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王子與貧兒的結果 展開
- 美國2008年James Quattrochi執導電影
- 美國馬克·吐溫創作的長篇小說
- 英國2001年Giles Foster執導電影
王子與貧兒
美國馬克·吐溫創作的長篇小說
《王子與乞丐》為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創作的長篇小說。用很久以前就在英國流傳的《王子和侍從》的故事為素材,描寫了一個貧苦兒童湯姆和一個富貴王子愛德華交換社會地位的童話式故事,具有十分深遠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成為了馬克吐溫作品中風格特異的一部作品。
小說利用童話的形式、巧妙的諷刺、幽默的語言講了同一天出生的兩個主人公——王子小愛德華與貧兒小湯姆的故事。王子一出生便舉國歡慶,且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貧兒的出生只是給家人徒增煩惱,並且從小靠乞討為生,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兩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交換了身份,並在交換身份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不一樣的人生—小湯姆過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王子生活”,而小王子愛德華卻被誤認為一個小乞丐。有所慶幸的是,愛德華因此了解了英國的社會現實,雖然身份的交換使他受到了極大的苦楚,但是卻使他成長為一個仁民愛物的君王。
這部小說以貧兒湯姆在王宮的生活經歷和愛德華王子的流浪生活為兩條線索,在整體上具有馬克·吐溫所熱衷的流浪漢小說的特色,其中對湯姆和愛德華的各自喜劇性經歷的敘述具有馬克·吐溫特有的幽默色彩。
王子與貧兒 全譯本 彩插版
第01章 王子和貧兒出生 | 第10章 王子受苦 | 第19章 王子在農家 | 第28章 犧牲 |
第02章 湯姆的童年生活 | 第11章 在市政廳 | 第20章 王子與隱士 | 第29章 去倫敦 |
第03章 湯姆見到王子 | 第12章 王子和他的救星 | 第21章 亨頓救主 | 第30章 湯姆的進步 |
第04章 王子開始受難 | 第13章 王子失蹤 | 第22章 詭計的受害者 | 第31章 出巡受賀 |
第05章 湯姆成了貴人 | 第14章“老國王駕崩——新國王萬歲” | 第23章 王子成了囚犯 | 第32章 加冕日 |
第06章 湯姆受教 | 第15章 湯姆做國王 | 第24章 逃脫 | 第33章 愛德華當國王 |
第07章 湯姆初次進御餐 | 第16章 御餐 | 第25章 亨頓莊園 | 尾聲 善惡皆有報 |
第08章 玉璽問題 | 第17章 傻瓜國國王 | 第26章 不被承認 | |
第09章 河上的盛典 | 第18章 王子和遊民一同流浪 | 第27章 在獄中 |
王子與貧兒 英文版
在經濟上,美國已經成為貧富間鴻溝最深的國家之一。在農村,美國南部出現了一種特殊的租佃關係——分成制。西部四分之三的農戶把農場抵押給銀行或股份公司。破產的農民,加入了失業大軍、城市貧民和社會遊民的隊伍。在城市,勞動過度、營養不良、貧困、飢餓以及非人的居住條件等資本主義的“文明”,沉沉地壓在工人的頭上。1873年持續到1878年的經濟危機,失業工人達三百萬,加上他們的家屬,幾乎佔了當時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成為當時全國規模的大災難。
在這段大蕭條期間,美國工人開始了一系列的罷工鬥爭。於是,在美國歷史上資產階級頭一次在和平時期使用聯邦軍隊,將罷工鎮壓下去。在這種情況下,馬克·吐溫於1877年夏天放下已經動手的《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決定創作《王子與乞丐》來回應這個血腥的年代。
湯姆·康蒂
