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燾
北魏第三位皇帝
魏太武帝拓跋燾(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鮮卑族。南北朝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長子,母為明元密皇后杜氏。
泰常八年(423年)登基,年號始光。心懷“廓定四表,混一戎華”之志。親自率軍征戰,周旋於險境。善用騎兵,輕騎奔襲,攻滅胡夏、北燕、北涼,征伐山胡,降伏鄯善、龜茲、粟特等西域諸國,驅逐吐谷渾,攻取劉宋河南重鎮,統一中國北方。向北,遠逐柔然。向南,“飲馬長江”。
作戰鷙勇驍強,受到敵方的敬畏,被劉宋稱為“英圖武略,事駕前古”,超越冒頓和檀石槐每逢作戰,不畏艱險。料敵於先,知人善任,賞罰分明。
正平二年(452年),為中常侍宗愛所弒,時年四十五,謚號太武皇帝,廟號世祖。
人物關係
道武帝天賜五年(408年),拓跋燾出生於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宮,生父為道武帝拓跋珪的長子拓跋嗣。拓跋燾出生時,體態容貌與常人大不相同,他的祖父道武帝拓跋珪十分驚奇,高興地說:“將來能達成我的事業的,必定是這個孩子。”
天賜六年(409年),道武帝拓跋珪去世,拓跋燾的父親,即皇太子拓跋嗣繼位,是為明元帝。泰常七年(422年)四月初二日,明元帝封拓跋燾為泰平王,並任命拓跋燾為相國,加授大將軍。同年五月,拓跋燾監管國事。十一月,拓跋燾親自統領六軍出鎮塞上。明元帝生病時,命拓跋燾總管朝中事務。拓跋燾聰明大度,應付裕如。
泰常八年(423年)十一月初六日,明元帝拓跋嗣去世。同年十一月初九日,拓跋燾繼位,成為北魏第三位皇帝,是為北魏太武帝。
始光元年(424年),拓跋燾即位不久,柔然漢紇升蓋可汗大檀就率領六萬騎兵攻入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殺掠吏民,搶劫財物,攻陷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故都。拓跋燾率輕騎討之,亦陷入重圍,全賴殊死拼戰,才使柔然兵退。柔然的侵擾牽制了北魏力量,使其無力進一步征服其他割據政權,更無力南進,與劉宋王朝爭強。拓跋燾也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提出如果不先征服柔然,就會腹背受敵,陷於困境。他不顧太后和眾多大臣的反對,在崔浩等支持下,決定北征柔然。
始光元年(424年)九月,拓跋燾大集士卒,治兵於東郊,準備北征。十二月,拓跋燾親征,以平陽王長孫翰率軍出參合(今內蒙古涼城東北),自領一軍進屯柞山(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境內),與阿伏干率領的柔然騎兵相遇,斬首數千,獲馬萬餘匹,大勝而歸。
始光二年(425年)十月,拓跋燾再次治兵於西郊,大舉北伐,東西五道並進,大軍至漠南,舍輜重,輕騎帶十五日糧越大沙漠進攻,柔然可汗大檀驚慌失措,率眾北遁。這兩次北伐雖然並沒有使柔然受到致命打擊,但使得柔然對北魏的侵擾有所緩和。
始光二年(425年)胡夏的立國者赫連勃勃病死,其子赫連昌繼位。拓跋燾聞知勃勃諸子相攻,關中大亂,遂乘機西伐。
