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克力士劍
馬來克力士劍
馬來克力士劍——東南亞的冷兵器之王,指的是自菲律賓至印度一帶馬來民族古代所用的劍,不止馬來群島地區,也並不單指馬來西亞一國,主要包括爪哇、蘇門答臘、巴厘等諸島。世界三大名刃之一。早期人們對馬來克力士並不在意,直到西方人與馬來人發生過多次戰爭之後,才發現馬來克力士的厲害,馬來克力士也因此聲名大噪。
馬來克力士劍文物實物照片
1739年,荷蘭人攻佔爪哇,在無數次戰爭中,荷蘭人領教了爪哇人手中克力士的厲害。劍刃輕輕推送就可刺入荷蘭人的身體里,有的克力士還塗有毒液,只要被其划傷就能危及生命,給荷蘭軍隊造成了巨大傷害。在當時,有些荷蘭士兵從馬來人手中奪過克力士,並將它們帶回自己的國家,這些士兵們都以擁有一把克力士為榮耀。從荷蘭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中的陳列品就可以證實這一點。幾年的戰爭,使得西方人深知馬來克力士的犀利。
馬來克力士劍
馬來克力士興劍盛於13世紀的滿者伯夷王國,其糙面隕鐵焊接花紋刃,精美絕倫,製造極為精細,光反覆錘鍛入火就要500次左右,刃上的夾層鋼有600層之多。傳統的馬來克力士劍純以隕鐵打造,即天外墜落的隕石鐵,傳說中打造神器的原料。不過馬來人鍾愛隕鐵,倒是確實是無奈之舉,主要是因為馬來群島上鐵礦貧乏,且冶鐵工藝不精所致。而隕鐵中含鎳,可以增強刀身堅韌而不碎折,且刃上的花紋也非隕鐵不能獲得。因此在古代馬來,所有發現的隕鐵都必須上交國有,再由國王特交給制刃師使用。鑄劍師的待遇優崇,被尊為國師,俸養終身,賜給土地,並可世襲接受俸祿。後來隨著中國、波斯等地的鋼鐵輸入,加上馬來本土也探出了少量鐵礦,因此鑄劍師在鍛劍開始加入其他鋼材,但仍運用部分隕鐵來保證刀劍的品質。
馬來克力士劍
克力士劍的佩帶方式是斜插在腹部前方的腰帶上,劍柄在右上方,劍鞘在左下方。其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握持,劍身可以水平,也可以豎直,快速地向前方直刺,在這個過程中肘部一直是彎曲的,如果肘部伸直,則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效用。這在有限空間內的近身作戰中很有優勢,但如果在開闊地帶,對方使用更長的兵器,如長劍、長矛或者棍棒,克力士劍的威力便值得懷疑了。克力士劍實際上是一種更適於偷襲或者突然行刺的兵器,而不適於陣地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