貧兒湯姆善良、機智,雖然他已登上王位,但他卻沒有想要獨佔王位,在最後的緊要關頭他義無反顧地幫助愛德華王子回憶起玉璽的正確位子,證明了王子的真實身份,幫助他重新獲得了王位,這凸顯了湯姆心靈的純潔,更升華了他善良的本性。在湯姆當國王的時間裡,他廢除了許多血腥的法律,使百姓能夠快樂幸福的生活,在他一上任時就救下了即將被處死的諾福克公爵,雖然還只是個孩子,但這顯示了湯姆的仁愛之心,湯姆也用自己的聰明機智救下了受冤的婦女和她的孩子,讓眾人都驚嘆他的聰明。
愛德華王子(愛德華六世)
小說中的另一個主人翁愛德華王子心地普良、勇敢、執著,當湯姆的母親正用自己的身體保護王子免於遭受約翰·康蒂的毒打時,王子勇敢地站起來說“太太,你不用替我挨打,就讓這兩個畜生沖著我來吧!”。王子的這一舉動不僅體現了他敢於擔當和勇敢的個性,也表現了他對弱者的同情與關愛,他的心地善良顯盡無遺。雖然他重獲王位的路途艱險,雖然他處處受到人們的冷遇與嘲諷,但愛德華王子卻從沒放棄尋回王位的目標,他的執著最後讓他達到了自己的目標,也感染著讀者的心靈,鼓勵讀者們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邁爾斯·亨頓爵士
因受弟弟陷害,被父親趕出家門。後來他救下了流浪在民間的愛德華王子。
湯姆的母親
衣衫破舊的貧苦底層婦人。因為母愛,她是唯一分辨出真假王子的人。
亨利八世
愛德華王子的父親,老國王,愛施行虐政,小說中的他,已經是病入膏肓的模樣。
休·亨頓
邁爾斯·亨頓爵士的弟弟,設計陰謀讓父親生氣趕走了哥哥邁爾斯,還做了許多其他壞事。
貧兒湯姆和王子愛德華在本不屬於自己的環境中生活著,馬克·吐溫通過他們錯位后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統治者和勞苦人民在生活與人性上的尖銳對立。作者通過愛德華的經歷揭示貧苦人民的生活環境,通過湯姆的經歷,暴露宮廷里貴族們的腐敗生活及殘酷的人性。真正的王子愛德華戲劇性地來到貧兒湯姆的家中,書中是這樣描寫的:王子發現他自己已經到了約翰·康第家裡,約翰關上門,把那一群人關在外面。王子在一支插在瓶子里的蠟燭的微弱的光線下看出了這個令人作嘔的狗窩的大致輪廓:“房子又小又破,只有一張也算是床的床鋪,歸湯姆的父親和母親使用。湯姆、祖母及姐姐們卻不受拘束—全部的地板都歸他們享用,他們愛在哪睡就在哪睡”。以上的詞語“不受拘束”、“享用”說得詼諧,可人人看了又都會心情沉重,它說明了當時勞苦人民的生活環境是多麼惡劣。而宮廷的腐敗生活,與之相比,產生了鮮明的反差。
馬克·吐溫從英國歷史中找到了寄託美國現實的外殼。他選擇十六世紀中葉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英國來與向帝國主義過渡的美國作對照,用意是很深刻的。同是歷史的轉變時期,對人民同樣是災難。人們的感覺“和一個歡歡喜喜跳出去看彩虹,結果遭雷打的感覺很相似”。“羊吃人”給英國農民造成悲劇,壟斷資本家吃人給美國工農帶來不幸,只有時間和國度的區別。
在那個“真該遭雷打”的英國也好,美國也好,皇帝或總統,爵爺或議員,無不是對人民造成災難。亨利八世的朝廷,使人想到海士的國會;國庫空虛,負債纍纍,使人想到南北戰爭后所欠下的那筆二十億美元的國債;公侯伯爵爭封采扈,使人想到那竊取國庫的特維德事件;在資產階級大資本財團的控制下,總統也不過是個莊嚴的傀儡;亨利八世是個惡魔,海士總統在血腥的年代登基;愛德華忘了自己的諾言,繼承的是他父輩的事業,海士們在競選時的演說又幾時認真實行過?在這種情況下,留給人民的還有什麼?倫敦的垃圾大院,使人想到華盛頓的貧民窟;英國的遊民隊伍,使人想到美國那三百萬失業大軍和他們的家屬;亨利八世的絞索和火刑柱,使人想到美國當局動用軍隊鎮壓罷工和開展大規模恐怖運動的情況;歷史就是這樣地相似。
正是為了跟海士、特維德那樣的總統和議員們對比,馬克·吐溫才有意塑造了湯姆、愛德華和邁爾斯那樣的人物。馬克·吐溫在《王子與乞丐》中所展現的兩個世界正是他關於“兩個美國”思想的反映。他曾說過:“我對我們的文明是怎麼個看法呢?我認為這是微不足道而又毫無價值的,充滿了殘酷,忙亂,無恥,卑劣和偽善。就是這兩個字的聲音我都感到憎惡,其中包含著謊言。”湯姆在宮廷里生活兩周就開始變壞了,正是資產階級文明對人民腐蝕作用的典型例證。
