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
國土面積約102.8萬平方公里
中國中部地區,東接沿海,西接內陸,按自北向南、自西向東排序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個相鄰省份,截至2017年底,中部地區國土面積約102.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68億人,生產總值約17.94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約4.87萬元。
與中部地區相鄰的省份有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重慶、陝西、內蒙古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按自北向南順時針排序)。
中部徠地區歷史厚重,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工農業基礎雄厚,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二梯隊,依靠全國約10.7%的土地,承載全國約26.51%的人口,創造全國約21.69%的生產總值,是我國的人口大區、交通樞紐、經濟腹地和重要市場,在中國地域分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 。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規劃》指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長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會城市地位。繼續做大做強洛陽、宜昌、蕪湖、贛州、岳陽等區域性中心城市。”《規劃》將中部地區定位為“全國重要先進位造業中心、全國新型城鎮化重點區、全國現代農業發展核心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方位開放重要支撐區。”《規劃》提出“發展壯大經濟增長極。壯大長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形成南北呼應、共同支撐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長地帶。”
山西地圖 | 山西,位於太行山之西,黃河以東,長城以南。全省縱長約682公里,東西寬約385公里,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人口3629.8萬人(2013年)。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稱為“表裡山河”。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現轄太原、大同、朔州、忻州、陽泉、晉中、呂梁、臨汾、長治、晉城、運城等11個地級市,共85個縣,11個縣級市,23個市轄區。 山西被稱為“煤鐵之鄉”、“能源重化工基地”。主要礦藏有煤、鐵、鋁。銅、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膏等。現已探明的煤礦儲量為2000億噸,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鐵礦儲量為30.5億噸。由於煤炭儲量豐富,煤炭工業在山西工業中佔有頭等重要的地位。 |
河南地圖 | 河南,古稱中原、中州、豫州,簡稱“豫”,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 截至2017年底,河南共下轄17個地級市、1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5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85個縣,省會鄭州市,常住人口9559.13萬人,居中國第3位。 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從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河南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大省,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中國第5位、中西部首位。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中國新設立的自貿區之一。 |
安徽地圖 | 安徽,位於華東腹地,是我國東部襟江近海的內陸省份,跨長江、淮河中下游,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鄰江西,北靠山東。簡稱皖。全省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 里,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45%,六普,全省戶籍人口為6862.0萬人。安徽省共轄合肥、蕪湖、蚌埠、淮南等16個地級市及6縣級市,43市轄區,56縣。截止2009年底,鄉鎮級區劃單位供計905個鎮,357個鄉,258個街道辦事處。省會合肥。 |
湖北地圖 | 湖北,簡稱“鄂”,湖北在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北接河南省,東連安徽省,東南和南鄰江西、湖南兩省,西靠重慶市,西北與陝西省為鄰。東西長約740公里,南北寬約470公里,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95%,居全國第14位,全省人口5724萬人。下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個省直管市,1個省直管林區(神農架),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8個縣,2個自治縣。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 湖北省是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支點、中心,全國交通航運樞紐。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中國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作為中國重要的科教城市,武漢高等院校眾多,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約120萬人。 |
江西,簡稱贛(gàn),位於中國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屬江南地帶,東臨浙江、福建,南嵌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是中國毗鄰省市最多的省份,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西經濟區等發達地區的共同腹地。江西總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人口4503.93萬人(2012年),由11個地級市組成,省會南昌市。 江西截止2008年7月8日,已知的150多種礦產中,已發現各類固體礦產資源140多種,其中探明工業儲量的89種;礦產地700餘處,其中大型礦床80餘處,中型礦床100餘處。在探明的89種礦產儲量中,居全國前五位的有33種。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銅、鎢、鉭、銫、鉈、鈧、金、銀、鈾、釷、伴生硫、溶劑白雲岩等,居第二位的有稀土、硒、碲、銣、鋰等,居第三位的有磷釔礦、鉍、鈹、岩鹽、蛇紋岩等,居第四位的有鉬、鈮、螢石等,居第五位的有錫、鋯、玻璃用白雲岩等。 | |
湖南,位於長江中游江南地區,由於大部分地處洞庭湖之南而成為湖南。湖南境內湘江貫穿南北,所以簡稱為湘。湖南東臨江西,西接渝貴,南毗兩廣,北連湖北。湖南物產富饒,素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譽,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東西寬667公里,南北長774公里。土地總面積211829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21%,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居第10位,2011年末戶籍人口為7119.34萬,常住人口6568.37萬,全省轄14個地州市、122個縣(市、區),省會長沙市。 |
河南:2019年,河南省完成生產總值54259.20億元,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635.40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23605.79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26018.01億元,增長7.4%。三次產業結構為8.5:43.5:48.0,人均生產總值56388元,增長6.4%。
