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博物館
溪口博物館
溪口博物館(Xikou Museum)成立於1988年春節,它最初以溪口名勝武山廟為館址,是一家浙東民俗專題博物館。經奉化市政府同意,溪口旅遊集團籌資在武嶺西路“玉泰鹽鋪”西側新建溪口博物館館舍。2009年3月,新館進入試開館階段,2010年2月2日,新館正式開館,館名由蔣緯國先生題寫。
溪口博物館佔地面積2250平方米,館舍建築面積達5500平方米,展覽面積逾3000平方米,總投資2550萬元。館內分為四個基本陳列室:《仙靈雪竇 ——“四明第一山”人文品讀》、《煙雲武嶺——蔣氏父子史事詮釋》、《風情剡源——民國時期民俗展示》、《瑰寶遺韻——館藏文物精品薈萃》。此外,為使常設展覽與流動展出有機結合,新館還布置了一個臨時展廳,不斷組織引進不同主題的臨時展覽。溪口博物館以大量珍貴的文物展示了千年溪口的歷史風雲,它是奉化市一個集文物收藏展示、文博研究交流於一體的重要文化機構。
溪口博物館
體現江南地方民俗特色,通過蠟像、模型、場景的手段全面反映從年初一至年三十的農曆歲時節氣,其中特別突出稻花會的盛大遊行場面,稻花會的道具船鼓是我市工藝美術的珍品,屬珍貴文物。介紹奉化市的工藝品。主要有翻簧竹器、竹樹根雕、木珠門簾、紅木鑲嵌、玻璃漆畫、小動物模型、竹編、刺繡、摺扇等。
陳列江南民間使用的婚俗禮儀方面的器具,突出的有千工床、萬工轎。介紹溪口及寧波一帶的風俗人情,為博物館的主要部分。內容以節日風俗和婚嫁風俗為主,陳列實物49件。實物中船鼓、花轎、千工床、台亭鑼鼓等四大件雕琢細緻,鑲嵌精巧。船鼓雕刻重樓疊閣,人物花鳥,為大型傳統工藝品中的珍品。
該館現有藏品6257(件套),珍貴文物29(件套),陳列展覽2個,舉辦教育活動1次,參觀人數2.57萬人次。
船鼓,是民間大型工藝品,行會時使用。
這隻船鼓,全長250厘米,寬82厘米,高270厘米。整座船鼓用黃楊木雕、朱金木雕、骨雕、金屬雕、骨木鑲嵌和彩繪玻璃等組成。船頭是龍頭海水,兩邊是19獅戲球、鶴鹿長春、龍鳳呈祥,船尾是鳳戲牡丹。
船體上部有10層,每層欄桿嵌鑲花草紋,挂面用漂白朱骨片鋸雕出雷雲紋、回紋、菱形等紋飾,黑白相間,煞是好看。
溪口博物館
說起這隻船鼓,還有一段故事。有一年,奉化縣城舉行“稻花會”(稻禾開花時舉行,祈求豐收),行會隊伍從城裡直到城外。城北石柱下村村民出來看熱鬧,有個小孩看得出了神,被人推擠跌倒,回村向母親哭訴。其母是位寡婦,按舊俗不能去趕熱鬧。出於愛子心切,也為爭口氣,她賣掉20畝田,雇請能工巧匠,花了幾年時間,終於造出了這隻奉化最好的船鼓。
1963年石柱下村把這一珍品交縣文化館,后移交溪口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
1918年,蔣介石在廣東軍政府中已嶄露頭角,深受孫中山器重。這一年,孫中山為蔣母題寫了“廣慈博愛”匾額。1990年,溪口博物館發現了這塊匾額。當時,這塊匾額被充作祠堂倉庫之門。溪口博物館館長周金康深感慶幸:“此匾額被博物館收藏后不久,這座祠堂失火被毀。好險啊!”
這枚直徑76毫米、厚4.8毫米、重156克的銅質孫中山先生“奉安紀念章”,正面是孫中山頭像浮雕,背面是中山陵墓祭堂和墓道圖案。
南京收藏家王貴錄是紀念章的主人,王先生曾多次來溪口觀光,和溪口博物館的館長周金康成了莫逆之交。為了讓他的藏品流傳於世,溪口博物館成了王先生大部分藏品的新家。他還捐贈了開國墨、中山陵墓磚等一批珍貴的民國文物。
溪口博物館
汪士水先生是奉化糧食局的退休幹部,他從1955年開始收藏糧票,收集了一萬多張糧票。
這些糧票具有文史和觀賞價值。有的印有名勝古迹圖譬如六和塔,還有的具有地域特色譬如山西省的一枚糧票上印有煤礦,有的印有精美的人物圖案,譬如新疆的一枚糧票上印著載歌載舞的哈薩克姑娘。
開放時間:上午8點到下午5點
票價:不單獨賣票,溪口景區聯票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