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

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是山西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複確定的中國晉冀蒙交界地區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4個區、6個縣,總面積14176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202.74平方千米,城鎮人口227.23萬人,城鎮化率65.62%。據山西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同市常住人口為3105591人。

大同地處中國華北地區、山西北部、大同盆地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北隔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接壤,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大同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迹眾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等,是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運動休閑城市。

大同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爾新興能源區與京津唐發達工業區的中點。素有“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2019年8月13日,入選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201徠9年,大同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318.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

歷史沿革


大同雲岡石窟
大同雲岡石窟
石器時代在大同地區發現和發掘,位於陽高縣古城鎮許家窯村南發現人類化石。許家窯人是北京人的後裔,約在10萬年前西徙時,遇大同湖阻隔,在此定居。與此同時,在大同城西青磁窯、小站、左雲賈家窯、廣靈洗馬庄等地先後發現多處舊石器遺址,計數千件打制石器製品。與此共生的哺乳動物化石。在武州川、御河、桑乾河兩岸,大同高山鎮、雲岡南梁、鎮川西村、鎮川南梁、孤山、尚龍門、劉安窯、大同縣吉家莊、左雲縣舊高山、天鎮縣樓子疃、廣靈縣惠花、大同縣佛堂寺、渾源李峪等地都發現典型的新石器時代細石器和陶片,其中有打制精巧的石錐、石簇、石錛、石斧、石杵等。陶器有灰陶、紅陶和彩陶,紋飾、器形、口形多種,專家認定,遠在10萬年前,已在人類在此勞動繁衍生息。
春秋時期大同地區為北狄所居。北狄系指以狩獵為生的游牧部落林胡、樓煩。據《戰國策·釋地》載:“今山西岢嵐州以北,故樓煩胡地也;大同、朔州以北。故林胡地。”大同至內蒙古河套一帶,春秋時為林胡活動之地。(唐)堯帝封羲和氏子為北嶽長老,其二子和叔來宅。《山海經》中古大同為古平國。商湯封同姓於此地,代子立國。
戰國時期初為代國,后併入趙地。據《史記·趙世家》載,子晰告趙簡子曰,主君之子將克二國於北皆子姓也。及簡子卒,毋血立,是為襄子,北登夏屋,使宰人操銅木斗擊殺代王,遂興兵平代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廢分封制,立郡縣,全國設36郡,今大同境內為雁門郡、代郡之地。其時見於記載的城有:平城、代、善無、延陵、平舒、武周塞、新城、班氏、馬邑等。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並徵集民眾築長城,在今左雲高山以東,雲岡以西十里河谷“築城武周塞內,以備胡。
西漢沿襲秦郡縣制,其地仍為雁門郡、代郡之地。雁門郡屬并州刺史部。沿所善無,共轄14縣:善無、沃陽、繁峙、中陵、陰館、樓煩、武州、汪陶、劇陽、崞、埒、馬邑、疆陰、平城,平城為東部都尉治。代郡屬幽州刺史部,治所桑乾,共轄18縣,在今大同境內者10縣:道人、高柳、班氏、示氏、平舒、延陵、靈丘、且如、平邑、參合。
大同風景
大同風景
東漢各州置州牧,后改州牧為刺史。其地為雁門、代郡之地。雁門郡屬并州刺史部,治陰館,屬縣十四,今大同市境內有四縣:繁峙、武州、崞、平城。代郡屬幽州刺史部,治高柳,屬縣十一,在今大同市境內有六縣:高柳、道人、班氏、示氏、北平邑、平舒。建武中,盧芳之亂,沿邊八部並廢,徙雁門、代郡之民於常山關、居庸關東。建武二十七年(51)復置郡,自善無移雁門郡治陰館,縣仍屬。其代郡治高柳。“建安中省雲中、定襄五郡,立新興郡於太原界,郡為一縣隸之,而別置平城縣於勾注陘南,往屬焉。”漢末天下大亂陘北之地棄為荒徼。建安二十年(215)曹操討伐烏桓,平定代地。安集北邊郡縣之民,在今代縣東五里置平城縣,屬冀州新興郡。黃初元年(220)復置并州,平城屬并州雁門郡。無論屬冀州新興郡的平城,還是并州雁門郡的平城,均為同名異地,非今大同。
三國時,其地為烏桓、鮮卑所據。漢明帝時(58—75)在平城建通光寺,為大同最早的佛寺。
晉大同北部為鮮卑族領地,南部為雁門郡地,其時郡已遷至廣武,屬縣有:廣武、崞、汪陶、平城、俊人、繁峙、原平、馬邑。永嘉四年(310)晉并州牧劉琨,以拓跋猗盧有救援之功,上書晉懷帝,請封鮮卑拓跋猗盧為代公。建興元年(313)拓跋猗盧定盛樂為北都,修秦漢故平城為南都,平城復還故治,屬代國。
風景
風景
北魏拓跋珪於公元398年自盛樂遷都平城,改號皇帝,改元天興,並置司州、代尹,治代都平城。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傑、吏民三千家於代郡。“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進行一系列大規模的首都建設。次月“詔有司正超過計劃畿,制郊甸”,劃定京畿範圍:“東至代郡,西至善無,南及陰館,北盡參合。西至河(黃河),南至中山隘門塞,北至五原,地方千里。”又設四方四維,置八部帥統兵鎮守。