湖北:2019年,湖北省完成生產總值45828.31億元,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809.09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9098.62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2920.60億元,增長7.8%。三次產業結構為8.3∶41.7∶50.0。
湖南:2019年,湖南省完成生產總值39752.1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46.9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4947.0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21158.2億元,增長8.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7540元,增長7.1%。
安徽:2019年,安徽省完成全年生產總值37114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15.7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5337.9億元,增長8%;第三產業增加值18860.4億元,增長7.7%。三次產業結構為7.9:41.3:50.8,人均GDP 58496元(摺合8480美元),比上年增加4418元。
江西:2019年,江西省完成全年生產總值24757.5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57.6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0939.8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11760.1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結構為8.3:44.2:47.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3164元,增長7.4%。
山西:2019年,山西省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026.68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24.72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7453.09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8748.87億元,增長7.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5724元,按2019年平均匯率計算為6628美元。
【說明】:以上經濟數據參見2019年各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規劃範圍包括:湖北省武漢市、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襄陽市、宜昌市、荊州市、荊門市,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衡陽市、婁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鎮市、鷹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鄉市、上饒市及撫州市、吉安市的部分縣(區) 。2017年,長江中游城市群土地面積約32.6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25億人,地區生產總值7.90萬億元,以全國3.4%的土地面積和9.0%的人口數量創造了9.6%的經濟總量。
長江中游城市群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
2014年09月25日,國務院發布《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培育發展長江中游城市群,增強武漢、長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進三大城市組團之間的資源優勢互補、產業分工協作、城市互動合作,把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成為引領中部地區崛起的核心增長極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示範區。優化提升武漢城市圈輻射帶動功能,開展武漢市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建設中部地區現代服務業中心。加快推進環長株潭城市群建設,提升湘江新區和湘北湘南中心城市發展水平。培育壯大環鄱陽湖城市群,促進南昌、九江一體化和贛西城鎮帶發展。建設鄱陽湖、洞庭湖生態經濟區。
長江中游城市群
2015年3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複《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這是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台後國家批複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四大戰略定位:一是中國經濟新增長極,二是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三是內陸開放合作示範區,四是“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
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託,發揮武漢的核心作用;以長江中游城市群為主體,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增長極;發揮武漢等超大城市引領作用,發揮南昌、長沙等大城市對地區發展的核心帶動作用;打造武漢、長沙、南昌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2016年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復函明確要求武漢立足中游、引領中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全面提升現代製造基地、服務高地、創新源地、開放平台功能,強化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及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強化支撐和承啟作用,拓展沿江發展新空間,挺起長江經濟帶脊樑,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
2016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明確要求發展壯大長江中游城市群,推動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城市群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產業基地和全國重要創新基地,打造生態文明和綠色城鎮化樣板。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要求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
中原城市群位於中國中東部,以河南省為主體的中原地區,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根據國務院2016年12月28日批複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省的鄭州、開封、洛陽、南陽、安陽、商丘、新鄉、平頂山、許昌、焦作、周口、信陽、駐馬店、鶴壁、濮陽、漯河、三門峽、濟源,山西省的長治、晉城、運城,河北省的邢台、邯鄲,山東省的聊城、菏澤,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等5省30座地級市,國土面積28.7萬平方公里。
2017年,中原城市群生產總值67778.12億元,總人口16353.17萬人。
中原城市群地處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陸橋通道與京廣通道交匯區域,“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和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立體綜合交通網路不斷完善,裝備製造、智能終端等產業集群優勢明顯,物流、旅遊等產業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
《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指出,將中原城市群建設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和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同時指出:建設現代化鄭州大都市區,推進鄭州大都市區國際化發展。
