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亞珍

齊亞珍

齊亞珍,女,1953年生,中共黨員,山東地質勘察公司幼兒園退休教師。1994年4月以來,齊亞珍以母親般的情懷,熱情關心幫助社會百名貧困大中學生、傷病殘人員、孤兒、流浪兒、失足青少年。她還把愛心延伸到了軍營,被戰士親切地稱為“兵媽媽”。15年來,她協調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出資240多萬元,救助患重病的戰士;與全國各地數百名陸、海、空和武警戰士建立了母女、母子關係;與幾百名戰士和社會需要關愛的孩子、困難群眾建立長期聯繫,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

人物介紹


齊亞珍主動捐獻骨髓,成為濟南市骨髓資料庫中志願捐髓第一人。她還發動家人獻血、獻骨髓,近年來帶領全家人義務獻血共7200毫升,全家人都做了骨髓配型試驗,創下一家七口人全部志願捐髓的“全國之最”。
循 循 善 誘
循 循 善 誘
愛在陽光燦爛時
愛在陽光燦爛時
多年來,齊亞珍積極組織志願者隊伍,發動志願者為困難群體募捐。他們在院校開展“讓愛在校園閃光,紅十字精神進工地”捐贈軍訓服活動,引導更多人關愛農民工及其子女;廣泛開展“奉獻愛心,關注聾兒”、“關愛兒童,托起希望”等活動。汶川大地震后,她先後從網上搜 集圖片和拍照片200餘張,發帖子、發文章等50多篇,以此推動支援災區的募捐活動,為省紅十字會募集捐款萬餘元,並前往災區看望參加救災和災后重建的部隊官兵。
齊亞珍的愛心,在她幫助過的人群中傳遞。她的許多“兵兒子”有的在部隊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士兵,有的入了黨,有的當了班長,還有一人榮立一等功,兩人榮立二等功,多人榮立三等功。更讓齊亞珍高興的是,“兵兒子”們也在積極努力地關心幫助困難群眾,其中有6個“兵兒子”每個月從津貼中節省數千元資助貧困學生,幫助學生完成了學業。
齊亞珍榮獲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山東省十大優秀母親、山東省十佳兵媽媽、三八紅旗手,濟南市十大文明市民標兵、熱心泉城公益事業十大傑出人物等榮譽稱號。
人物:齊亞珍,女,57歲。
和武警戰士在一起
和武警戰士在一起
入選理由:1994年4月以來,齊亞珍以母親般的情懷,將愛心奉獻給軍營,被戰士親切地稱為“兵媽媽”。15年來,她協調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出資240多萬元,救助患重病的戰士,與全國各地數百名陸、海、空和武警戰士建立了母女、母子關係,以無私地母愛譜寫了一首深情的讚歌。

事迹介紹


齊亞珍第一次去幫助別人,就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兒,那個時候,還沒有人叫她兵媽媽。
1994年4月的一天,因車禍受傷的齊亞珍在病床上看到《齊魯晚報》的一則報道,報道上說14歲的農村孩子吉雷因車禍受重傷,肇事者逃跑,吉雷病情急需關注。也許是自己深受車禍的困擾,她的淚水情不自禁地流下來,她再也躺不住了,不顧家人的勸阻,掙扎著爬起來,買上西瓜和營養品,經過2個多小時的奔波,來到了106醫院。吉雷焦急期盼的眼神,一家人負債的愁容,吉雷那痛苦的表情和凄慘的喊叫聲,深深刺痛她的心,決定來幫助這個不幸的孩子。
一 起 走 軍 營
一 起 走 軍 營