始光三年(426年)九月,以司空奚斤領一軍襲蒲坂(今山西永濟縣東),宋兵將軍周幾領一軍襲陝城(今河南陝縣西),進逼關中重鎮長安。十月,親領大軍奔襲統萬(今內蒙古烏審旗南),行至君子津(今內蒙古清水河縣西北九十公里黃河處),天氣暴寒,河水冰凍,拓跋燾遂帥輕騎二萬從冰上渡河,兵至黑水(今陝西橫山西北長城外無定河北岸的支流淖泥河),離統萬城僅三十餘里,正是冬至日,赫連昌在宮中大宴群臣,突聞消息,上下驚恐。赫連昌匆促領兵迎戰,大敗而退,城門未及關閉,魏軍乘勢攻入西門。赫連昌退入宮內,緊閉大門,拓跋燾見一時難以攻下,遂於第二天分兵四掠,獲牛馬十餘萬頭,徙民戶萬餘家而歸。與此同時,另兩路魏軍亦先後佔領弘農(今河南靈寶北)、蒲坂、長安。
始光四年(427年),魏軍攻胡夏首都——統萬城(陝西省靖邊縣白城子)時,拓跋燾將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騎兵直抵城下,故意示弱,誘固守之夏軍脫離堅城,當夏軍出城追逐時,又採納崔浩分兵潛出襲其後之計,大獲全勝,俘虜赫連昌,赫連定即位於平涼。
神麚三年(430年)拓跋燾再攻胡夏,奪取安定、平涼、長安、臨晉、武功等地,盡得關中之地。胡夏名存實亡(赫連定在滅西秦之後,被吐谷渾所殺,胡夏滅亡)。
當拓跋燾大舉攻夏之際,柔然見魏軍方有事於西方,又屢屢侵擾邊界,神麔元年(428),柔然騎兵萬餘攻入塞內,大掠邊民而走。因此,拓跋燾決定再行北伐柔然。
神麔二年(429)四月,拓跋燾治兵於南郊,分軍遣將,平陽王長孫翰領軍自西道向大娥山,拓跋燾領軍自東道向黑山(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同會於柔然可汗庭(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哈爾和林西北)。五月,東道魏軍到達漠南,捨棄輜重,輕騎奔襲。大檀弟匹黎先聞有魏軍來攻,帥眾欲來救援,恰遇西道魏軍到達,被魏軍擊潰。
拓跋燾率魏軍沿粟水西行,六月,到達離平城三千七百餘里的菟園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南之推河),魏軍分兵搜討,東至瀚海(今蒙古高原東北境),西至張掖水(今納林河),北越燕然山(今杭愛山),原來受柔然控制的高車諸部也趁機擺脫柔然,先後歸附北魏者有三十餘萬落之多,所獲牛馬百餘萬匹。七月,拓跋燾引兵東還,回到漠南,聞東部高車屯駐已尼陂(今貝加爾湖),人畜甚眾,遂遣左僕射安原等領騎兵往攻之,招降東部高車數十萬落,將他們劫往漠南北魏控制地區。十月,魏軍凱旋迴到平城。
延和元年(432年)後魏攻打北燕,燕主馮弘送小女兒(即左昭儀馮氏)進宮和親。延和二年(433年)魏朝又攻佔了宋、魏之間氐人楊氏建立的仇池國。胡夏滅亡后,北涼向魏國稱藩,後魏封北涼國君沮渠蒙遜為涼王。太延二年(436年),魏軍攻克北燕國都和龍(今遼寧朝陽),北燕滅亡。
從神麚四年(431年)到太延五年(439年)的九年中,拓跋燾先後將胡夏、北燕、北涼這三個小國消滅,結束了十六國紛爭的混亂局面,將柔然、吐谷渾以外的北方諸胡統一於魏朝大旗之下。
拓跋燾推行的政治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安定,推進了鮮卑(有學者主張錫伯族就是鮮卑族後裔,但證據不充分)封建化的進程,但拓跋燾畢竟是封建帝王,沒有擺脫民族的界限,更沒有停止過對各族人民的壓迫和剝削,因此,在拓跋燾統治時期,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仍然十分尖銳。
盧水胡是匈奴別部,因居於盧水而得名,自東漢以來聚居於湟中(今青海湟水兩岸),其後漸分佈於秦、隴,杏城鎮(今陝西黃陵西南)等地。後魏平定關中后,在這裡設置軍鎮,加強對盧水胡的控制。大魏政府遷徙瀘水胡人,加重其賦稅。太平真君六年(445年),關中地區爆發了盧水胡蓋吳領導的武裝起義。