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正式批複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201徠7年1月2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復函》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鄭州要發揮鄭州大都市區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引領作用,增強國際物流通道功能、增強航空樞紐作用、提升全國鐵路樞紐功能,建設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建設國際化現代都市。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要求以鄭州為中心引領中原城市群發展。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在人口地區分佈中,中部地區佔25.83%,中部地區下降0.79個百分點。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鄭州、武漢
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合肥、太原、長沙、南昌、九江、贛州、上饒、蚌埠、蕪湖、洛陽、商丘、宜昌、襄陽、岳陽、懷化
資料來源:《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中部地區是我國鐵路重要的樞紐地區,鄭州和武漢均為我國十大鐵路樞紐之一,太原、大同、商丘、焦作、新鄉、洛陽、南陽、信陽、合肥、蚌埠、阜陽、蕪湖、宜昌、襄陽、南昌、九江、鷹潭、長沙、株洲、懷化等為全國重要的鐵路樞紐。
特等站 | 主管部門 | 鐵路幹線 | 備註 |
太原站 | 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 | 同蒲鐵路、京原鐵路、石太高鐵 | 客、貨運 |
大同站 | 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 | 京包鐵路、同蒲鐵路 | 客、貨運 |
鄭州站 | 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 京廣鐵路、隴海鐵路 | 客、貨運 |
鄭州東站 | 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 京廣高鐵、鄭西高鐵、鄭徐高鐵、鄭濟高鐵、鄭太高鐵 | 客運 |
鄭州南站 | 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 鄭渝高鐵、鄭合高鐵 | 客運 |
鄭州北站 | 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 京廣鐵路、隴海鐵路 | 編組 |
圃田西站 | 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 京廣鐵路、隴海鐵路 | 貨運 |
商丘站 | 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 隴海鐵路、鄭徐高鐵、商杭高鐵 | 客、貨運 |
洛陽龍門站 | 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 鄭西高鐵、鄭登洛城際鐵路 | 客運 |
合肥南站 |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 | 滬漢蓉鐵路、京福高鐵、商杭高鐵、合安城際鐵路 | 客運 |
武漢站 |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 | 京廣鐵路、滬漢蓉鐵路、京九鐵路 | 客、貨運 |
武昌站 |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 | 京廣鐵路、京九鐵路、漢丹鐵路 | 客、貨運 |
江岸西站 |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 | 京廣鐵路、漢丹鐵路 | 貨運 |
漢口站 |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 | 京廣鐵路 | 客、貨運 |
襄陽北站 |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 | 焦柳鐵路、漢丹鐵路、襄渝鐵路 | 貨運 |
南昌站 | 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 | 京九鐵路、浙贛鐵路、昌九城際 | 客、貨運 |
南昌西站 | 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 | 京九鐵路、浙贛鐵路、向莆鐵路、滬昆高鐵、昌九城際 | 客運 |
鷹潭站 | 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 | 浙贛鐵路、鷹廈鐵路、滬昆高鐵 | 客、貨運 |
長沙站 | 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 京廣鐵路、京廣高鐵、湘黔鐵路 | 客、貨運 |
長沙南站 | 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 京廣高鐵、滬昆高鐵 | 客運 |
株洲站 | 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 京廣鐵路、滬昆鐵路 | 客、貨運 |
衡陽站 | 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 京廣鐵路、湘桂鐵路 | 客、貨運 |
國家對中部地區確立了“三個基地、一個樞紐”的定位,其中“一個樞紐”就是要建設綜 合交通運輸樞紐。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翁孟勇在25日召開的中部論壇太原會議上說,通過一系列項目建設和政策、資金支持,中部地區公路水路交通發展已取得重大成就。
“十一五”期間,交通運輸部普遍提高了中部地區交通建設項目投資標準,共安排中央投資1389.22億元和24.87億元,分別用於中部地區公路和水運建設。
截至2010年底,中部六省公路通車里程達110.1萬公里,較2005年增加17.2萬公里,公路網結構日趨優化。骨架公路通道基本形成,其中國道主幹線已於2007年底按標準提前建設完成,國家高速公路已建成14481公里,占規劃里程的81.4%。農民群眾的基本交通出行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六省鄉鎮、建制村公路通達率分別達到99.99%和99.66%,鄉鎮、建制村公路通暢率分別達到99.92%和93.79%。
中部地區水運網路
中部地區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的快速發展,顯著改善了中部地區交通運輸條件,為促進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夯實了基礎,為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先導和保障條件。
翁孟勇表示,按照中部地區發展對交通運輸行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下階段將完善中部地區綜合運輸體系,強化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地位,加快中部地區交通運輸轉型。要繼續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現代物流發展,提高交通安全與應急保障能力,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交通運輸體系,推進交通科技與信息化建設。
等級 | 機場列表 |
4F |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
4E | 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南昌昌北國際機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
4D | 運城關公機場、洛陽北郊機場、南陽姜營機場、商丘觀堂機場、安陽豫東北機場、黃山機場、宜昌三峽機場、襄陽劉集機場、恩施機場 |
4C | 大同雲岡機場、鄭州上街機場、信陽明港機場、池州九華山機場、蕪湖宣城機場、武當山機場、神農架機場、荊州機場、黃岡機場、贛州黃金機場、九江廬山機場、上饒三清山機場、瑞金機場、邵陽武岡機場、岳陽機場、郴州機場、湘西機場 |
3C | 常德桃花源機場、懷化芷江機場 |
資料來源:《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城市 | 地鐵名稱 | 階段 |
太原 | 太原軌道交通 | 建設中 |
鄭州 | 鄭州地鐵 | 已運營 |
洛陽 | 洛陽地鐵 | 建設中 |
安陽 | 安陽軌道交通 | 建設中 |
合肥 | 合肥軌道交通 | 已運營 |
武漢 | 武漢地鐵 | 已運營 |
南昌 | 南昌軌道交通 | 已運營 |
長沙 | 長沙軌道交通 | 已運營 |