從此,每隔三天五日,齊亞珍就買些好吃的給吉雷送去,經過醫生9個多月的治療和社會方方面面的幫助下,吉雷終於站起來了。從此,齊亞珍也從母子倆生活中悄悄消失了。十幾年過去了,他們仍不知道她叫什麼,住在哪裡。
就是這樣一次不留姓名的小事開始了她15年的愛心之旅。因為從小就崇拜軍人,齊亞珍把愛心延伸到了軍營。15年來,她協調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出資240多萬元,救助患重病的戰士;與全國各地數百名陸、海、空和武警戰士建立了母女、母子關係;與幾百名戰士和社會需要關愛的孩子、困難群眾建立長期聯繫,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兵媽媽”。
1996年,她認下了第一個“兵兒子”溫忠軍。這一年的7月31日,被濟南軍區某坦克訓練基地六隊聘為“務輔導員”的齊亞珍,得知該部吉林籍新兵溫忠軍,自幼父母雙亡。時逢節日,別人有父母來信問候,自己卻無人牽掛,很是傷心。“小小年紀,正需要母愛之時,我要他找回失去的母愛!”徵得部隊同意,齊亞珍邀請溫忠軍到家過節,認下了第一個“兵兒子”。母愛的春風驅除了溫忠軍心頭的愁雲,他發奮工作,不久入了黨,當了班長,多次被部隊授予嘉獎。
慰問國旗護衛隊戰士
慰問國旗護衛隊戰士
齊亞珍疼愛每個“兵兒子”,對他們的成長進步更是十分關心。“兵兒子”李忠誠是個孤兒,當兵后常說自己“無愛(礙)無掛,混到哪算哪”。齊亞珍1998年認他作“兒子”后,打電話、寫信和去軍營探望,一次次地與他談心,鼓勵他成長進步。後來,李忠誠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坦克車長,光榮參加國慶五十周年大閱兵,還榮立二等功。
她的許多“兵兒子”有的在部隊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士兵,有的入了黨,有的當了班長,還有一人榮立一等功,兩人榮立二等功,多人榮立三等功。更讓齊亞珍高興的是,“兵兒子”們也在積極努力地關心幫助困難群眾,其中有6個“兵兒子”每個月從津貼中節省數千元資助貧困學生,幫助學生完成了學業。
看望白血病戰士許志堅
看望白血病戰士許志堅
家住濟南市的“兵兒子”范廣亮當兵期間,父母相繼去世,退伍時就直接把鋪蓋卷帶進了齊媽媽家,一住就是三年,直到2003年齊亞珍幫助他操辦了婚事,了去一件心事;家在黃土高坡的“兵兒子”商兆斌,父母雙亡,在當地,沒爹沒娘的小夥子娶妻成家難,齊亞珍自費趕到滿眼風的山西襄汾縣北李村,一住就是9天,她向鄉親們講述了兆斌在部隊比武奪魁、立功受獎的事迹,鄰村一位姑娘受到感動,衝破世俗藩籬與商兆斌相戀了,當年年底齊亞珍再次來到黃土高坡,為“兒子”操持婚禮;“兵兒子”楊文虎,2002年年底退伍回到雲南省大理市山區,因父母早逝,家中簡陋的房子得留給哥哥結婚用,他自己既沒住房,一時又找不到工作。齊亞珍聽說后馬上出發,一路上倒了7次車,經過八十多個小時的奔波,來到了遠在數千裡外的滇西山區。她看到山區窮困,“虎兒”的住房、工作一時確實難以解決,在幫助“虎兒”的哥哥操辦完婚事後,她帶著楊文虎回了濟南,讓他在城裡打工。從此,楊文虎成了齊家的新成員,一住兩年,並出錢讓兵兒子學會理髮,掌握一門手藝,如今,每月收入2000餘元,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兵 媽 媽 愛 心 團
兵 媽 媽 愛 心 團
2001年12月29日,齊亞珍又認識了北海艦隊孤兒戰士徐海峰。徐海峰1997年入伍不幾天,父親因公犧牲,第二年母親又因病去世。家庭的不幸使徐海峰心靈麻木了,不再有感動悲傷,不再有眼淚。2001年12月30日,齊亞珍正式接受徐海峰為第21個兵兒子。重新到來的母愛讓小徐露出了幸福的笑臉,他很快由一名孤兒戰士成長為三級士官,當了班長,入了黨,多次被部隊評為優秀士官。