北齊天保元年(550)東魏被北齊所代,大同為北恆州、北朔州地,屬縣未有大的變化。天保七年(556)改北恆州為恆安鎮(今大同),又名東州城,隸屬恆州太平縣,徙豪傑三千家以實之。翌年廢鎮,仍為北恆州。周齊之間,突厥漸強,為防禦突厥、柔然、契丹,於天保三年(552)自西河總秦戍築長城,東至渤海200餘公里。天保六年(555)發夫180萬人築長城,自幽州夏口,西至恆州450餘公里。天保七年(556)先自西河總秦戍築長城東至海。前後所築東西凡1000餘公里。
公元557年西魏為北周所代替。建德六年(577)滅齊后,州縣並廢,復置恆安鎮,改朔州置北朔州總管府。改太平縣為雲中縣(此大同稱雲中之始)。靈丘屬蔚州,為靈丘郡治。
隋開皇元年(581)重新統一中國后,改諸州為郡,其地為馬邑郡、雁門郡之地。馬邑郡治善陽,轄善陽、神武、雲內、開陽。雁門郡治雁門,轄雁門、繁峙、崞縣、五台、靈丘。恆安鎮隸屬馬邑郡雲內縣。開皇五年(585)置代州總管府。隋為了防禦突厥侵擾,大業三年(607)“發丁男百餘萬築長城,西距榆林,東至紫河,一旬而罷”。公元615年八月,楊廣巡遊塞北,突厥得悉,率領10萬兵攻入塞內,楊廣被迫退到雁門,在各地軍民增援下,楊廣才解圍而去。第二年突厥又犯,被李淵帶兵擊退。
唐初依隋實行州縣制。武德四年(621)平利武周,復於故恆安鎮置北恆州。武德六年(623)於雁門郡之靈丘別置蔚州。武德七年(624)北恆州廢。貞觀元年(627)發天下為13道,雲、蔚、朔等州屬河東道。雲州治雲中,轄縣雲中。蔚州治興唐,轄興唐,飛狐、靈丘。朔州治善無,轄善陽、馬邑。唐末,以渾源川為名,置渾源州;以雁門山、龍首山南北呼應為名,置應州。貞觀十四年(640)於故云內縣置定襄縣,兼雲州治。龍朔三年(663)置雲中都護府。永淳元年(682)為東突厥默啜所破,州縣俱廢,移百姓於朔州。開元十八年(730)復置縣,改定襄為雲中縣。廢北恆州為東州城,復置雲州。天寶元年(742)改雲州為雲中郡。乾元元年(758)改雲中郡為雲州會昌三年(843)以雲、蔚諸州為大同道,罷屬河東,置都團練使,治雲州。咸通十年(869)置大同軍節度。中和二年(882)改大同節度為雁門節度。四年(884)雲州復隸河東道。唐至德以後,中原運兵刺史皆管軍戎,大同防禦使由雲州刺史領管,轄雲、蔚、朔三州。唐末雲州地區成為沙陀部和吐谷渾赫連鐸部爭奪的主要地帶。也是李克用父子發跡之地。乾符三年(876)大同軍節度使李國昌子克用為雲中守捉使,殺防禦使,據州以聞。僖宗赦克用,以國昌為大同軍防禦使,不受命。廣明元年(880)李琢攻國昌,國昌兵敗,與克用奔北地。共巢入京師,詔發代北軍,尋赦國昌,使討賦,克用率三萬五千騎而南,收京師功第一,國昌封隴西郡王。國昌卒,克用取雲州。唐末封建割據,雲州陷入長期戰爭中,后李克用子李存勖滅梁,是為唐庄宗。
五代其地為後唐所佔,區劃未有大的變動。雲中縣,為雲州治,隸屬河東道。李克用與契丹耶律阿保機相會於雲州東城,易袍馬為兄弟,因取“懷想仁人”之義,改名懷仁縣;後唐庄宗同光二年(924)析蔚州興唐縣設置廣陵縣(今廣靈縣)。後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復以雲州為大同軍節度。清泰三年(936)叛將河節度使石敬瑭,拜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借契丹兵滅後唐,稱帝,國號晉。以契丹有助援之功,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雲中判官司吳巒“閉門不受契丹命”,修整器械,晝夜守城,堅持了半年之久,“巒求援晉,晉主召巒南歸”,雲州陷落。至此大同先後被契丹、女真、蒙古統治者統治長達433年,使中原漢族統治從此失去北方屏藩。
華嚴寺(遼代)
華嚴寺(遼代)
後晉天福二年(937),遼進佔雲州。初為大同軍節度,重熙十三年(1044)改雲州為西京,設西京道大同府,重熙十七年(1048)析雲中,置大同縣,為遼之陪都。遼西京道所轄:大同府,治所大同。統2州7縣:弘州、德州、大同縣、雲中、天成、長青、奉義、懷仁、懷安縣。蔚州,治蔚州,統靈仙、定安、飛狐、靈丘、廣陵。應州,治金城,統金城,渾源、河陽。朔州,治善陽,統善陽、武州、寧遠、馬邑、神武。
宋為路、州、縣三級制,全國設15路。宣和五年(1123)預置雲中府路,治雲中府,統雲中及武、應、朔、蔚、奉聖、歸化、儒,媯等8州與雲州合稱“山後九州”。為宋金聯盟攻遼的預置版圖。后金失約,除武、應、朔、蔚諸州於宣和五年(1123)一度歸宋,旋為金人所取外,西京僅在雍熙三年(986)雲州觀察使楊業攻佔雲州3個月外,再未進入宋之版圖。《讀史方輿紀要》指出,“石晉歸其地於契丹,宋不能復有,遂基靖康之釁。女真之亡遼,蒙古之亡金,皆先下大同,燕京不能復固矣。”
遼保大二年(1122)金完顏宗翰攻佔大同府,仍以大同為西京,改西京道為西京路,府治、縣治未變。西京路轄2府、7節鎮、8刺郡、39縣,9鎮。金皇統元年(1141)以西京路隸屬元帥府,舊置兵馬都部署司。天德二年(1150)改置西京路總管府,后更置留守司。置轉運使及中都西京路提刑司。大同府轄大同、雲中、宣寧、懷安、天成、白登、懷仁7縣。省奉義縣為鎮,入大同。保大二年(1122)金攻打西京時“天兵一鼓,都城四陷,殿閣樓觀,俄而灰之”,遼未以來,再罹烽燼,樓閣飛為埃坌,殿堂聚為瓦礫,棟宇所僅存者,十不三四”。金佔大同后,為醫治戰爭創傷,大興土木,修城修寺,規模宏大。經過修整加固的大同城漢池,南門改稱奉天,東門改稱宣仁,西門改稱阜成。對雲岡石窟進行整修,“委煙火司差夫三千人改拔河道”,南移,以防水浸石佛。重建雲岡十寺,“重修靈岩大閣九楹,門樓四所……凡三十楹……又創石垣五百餘步”,此次修寺歷時三年半,重修華嚴寺、大普恩寺。天會十五年(1137)詔建太祖廟於西京。金大定五年(1165)在西京營建宮室,有保安殿、御容殿及西京宮苑。並設閣門使,掌管禮儀祭奠。還設有西京宮苑使。遼金時陪都西京再度興盛於北方,成為中原與北方少數民族交往的中轉站,聯繫各民族的紐帶,大同再度輝煌。
