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門
武林門
武林門是杭州早前的十座城門之一,是杭州北面的門戶。
武林門西接環城西路桃花河,與西湖相望;北面是萬向公園也稱武林小廣場,杭州十大古城門“武林門”的古迹依稀可循,古新河綠化帶風姿綽約,武林門為杭城最古老的北大門,始建於隋代,有1300多年歷史。
古武林門
作為杭州的北城城門,武林門始建於隋朝。吳越國王錢鏐修建杭州城垣時名為“北關門”。南宋高宗建都杭州,將它稱為“餘杭門”,是作為北城的唯一旱門(另外還有“天宗”“餘杭”兩座水門以通舟楫)。其後,杭州城城門雖屢有興廢,但此城門始終未變,明代,改餘杭門為武林門。辛亥革命后城門被拆除,故址在今武林路與環城北路相交處,也就是今天的萬向公園。武林門地近京杭運河,一直是商賈雲集之地。每當夕陽西下,“檣帆卸泊,百貨登市”,入夜,“篝火燭照,如同白日”。加上遊人集宿於此,“熙熙攘攘,人影雜沓”,形成熱鬧的夜市場面,素有“北關夜市”之稱,亦被元人列為“錢唐十景”之一。因武林門到湖墅一帶歷來是杭嘉湖地區的淡水魚集散地,故民間有謠傳唱“武林門外魚擔兒”。秦漢時錢唐西部群山總稱“武林”,所以“武林”也是杭州的古稱。武林門,則是杭州古代最重要的北城門,交通要道,軍事關口,五代吳越為國都時號稱為“北關”。從前,杭州與浙北、蘇南的聯繫,要靠大運河,進入大運河就必須要出武林門。所以,在沒有鐵路、公路的時代,杭州人往北遠行,必須出武林門。武林門宋代稱“餘杭門”,宋人有詞云: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武林門外魚擔兒
武林門外魚擔兒
武林門外也稱“銀湖墅”。有了火車,米倉多移向鐵路沿線,“武林門外魚擔兒”,也就成了風景獨秀。每到後半夜,來自塘西、德清水鄉的魚船,便早早地到了賣魚橋卸船過秤。大兜路上,魚行林立,燈火通明,吆喝記賬聲,隔了河都能聽見。
北關夜市
武林門碼頭(孫大俊攝)
梁山諸將取北關門
是日,宋江等部領大隊人馬,直近北關門城下勒戰。城上鼓響鑼鳴,大開城門,放下弔橋,石寶首先出馬來戰。宋軍陣上,急先鋒索超生平性急,揮起大斧,也不打話,飛奔出來,便斗石寶。兩馬相交,二將猛戰,未及十合,石寶賣個破綻,回馬便走。索超追趕,關勝急叫休去時,索超臉上著一錘,打下馬去。鄧飛急去救,石寶馬到,鄧飛措手不及,又被石寶一刀,砍做兩段。城中寶光國師,引了數員猛將,衝殺出來,宋兵大敗而逃。幸好花榮、秦明等斜刺里殺出,沖退南軍,救得宋江回寨。石寶得勝,歡天喜地,回城中去了。
宋江等回到大寨歇下,升帳而坐,眼見,久攻不下,今又折了索超、鄧飛二將,心中很是不痛快。吳用諫道“城中有此猛將,只宜智取,不可對敵。”
其後,眾好漢劫持富陽縣袁評事解糧船攜帶子母炮潛入城中,在吳山頂上放炮,並在城內四處放火,內外夾擊,方才一舉攻破了杭州城。
姜夔《出北關》
吳兒臨水宅,四面見行舟。蒲葉浸鵝項,楊枝蘸馬頭。
年年人去國,夜夜月窺樓。傳語城中客,功名半是愁。
葉韶翁《出北關一里》
脫衣命仆洗塵埃,籬落人家未見梅。
出得城門能幾步,船頭便有白鷗來。
(錄自《南宋古迹考》)
陸遊《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節選
嗟我客上都,忽已見暮春。騎馬出暗門,眯眼吻紅塵。
西湖為賈區,山僧多市人。誰令污泉名,只合加冠巾。
(錄自《南宋古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