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區

南屯區

南屯區位於台灣台中市西南方,面積31.35平方公里,為現台中市轄區中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台灣地區行政機構中部聯合服務中心亦設於此(前身為台灣省政府黎明辦公區)。

歷史


南屯早期原名貓霧拺,為巴布薩平埔族聚落,其聚落舊址位於今南屯街區西南的春社裡,即嶺東學院附近一帶。
清治時期,由於貓霧拺居民無力繳交番餉,當時福建副將兼定海總兵張國因曾來台擔任過北路營參將,看上南屯一帶的肥沃平野,遂在康熙49年(1710)以代繳賦稅為條件,向居民取得土地開墾權,開墾包括南屯街區一帶的荒野,是今南屯街區墾闢的開始,其後並由台灣總兵藍廷珍續墾,南屯街區逐漸繁榮。
道光年間原地主貓霧拺社遷至埔里,加上現街區位於半線(今彰化市)到葫蘆墩(今豐原)路途之中點,使該地區漸成為南屯一帶的中心,因當時此地原有許多製造農具的打鐵店,其中又以犁頭最為出名,因而地名遂改為犁頭店,稱為犁頭店街。大正9年(1920)行政區劃改制,本區改為南屯庄,戰後改為南屯鄉,1947年併入台中市改為南屯區迄今。

發展與展望


南屯區
南屯區
隨著台南屯區對外交通條件的改善,特別是台中港的興建,南屯區加工出口區的設立,對南屯區發展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起到了刺激作用,工商業日趨活躍。1973年7月位於台中市西屯、南屯兩區之間的台中工業區一期工程動工,至1977年5月完工,佔地面積l69公頃,是當時台灣中部地區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區。
南屯區
南屯區

交通


南屯區
南屯區
中山高南屯交流道
台74線:中彰快速道路
縣道125:西屯區 - 南屯區 - 台中縣烏日鄉
縣道127:西屯區 - 南屯區 - 台中縣烏日鄉
縣道136:西區 - 南屯區 - 台中縣大肚鄉

旅遊


南屯區
南屯區

大肚山運動公園

大肚山運動公園位於台中市南屯區,是利用各種景觀設計,讓人在遊憩之餘也能從中了解自然資源力量的都會運動園區。
在市政府的規劃藍圖中,園區里的許多設施都在“教育第一“的大前提下設置,顯得別富創意。在湖邊砌築緩坡地形,下過雨後形成積水窪地,除了可以供青蛙跳躍戲水之外,還能供鴨、鵝等水禽類食水棲息。不過這一切設施都還在籌劃中,目前園區里大片空曠綠地,反而成了越野車輛的練習場地。

磺溪書院

南屯區
南屯區
俗稱文昌祠,為昔時大肚地區的文教中心,其創設源於西雍社社學的成立。
按清代學制,在黨庠州序之外,鄉堡坊里常設官塾,以利偏遠生童就學,稱為社學。然因實施日久,漸歸義學,而轉為諸士子會文結社,敬業樂群之所。甚而有文加祠之設,大率便有社學。
清嘉慶四年己未(西元一七九九年),大肚士紳趙順芳與烏日士紳楊占熬為提倡文風,創學論藝,乃成立西雍社。西雍社成立之後,又發動社員倡捐,興建文昌祠,做為遊藝論學之所。
迨趙順芳之子趙璧舉秀才后,後起之秀輩出。崇文重道,蔚為風氣。因思文風之推展與教育之普及,爰於光緒十三年丁亥(西元一八八七年)由趙順芳倡議在文昌祠址創設書院,名為「磺溪書院」,全部工程於光緒十六年庚寅(西元一八九○年)完成。
南屯區
南屯區
日據時期,磺溪書院曾充做大肚公學校,並在龍井、追分設立分校,其後遷離磺溪書院對為大肚國民小學的前身。台灣光復以後,磺溪書院因受八七水災之蹂躪,屋宇破損,門毀牆塌,加以照料乏人,形同棄屋。然而,從斷垣殘壁中,「磺石舒丹半壁嵯峨開筆鎮,溪流映碧千層起文瀾」的豪情與壯志,卻仍然可見。
第一進較地面抬高四階,以中央三開間為山門,燕尾翹脊屋頂由此左右層層降落,使七開間正面展布均勻。中門前有形象生動的青斗石獅一對,雕工精細甲於他廟。開三門而入,是木構的柱廊,柱廊左右的斗仔砌磚牆上,各開一口磚砌的海棠氣式月門,形式之精美為他處罕見,空間之變化更是他祠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