2001年4月3日,去河南洛陽看望兵兒子李忠誠時,齊亞珍認識了白血病戰士蔣友清。他的不幸牽動著齊亞珍的心,他渴望生命的大眼睛刺痛她的心。回家后,齊亞珍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為蔣友清捐獻骨髓。
2001年6月2日,她不顧身體虛弱,在丈夫、女兒和兵兒子的陪同下,來到濟南市中心醫院,並成為濟南市骨髓資料庫中志願捐髓第一人。接著,她又“家庭總動員”, 6月7日,她的丈夫、女兒和兵兒子10幾人在她的動員下,再次來到中心醫院為蔣友清做了骨髓配型試驗,從而創下一家人全部志願捐髓的“全國之最”。
看望白血病戰士張艷
看望白血病戰士張艷
此事被《濟南日報》報道后,很快在社會引起強烈凡響,並迅速掀起“愛心救助大行動”。濟南市中心醫院迎來一批又一批義務捐獻的人們。齊亞珍女兒單位銀座商城的116名員工捐髓大行動,也創下單位集體捐髓的全國之最,山東、濟南、重慶、洛陽、北京轟動了,“兵媽媽”齊亞珍的愛,情撼一省四市。幾年後,蔣友清因為再次手術時,骨髓配型不符離開了人世,再次提起這件事時,齊亞珍聲音哽咽,她知道骨髓捐獻成功希望很小,但有一線希望就要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挽救蔣友清年輕的生命。
此後,她們一家人又救助了張艷、陳西帥等白血病戰士。15年的愛心之旅走得艱辛,齊亞珍的家庭原本就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但她們一家人卻大力支持她所做的一切,他們在微薄的收入中拿出錢來資助別人,他們省吃儉用,為齊亞珍籌措路費,讓她自費走過25個省份去幫助別人。
齊亞珍的愛,就像一滴水,在愛的大海中激起了陣陣的漣漪。
齊亞珍,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作為一個母親,她可以把自己的一切獻給自己的女兒,但她卻把母愛無私地傳遞給了更多的人。齊亞珍,只是一個平凡的母親,但她卻又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她用一個母親的慈愛之心溫暖和感動了身邊的人。
心 路 歷 程
齊亞珍每天都要到自己的博客上跟各地的"孩子們"交流。
“丫頭啊,在我獲得的獎盃里,我最喜歡‘山東省十大優秀母親’這個稱呼,因為唯獨母親對孩子的愛沒有邊。”
和消防戰士在一起
和消防戰士在一起
在15年關心幫助了數百名貧困大中學生、流浪兒童、年輕戰士,被許多戰士喊作“兵媽媽”的齊亞珍眼裡,每一個年輕人都是孩子,即使面對的是採訪她的記者,這種母愛也從言談中流露出來。
【“苗苗阿姨”走出幕後】
從山東地質勘察公司幼兒園教師崗位上退休的齊亞珍說,1994年她最早向社會上需要關愛的“孩子”奉獻愛心時,一直用的是化名,並沒想露真實身份。在看電視節目時,她一發現有需要救助的孤兒、失足青少年,就去郵局給他們匯款,在姓名落款一欄只寫交警總隊宣傳科或“苗苗”。那年她在一次車禍中受傷,在家躺著看電視節目時得知在106醫院有一個也在車禍中受傷的小男孩,叫基磊(音)。那孩子因被燒傷需要植皮。還在家中休養的她瞞著家人,隔三差五帶著補品去看小基磊,但她只說自己是“苗苗阿姨”。就在小基磊住院期間,交警總隊宣傳科收到很多莫名其妙的感謝信,一場尋找“苗苗”的活動就此展開。一次齊亞珍給郵局打電話查詢匯款單情況,被細心的工作人員聽出來她就是那個經常匯款的人,她也因此從幕後走到了台前。
【十多年認下許多“兵兒子”】
孩子們,吃塊西瓜吧!
孩子們,吃塊西瓜吧!
