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0條詞條名為金星村的結果 展開

金星村

貴州省威寧縣大街鄉下轄村

金星村位於城固縣城三路8公里處(城二路8公里處),南靠淺山丘陵、北臨漢江河畔,城二路西漢高速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捷。全村轄四個自然村,五個村民小組,425戶1593人,總耕地面積1540畝,村組幹部10人,黨員44名。近年來,村兩委班子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團結帶領全村人民克難攻堅,搶抓機遇,堅持糧油、雜果、蠶桑、中藥材產業結構調整並舉,集體、私營、個體企業一齊上的發展思路。一是村上先後投資100多萬元籌辦了以村磚廠為骨幹的集體企業6個,發展私營個體工商戶46戶,年產值達1000多萬元,實現利稅50多萬元,解決剩餘勞動力180多人。二是投資110萬元,硬化道路12.5公里,綠化9.5公里,打抗旱機井5眼,鋪修U型渠7500米,全村道路硬化率達100%,綠化率達85%以上。三是發展以油桃、枇杷、甜杏為主的雜果700多畝,桑蠶500畝,以元胡、百合、烏葯為主的中藥材450畝,多年來,金星村先後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鎮村榮譽稱號,省市縣授予“五個好黨支部”、“小康村”、“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2009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完成2568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5609元。使全村舊貌換新顏。

村莊簡介


金星村位於 大街鄉政府所在地西北方,距政府所在地9公里,和 兔街鄉接壤。全村面積11平方公里。全村轄五個村民組:一組——發開;二組——水塘子;三組——夠胸塊;四組——空桃樹;五組——野羅沖。全村現有農戶405戶1919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612人,佔全村總人口的31.9%。有村黨支部活動室一間,建築面積110平方米。村幹部3人。
全村大部分地方屬中溫帶,具有高原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12攝氏度之間。雨水相對濕度78—81%,主要集中在4—7月。無霜期195—221天,日照時數1525小時。全村氣候冬天較長,夏天較短,春秋幾乎相連;冬季寒冷,冬春易乾旱,夏季易澇,秋季霜大和5-6月陰雨天氣較多。

自然資源


全村土壤分佈有黃壤土、灰泡土、沙礫土、瓦泥土,黃壤土居多。土地多呈丘陵分佈。全村國土面積11平方公里。土層瘦薄,土壤肥力差,酸性重,糧食作物廣種薄收。無礦產資源。
全村林地面積355.5畝,其中有林地面積355.5畝,占林地面積的100%。全村森林覆蓋率為25%。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經演變為石漠化,生態環境脆弱。
2010年底全村總戶數405戶,總人口1919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612人,性別構成為:男性1007人,佔52.5%,女性912人,佔48.5%。全村現有人口中,育齡婦女359人,其中已婚育齡婦女310人,無孩4人,一孩29人,二孩120人。在已婚育齡婦女310人中,已採取絕育措施的300例,上環20例。勞動力主要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外出務工的人員少。
金星村基礎設施薄弱,農業基礎設施僅有少量的坡改梯工程。無人畜飲水工程和引水管道。道路少,沒有通組公路,村級道路交通基礎薄弱,許多組未通公路而導致村組交通阻隔,和鄰村不能構成良好的交通運輸網路。水基本上能解決,但還有部分農戶飲水困難。農戶燃料主要是燒煤困難,沒有沼氣池。
金星村產業單一,只有種植業和養殖業。農業種植主要以玉米、馬鈴薯為主,科技投入不高而導致產量較低,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結構單一。畜禽養殖屬於農戶零星餵養,主要是牛、本地羊、本地豬、雞牲畜品種品質低,科技含量不高,全村養殖不成規模。主導產業不突出。2010年農作物種植面積1802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02畝,糧食產量391.3噸,平均畝產0.22噸;農民人均佔有糧食310公斤,無良種推廣面積,科技含量低,耕作粗放。2010年末大牲畜存欄413頭(匹),豬存欄1219頭,豬出欄500頭,在生豬存欄中,有能繁母豬300頭;羊存欄338隻,出欄0隻,家禽存欄3260隻,出欄2000隻。年肉總產量100噸。2010年末全村總產值287.3萬元,其中,種植業產值20萬元,占農業產值的20%,養殖業產值80萬元,占農業產值的80%。農民人均純收入1700元。
人口總數:1919人 農業人口:1919人 非農業人口:/人
行政區面積:1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1802.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彝族,苗族 發展口號:
所轄村:發開,水塘子,夠胸塊,空桃樹,野羅沖 生產總值:287.3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畜牧業,種植業 名特產品:馬鈴薯 辦公所在地:大街鄉金星村二組
自然條件:大部分地方屬中溫帶,具有高原季風性氣候。資源:森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