起義爆發后,魏長安鎮副將元紇率軍前往鎮壓,被擊敗。於是,關中各族人民盡皆響應,起義軍擴大到十萬餘人,分兵三路,一路由白廣平率領向西南攻取新平(今陝西彬縣)、安定(今甘肅臨涇);一路向東南攻取臨晉(今陝西大荔南),從東面威逼長安;蓋吳自領一軍攻取李潤堡(今陝西大荔北),直插渭北,準備進攻長安。拓跋燾急忙調發高平鎮(今寧夏固原)敕勒騎兵趕赴長安,又令將軍長孫拔調集並、秦、雍三州之兵屯守渭北。
與此同時,聚居於河、汾間的河東蜀在薛永宗領導下於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十一月襲擊魏在河東的牧場,奪取馬匹,組織了一支三千餘人的騎兵,在汾曲(今山西新絳附近)發動起義。蓋吳派人和薛永宗取得聯繫,薛永宗接受蓋吳的任命為秦州刺史,先後攻取聞喜(今山西聞喜)、弘農(今河南靈寶),逼近潼關,隊伍亦發展到五萬餘人。
兩支起義軍連衡相應,結成犄角之勢,聲威大震,北起杏城,南至渭北,西抵金城(今甘肅蘭州),東及河東,以陝西中部為中心,包括甘肅東部、寧夏東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的廣大地區都處於起義軍的控制和影響之下。蓋吳派使臣趙綰上書宋文帝,希望劉宋政權能出師河、陝,形成對北魏南北夾攻的態勢。
在關中統治搖搖欲墜的情況下,拓跋燾親自領軍征討,他採取分兵牽制、各個擊破的策略,由殿中尚書乙拔將三萬騎討蓋吳,西平公寇提將萬騎討白廣平,自領主力進攻薛永宗。太平真君七年(446)正月,大軍兵臨汾曲,利用當地豪強建立壁壘,隔斷薛永宗和蓋吳的聯繫,隨後乘起義軍沒有戒備的情況下發起突然襲擊,鎮壓了這支起義軍。二月,拓跋燾率軍渡過黃河,至洛水橋(今陝西大荔境內)。蓋吳聞訊后北撤,在杏城遭到魏軍包圍,損失嚴重,再次上書宋文帝,希望劉宋政權能出師援救,但未能如願,八月,蓋吳被叛徒所殺,起義軍被鎮壓。
在鎮壓蓋吳起義的過程中,拓跋燾對沿途響應起義的各族人民進行了殘酷殺戮,力圖以民族高壓政策來扼殺反抗鬥爭,暴露了其統治者的本性。
柔然在魏朝建立之初就是其大敵。拓跋燾十二歲便遠赴河套抗擊柔然的入侵,把邊塞軍務整頓的有聲有色。始光元年(424年),拓跋燾即位后不久,柔然可汗牟汗紇升蓋大檀率六萬騎兵進犯雲中(今內蒙古和林格爾),拓跋燾率輕騎赴擊,被柔然軍包圍達五十重,拓跋燾聲色剛毅威嚴,不為所動,這才穩定了軍心。后北魏軍射殺柔然大將於陟斤,柔然乃退。始光二年(425年),拓跋燾整頓兵馬,突襲柔然,大破柔然軍隊主力。從此,拉開了魏朝對柔然的戰略大反攻的序幕。
神麚二年(429年),拓跋燾分兵兩路,取道黑山(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和大娥山,大舉攻打柔然。拓跋燾親自率領輕騎軍長途奔襲,出奇制勝,很快就抵達栗水(今蒙古西北翁金河),俘虜敵軍甚眾。這次的戰果十分輝煌,被稱為北魏破柔然之戰。
從光始元年(424年)至太平真君十年(449年)的25年間,拓跋燾13次率軍進攻柔然,擊潰高句麗等柔然附屬部落,擴地千餘里,後設六鎮抵禦柔然入侵。終於使柔然“不成北竄,不敢復南”,“邊疆息警矣”。從此之後,柔然一蹶不振。這是繼漢武帝重創匈奴之後,中原王朝對北方游牧民族的又一次重大勝利。
崔浩歷仕魏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燾三朝,無論是平定北方、西域諸國還是對南朝作戰,崔浩的謀策都對大魏軍隊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后崔浩官至司徒。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善於謀略的大家,卻不善自謀。他自己篤通道教,就諷喻魏太武帝滅佛。拓跋燾言聽計從,尋個機會在全國大殺和尚,毀滅佛寺。而當時後魏上至太子、公卿,下至庶民百姓,信佛的人不計其數,崔浩此舉得罪了一大批鮮卑貴族。加之崔浩主修國史時,又直書其原,不避忌諱,內容涉及大魏王朝先輩許多同族殺戮、荒暴淫亂的史實。文人喜功,崔浩又把國史銘刻於石碑上,費銀三百萬,方一百三十步,想使內容萬代流傳。