1996年7月31日,作為“濟南市十大市民標兵”,齊亞珍被濟南軍區某坦克訓練基地六隊聘為“義務輔導員”。在與戰士們談心時她了解到,來自吉林的新兵溫忠軍,自幼父母雙亡。 “看著別人經常收到家書,卻沒人給他寫信,我就先從寫信開始讓他感受母愛。”徵得部隊同意后,齊亞珍還邀請溫忠軍到家過節,認下了第一個“兵兒子”。
2001年4月3日,齊亞珍去洛陽看望兵兒子李忠誠,認識了白血病戰士蔣友清。為挽救蔣友清,齊亞珍首先為戰士做了骨髓配型實驗,之後動員丈夫、女兒、兵兒子等十幾人做配型試驗,並在濟南、重慶、洛陽、北京掀起愛心熱潮…… 提起每一個“孩子”,齊亞珍都滔滔不絕,十多年來認下多少“兵兒子”,她已記不清,“怎麼也有幾百個孩子在我家吃過、住過吧。”齊亞珍說。
【當“網蟲”喚起更多的愛】
和孩子們包水餃
和孩子們包水餃
56歲的齊亞珍如今也是一個“網蟲”。在“中國八一軍人網”論壇上齊亞珍的博客中,留言的網友都喊齊亞珍“媽媽”,“每天晚上回復留言、發帖都要忙活到凌晨一兩點。”齊亞珍說,她已經有八九年的上網經歷,以前每天給“孩子們”寫七八封信,常常累得暈頭轉向,讓她決心學會上網,“在更大空間內尋找需要幫助的人,聯繫更多願意奉獻愛心的人。”
濟南大學學生趙成千說,大一在一次報告會上初次接觸齊亞珍時,被她執著的奉獻精神感動,他和同學們成立了和齊亞珍一起進行公益活動的“兵媽媽愛心團”。現在,這樣的“愛心團”已遍布濟南大學校園。去年汶川地震發生后,齊亞珍當日15點53分把帖子發上論壇,發動全家人和駐濟高校70多名大學生到泉城廣場募捐,一天為災區募捐31364.21元;6月8日,她還趕往綿竹看望搶險救災的部隊官兵。 “現在,山東‘兵媽媽’並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在做一些事,而是全國各地無數愛心力量凝聚起來的愛心群體。”齊亞珍說,15年來,她自費到貴州、陝西等多個省,聯繫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種力量出資240萬餘元,救助白血病戰士和社會弱勢群體。
灑 向 人 間 都 是 愛
每個生命都是上帝牽著手送到這個世界的,沒有一個是例外。而母親,便是上帝的化身。母親,一個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偉大的詞語,她是給予我們生命的那個人,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無私的幫助我們,如果我們失去了母親,我們的一生將如何度過。對於母親我們總有數不盡的感激,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母愛對於孩子來說是燦爛的陽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會讓人感覺溫暖如春。然而,在部隊中,子弟兵們有一個共同的媽媽。她總是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不辭辛苦的四處奔走;她總是在孩子需要愛的時候給與溫暖;她總是在背後默默地支持著這些孩子;她總是用她的一顆金子般的心溫暖孩子;她總是不求回報的為孩子付出。她,與他們並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她,與他們甚至沒見過面;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孩子;她,卻用慈母心愛著每一個孩子。她就是“兵媽媽”齊亞珍!她是一個母親,但她不是一個人的母親,她是千千萬萬子弟兵的母親,她是千千萬萬社會弱者的母親!
【15年愛心路,讓愛灑滿人間】
最初,齊亞珍的善事總是在默默無聞中進行。直到1994年,齊亞珍幫助一個出車禍的農村孩子吉雷,被山東交警總隊宣傳科和媒體查出后,才從幕後走到台前。
從幕後走到台前做慈善,一度讓齊亞珍很困惑。曝光在大眾之下,讓齊亞珍感到壓力,社會的輿論更是讓這個瘦弱的女子不堪負重。齊亞珍不想出名,只想默默地盡自己一份力。但很快,她就發現走到台前,成為公眾人物並不是沒有好處。齊亞珍知道,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十分渺小的,能幫助的人也是極其少的。而她的事迹被曝光之後,成為社會焦點,吸引著很多人的目光。由此,有些被自己感動的人都紛紛加入到幫助弱者的隊伍中來。愛心的隊伍一步步擴大,受到幫助的人越來越多。媒體就像一個傳聲筒,把齊亞珍的慈善事迹傳遍了大江南北,把更多的福音帶給了社會各個角落的求助者。這讓齊亞珍倍感欣慰!她也更努力的為這些弱者奔波著,四處走訪,聯繫醫院,勸募……一個行程接一個行程,馬不停蹄的奔走。為了挽救患白血病等重症的戰士和社會弱者的生命,自費奔波于山東、雲南、貴州、廣東、陝西、四川、吉林等省市的50多個縣鄉;15年來聯繫社會各界出資、募捐達240多萬元;為了挽救戰士的生命,帶領全家人捐獻造血幹細胞、義務獻血7200毫升,創下全國之最;個人捐款匯款7萬多元;180多次深入社會各屆作思想教育報告,並組織社會更多力量,去部隊、環衛所、榮軍醫院等慰問演出;組織駐濟高校大學生,開展“愛心助教進社區”活動等等,參加人數達幾萬人。
如今,齊亞珍已是個“響噹噹”的名字,在她的感染下,社會上掀起了一波波愛的浪潮。就如齊亞珍所說,“現在的‘兵媽媽’代表的並不是我一個人,而是一個愛心團體、社會品牌,代表著社會上愛的力量!”
