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
中國徠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是我國衛生系統最早建立的從事放射醫學與核醫學研究的社會公益性研究所,1959年6月在北京成立,現坐落在天津市南開區新技術產業園區內。該所被衛生部批准為衛生部核事故醫學應急中心第一臨床部,成為全國三個核應急臨床救治及後備技術研究基地之一,是天津市的分子核醫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是我國衛生系統最早從事放射醫學與核醫學研究的專業機構。放射所於1959年6月在北京成立,1969年遷往四川簡陽,1984年遷至天津。研究所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新技術產業園區,佔地面積1.9萬平方米。研究所在五十餘年發展和進步歷史中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和國家輻射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97年研究所被衛生部批准為衛生部核事故醫學應急中心第一臨床部,成為了我國核事故應急臨床救治及後備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研究所出色和圓滿完成了國內外多起急性核事故醫學應急任務,特別是採用研究所自行研製的輻射防護藥物直接參與了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人員的救治工作,為國家爭得了榮譽。2003年國家教育部認定研究所血液內科學、核醫學與影像醫學以及放射流行病學為重點學科。2004年研究所被天津市認證為天津市分子核醫學重點實驗室。2005年承擔全國核輻射救治基地網路體系國家級核輻射救治基地建設任務。2009年被批准成為衛生部放射衛生教育培訓基地。2014年12月獲批為首批國家級核應急專業技術支持中心和救援分隊之一。研究所是《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雜誌》的主辦單位。
研究所現有職工300餘名,其中研究員、副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120餘名,中級職稱100餘名人,博士導師6人,碩士導師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2名,天津市授銜專家4名,長江學者1名,國家傑出青年1名,協和創新團隊1個,協和特聘教授1名,協和講座教授5名,協和新星3名,國家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專家組成員4名。研究所是我國放射醫學及實驗核醫學人才的培養基地,已培養200多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研究所與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夥伴關係,廣泛開展了學術交流,合作開展基礎研究和產品開發,完成研究生共同培養。
經過五十多年的探索與發展,放射醫學研究所已形成核事故應急救治、輻射防護新葯、輻射危險評價以及分子生物學等重要研究方向,並形成了基礎研究、應用開發與高技術產業化“產學研”相互支持、相互補充的良好格局。主要研究內容涵蓋了核事故等應急事件的生物基礎、防護與救治研究、輻射損傷生物效應研究、輻射危險評價、天然與合成的輻射防護藥物和腫瘤放射治療增敏藥物、顯像及靶嚮導向診斷和治療技術為主的分子核醫學研究、體外熒光免疫及放射診斷方法研究、多肽靶向藥物等新葯篩選及藥理學研究等重點研究領域。放射醫學研究所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和天津市重大科技項目,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獲得科技成果獎200餘項,其中國家級15項,省部級100項。發表論文數量逐年增加,質量不斷提高,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連年上升。
徠●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
●生物高新技術在臨床醫學與生物醫學中的應用;
●單克隆抗體和基因工程抗體研究;
●顯像藥物和以靶嚮導向診斷和治療技術為主的分子核醫學研究;
●放免、酶免、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及放射受體等體外診斷方法研究;
●核事故等衛生應急事件的生物基礎及醫療救治研究;
●小劑量輻射生物效應及輻射危險評價核技術研究;
●天然藥物和合成藥物的研究;
●輻射防護藥物、輻射增敏劑、多肽藥物等新葯篩選及藥理學研究;
●細胞生命周期的基因表達調控為主的放射生物學研究。
●輻射流行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