元初大同仍稱西京。太祖七年(1212)置警巡院。至元二年(1265)省雲中縣入大同。元劃為省、路、府(州)縣四級制,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西京道大同府為大同路,隸屬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管轄一領事八州。一領事是錄事司,設在大同。屬縣有大同、白登、宣寧、平地、懷仁五縣。八州為弘、渾源、應、朔、武、豐、東勝、雲內。上都路管轄今大同和河北部分地區。順寧府治所蔚州,領靈仙、飛狐、定安、靈丘,廣靈。元改天城為天城縣,隸屬宣德府。后隸屬興和路。大德四年(1300)在西京黃花嶺立屯田。六年(1302)立萬戶府。
明洪武二年(1369)左副將軍常遇春攻取大同。明行政區劃為省、府、州、縣四級制,洪武七年(1374)改大同路為大同府,隸屬山西行中書省。九年(1376)改為承宣布政使司。大同府治大同縣,轄渾源、應、朔、蔚四州,大同、懷仁、馬邑、山陰、廣靈、靈丘、廣昌七縣。宣寧縣併入大同縣。明軍事上實行衛所制,洪武四年(1371)置大同都衛沼白關城。洪武八年(1375)改為山西行都指揮使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徙治大同。初領衛二十六,管轄範圍:東至北京的居庸關;西起黃河轉彎處的偏關,東西延綿千餘公里,南北亦有數百公里。其範圍之大,實屬九邊之首。后領衛十四,有大同前衛、後衛、左衛、陽和、天成、威遠、平魯、雲川、玉林、鎮魯、高山、宣德、東勝。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公守冀北道,駐大同,嘉靖中移駐朔州。永樂六年(1408)置巡撫都御史。永樂七年(1409)置大同鎮,設鎮守總兵官,為鎮之最高指揮官。成化七年(1471)設巡撫。正德八年(1513)設總制,轄13衛所,823堡寨,307座墩台。大同分4道,轄9路,駐軍最多時達135778員,戰馬51654匹。時有“大同士馬甲天下”之稱。
清順治二年(1645)五月,清王派恭順候吳惟華攻大同,姜襄將駐同農民軍將領張天琳等殺死,投降清軍。清大同府治大同縣,初因明治,領州四縣七,隸屬山西布政司,后改為山西省。順治五年(1648)姜襄降而復叛。次年,多爾袞親自督戰圍城達9個多月,城破后,清軍對大同進行了最野蠻的屠城,除殺獻姜襄人頭的楊震威等23員及其家屬外,其他所有官司吏兵民盡行殺戮,並將大同城牆拆去5尺。大同變成一座荒城,大同廢,不立官,府移治陽和衛,名陽和府。大同縣移治懷仁縣西安堡。直到順治九年(1652)府縣才復還故址,從附近移民逐漸復興。順治十三年(1656)裁宣大總督,置山西總督,駐大同。康熙四年(1665)裁總督,併入雁門道。雍正四年(1726)於右玉林衛置朔平府並廢除明代衛所,改天鎮衛為天鎮縣,陽高衛為陽高縣,左雲川衛為左雲縣,右玉林衛為右玉縣,平虜衛為平魯縣。大同府治所大同縣,轄渾源、應州,大同、懷仁、山陰、陽高、天鎮、廣靈、靈丘二州七縣和豐鎮廳。清末大同縣轄580村,城東194村,城南177村,城西91村,城北118村。朔平府治所右玉縣,轄右玉、左雲、平魯、朔州、馬邑。
民國元年(1912)大同廢府留縣,大同縣屬北路觀察使。民國2年(1913)5月置雁門道,治大同,轄雁北13縣、忻縣地區13縣,共26縣。後晉北鎮守使在大同駐紮。民國16年(1927)廢道后,大同為縣,直屬山西省,縣轄5個行政區,9街585村。
抗日戰爭時期,大同地區行政區劃為三種。日偽行政區劃:1937年9月13日上午,日本關東軍侵佔大同城,10月15日成立偽“晉北自治政府”,隸屬偽“蒙疆聯合委員會”,統轄雁北13縣;1939年9月改為偽“晉北政廳”,隸屬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1943年又改為偽“大同省公署”,隸屬偽“蒙古自治邦政府”。大同縣劃為2街、22個聯合村。
國民黨行政區劃:1937年9月至1939年12月為山西省每一個行政區和第二行政區。第一行政區治所五台,屬縣十攻,在大同地區有靈丘、廣靈、渾源、應縣、山陰、懷仁、大同、陽高、天鎮9縣。第二行政區治所岢嵐,屬縣十三,在大同地區的有朔縣,平魯、左雲、右玉4縣。
共產黨領導下的行政區劃:東雁北:1937年年底屬晉東北十八縣政治主任公署,1938年6月改為晉東北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0年2月成立第二專員公署,屬縣有靈丘、繁峙、廣靈、渾源、應山縣。歸晉察冀北嶽區管轄。西雁北(大同以西):1937年冬屬晉西北根據地,1940年建立晉西北民主政權。1941年8月屬晉西北行政公署,1943年11月,改為晉綏邊區行政公署,歸晉綏邊區管轄。
1945年8月,大同被國民黨閻錫山政府所統治,恢復事變前原縣建制,仍屬山西省,轄5個區,86個治村。成立衛戍司令部和城防司令部,建立雁北“第二戰區長官司令部大同領導組”,管轄雁北各縣,分第十、十一兩個專署。第十區轄大同、懷仁、陽高、天鎮、渾源、廣靈、靈丘7縣;第十一區轄右玉、山陰、應縣、左雲、平魯、偏關6縣。行政督察員兼保安司令。1947年軍政分家,改為“山西省政府大同行政公署”,大同縣轄4區、30街、70治村。“雁北專員公署”、“雁北城防司令部”駐在大同城內。到1948年雁北13縣政府流亡大同,大同城內集中了國民黨行政組織機關22個、黨務機關7個、特務機關11個。
徠共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改東雁北二專署為第五專署,屬縣有靈丘、繁峙、渾源、應縣、代縣、山陰、大同、陽高、懷仁。1946年5月,第五專署改為冀晉區第一專署,1949年2月,撤銷晉綏邊區,西雁北劃為晉西北區,設置晉西北行政公署雁北分署。
1982年2月16日國務院公布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大同為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1985年1月國務院批准大同市為全國13個較大的市之一。
1993年7月10日,雁北地區撤銷,地市合併,懷仁、應縣、右玉三縣劃歸朔州市。天鎮、陽高、廣靈、靈丘、渾源、左雲、大同7縣劃歸大同市,實行市管縣。