崔浩
後世研究魏史的專家,無不對崔浩被誅一事深加推究,以為此事件是魏朝上層統治階級內部“胡漢矛盾和鬥爭的結果”。
確實,崔浩掌權后,“齊整人倫,分明姓族”,提高了漢人高門的地位,從某種程度上抑制了鮮卑勛貴的跋扈。但是,從本質上講,崔浩的所有行動皆是服務於魏朝皇權統治,只是在後期因一直受世祖寵信而“得意忘形”,最終竟敢於和太子爭任官員,“校勝其上”,完全忘掉了道家“明哲保身”、“功成身退”的宗旨。雖有如許“閃失”,筆者認為,拓跋燾也不是一直深思熟慮地想殺掉作為“漢族”的崔浩。一向以來認為世祖殺崔浩是鮮卑貴族報復漢族的種族矛盾的爆發的看法是化簡為繁,小題大做。
世祖晚年,征伐四克,已經感覺自己就是萬能的天下大帝。加上多年酗酒成性,以及中年男人的性情喜怒無常,想殺誰就殺誰,想把誰族誅就把誰族誅,真是處於喪心病狂的狀態。崔浩倒霉,正撞上有人告他修國史“暴揚國惡”,一怒之下,魏太武帝便率意作出如此殘暴、令人髮指之舉。
神麚三年(430年),大宋皇帝劉義隆北伐,魏朝將士王慧龍、韓延之、安頡等人率軍頑強抵抗,反擊宋軍,宋軍無力抵抗,北魏先後攻克金墉、洛陽、虎牢、滑台等地。此為後魏南朝第二次大戰(第一次為423年魏明元帝拓跋嗣同南朝劉宋的大戰)。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南朝宋經過元嘉之治后,國力昌盛,使得宋文帝劉義隆幻想”封狼居胥“。於是在元嘉二十七年(450年)秋七月,宋文帝劉義隆下詔北伐。劉宋前期進展順利,奪取了濟州,進兵圍困滑台。但是到了十月,北魏拓跋燾準備反攻,先派猛將陸真突入重圍,安撫滑台守軍,隨後,一舉擊潰了王玄謨所部。拓跋燾進兵東平,迫使劉宋軍隊放棄了濟州。拓跋燾命令諸將,可以不顧堅城在後,兵分五路,大膽的向南長驅直入,縱深穿插:拓跋仁從洛陽出兵直趨壽春,長孫真直趨馬頭,拓跋建直趨鍾離,拓跋那直趨下邳,拓跋燾親自率中路軍出東平,攻向鄒山。在魯郡太守崔邪利投降之後,拓跋燾派遣使者到太牢祭祀了孔子。拓跋譚殲滅了胡崇之等人的三座大營,又在一夜之間擊潰了臧質的大軍。拓跋仁攻克了趙淮防守的懸瓠,擊破劉康祖所部,俘獲胡盛之、王羅漢等人。到了12月,拓跋燾抵達瓜步,拓跋仁抵達江西,拓跋那抵達廣陵。這幾路北魏遠征軍,幾乎是在同一天來到了長江的岸邊。除了一些堅固城池之外,北魏軍所經過的城邑,劉宋幾乎都望塵奔潰。投降北魏的人,更是不可勝數。迫使劉義隆向北魏求和。拓跋燾幾路遠征軍雖然都進兵至長江北岸,但魏軍還不具備渡江滅亡南朝的條件,並且北方人不習慣南方氣候,軍中士卒多染病。北魏聽聞盱眙有積粟,欲以為北歸之資,但在輔國將軍臧質、盱眙太守沈璞等人的抵抗下,攻城不克,損失慘重。北魏軍隊在大量的掠居民、焚廬舍之後,回到了魏國。
至此,拓跋燾實現了“飲馬長江”的志願,而劉義隆只落得了“倉皇北顧”。
拓跋燾晚年脾氣暴躁,誅戮過多,常常在殺完人之後後悔莫及。由於刑罰嚴酷,國內曾經幾度政治混亂。后又在中常侍宗愛的煽動下,逼死了景穆太子拓跋晃。正平二年二月初五日(452年3月11日),宗愛怕被太武帝誅殺,先下手為強弒殺太武帝。拓跋燾享年45歲,在位29年,葬於雲中金陵,廟號世祖,謚曰太武皇帝。
•改革官制
延和元年(432年)三月,改代尹為萬年尹,代縣縣令為萬年縣令。后又恢復原稱。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正月,侍中、中書監、宜都王穆壽,司徒、東郡公崔浩,侍中、廣平公張黎輔政,設置通事四人。又選擇曹良吏,在東宮辦公處理事務。正平元年(451年)七月,因為各曹官吏過多,裁減其員。
•政治聯姻
