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狗
潛水狗
中文目名:中文科名:中文屬名:
中文目名:蜥蜴目
中文科名:鱷蜥科
中文屬名:鱷蜥屬
中文俗名:落水狗 鱷蜥 大睡蛇 水蛤蚧
拉丁文目名: LACERTILIA
拉丁文科名: Shinisauridae
拉丁文屬名: Shinisaurus
拉丁文種名: crocodiluru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ahl, 1930
英文俗名: Chinese crocodile lizard (ru)
潛水狗
潛水狗是爬行動物中比較古老的一類,體長15—30厘米,尾長23厘米左右,體重50—100克,身體可以分為頭部、頸部、軀幹部、四肢、尾5個部分。頭部較高,頭部和體形與蜥蜴相似,頸部以下的部分,特別是側扁的尾巴,既有棱嵴狀的鱗片,又有許多黑色的寬橫紋,則又很象揚子鱷,所以被稱為鱷蜥。
潛水狗的全身為橄欖褐色,側面較淡,染有桃紅或桔黃色並雜有黑斑,背部至尾巴的端部有暗色的橫紋,腹面呈乳白色,其邊緣帶有粉紅色或桔黃色。頭部前端較尖,後部為方形,略呈四稜錐形,頂部平坦,平鋪著不顯著的細鱗,近吻端的鱗片較大,顱頂部的中央有一個明顯的乳白色小點,稱為顱頂眼。口寬大,內有1個舌,1對內鼻孔,咽部有喉頭。頜的邊緣密布有同型細齒。舌為肉質,十分肥厚,先端為黑色,呈淺叉狀。眼睛大小中等,瞳孔為圓形,孔的周圍有金色圓圈,也有活動的上下眼臉和透明的瞬膜。在眼睛的後方,頭側的頸溝前方有明顯的鼓膜。頭側部由眼睛輻射出8條深色紋,眼后1條較長,眼下方3條較粗,體側後端黑紋不規則,腹面淺黃有黑短斑紋。尾部有黑色與棕綠色相間的橫紋11—12條,每條約佔2節。
頸部明顯,並且與頭部之間有明顯的縱溝分開,在頸溝的後背面有數行較大的凸起棱鱗,中間夾有顆粒狀的小鱗,頸側棱鱗半稀,有灰、黃、粉紅色,於前肢的上前方頸側有一個顯著的圓形黑斑。背腹略扁,背部鱗較少,只有顆粒狀的細小鱗片散布在大的棱狀鱗片間,棱峪狀鱗片近似縱行於體背排列,並延伸到尾部,行至後肢處則形成規整的兩行排列於尾背兩側。體背有6一7條暗黑色的較寬橫紋,橫紋到達體側時又分為二,在叉狀橫紋間為桃紅色,紅周鑲黑。老年個體的靠近腹面的體側普遍為桃紅色、桔黃色,並夾雜著黑色的棱峪狀鱗片。
尾部側扁,在尾巴背面的兩側各具縱行排列的大形棱峪狀鱗片,中間凹陷似深溝,梭峪狀鱗片在尾巴的基部相距較寬,往尾端伸延則逐漸變窄,但並不匯合。尾巴上有明顯的分節現象,大約有35節,前13節每節的背側有1枚棱嵴狀鱗片,后20節則每節有2枚。尾側及腹面共有8條稜線,向尾端延伸。尾部有10—11條暗黑色橫紋,全身則有明顯的16條寬條紋,軀幹上有5條,胸部和腹部的界限不明顯,年老的個體的橫紋間略為粉紅色。
潛水狗的四肢較為粗壯,趾端的爪尖細。前肢的上臂較前臂略短,為橄欖褐色,靠體側一面密布突起的粒狀細鱗,顏色為黃白色。指背有小鱗片數行,呈“人”形排列,指長順序為4、3、2、5、1。後肢的上下兩段幾乎等長,趾長順序為1、3、5、2、1。後肢稍後有橫裂狀的泄殖孔,周圍的鱗片呈方形,雄性泄殖腔內有2枚交接囊,雄性和雌性的泄殖腔內均有一對性腺,開口在泄殖腔的外緣,可以分泌特殊氣味的液體。
大瑤山位於廣西境內中部略偏東北的一角,千峰萬嶂,綿延數百里,其勢雄偉磅礴,氣象萬千。山峰一般海拔高度為800一1500米,較高的山峰達2000米左右。這裡氣候溫濕,雨量充沛,植物生長茂盛,動物種類繁雜,原始森林的面積有3962.42公頃,蒼松翠竹所遮掩著的深溝峽谷,是鱷蜥在世界上唯一的棲息地。以保護鱷蜥和水源涵養林以及銀杉等珍稀樹木的自然保護區,面積為27908公頃。
潛水狗棲居於海拔760米以下的溝谷中,一般都是溪流不大的積水坑。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樹葉葉緣多為鋸齒形,與鱷蜥尾部的缺刻類似。溪溝陰濕,岩石及樹榦的色澤也與鱷蜥的體色類似。這些都為鱷蜥隱藏其中提供了良好的掩蔽作用。
生活在山間溪流的積水坑中,晨昏活動,白天在細枝上熟睡,受驚后立即躍入水中。鱷蜥的腦子是爬行動物中最小的,說起來也很可憐,只有花生米那樣大小。白天它不吃不喝只管大睡,到了晚上它的精神頭來了,出洞覓食。
潛水狗在爬行的時候最為有趣,它一步三搖令人可笑。也許有人士替它擔心,如果碰到敵害,它一步三搖如何是好。這沒關係,只要它一發現有敵情,它就能迅速地逃跑掉。
CITES瀕危等級:附錄II
生效年代: 1997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一級
生效年代: 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生效年代: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