地理環境


位置

大同市位於山西省最北端,東經112°34′——114°33′,北緯39°03′——40°44′。北以外長城為界,與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的興和縣、豐鎮市、涼城縣毗鄰,西、南與本省朔州市的右玉縣、懷仁市、應縣及忻州市的繁峙縣相連,東與河北省張家口市的懷安縣、陽原縣、蔚縣及保定市的淶源縣、阜平縣接,公路里程距北京約330千米、太原約290千米、呼和浩特約300千米;為首都之屏障、全晉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大同市全境總面積14176平方千米,市區面積2080平方千米,建成區202.74平方千米(2018年)。

地貌

大同處於華北地台的山西台背斜與陰山隆起的交接部位。北為北口隆地,西南為大同──靜樂凹陷,東南為桑乾河新斷陷。該區域在多期的地殼構造變動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構造形跡,尤其以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影響最為明顯,新構造運動相當發育、地震活動也較為頻繁。東部為著名的世界地質奇觀大同火山群,與雲南騰衝構成南北兩大火山群。
在地貌構成上,大同的山地面積為278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13.4%;丘陵面積為1177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56.6%;平川面積為626平方公里,僅佔總面積的30%。其中,山地、丘陵主要集中於西、北及東北部地區,而平川區位於東南部。這就構成了大同市西北高、東南低,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主要特徵。
大同地理環境處於南下陰山、東來燕山、北上呂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脈的交叉通道,是大雁為首的中部鳥類南遷通道。西北部山脈屬陰山山脈呂梁山脈,主要有白登山雙山、二朗山、雲門山、采涼山等;東南部山脈屬太行山脈,主要有恆山、太白山、六棱山等。全市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最高處為陽高縣境內六棱山黃羊尖(海拔2420米),最低處為靈丘縣境內花塔村冉河出口處(海拔558米)。桑乾河自西南向東北橫貫全市,形成了周圍高、中間低、兩山夾一川的槽型盆地。除桑乾河外,境內主要河流還有屬海河水系的御河、南洋河、壺流河、唐河和屬黃河水系的蒼頭河。

氣候

大同新復建的城牆
大同新復建的城牆
大同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影響,四季鮮明。
春季氣溫回升很快,平均氣溫6.5~9.1℃,總是乍暖還寒,多大風,降雨較少,平均降水量僅為56.1mm,占年降水量的14.6%。
夏季氣候溫和,平均氣溫在19~21.8℃之間,雨水集中,平均降水量為246.9mm,佔全年降水量的64.3%。
秋季來臨后氣溫逐漸下降,平均氣溫在5.8~8.4℃之間,平均降水量為72.96mm,佔全年降水量的19%。
冬季較春夏秋三季漫長,長達四個多月,盛行西北風,日短天寒。平均氣溫在-12.8~-6.3℃之間,最冷月為1月份,平均氣溫是-11.3℃。平均降水量為8.06mm,佔全年降水量的2.1%。
大同市氣候干寒多風,溫差較大,年均氣溫6.4℃,一月零下11.8℃。最低溫度零下29.2℃,七月平均氣溫21.9℃,年降水量400至500毫米,初霜期為九月下旬,無霜期125天左右。

水文

大同境內主要河流有御河、十里河、口泉河、淤泥河。雨季河水暴漲,平時水量極少,但仍然給北京供水,較大水庫有冊田水庫、趙家窯水庫、石家寨水庫(文瀛湖)。城區和礦區水源相對充足,山區部分鄉村飲水困難。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大同市的水資源總量為1.42億平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11立方米,為全國人均佔有量的9%左右,水資源十分貧乏。用水狀況為:工業與生活用水佔80%,農業用水佔20%。雖然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達67.5%,但年缺水量仍為2000多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煤炭
大同市境內含煤面積632平方公里,累計探明儲量376億噸。大同市坐落在大同煤田的東北部,其煤炭資源屬於地質概念的“大同煤田”的一部分。大同市含煤地層為侏羅紀大同組,石炭系太原組、山西組。侏羅紀大同組含煤面積全市達540平方公里,保有儲量58.7億噸,累計探明儲量65.5億噸,現代大規模開採的主要是這一部分。石炭系煤累計探明儲量為117億噸。該煤種灰分較高,質量遠不如侏羅紀系煤,屬氣煤類。
•石墨
石墨埋藏於前古生代的集寧群地層中,屬沉積變質型,山西省唯此,分佈在大同市區北部的宏賜堡、六畝地兩處。它們屬於同一成礦帶,總探明儲量石墨礦石5162.3萬噸,內含石墨224.7萬噸。其中,宏賜堡表內保有儲量石墨礦石3913.3萬噸,內含石墨163萬噸,平均含碳量3%-4%,高則超過10%。六畝地表內保有儲量石墨礦石1248.4萬噸,內含石墨61.7萬噸,平均含碳量4.9%。它們均為富礦型。
•岩石
風景
風景
水泥石灰岩主要產於上寒武系的海相地層中,總儲量為21517.6萬噸,主要分佈於七峰山礦區與狼兒溝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已大規模開採。熔劑石灰岩儲存於中、上寒武統地層中,屬層狀海相沉積礦床,累計探明儲量7019.2萬噸,分佈於口泉西部地區。熔劑白雲岩主要產於下奧陶統地層中,層位穩定,規模大,質量好,多為二級品,埋藏淺,地質條件簡單,極利於露天開採,累計探明儲量5353萬噸。高嶺岩儲存於石炭二迭紀的煤系地層之中,與煤共生。大同市的高嶺岩儲量大、層位穩定、雜質少,是陶瓷生產的優質添加原料。現代,勘探程度很低,只作為煤礦的伴生礦來開採。玄武岩產於晚第三系地層之中,探明儲量為17424.35萬立方米,其中孤山區有644.3萬立方米,寺兒梁區有16780萬立方米。

植物資源

•森林
截至2012年,大同市共有森林42萬畝,主要集中在東北部的采涼山區、恆山山區、雲岡國家森林公園及東南太行山北部邊緣,其它地區也有零散分佈,均為人工森林,
風景
風景
但大同市仍是一個少林地區。
•草地
截至2012年,大同市牧坡草地的面積共有480331畝,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5.3%,約為耕地面積的一半。其中,面積在300畝以上的大片牧坡草地約269875畝,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8.6%;面積在300畝以下的零星小塊草地共有210456畝,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6.7%。大片草地主要分佈在山區及部分河灘處,是發展畜牧業生產的重要基地。
•植被
大同市屬於乾草原的植被類型,大量的禾本科、豆科草類是發展畜牧業的優質牧草,麻黃、甘草等野生藥材植物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山區還生長著許多可供觀賞的野生花卉植物,如石竹、山丹、飛燕草、野菊、紫菀、唐松草、黃刺玫等。大量分佈著的胡頹子科野生灌木棗沙棘,不僅是沙荒造林的先鋒灌木,而且在其桔黃色小珍珠似的果實中含有250種天然化合物。