太武帝即位后,善於審時度勢。他在採取戰爭手段的同時,根據形勢,也力爭通過通使、貢賜、聯姻,緩和與敵對政權間的矛盾,建立友好關係。太武帝統治的30年間,北魏和柔然、劉宋、胡夏,北燕、北涼,互通使節,相互貢賜財物的事實不勝枚舉。相互聯姻,也不乏其例。如神麚元年(428年),太武帝把俘虜的夏國皇帝赫連昌迎至首都平城,不僅供奉豐厚,封爵為王,並將其妹始平公主嫁給赫連昌。在此之前,太武帝已納赫連昌的三個妹妹為妃,並立其一妹為皇后。延和二年(433年),太武帝派使臣冊封北涼君主沮渠牧犍為王,並將妹妹武威公主嫁給沮渠牧犍,納沮渠牧犍之妹興平公主為昭儀。延和三年(434年),太武帝以西海公主嫁柔然可汗吳提,並納其妹為夫人。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太武帝率軍伐宋,直抵瓜步。在勝利形勢下,他主動遣使求和、請婚。他以其孫示宋使曰:“吾遠來至此,非欲為功名,實欲繼好息民,永結緣援。宋若能以女妻此孫,我以女妻武陵王,自今匹馬不復南顧。”表示了他要通過聯姻,建立友好關係的願望。當然太武帝採用聯姻、通使、貢賜等手段的動機,並不是很純正的。
•發展生產
拓跋燾為了完成統一大業,能有效地使用戰爭和和平手段,足見對經濟,思想文化建設也很重視。他說:“財者,軍國之本”。他懂得物質財富是關係到戰爭勝負,政權存亡的大事。《魏書》記載:“世祖繼位,開拓四海,以五方之民各有其性,故倍其教不改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納其方貢以充倉廩,收其貨物以實庫藏,又於歲時取鳥獸之登於俎用者以牣膳府。“他根據其統治區民族眾多,生產方式不一等情況,堅持實行不改變各族人民傳統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政策。既重視漢族人民農業生產,也重視少數民族的畜牧射獵習慣。通過發展農牧業生產,徵收人民租調,接受各族朝貢和通過戰爭掠奪等手段來增加物質財富,保證軍國費用。
•獎勵農業
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採納高允“廣田積穀”的建議,下令“悉除田禁,以賦百姓”。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太武帝採納古弼建議,削減上谷苑囿之半為民田。太平真君末年,太子拓跋晃監國,推行有牛和無牛人戶換工種田做法,“墾田大為增闢”。農業隨著耕田數量擴大而大大增產。始光三年(426年),太武帝詔罷眾多的雜營戶隸屬郡縣,增迦納稅人戶。另外,太武帝屢下“宜寬租賦,與民休息”的詔令。太武帝還獎勵“勸農平賦”的守宰,嚴懲貪官污吏。以上做法,減輕了百姓負擔,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北魏前期,畜牧業在社會經濟中仍占重要地位。它是財富和戰馬的主要來源。畜牧業形勢好壞,不僅關係到財政形勢,並將直接影響到以騎兵為主力的軍隊的素質。因此,太武帝對畜牧業的發展是十分重視的。神麚二年(429年),打敗柔然、高車之後,太武帝“徙柔然、高車降附之民於漠南,東至濡源,西至五原、陰山,使其耕牧而收其貢賦。……自是魏之民間,馬牛羊其氈皮為之價賤。”神麚年間,“世祖之平統萬,定秦隴,以河西水草善,乃以為牧地。畜產滋息,馬至二百餘萬匹,橐駝將半之,牛羊則無數。”這些記載,反映了太武帝對畜牧業的重視,及當時畜牧業的繁榮狀況。
•節約開支
太武帝把節約開支,減少浪費也當作保證軍國贊用的重要措施。史載他“性清儉率素,服御飲膳,取給而已,不好珍麗,食不二味,所幸昭儀、貴人,衣不兼彩”。凡“賞賜,皆是死事勛績之家,親戚愛寵未曾橫有所及。”太武帝反對更竣京城,修飾宮殿,反對佛教,嚴懲貪官污吏,常常是從愛惜民力、物力著眼的。太武帝的一系列節約開支作法,無疑對保證軍國用費,減輕百姓負擔起到積極作用。
