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湖北日報的結果 展開
- 湖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報刊
- 湖北日報,是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官方APP
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報刊
《湖北日報》創刊於1949年7月1日,是中共湖北省委的機關報。出版10天後,遵照中共中央華中局把工作重點放在新解放區農村的指示,8月5日改為《湖北農民》報。1950年6月1日起,經中共湖北省委決定,又改出《湖北日報》。1951年7 月1日,新創辦《湖北農民報》,兩報並存。《湖北農民報》於1953年4月28日停刊。1963年元旦開始出版的《湖北日報農村版》,於“文化大革命”開始后被迫停刊。
《湖北日報》主要面向全省,及時宣傳報道本省和全國工農業生產建設的發展形勢,對各條戰線湧現出來的許多著名英雄模範人物作了突出生動的宣傳。
2018年03月,獲得第三屆全國“百強報紙”。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湖北日報》大力推行新聞改革,堅持以新聞為主體,加強和改進消息報道,增強報紙評論工作,調整版面並開闢了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專頁、專欄和副刊……《黨的生活》、《學習》、《讀青來信》、《時事窗》、《東湖》、《星期天》、《科技之窗》等。言論方面除了社論、評論員文章外,還辟有《大家談》、《熱風》、《燈下漫筆》、《讀者論壇》等。
《湖北日報》注意按照新聞規律改革新聞報道,提出重點解決“三個面向”(即面向群眾、面向社會、面向生活)和新聞報道“新、寬、快”的要求。經濟報道從抓三性(季節性、技術性、業務性)轉變為抓政策、抓問題、抓典型;努力增加動態新聞,積極改進其他形式的新聞,提高報道質量,嚴防報道失實。1984年,《湖北日報》還對內部機構進行改組,重點是把過去按行政、行業對口設宵機構,改變為按報紙工作特點和規律,編、采、通相對分開設箴機構,裁併經濟部、政宣科教部為新聞編輯室,理論文藝部改為副刊編輯室,新設記者部、攝影部、新聞研究室;在經營管理上增加經理部、計財處,同時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期舉辦新聞幹部訓練班。
《湖北日報》1985年的日發行量為46萬份,並經批准從1984年起向國外和港澳地區發行。
到1985年底止,湖北日報社歷屆主要負責人有陳冷、李澤、謝豐、余英、任崇、雷行、顧大華、戈楓、段鍾南、海波、張濤、樊坤、周傳仁等。
《湖北日報》
2005年以來,為加強《農村新報》、《體育周報》、《特別關注》、《新聞前哨》、《前衛》、《可樂》等集團所屬分眾媒體的廣告開拓,本著條塊結合的目的,楚天廣告總公司分別成立了期刊廣告中心、新報周報業務部。楚天廣告總公司的內部管理架構進一步專業化。
在新的歷史時期,《湖北日報》繼續發揮著湖北傳媒界的“旗艦”作用,是湖北省主流媒體。
今日要聞 | 荊楚各地 | 特別關注 | 武漢新聞 |
實事報道 | 體育新聞 | 文化生活 | 科技時代 |
理論周刊 | 輿論監督 | 政治點評 | 國外窗口 |
湖北日報
媒體公信力是公眾對媒體的信任度或者說是媒體在公眾和社會中長期形成的信譽度、權威性和影響力。媒體的公信力是媒體發揮輿論導向作用,進而影響社會輿論的重要手段。
公信力決定媒體的影響力。新聞媒體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承擔著正確引導輿論的社會責任,這種“責任感”,就是媒體的公信力之“源”。而媒體的公信力,就是黨報的核心競爭力,是黨報之魂,在未來的媒體市場上,誰的公信力高,誰就處於優勢地位。提高媒體的公信力,既能提高媒體的輿論導向水平,發揮社會效益,又能使媒體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贏得受眾,從而獲得經濟效益。
作為“責任造就公信力”理念的具體實踐,《湖北日報》從報紙的新聞觀念到組織結構和工作方法均進行了全面變革,建立了創新型的新聞生產管理體系和制度體系,夯實報紙公信力的制度根基;把責任感化為導向意識、職業精神和宣傳藝術,在強化主旋律報道中提升黨報公信力;把以人為本的觀念貫穿於辦報始終,以親民性、親和力、親近度實踐“責任造就公信力”;
強調文體創新,強調標題的美感、動感,版式編排也更適應讀圖時代和信息快餐化時代的讀者需求。
共同的理念和核心價值觀,成為《湖北日報》搞好新聞報道的強大動力,有力推動了“責任造就公信力”的辦報實踐。
影響力通過受眾的閱讀來實現。《湖北日報》運用創新的手法,力求把新聞做近、做活、做巧,並運用美的載體呈現,提高新聞報道的親和力,達到主流媒體的影響力。
把題材做深、做透