動物資源

截至2012年,大同市陸棲脊椎動物約有一百多種,其中鳥類約70種,獸類約24種。數量較多、經濟價值較大的有黃鼬、草兔等;數量較少、經濟價值較大的有石貂、狼、狐狸、狗獾等;數量較多但個體經濟價值不大的有石雞、野鴿、麻雀和各種野鼠;具有開發利用前途而尚未被重視的動物有鼢鼠及多種雞禽、鳥類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析大同城、郊置大同市,隸屬察哈爾省,大同市分5個區。
1949年10月,東、西雁北合併,劃歸察哈爾省,設雁北專署,屬縣有:靈丘、廣靈、渾源、應縣、山陰、大同、懷仁、朔縣、平魯、右玉、左雲。
1952年12月大同市轄一、二、三區和口泉礦區。
1954年7月大同縣與懷仁縣合併為大仁縣。
1958年6月市隸屬雁北專區。1959年1月23日雁北與忻縣合併為晉北專區,大同市隸屬晉北專區。雁北合併為6個縣:陽高、渾源、靈丘、左雲、山陰、朔縣。
1961年7月24日晉北專區撤銷,大同市復歸雁北專區領導,轄城區、口泉區、古城區、懷仁區。同年11月復歸山西省直轄。
1962年雁北又恢復13個縣的設置,1964年11月撤銷古城區、懷仁區,恢復大同縣、懷仁縣。市轄兩區、兩縣。1965年7月將大同、懷仁二縣劃歸雁北專區。
1966年2月將城區、口泉區所轄農業區劃出,成立郊區,大同市轄三個區。
1970年4月,大同市劃歸雁北領導,9月建立礦區,10月成立南郊區、北郊區和口泉鎮。
1971年北郊區改為新榮區。
1972年3月復為省轄市,轄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4個區,17個街道,287個居民委員會,22個鄉,5個鎮,252個生產大隊,1125個生產隊,351個自然村。
1989年1月,朔州市成立,雁北管轄的平魯、朔縣、山陰劃歸朔州市。
1993年7月10日雁北地區撤銷,地市合併,懷仁、應縣、右玉三縣劃歸朔州市,將天鎮、陽高、廣靈、靈丘、渾源、左雲、大同7縣划規大同市,實行市管縣。大同市轄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4區7縣。
2018年2月9日,國務院批複同意撤銷大同市城區、南郊區、礦區,設立大同市平城區、雲岡區,同意將南郊區古店鎮劃歸新榮區管轄,同意撤銷大同縣、設立大同市雲州區,區劃變更后大同市轄4市轄區6縣。
2020年4月27日,國務院同意在大同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轄區概況

區劃名稱面積(k㎡)政府駐地郵政編碼街道社區行政村
大同市14056平城區0370084333663461972
平城區303向陽里街道03700813/313159
雲岡區684口泉鄉0370013024126120
新榮區1102新榮鎮037002/265150
雲州區1478西坪鎮037300/3729175
陽高縣1597龍泉鎮038100/7515256
天鎮縣1718玉泉鎮038200/5712235
廣靈縣1204壺泉鎮037500/274180
靈丘縣2732武靈鎮034400/3912254
渾源縣1968永安鎮037400/6126315
左雲縣1294雲興鎮037100/366228

人口民族


據2019年人口抽樣調查,截至2019年末,大同市常住人口為346.3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7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27.23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為65.62%,比上年末提高1.62個百分點。全年全市出生人口2.8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8.31‰;死亡人口2.17萬人,死亡率為6.28‰;自然增長率為2.03‰。
據山西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同市常住人口為3105591人。

政治


職務姓名
市委書記張吉福
政府市長張強
人大主任谷明
政協主席郜向華

經濟


綜述

2019年,大同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318.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1.0億元,增長3.1%,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第二產業增加值490.7億元,增長6.9%,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7.2%;第三產業增加值757.1億元,增長6.9%,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7.4%。
大同市統計表
大同市統計表
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8122元,比上年增長6.4%,按2019年平均匯率計算為5526美元。
2018年,大同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7%。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1.7%;衣著類下降0.3%;居住類上漲0.6%;教育文化及娛樂類上漲1.5%;醫療保健類上漲10.6%;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9%;交通通信類上漲0.4%;其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2%。全年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2.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5.4%。全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30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47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0%。
2018年,大同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90元,增長8.5%。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11元,增長6.9%;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936元,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0元,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623元,增長11.9%。
2018年,大同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49.2億元,增長12.3%。其中,國有經濟單位投資234.9億元,增長32.1%;民間投資290.1億元,下降6.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8.5億元,下降76.7%;第二產業投資203.8億元,增長26.5%;第三產業投資327.0億元,增長31.4%。在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203.8億元,增長25.6%。
2018年,大同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55.5億元,比上年增長39.6%。其中,住宅投資120.4億元,增長52.1%。全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施工面積1391.9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8%。其中,住宅施工面積869.6萬平方米,下降8.0%。房屋竣工面積78.5萬平方米,下降78.7%。其中,住宅竣工面積51.6萬平方米,下降79.0%。商品房屋銷售面積248.3萬平方米,增長23.8%。
2018年,大同市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837個。其中,新開工616個。全部建成投產項目461個(不含房地產)。新增固定資產133.4億元。
全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新口徑,下同)完成489.3億元,增長7.0%。其中,國有經濟單位投資177.8億元,增長48.7%;民間投資311.4億元,下降6.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79.1億元,下降37.5%;第二產業投資164.4億元,下降2.6%;第三產業投資245.8億元,增長39.1%。在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162.1億元,下降3.8%。
全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11.4億元,比上年下降33.6%。其中,住宅投資79.2億元,下降29.6%。全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施工面積1577.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8%。其中,住宅施工面積944.8萬平方米,增長1.6%。房屋竣工面積369.1萬平方米,增長28.1%。其中,住宅竣工面積245.7萬平方米,增長40.5%。商品房屋銷售面積200.6萬平方米,增長39.9%。
全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1258個。其中,新開工931個。全部建成投產項目499個(不含房地產)。新增固定資產366.3億元。

第一產業

大同市統計表
大同市統計表
2018年,大同市農作物種植面積321.71千公頃,比上年減少5.09千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66.53千公頃,減少4.15千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秋糧種植面積266.53千公頃,減少4.15千公頃。全市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4.78千公頃,比上年減少3.02千公頃;蔬菜面積19.53千公頃,比上年增加3.51千公頃;飼草作物種植面積6.09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94千公頃。
2018年,大同市糧食總產量123.29萬噸,比上年增加8.67萬噸,增長7.6%。其中,秋糧產量123.29萬噸,增長7.6%。
2018年,大同市生豬出欄102.9萬頭,比上年下降0.9%;牛出欄8.9萬頭,增長3.9%;羊出欄196.4萬隻,下降0.2%;家禽出欄399.1萬隻,增長1.0%。年末豬存欄60.3萬頭,比上年下降8.8%;牛存欄18.0萬頭,下降4.2%;羊存欄195.9萬隻,下降9.8%。全市肉類總產量14.6萬噸,比上年下降1.3%。其中,豬羊肉產量12.6萬噸,下降1.6%。牛奶產量27.8萬噸,增長3.8%。禽蛋產量7.3萬噸,增長7.9%。