太武帝特別重視軍隊建設。蒙古大草原的游牧射獵生活,鍛煉了鮮卑人健壯的體魄,剽悍的性格和高超的騎射技藝。軍隊,特別是騎兵,是北魏克敵致勝的重要工具。太武帝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屢下詔令,申明紀律。他對戰爭中“盡忠竭節”,“蹈鋒履難”的將士,或陞官進爵,或賞賜以人口、牲畜及金銀、古玩、繒帛等物質;對違犯軍紀者,則給予嚴懲,雖親貴重臣,也不寬貸。如鮮卑貴族丘堆,明元帝時以軍功封侯,太武帝時封公。神麚元年(428年),他與司空奚斤奉命率軍追擊夏國皇帝赫連昌之弟赫連定時,當他聽到奚斤兵敗被俘消息,竟棄兵而走。太武帝下令將臨危脫逃的丘堆斬首。太平真君五年(444年),中山王拓跋辰、內都座大官薛辨、尚書奚眷等八將,“坐擊柔然後期,靳於都南”。尚書令劉潔,因矯詔改易討伐柔然諸將的會期,致“柔然遠遁,追之不及”,加之犯受賄等罪,太武帝下令“夷其三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扶風公元處真等八將,在鎮壓吳蓋起義的戰爭中,“盜沒軍資,所在擄掠,贓各千萬,井斬之”。太武帝很好地使用了其掌握賞罰之權,整肅了軍紀。
另外,太武帝本人,在戰爭中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的英勇精神,對激勵將士奮勇殺敵,保證戰鬥勝利也起了積極作用。如始光四年(427年),太武帝親率三萬輕騎,突擊夏國都城統萬。他與將士一道,頂著風沙,強忍饑渴,和夏軍惡戰於統萬城外。他曾因馬蹶而墜地,上馬後仍繼續戰鬥,速殺夏將十餘人。后又身中箭傷,但他仍然“奮擊不輟”。由於太武帝領導的軍隊紀律嚴明,在戰鬥中又能身先士卒,“是以人思效命,所向無前。”
•尊孔修文
太武帝在執政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要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不僅需要武功,而且需要“文教”,即通過宣揚禮、樂、法度來化民。他在神麚四年(431年),取得敗柔然,降高車、滅夏國的軍事勝利后,就提出安“偃武修文”。偃武,他做不到;修文,確實是重視起來了。他尊崇孔子,提倡儒學,大量吸收漢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參政,目的是要用儒家學說統治百姓的思想,利用漢族知識分子的知識和經驗治國安邦。
•太武滅佛
拓跋燾繼位之初,每引高德沙門,與共談論。但是佛教勢力發展過於迅猛,佛教徒人口增加,拓跋燾在軍事戰爭中日益感到人力的缺乏;另外佛教進入中原后也吸收了讖緯學說,搞一些神秘理論,妨害到了皇帝的權力。加之,拓跋燾所寵信的崔浩深通道教,在崔浩的詆毀下,拓跋燾漸漸疏遠佛教。在太延四年(438年),拓跋燾詔令五十歲以下沙門盡皆還俗,以從征役,解決翌年西伐北涼所需的人力問題,在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拓跋燾又下滅佛詔,指責沙門之徒,假西戎虛誕,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齊政化,布淳德於天下。規定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有私養沙門及師巫、金銀工巧之人在家者,限於二月十五日前遣送官拓跋,不得藏匿。過期不送,一經查實,沙門身死,主人門誅,以加強政治控制。而且在拓跋燾皇帝鎮壓蓋吳起義的同時,發現關中地區的佛寺內藏匿武器,拓跋燾懷疑僧侶與蓋吳相勾結,於是在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下詔滅佛。宣布佛教為邪教,在各地焚毀所有的佛像和佛經,沙門無少長悉坑之,禁止佛教的傳播。