【15年認親路,子女遍布大江南北】
慰問汶川大地震中的軍人
慰問汶川大地震中的軍人
齊亞珍是個普通的母親,有自己的孩子和幸福的家庭。齊亞珍又是個偉大的母親,她的孩子散布在大江南北。如今,要問齊亞珍自己到底有多少個孩子,著實難倒了她。自從1996年認下第一個兵兒子溫忠軍,齊亞珍的認親路就踏上了漫漫長征。至今歷時15年,誰也說不清她到底認了多少孩子做子女。光是在她家住過的,就已經不計其數,更不用說那些遠在全國各地的孩子。
網路上,齊亞珍的空間里,每個人都喊她“媽媽”。孩子的年齡參差不齊,但他們都親切的稱呼齊亞珍為“媽媽”!孩子失戀了會找兵媽媽訴苦開導;孩子失業了會找兵媽媽幫忙找工作;孩子家庭鬧矛盾要找兵媽媽調解;孩子生病了沒錢治病要找兵媽媽救人;孩子遇上不平事訴訟還要找兵媽媽支招……繁瑣的小事接連不斷,讓兵媽媽齊亞珍應接不暇。57歲的年齡還經常四處為兒女們的事奔波勞碌。但齊亞珍從未喊過苦喊過累,即使一天只能睡上四五個小時,她仍毫無怨言。
然而,齊亞珍的“認親路”並不是那樣的一帆風順。質疑的聲音直接衝擊著齊亞珍的心靈,面對這些不理解,質疑,甚至是惡意的誹謗誣陷,齊亞珍有些失望,甚至曾經想過要放棄。但她並沒有那麼做,兵媽媽一次次咬緊牙關,頂住了輿論的壓力。因為她知道,每個孩子都是在走投無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找到自己求助,孩子們找到自己,就說明是對自己的信任,如果自己放棄,那放棄的不是愛心,而是這些孩子的生命,這些孩子家庭的幸福!慶幸的是,美好的聲音總是會覆蓋醜陋的聲音。有各級領導的關心,網友及家人的支持,讓齊亞珍鼓足了勇氣一路走下去。為了愛,為了孩子們的幸福,為了那些無助人的需要,兵媽媽無怨無悔。
永遠在孩子們中間
永遠在孩子們中間
15年來,齊亞珍不曾放棄求助於她的每個生命。即使自己再苦再累,齊亞珍都咬緊牙關挺了過來。這是齊亞珍引以為傲的“事業”,是她最喜歡做的事情。“我是比別人苦點累點忙點,但苦也好,累也好,忙也好,都要有點價值,那就是在苦、累、忙中尋找快樂和人生價值”(摘自兵媽媽空間心情)。一句話讓無數人感動,也讓無數人心疼。57歲的兵媽媽齊亞珍每天奔波,很多孩子都留言讓她保重身體。可是兵媽媽依舊為了挽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而努力著,因為幫助弱者,拯救生命是兵媽媽一生中最大的“愛好”。而且兵媽媽齊亞珍的腳步不會停,她要走到每一個需要她的地方,給弱者們帶去自己的一份心意,一份熱情,一份希望。讓愛的花朵開滿中華大地。
責任無處不在,存在於每一個角色。人在社會中生存,就必然要對自己、對家庭、對集體甚至對祖國承擔並履行一定的責任。責任有不同的範疇,如家庭責任、職業責任、社會責任等等。在這些不同範疇的責任中,只有輕重之分,而無有無之別。責任更是一種愛,沒有愛就沒有責任。從常理上講,齊亞珍就算是放棄救助也沒有人會責怪什麼,更不會說什麼不負責。但是她憑藉著心中的愛,心中的善,承擔起這些責任來。這是人性中至純至美的地方,也是責任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