第二產業

大同市工業統計表
大同市工業統計表
2018年,大同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7%。
2018年,大同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6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實現利稅156.5億元,比上年增長27.7%。其中,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27.5億元,增長25.3%。實現利潤69.5億元,比上年增長60.0%。其中,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0.3億元,增長69.9%。
2018年,大同市建築業增加值93.2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全市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84.5億元,比上年增長14.0%。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78.4萬平方米,增長0.9%;房屋竣工面積318.8萬平方米,增長10.6%。

第三產業

大同市第三產業統計表
大同市第三產業統計表
國內貿易
2018年,大同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0.0億元,比上年增長8.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97.1億元,增長8.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2.9億元,增長7.6%。按行業統計,全年全市批發業零售額64.7億元,增長9.7%;零售業零售額556.3億元,增長8.0%;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79.0億元,增長7.8%。
2018年,大同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中,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2.5%;中西藥品類增長28.0%;煙酒類增長24.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0.7%;汽車類下降17.5%。
● 對外經濟
2018年,大同市海關進出口總額37.6億元,比上年增長52.5%。其中,出口21.9億元,增長20.2%;進口15.7億元,增長144.2%。
2018年,大同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家。實際利用外資1819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9%。大同國際陸港正式開關運營。
● 旅遊
2018年,大同市旅遊總收入620.9億元,比上年增長28.5%。其中,國內旅遊收入616.9億元,增長28.4%。全年全市接待國內遊客6911.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4%;接待入境旅遊者8.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3%;旅遊外匯收入488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4.1%。
● 財政
2018年,大同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9.7億元,比上年增長10.5%。稅收收入88.7億元,增長21.7%,其中,國內增值稅增長11.2%;企業所得稅增長57.1%;個人所得稅增長1.5%;資源稅增長17.3%。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34.7億元,比上年增長2.9%。其中,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9.0%;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增長7.0%;醫療衛生支出增長4.9%;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5.5%;交通運輸支出增長65.7%。
● 金融
2018年,大同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879.5億元,比年初增加183.5億元,比年初增長6.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378.2億元,比年初增加134.1億元,比年初增長10.8%。
● 保險
2018年,大同市共有註冊保險機構41家。全年全市保費收入65.0億元,比上年下降2.1%。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45.4億元,下降4.5%;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9.6億元,增長4.0%。全年全市累計支付各類保險賠款及給付20.3億元,同比下降15.7%。其中,壽險業務給付10.0億元,下降18.5%;財產險業務賠款10.3億元,同比下降12.7%。

文化


方言

大同方言屬於晉語。就全部晉語來說,按當前普遍認同的說法,大同方言屬於大同包頭片(主要分佈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中部);就山西境內的晉語來說,大同方言屬於以大同為中心的雲中片。大同方言主要包括的大同市區、大同縣、天鎮、陽高、左雲、右玉、山陰、懷仁等區域。渾源、靈丘方言列入山西方言五台片,廣靈方言屬河北語系,列入北方官話區。

民俗

生旺火:大同地區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它與當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發生各種聯繫。因此,煤的作用遠在古代就已滲透到風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當地的一種風俗習慣。每逢春節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等到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后,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禦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們圍起一圈,有的做遊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衝天”。通常誰家的火堆大,著的旺,誰家的旺氣也大。
游八仙:游八仙是大同特有的一項民俗活動,始於明朝,每年的正月初八當地百姓家都會扶老攜幼,聚集在寺廟和道觀里,祈求來年的健康和平安。有著“游八仙,去百病“的說法。在大同市街頭,滾滾人流遍布大街小巷,市民走出家門感受春節期間的歡樂。市區內的華嚴寺和圓通寺內,上香拜佛祈求一年平安的市民絡繹不絕地出出進進,將寺院擠得水泄不通。

節慶

大同文化活動
大同文化活動
大同春節文化廟會
時間:每年正月
介紹:廟會彙集秧歌、二人台、鑼鼓、川劇等多種藝術表演,展出剪紙、泥塑、刺繡、涼粉等多類民間或地方工藝品及特色小吃。
大同雲岡文化藝術節
時間:每年8月
介紹:以展示中國傳統宗教文化以及優美的塞外風光為主。旅遊節包括晉北景點展示、文體盛事表演、城市交往、旅遊觀光攬勝推介、大同旅遊項目招商等活動。

工藝

•大同銅器
大同銅器歷史悠久,久負盛名。歷史上有“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內買銅”之說。大同銅器已有25大系列,235個品種,458個花色,主要有銅火鍋、酒具、宮廷餐具、銅牌匾等。大同銅器不僅在國內各地受歡迎,而且還暢銷於日本、馬來西亞、德國以及港澳地區。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大同時,曾以大同銅火鍋相贈。
•廣靈剪紙
廣靈剪紙作為中國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動的構圖、傳神的表現力、細膩的刀法、考究的用料與染色、精細的包裝製作工藝,獨樹一幟,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在中國剪紙中佔有重要地位。2009年,廣靈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的部分申報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文化
文化

交通


公路

大同是晉北的門戶,也是溝通華北與西北省份的橋樑和樞紐,有大運、大塘、大准、大張等10多條公路幹線通向全國各地。
大同市內有4個長途客運站,分別為大同汽車客運東站、長途客運北站、新平旺客運站以及新南客運站。大同汽車客運東站位於平城區御河東岸北環路北,客運線路覆蓋京、津、冀等14個省市區;長途客運北站位於火車站西200米處,主要是運營發往太原、朔州等省內長途汽車;新平旺客運站位於礦務局百貨大樓南100米,主要是發往山西省內縣鎮以及北京等地的長途汽車;新南客運站位於新建南路699號(大同二電廠北側),主要運營發往太原、朔州、北京等地的長途汽車。
國道108國道109國道208國道209國道
高速公路宣大高速公路大運高速公路得大高速公路大同繞城高速公路
截至2018年末,大同市公路通車里程1271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60千米。全市公路密度90.2千米/百平方千米。民用航空航線19條。大同雲岡機場旅客年吞吐量突破百萬人次。成功爭取大西、大烏高鐵列入國家“八橫八縱”交通網路。
截至2018年末,大同市民用車輛保有量68.9萬輛,比上年增長2.4%。其中,新註冊汽車5.4萬輛,下降14.3%;個人汽車60.2萬輛,增長7.9%。年末載客汽車保有量55.7萬輛,比上年增長8.8%。其中,個人載客汽車53.2萬輛,增長8.6%。年末轎車保有量37.6萬輛,比上年增長9.6%。其中,個人轎車36.4萬輛,增長9.3%。

