目標:教育管理人本化、教師隊伍精良化、學生髮展自主化、教學手段現代化、學校文化特色化、辦學質量優質化
校訓:養德性、育智慧、展潛能
校風:樸實無華、培植個性
教風:激情、導學、精細、實效
學風:勤、思、動、通

師資隊伍


實踐證明,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是學校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地處里下河水鄉
揚州丁溝中學
揚州丁溝中學
小鎮的農村三星級學校要能穩住陣腳,實現持續發展,學校無可選擇地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列為首選的“基礎工程”。改革人事制度、建立新的分配方案是丁溝中學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採取的第一個措施。在“十五”期間,實行了全員聘任制和校內結構工資制,努力體現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的原則,充分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流動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正常的社會現象。丁溝中學不失時機地以“三顧茅廬”的精神和誠意,外出訪聘名師。,爭取了省內外三十多名優秀教師及師範院校畢業生加盟丁中,給學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填補了老教師退休和連年擴班所造成的教師空缺。學校十分重視提高在職教師的文化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不遺餘力、持之以恆地在“四個一”工程、名師工程、教科研工程上傾注精力。
“四個一”工程,要求教師每學期至少開一次公開課,交流一份最佳教案,寫一篇教學論文,編寫一份有質量的試卷(或綜合練習),在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摸索積累經驗,增長才幹。名師”工程,組建由知名學者教授組成的“高級講師團”送“經”上門,每年投入30多萬元,支持老師們外出學習交流、參研參訓和參加研究生班學習,組織教師參加市級以上學科競賽,等等。“教科研工程”,要求教師潛心做學問、嚴謹搞科研、自身求發展,人人參與課題研究,個個爭出科研成果。揚州丁溝中學是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蘇北地區惟一的實驗學校。
堅持教師自主發展的價值引導,進一步建立健全諸如“教師自主發展條例”、“青年教師外出掛職制度”、“教師專業發展的考核、評估、獎勵制度”等,從機制中激活教師自主發展的內在需求。進行教師自主發展的合理規劃,依據學校教師隊伍發展的實際和目標,對各類教師提出要求。要求不同層次的培養對象,尤其是要明確鎖定進入碩士研究生學習的對象,制訂出相應的自主發展規劃。教師的自主發展規劃中要描述理性發展的現實狀態,結合自己的現實崗位和培養層次靠實地提出自主發展的具體目標,對應目標提出自主發展的條件、優選自主發展的有效路徑,提出學校支持教師自主發展的建設性意見。
有效實施名師自主發展規劃,建立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等名師自主發展的保障機制。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尤其是利用高校的高位專家對教師進行專業落實“科研興師”戰略,強化教師的校本研修。讓教師根據自主發展的規劃和專業需求選擇研訓的主題,堅持在獨立、自主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互動,在校本研修中學會自主探究,學會與同伴合作,學會開發和利用資源,逐步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水平;同時,進一步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充分發揮學校教科室的職能作用,對“十一五”已經立項的15個省、市級課題實行有效管理,尤其要加強教科研的組織化程度,把好課題的開題、中期評估、結題論證的各個環節的質量關,充分發揮教科研激勵機制的作用,激發全體教師參與教科研主動性和積極性。建立教師自主發展的評價機制,包括教師自主參與評價的機制,也包括學校教師自主發展的激勵機制。建立教師自主發展的成長記錄袋,通過學校診斷評價、教師自我反思,進一步明確方向,促進發展
經過堅持不懈地努力,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顯著提高。學校現有江蘇省特級教師3人(其中在職1人,返聘2人)、名校長1人、市學科帶頭人、中青年教學骨幹、教學能手、教壇新秀共27人。由於學校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確保了教學質量持續穩定,學校連續幾年獲江都市高中質量評估一等獎,多名教師榮獲全國、省、市先進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許多教師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

校園文化


揚州市丁溝中學也有著豐富的校園文化。丁溝中學為進一步打造書香校園、文化校園,丁溝中學每年舉行一次學
揚州丁溝中學
揚州丁溝中學
生書畫作品展。丁溝中學學校大門外的畫廊內,陳列著該校學生的繪畫、書法、剪紙和攝影等,其中書法有楷書、行書等,形式多樣,風格各異;繪畫作品有國畫、彩筆畫、素描、蠟筆畫等,畫風純正,生動形象,吸引了廣大師生駐足流連,並獲得較高的評價。此次活動是丁溝中學第九屆文化藝術節的內容之一,旨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為豐富校園文化內涵,陶冶學生情操,丁溝中學在學校每年在學校體育場都會舉行一次科技文化藝術節文藝會演。全體丁中人發揚拼搏進取、與時俱進的精神,創造丁中更美好的未來。經學校師生經精心篩選出來的合唱、獨唱、樂器演奏、舞蹈等多個精彩節目,表達了該校學生對青春的暢想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體現了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
20徠08年5月13日江都中學黨總支、工會、團委聯合向全校師生髮出《向四川地震災區災民捐款救助的倡議》,號召全校師生向災區的同胞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早日渡過難關。倡議書上說:“突如其來的天災,對每一個災民來說,都是不幸的。他們正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懷與救濟下,依靠自力更生,進行奮力自救;為了能讓他們早日脫離困境,更好地生活下去,讓我們每個人伸出力所能及的援助之手……為了我們受苦的同胞,為了祖國的未來,奉獻一份愛心,貢獻出自己一份力量!讓我們攜手同心、眾志成城,與災區的同胞同渡難關,早日贏得抗震救災的勝利!”,全校師生組織了一次愛心捐贈活動。
為貫徹教育部關於高中新生入學前必須進行一定時期的軍事訓練的要求,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國防及組織紀律性教育,每年丁溝中學聘請武警教官對高一新生進行為期5天的軍訓。新生身著戎裝,英姿颯爽,神采奕奕。在軍訓中,教官嚴格要求,科學施訓;輔導員努力做好組織協調和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軍訓旨在讓學生學習一定的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術,在軍訓實踐活動中提高國防意識,增強組織紀律性和集體觀念,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作風,提高思想素質和身體素質,增進友誼,形成良性的團隊協作精神與競爭氛圍,讓高一新生成為合格的高中生。為確保軍訓實效,丁溝中學專門成立了軍訓管理辦公室,下設策劃編排、宣傳報導、生活指導、後勤保障、安全保健等小組,推進軍訓安全有序進行。
樂器舞蹈圖書校風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