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高等教育地區。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將從師資力量、學科建設、科研建設、人才培養、區域均衡等10個方面,力爭推動西部高等教育總體水平到2020年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要“優化區域布局結構。設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專項資金,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2011年教育部提出啟動“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
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主要是為了解決高等教育尤其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布局不盡合理的現象,重點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實力的中西部地區本科院校,加強本科教學基本設施的改善和本科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解決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落後問題。
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部分) | 所屬城市 |
太原理工大學 | 太原市 |
山西大學 | 太原市 |
山西師範大學 | 臨汾市 |
山西財經大學 | 太原市 |
山西醫科大學 | 太原市 |
太原科技大學 | 太原市 |
山西中醫藥大學 | 太原市 |
山西農業大學 | 晉中市 |
中北大學 | 太原市 |
鄭州大學 | 鄭州市 |
河南工業大學 | 鄭州市 |
河南農業大學 | 鄭州市 |
鄭州輕工業大學 | 鄭州市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鄭州市 |
河南中醫藥大學 | 鄭州市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 鄭州市 |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 鄭州市 |
河南大學 | 開封市 |
河南科技大學 | 洛陽市 |
河南師範大學 | 新鄉市 |
河南理工大學 | 焦作市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合肥市 |
合肥工業大學 | 合肥市 |
安徽大學 | 合肥市 |
安徽農業大學 | 合肥市 |
安徽醫科大學 | 合肥市 |
安徽師範大學 | 蕪湖市 |
安徽財經大學 | 合肥市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市 |
武漢大學 | 武漢市 |
華中師範大學 | 武漢市 |
武漢理工大學 | 武漢市 |
華中農業大學 | 武漢市 |
中國地質大學 | 武漢市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武漢市 |
湖北大學 | 武漢市 |
湖北師範大學 | 黃石市 |
武漢科技大學 | 武漢市 |
湖北工業大學 | 武漢市 |
武漢工程大學 | 武漢市 |
中南民族大學 | 武漢市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 | 武漢市 |
南昌大學 | 南昌市 |
東華理工大學 | 南昌市 |
江西師範大學 | 南昌市 |
江西財經大學 | 南昌市 |
江西農業大學 | 南昌市 |
湖南大學 | 長沙市 |
中南大學 | 長沙市 |
湖南師範大學 | 長沙市 |
湖南農業大學 | 長沙市 |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長沙市 |
長沙理工大學 | 長沙市 |
湘潭大學 | 湘潭市 |
雲岡石窟
龍門石窟
黃山
荊州古城牆、紀南故城、昭君故里、神農架、武當山、長江三峽、木蘭天池、戶部巷、木蘭山、武漢東湖、曇華林、漢口江灘,襄陽城,神農溪、清江畫廊、雙峰山、農耕年華、鄂軍都督府、黃鶴樓、武漢長江大橋、東湖、三峽、明顯陵、荊州古城、赤壁遺址、黃石國家礦山公園、閱馬場、九宮山、潛山國家森林公園、洪湖、梁子湖、古隆中等。
三清山
武陵源
中部崛起戰略
中部崛起戰略從中國整體發展的角度考慮,中部就是中國的“腰”,只有“腰板”直了,中國這個巨人才能走得正、走得穩,中國經濟才能協調健康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加快中部地區發展是提高中國國家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東西融合、南北對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2004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崛起。200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2005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抓緊研究制定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規劃和措施。2006年2月15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問題。
2006年4月,國務院出台了《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出台了36條政策措施,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以及綜合交通運輸樞紐。
2012年8月27日,《國務院關於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43號,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出台。
《意見》指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實施以來,中部地區搶抓機遇、開拓進取,經濟實現較快增長,總體實力大幅提升,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逐步提高;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以下稱“三基地、一樞紐”)建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成效顯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穩步推進,區域合作交流不斷深入,全方位開放格局初步形成;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經過不懈努力,中部地區已經步入了加快發展、全面崛起的新階段。
《意見》提出,中部地區是全國“三農”問題最為突出的區域,是推進新一輪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點區域,是內需增長極具潛力的區域,在新時期國家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在新形勢下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是推動中部地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縮小與東部地區發展差距的客觀需要;是發揮中部地區區位優勢,構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戰略樞紐,加快形成協調互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的現實選擇;是激發中部地區內需潛能,拓展發展空間,支撐全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大舉措;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迫切要求。
《意見》強調,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更加註重轉型發展,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更加註重創新發展,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更加註重協調發展,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更加註重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更加註重和諧發展,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意見》提出了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點任務,即穩步提升“三基地、一樞紐”地位,增強發展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推動重點地區加快發展,不斷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堅定不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增強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全方位擴大開放,加快形成互利共贏開放新格局