鐵路

京包鐵路、同蒲鐵路、大秦線、大准鐵路等線路以及雲岡支線、口泉支線等均在大同交匯,大西客運專線和大張客運專線於2019年12月30日全線開通運營。
大同火車站位於京包線中段,每日有多趟列車開往太原、北京、杭州、包頭、瀋陽等國內大中城市,是京包線、北同蒲線、雲崗支線交會點,是貫通華北、西北物資交流和晉煤外運的樞紐站,技術性質為區域性編組站,業務性質為客貨運站,等級為特等站。
大同站
大同站分為東場和西場,東場擔負著京包、同蒲、大秦、口泉、雲崗各方向旅客列車的到發作業和京包上下行貨物列車的中轉作業以及丰台西~包頭西間技術直達列車的增減軸作業。
大同南站
大同南站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是山西省重要的鐵路樞紐,作為大張高鐵的始發站,建成后將為2022年冬季奧運會服務,建設意義重大;大同高鐵南站為線上候車室,上進下出型客站,共設置4個站台9條線路,設450*15*1.25m基本站台1座,450*11.5*1.25m島式中間站台3座。9條線路,其中正線2條,到發線7條。本工程由站房、站台雨棚、旅客地道和物流通道組成。
建築
建築
車站總建築面66151㎡,其中站房面積39990㎡,站台雨棚面積20617㎡,旅客出站通道面積2727㎡,物流通道面積2817㎡。
另外,在京包線設有大同北站,主要辦理列車的交會、越行作業。在大同二電廠運煤線設有二電廠站,共有到發線2股,其它站線4股,主要辦理二電廠運煤專列的到發和卸車作業。

航空

大同機場
大同機場
大同舊南關機場為抗戰前閻錫山晉軍設立經歷晉軍機場、日軍機場、國民黨軍機場及新中國第一大同市機場。
大同東王莊機場為世界著名滑翔機比賽場地。
大同(懷仁)機場為軍用機場,曾作為大同民航機場。
大同雲岡機場為支線機場,佔地面積2159畝。飛行區等級指標為4C級,可起降B737-300及以下機型,跑道長2400米,寬度45米,站坪1.65萬平方米,機位3個。航站樓面積為8200平方米、站坪24050平方米、停車場7600平方米。2014年大同雲岡機場旅客吞吐量完成40.9137萬人次,排在全國105位;貨郵吞吐量完成2068.5噸,排在全國91位;飛機起降19712架次,排在全國69位。

市內交通

•公交
截至2020年,大同市共有運營車輛1126台,運營線路63條,線路總長度達1029公里,年客運量達2.2億人次。主要擔負著大同市平城區、雲岡區、新榮區、開發區的公共交通客運任務,同時承擔著社會福利(包括老年人、殘疾人、軍人免費乘車等)和完成政府指令性的任務。
截至2012年,市區共有10個計程車公司4625輛計程車,起步價7元,一公里晝間1.3元,夜間2.6元(新車晝間1.6元,夜間2.1元)。

社會


教育

大同最早的幼兒園是1912年大同縣育嬰堂附設的幼稚園。1949年以來政府大力發展幼教事業。至2009年大同市共有130所幼兒園,在園兒童數3.0萬人。
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大同縣知縣龍璜在原平城書院創辦大同官立高等小學堂,這是大同縣第一所高等小學校。民國成立后,城鄉設立了很多初等小學堂。1918年大同縣知縣馮延鑄下令取締私塾,強令男女兒童接受義務教育,並設立女子國民學校。1926-1928年因戰禍和天災,教育衰敗。1937年9月大同淪陷后教員四散奔逃,學校停辦。抗戰勝利后閻錫山政府忙於內戰,無暇顧及教育,僅恢復了少數國民學校。
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知府劉瀛在停辦的雲中書院處籌辦大同府中學堂,1905年正式開學,是大同最早的中學教育。1913年學校由省接管后改為山西省立第三中學校,1934年改稱山西省立大同中學校。1934年山西省立第五女子師範學校改制,易名“山西省立大同女子初級中學校”。1937年9月大同淪陷后省立大同中學校校園被日軍用作陸軍醫院,女中被用做傷兵療養處,兩校設備盡毀。抗戰勝利后兩校恢復,女校又改製為大同女子師範學校。1946年大同天主教會創辦中學校,1947年省教育廳備案后定名為私立大同育英中學校。1947年國民黨晉北黨務辦事處建立中正初級中學。同年寧武中學在大同建校並招生,1948年懷仁中學逃亡到大同辦學。
全市有263所普通中學(絕大多數為公立中學),在校生22.6萬人。大同一中、大同二中、同煤一中、陽高一中、渾源一中為山西省首批重點中學,俗稱大同市“五大中學”,初高中升學率均較高。初中教育比較成功的學校還有大同三中、大同六中北嶽中學大同十中、同煤四中等。此外,還新設了大同市實驗中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大同附屬中學校兩所公立完全中學。
截至2018年末,大同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5909人,在校生人數19152人。其中,職業高中招生4075人,在校生人數13562人。全市基礎教育招生人數11.09萬人,在校生人數41.26萬人。其中,初中中學招生人數3.18萬人,在校生人數8.86萬人;普通高中招生數1.84萬人,在校生數5.95萬人。

科技

截至2018年末,大同市共完成國家申請專利2235件。其中,發明專利843件,實用新型專利1290件,外觀設計專利102件。全市共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181件。其中,發明專利119件,實用新型專利991件,外觀設計專利71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592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年末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42家。

通信

大同市通信統計表
大同市通信統計表
全年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7.6億元,比上年增長40.7%。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3.7億元,增長44.9%;郵政業務總量3.9億元,增長12.1%。年末全市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426.48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33.49萬戶;行動電話用戶392.99萬戶。在行動電話用戶中,4G用戶達到189.43萬戶,比上年增長45.9%。全市計算機網際網路路用戶72.05萬戶,比上年增長35.5%。全市郵政局所146個,郵路總長度3718公里。訂銷報紙3728萬份,增長0.8%;訂銷雜誌152萬份,下降9.5%;國內函件63萬件,增長1.6%。國內包裹90萬件,增長125.0%。
截至2018年末,大同市共有文化藝術館11個,藝術表演團體10個,公共圖書館12個。博物館12個,檔案館13個。全市共有廣播電視台11個,中波發射台1座,微波站8座,有線電視網10個。廣播人口覆蓋率99.13%,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9.57%,有線電視用戶34.4萬戶。古都燈會、第四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成功舉辦。