對重大新聞報道如《中部崛起·吾楚有責》,如“視點”版、“經濟”版等,集合文字、圖片、評論、專家評說、官員觀點等內容,多向度、多側面、全方位開發資訊。受眾閱讀一篇重大題材的新聞作品,可以由一件事旁及其他,由一個點擴展到面,由現實走進歷史,由感性進入理性,獲得豐富的信息。
把新聞做近、做活
新聞報道的好多題材抽象、有硬度,如果以抽象報道抽象,以硬寫硬,當然就干、空、板、死。《湖北日報》在報道這類題材時巧用點子進行轉化:其一,話題性的題材運用事件、記者訪談等方式予以轉化,讓受眾可觸可摸;其二,概念性的題材運用人物故事、風俗文化轉化;其三,硬體題材運用細節、情感轉化;其四,文件、政策等刊載在上下滿意的結合點上轉化。
把版面做新、做美
大膽改革傳統黨報的報型,採用國際流行的黃金報型,對版式進行新的設計。在版面的布局上,追求簡潔、明快、立體、形象的美學風格,讓圖片新聞上頭版頭條。所有這一些都切入了受眾的美感心理,切入了受眾快速獲取新聞信息的滿足心理,切入了受眾喜歡衝擊力的心理。版面做新了、做活了,也就具有時代的審美風度、美學氣質,跟上了時代信息化的節奏,具有親和力,具有了“用一秒鐘鎖定你的注意力”的魅力。
把形式做巧、做精
如“榮辱觀的生活解讀”系列報道,每篇報道由引子、正文、圖片、結語四部分構成,引子提出一個榮辱觀方面的問題,以引入正文,結語引用古人或大師觀點,對所報道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做簡要點評,收畫龍點睛之效。採用影像點評、文配圖等形式,使版面清新、讀者樂見。重要報道採用題文分離法,在一版頭條位置發照片和內容提要,而將整版的相關報道安排在後面的新聞版。讓圖片上一版頭條,形成亮點。為了生動反映本報評出的10佳通訊員的事迹,採用讓通訊員自己談寫稿中的酸甜苦辣的形式,並為每人配一張人頭漫畫,深受通訊員歡迎,把這天的報紙當作了珍藏品。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新聞媒體必須遵循的原則,也是新聞報道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從而達到以正確輿論引導人,牢固佔領輿論陣地之目的的根本途徑。2007年1月,《湖北日報》在一版突出推出新欄目“記者走基層”,倡導記者發揚求實的工作作風,真正沉到一線,采寫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佳作,踐行“三貼近”,體現黨報公信力,增強黨報影響力。此舉領導帶頭身體力行,記者積極跟進,采寫了大量來自基層的新聞稿件,具有強烈的現場感、新鮮感和濃烈的情感,受到了中央領導的重視和 讀者的一致好評。2007年2月13日和14日,新華社和人民日報通訊《貼近人民才能不忘人民》、央視新聞《記者走基層貼近百姓心》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先後報道了記者走基層、服務老百姓的做法。中央“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通報全中國,推廣《湖北日報》的做法。此後,《湖北日報》再接再厲,勇於創新,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延伸“記者走基層”內涵,組織“記者走基層·看過年”報道,這些稿件契合建設和諧社會的氛圍,反映城鄉歷史變遷和人民群眾精神面貌的變化,反映人民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體現黨報親民情懷,營造吉慶祥和的節日氣氛。《湖北日報》又推出“記者走基層·新聞調查”欄目,以記者的親身體驗和深入調查,深度報道社會走向、輿論焦點、民心民意、百姓憂歡,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服務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讀者需要黨報的服務,黨報也需要貼近讀者。從2007年1月起,每逢大型節假日,《湖北日報》都在事前推出服務參考,服務讀者,上半年已推出“元旦服務參考”、“春節服務參考”、“清明節服務參考”、“五一黃金周服務參考”、“端午服務參考”等,堅持不懈地全方位做好服務。
2019年3月21日,《湖北日報》獲得由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與中國平安聯合發起的“村暖花開·鄉村扶貧扶志典型人物”評選活動“全國黨媒優秀扶貧報道”獎項。
2020年6月24日,獲得第四屆湖北出版政府獎。
2020年11月19日,“湖北日報——《致敬仁心 感恩大愛》大型融媒報道”被評為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精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