馬克·吐溫對人民深切地同情,但卻始終沒有接受無產階級的思想。他從人道主義出發,用人類天性的善與惡來分析人們的思想言行。在《王子與乞丐》中,愛德華生來就是個善良而公正的人,他在亨利八世身邊長大,終日呆在皇宮,卻仍然有一顆仁慈而正直的心。休爵士“貪得無厭,詭計多端,心地狠毒,專愛算計別人—是個陰險卑鄙的小人”。馬克·吐溫認為“他生來就是那樣”。休沒有得到最終懲罰,只是“因為他的妻子和哥哥都不肯證實他的罪狀”,以此完善了邁爾斯的人性。
語言
在這部小說中,作者使用了大量遊戲性、欺騙性的語言,以達到使人發笑的效果,但這種幽默表現出來的卻是黑色幽默的作用,讓人對主人公所處的社會感到萬分無奈。
對比
小說從一開始就呈現出了對比的手法。王子的身份與貧兒的身份對比鮮明,雖在同一天出生,兩人有著相同的外貌,但王子的出到來使所有的英國人欣喜若狂,貧兒的到來卻無人理睬。另一處對比便是亨利八世的血腥統治與湯姆和愛德華施行的仁政,在亨利八世在位時,人民往往會因為很小的過錯而被判處絞刑,而湯姆和愛德華愛護人民,珍視他們的生命。邁爾斯的寬容善良與其弟休的陰險惡毒也構成了對比,休欺騙眾人,強娶伊迪絲,貓占家產,罪大惡極,但邁爾斯卻原諒了他,免除了休的絞刑。約翰·坎第與湯姆的母親也構成了對比,前者心腸惡毒,時時毒打湯姆,後者則是為仁慈的母親,願意用生命來保護孩子。在小說中處處充滿了善與惡的對比,尊貴與卑微的對比,使小說的結構完核,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人物形象
馬克·吐溫筆下的愛德華與湯姆都是可愛的,雖然愛德華的性格任性、固執,但他畢竟是個孩子,封建統治者的一些不好的一面還沒有對他產生太大的影響。馬克·吐溫在小說中對兒童心理的變化描寫得恰到好處。故事的結局是圓滿的,貧兒湯姆經過自身心靈的碰撞,他性格中的善良、誠實戰勝了邪惡,他幫助愛德華回到宮中。錯位后的落難經歷,使回宮后的愛得華當上了一位仁慈的國王,為民做了許多好事。他成為了馬克·吐溫心目中理想的國王,也道出了他對當時的資產階級民主社會的美好嚮往。小說中作者描寫的這兩個兒童人物形象各自具有美好的心靈和性格,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說還用大量筆墨描述了一個毫無人性的父親—小乞丐湯姆的父親約翰·康蒂。他簡直是個流氓,生性殘暴,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逼迫一家人沿街乞討。還用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描寫了一個不肖不梯的弟弟—邁爾斯·亨頓的弟弟休·亨頓。他為了霸佔家產,先是誣告哥哥,蠱惑父親趕走哥哥,后又霸佔哥哥的未婚妻,最後甚至想害死哥哥。這兩個人的行為,前者令武士邁爾斯·亨頓這個外人更加堅定了保護“小瘋子”愛德華的決心,後者令深愛邁爾斯的愛迪斯在沒有任何外人的情況下仍然堅決地發誓說她不認識自己原本的未婚夫。
《王子與貧兒》是馬克·吐溫小說創作生涯的經典之作。小說以16世紀的英國為故事背景,講述了兩個身份懸殊的孩子互換人生的一段有趣的經歷,故事情節設計巧妙,人物個性十分鮮明,對比的手法貫穿整部作品,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幽默大師馬克·吐溫在《王子與貧兒》中純熟地運用對比手法,不僅彰顯當時社會的現實意義,批判諷刺了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醜陋現象,而且啟發無數後人的創作靈感和眾多人士的研究分析。
馬克·吐溫
12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工作。漸漸地手寫一些有趣的小說,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體裁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醜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從風格上說,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
2006年,馬克·吐溫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