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赤佬
小赤佬
小赤佬是一個吳語辭彙,來源於上海方言。
赤佬,赤身裸體死去卻沒有下葬的屍體,故小赤佬有小鬼的意思,用於貶損他人時,是小樣、小兔崽子的意思;但作為對晚輩的愛稱時,是小子的意思。
“小赤佬”,即小“赤佬”,“赤佬”一詞在吳語中是“鬼”的意思,“小赤佬”的意思和“小鬼”相似。
“赤”在漢語中有“一無所有”和“裸露”的意思,“佬”在漢語中的意思是“成年人”(含輕視意) ,
故“赤佬”意即“一無所有、衣不蔽體的人”,也就是“窮人”、“窮鬼”的意思(尤指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舊時窮人死後,家人買不起棺材,往往是赤身用草席捲了,草草埋了了事。
大雨後,暴屍於野也是常見,在野地里走的人遇到這個屍體,就是“赤佬”。
“赤佬”這個詞,其實來源於我國古代的一種“黥面”制度。封建統治者為防止囚犯和軍中士卒逃跑,
在他們的臉上刺成記號或文字,並塗上硃砂。於是,當時對囚犯和士卒便侮辱性地稱為“赤佬”。
"赤佬"最早是指宋朝的兵(宋兵穿紅衣的),由於宋兵社會地位不高,軍紀差,經常擾民,所以民間有“碰著赤佬”一說。
1:成年人用作對未成年人或者朋友之間的粗口稱謂。 (不一定是貶義)
2:成年人用來辱罵未成年人的用詞。 (貶義)
3:父母對於自己孩子(特指男孩)的謙稱,同“犬子”、“小犬”。(貶義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