衛生

截至2018年末,大同市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3237個,床位21108張。其中,醫院122個,衛生院14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2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3個;婦幼保健院14個。年末,全市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234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9511人,註冊護士9208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318人;婦幼保健衛生技術人員273人;農村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1059人。
大同市主要醫院
大同市第一人民醫院大同市第二人民醫院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大同市第四人民醫院
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大同市第六人民醫院山西大同大學附屬醫院同煤集團總醫院
解放軍322醫院大同市中醫醫院--

體育

截至2018年末,大同市在第十五屆省運會中獲得88枚金牌、87枚銀牌、99枚銅牌;在群體項目比賽中,獲得14個一等獎、12個二等獎、15個三等獎的好成績。全市組織了全民健身活動200多項。在白登山萬龍滑雪場啟動了2018-2019年山西省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系列活動。成功承辦了全國熱氣球錦標賽、全國百城健身氣功交流展示活動。成功舉行了摩天嶺長城中國公路自行車聯賽、中國青少年自行車U系列賽暨全國青少年冠軍賽、第三屆中國大同大型徒步“走長城”、全國徒步大會(大同站)5·19全國聯動日暨大同第二屆環文瀛湖健步走活動、首屆中國·大同AMC國際航空模型節等賽事。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大同市企業養老保險參保職工人數59.9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0.6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2.8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45.6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3.3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4.3萬人。全年全市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3萬人,發放城市低保資金3.6億元;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6.1萬人,發放農村低保資金4.7億元。
截至2018年末,大同市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68個,床位9422張,收養救助5135人。全市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795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160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4.03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3396萬元。

城市建設

2020年4月27日,國務院同意在大同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大同成功入選新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名稱為中國(大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近年來,大同市高度重視順應全球化發展趨勢,將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作為推動全市外貿穩中提質的重要舉措來抓,積極為全市眾多外貿企業以及電商企業轉型升級開闢新的道路。此次獲批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對大同外貿發展、對外開放意義重大。 

旅遊


景點

作為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的美譽,特別是以雲岡石窟、北魏懸空寺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華嚴寺、善化寺、觀音堂、覺山寺塔、圓覺寺塔為代表的遼金文化;以邊塞長城、兵堡、龍壁、明代大同府城為代表的明清文化,構成了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為平城文化、邊塞文化和佛教文化。
截至2013年,大同市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4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雲岡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市、縣文物保護單位300餘處。這些文物保護單位中有古建築188處,古墓葬38處,古遺址66處,石窟寺9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23處(其中革命文物18處),石刻及其他22處。大同市共有館藏文物9.7萬餘件。
2017年9月,山西省大同市入圍榜“2017最美中國榜”目的地城市榜。
主要景點
簡介圖片
雲岡石窟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岡石窟是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之一,是中國最大規模的石窟群,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公元460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現存的雲崗石窟群分為東、中、西三部分,石窟內的佛龕,象蜂窩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鑲嵌在雲岡半腰。
雲岡石窟露天大佛
雲岡石窟露天大佛
懸空寺懸空寺又名玄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國家4A級景區。恆山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是中國古代建築精華的體現。懸空寺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岩石暗托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
懸空寺
懸空寺
大同三皇墓大同三皇墓在大同城南十五里王家莊。據《一統志輿地記山西通志》記載:三皇本紀以太皋、女媧、炎帝為三皇,葬於此。清朝詩人李養本遊覽三皇墓,賦詩名曰“三皇墓”:浩劫還余尺土封,雲車羽駕問荒蹤。鴻蒙頓辟三才位,渾噩從開萬古胸。白草黃沙埋斷瓦,孤村寒樹背高塘。圖經指點傳疑處,落日煙霏咽暮鍾。
大同三皇墓
大同三皇墓
華嚴寺華嚴寺位於大同市大西街,因佛教華嚴宗而得名,寺內有遼代的薄伽教藏殿和金代的大雄寶殿以及諸多彩塑,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嚴寺歷史上曾分為上、下寺兩處獨立的寺院,現已並為一處。
華嚴寺
華嚴寺
各類遺址
華嚴寺善化寺平型關戰役遺址平城遺址許家窯人遺址
九龍壁大同關帝廟觀音堂法華寺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
方山永固陵萬里長城大同段覺山寺塔古城遺址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
懸空寺渾源永安寺渾源文廟律呂神祠栗毓美墓
荊庄大雲寺大雄寶殿曲回寺石像冢沙梁坡墓群禪房寺塔天鎮慈雲寺
廣靈水神堂陽高雲林寺古城堡墓群吳官屯石窟李峪彩陶文化和青銅器遺址
鼓樓大同府文廟高山遺址青磁窯遺址許從贇墓
吉家莊遺址盤山石窟趙武靈王墓古城墓群千福山漢墓群
洗馬庄漢墓群渾源文廟恆山建築群界庄遺址古磁窯窯址
麻庄漢墓群興國寺大同古城牆雲岡南梁遺址羅家灣遺址
北魏鹿苑大同天主堂帝君廟高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代藩九王墳
寧靜寺宜寧縣城遺址揚州窯石徑幢魯班窯石窟-

特產

大同地區的主要特產有大同燒麥、小米、大同黃花大同羊雜渾源涼粉莜面大同刀削麵陽高杏脯苦蕎茶、畫眉驢肉等。
地方名吃有大同刀削麵、羊雜油炸糕大同銅火鍋、鳳臨閣燒麥、莜面、廣靈豆腐乾、渾源涼粉、陽高杏脯等;食材藥材有大同黃花、恆山黃芪等;工藝品有大同煤雕雲岡絹人等。

代表人物


大同著名人物
帝王:
拓跋燾拓跋珪拓跋宏拓跋嗣拓跋弘
政壇人物:
王岐山王君李毅中牛俊雁雷健坤曹征海
藝人:
張亞東阿寶蔣羽熙
作家:
唐朝曹乃謙

獲得榮譽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
中國九大古都之一-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旅遊名片-
中國雕塑之都-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中國煤都-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十佳運動休閑城市-
美麗山水城市2017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2017
大同市入選2020中外避暑名城榜2020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排名第1772020
2020中國最具性價比旅遊城市排名第8位2020
2020年《華夏時報》受權發布2019-2020年度中國288個城市的城市品牌發展指數排名,大同以0.375總分排名第55位2020
位居2020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榜單第180位。2020年12月21日
《2020中國城市海外網路傳播力建設報告》在北京師範大學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成功發布,大同市排名123位。2021年1月3日
榮登中國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榜單,排名第55位。2021年1月
入選2021冰雪旅遊十大潛力城市。2021年1月5日
入圍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2021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