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戲曲學校
陝西省戲曲學校
戲曲教育機構。1957年6月創建於西安,陝西省文化局羅明副局長兼任校長。戲校成立以後,先設同州梆子班,后陝西省軍區新生京劇團新生部移交該校,遂增設京劇班。
1959年開設漢調二黃與道情兩班。1960年設秦腔一、二班,全校教職員工及表演、音樂、舞美學員最多時達七百餘人。尚小雲任藝術總指導,徐碧雲、惠濟民任藝術指導。校部設研究室、教務處。研究室主要負責教學、劇目的整理改編與音樂資料的搜集、彙編;教務處主要負責學員的文化業務課教學。同時,聘請名老演員王謀兒、朱林逢、王麥才等分別任各班教練與教師。至 1963年上半年,同州梆子班、京劇班已分別排演大、小傳統戲八十多出。道情、漢調二簧、秦腔等班也排演了一批傳統摺子戲。出科名演員有:同州梆子班雷平良、黨樹仁、白岳彥、楊三瑜、杜愛仙等;京劇班孫明珠、王麗華、趙魯平、朱廣濟、蔣秋平等,漢調二簧班束文壽、陳朝玉;道情班林桂蘭、胡應林等。其中孫明珠、王麗華等學員分別學習繼承了尚小雲、徐碧雲的代表劇目多出;雷平良、黨樹仁等學習繼承了一批同州梆子傳統劇目。1961年6月,由同州梆子班組成陝西省同州梆子實習演出團,赴京彙報演出了《破寧國》、《石佛口》、《轅門斬子》等劇。 1962年以後,陸續將漢調二簧班遷往安康,京劇班與陝西省京劇團合併為陝西省京劇院。道情、秦腔班部分學員分配到省、地(市)、縣劇團。戲校併入陝西省戲曲劇院,更名陝西省戲曲劇院附設戲曲學校。保留同州梆子班、秦腔班,繼而戲曲劇院訓練班併入,又設眉(眉戶)碗(碗碗腔)班,學生不足二百名。
1965年學員全部畢業,同州梆子班分配到渭南,成立渭南地區同州梆子劇團。秦腔班、眉碗班部分學員分配后被組建為長安社教宣傳隊(后更名為陝西省火線文工團),一部分學員分配到本省和甘肅、青海等地劇團,撤銷學校建制。1979年,陝西省戲曲學校在西安重新組建,史雷任校長。1980年設秦腔班,有教師學員百餘名.
后更名為陝西省藝術學校。
據陝教發【2004】1號文件,經教育廳批准在陝西省藝術學校和陝西省電影電視學校的基礎上組建陝西藝術職業學院,建院的籌備建設工作已積極展開。很快,一所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西部一流的綜合性藝術學院就會矗立在西安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