最後,《意見》明確從扶持糧食主產區經濟發展、落實節約集約用地政策、加大財稅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強投資和產業政策支持與引導、完善生態補償政策、完善並落實好“兩個比照”政策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中部地區崛起的支持。
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該規劃指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長沙等省會城市地位,增強要素集聚、科技創新和服務功能,提升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繼續做大做強洛陽、宜昌、岳陽等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延伸產業和服務鏈,形成帶動區域發展的增長節點。”
繼長江經濟帶寫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后,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開發長江黃金水道,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標誌著長江經濟帶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意見稱,長江是貨運量位居全球內河第一的黃金水道,長江通道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西軸線,在區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謀划中國經濟新棋局作出的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戰略決策。
意見提到,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定位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
此外,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也隨指導意見發布,目標到2020年,建成橫貫東西、溝通南北、通江達海、便捷高效的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1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積極支持流域省區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好流域人民群眾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關心的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等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中部崛起”的意義遠遠超乎中部地區本身。在中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中,中部省份起著“承東啟西”的作用。中部地區糧食產量約佔中國糧食總產量的40%,這個地區的山西、河南、安徽、江西等省擁有中國最豐富的煤炭資源,該地區的發展無疑有利於提高中國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緩解資源約束。
中部六省人口3.68億人,佔全國人口26.51%,在這一地區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將有利於中國“三農”問題的破解,並通過農民增收最終助推“擴大內需”這一整體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其次,我們要了解“中部崛起”提出的大背景。大家都知道中部六省礦產資源豐富,又是中國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國家交通運輸的交通樞紐。有深厚的中華歷史文化底蘊,人才薈萃,是中國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雖然中部地區具有如此的綜合優勢,但是中部地區的發展卻由於近30年來的政策因素不如意。中部的經濟發展由於沒有國家政策和戰略的支持相對於它的周圍地區的發展過緩慢,這就是所謂的“中部塌陷”。
以上我們不難看出“中部崛起”提出的重要性,在2005年的經濟工作的六項任務中提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結構調整的重大任務。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這就是黨中央、國務院對中部地區的看法和期望。
2004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構想,並指出“加快中部地區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方面”。
200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又提出,抓緊研究制定支持中部地區崛起的政策措施。
2005年3月6日,全國政協召開國家十部委(局)參加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提案協商現場辦理座談會”,中部崛起由此“破題”。
2006年,在全國人大十屆四次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積極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變得分外明朗。
2006年2月中旬,國務院一次常務會議上,專門討論了一份促進中部崛起的綱領性文件——《促進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見》。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此後,中部六省加強了橫向聯動。
2006年9月18日,中部六省省委書記、省長以及部分中央部委負責人會聚鄭州,參加“中部論壇”鄭州會議。“中部崛起”的橫向合作付諸行動。有關部委和中部六省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也在2006年開始舉辦,成為中部地區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深遠的商界交流平台。
2008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目的是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大部署;研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有關重大問題,向國務院提出建議;協調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大政策,推動部門間溝通與交流。
2008年初,編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列入了國務院的工作日程表。2008年下半年,國家發改委制定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初稿)開始下發,地方和多個部門紛紛提出了修改意見。其中各個省分別根據自己的情況,出台編製了相關規劃。
2010年8月,國家發改委通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實施意見的通知》和《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城市群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旨在深入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下稱《規劃》),《規劃》明確2015年中部地區崛起的12項主要量化目標和一系列任務要求,提出2020年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總體目標。並要求各省在2010年12月底前完成《規劃》實施的具體工作方案。
2014年5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2013年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總結和2014年工作要點》通知。通知提出,要落實完善區域規劃和政策,抓緊開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評估工作,啟動新十年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前期研究工作。
通知具體從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發展、重點地區發展、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和開放合作、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9個方面提出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總體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