經過拓跋燾的滅佛,北方地區佛教勢力一時陷於衰落,直到拓跋燾死後,繼位的文成帝拓跋濬頒布了復佛法詔,才得以復甦並發展。
關係 | 人物 | 備註 |
父親 | 明元帝拓跋嗣 | |
母親 | 明元密皇后杜氏 | |
皇后 | 赫連皇后 | |
賀皇后 | 生子拓跋晃,追封為皇后。 | |
妃嬪 | 左昭儀馮氏 | 北燕昭成帝馮弘之女,文明太后馮氏姑母。 |
左昭儀閭氏 | ||
右昭儀沮渠氏 | 北涼武宣王沮渠蒙遜之女。在北涼時封興平公主,延和二年(433年)嫁給太武帝。 | |
夫人郁久閭氏 | 柔然可汗吳提之妹。 | |
貴人赫連氏 | 赫連皇后妹妹。 | |
貴人赫連氏 | 赫連皇后妹妹。 | |
椒房越氏 | ||
椒房舒氏 | ||
椒房弗氏 | ||
椒房伏氏 | ||
兒子 | 景穆帝拓跋晃 | 母賀皇后。 |
晉王拓跋伏羅 | 母椒房越氏。 | |
東平王拓跋翰 | 母椒房舒氏。 | |
臨淮宣王拓跋譚 | 母椒房弗氏。 | |
廣陽簡王拓跋建 | 母椒房伏氏。 | |
南安隱王拓跋余 | 母左昭儀閭氏。 | |
拓跋小兒 | 母不詳,早卒。 | |
拓跋貓兒 | 母不詳,早卒。 | |
拓跋真 | 母不詳,早卒。 | |
拓跋虎頭 | 母不詳,早卒。 | |
拓跋龍頭 | 母不詳,早卒。 | |
女兒 | 南安公主 | |
上谷公主 | 嫁征東將軍、西平王乙瑰。 |
拓跋燾率騎兵抵達統萬城外。狂風大作,飛沙漫天,赫連昌借著風勢猛攻魏軍。拓跋燾一邊在逆風中率軍抵擋(他親自殺死了夏軍大將斛黎文),一邊派遣精銳騎兵從左右兩側繞到夏軍的後方,順風而擊,大敗夏軍。
在夏軍潰敗后,拓跋燾決定穿上夏國的軍服進入統萬城,一探虛實。拓跋齊勸阻無效。於是,拓跋燾、拓跋齊還有數名魏軍將士,換上了夏軍將士的服裝,跟隨著夏軍的潰兵,進入了統萬城。然而,有的潰兵曾看到過他們換衣服的場面。統萬城守軍在獲知這個消息后,關閉了所有的城門,防止混入的魏軍出城。拓跋燾、拓跋齊等數人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混入了夏國的皇宮,拿到了一些女人穿的裙子。到了晚上,他們把這些裙子互相系好,並把一端系在槊上,把槊卡在城垛上。趁著夜色,他們沿著這些裙子,順利的滑下了巍峨的統萬城城牆。
拓跋燾生性節儉,車馬衣服飲食,只要剛好夠用就行。他從不吃山珍海味,從不給他所寵幸的嬪妃們賞賜華麗的衣服。
赫連勃勃性情奢侈,在建造的夏國首都——統萬城時,城高十仞,其厚三十步,上廣十步,宮牆五仞。宮殿更是台榭高大,飛閣相連,雕鏤圖畫、綺綉、丹青。拓跋燾對左右的隨從們說:“像手掌一樣大的小破國家,竟然如此濫用民力!如果不滅亡,還有天理嗎?”
大臣們曾經請求拓跋燾增高京城的城牆並且修造皇宮,並說:“《易經》上說:‘王公設險,以守其國。’蕭何有曾經說:‘天子以四海為家,皇宮不夠壯麗不足以顯示皇帝的威嚴。’”但拓跋燾卻反駁道:“古人曾說過:‘在德不在險。’赫連氏蒸土築城卻仍然被我消滅了,難道是城牆不夠高的原因嗎?天下還未平定,正需要民力,建造宮室的事情,我是不做的。蕭何的話,說的不對。”
拓跋燾曾經熱衷於下棋。有一次,古弼入宮有事上奏,遇上太武帝和給事中劉樹下棋。古弼侍奉坐了很久,不能得到機會報告。於是起身,跑到在太武帝面前揪住劉樹的頭,拉下床來,用手打他的耳朵,用拳頭打他的背說:“朝廷不理事,實在是你的罪過!”太武帝變臉放下棋說:“不聽取奏事,是我的過錯,劉樹有什麼罪?你快饒了他!”古弼將事情詳細報告。太武帝驚異古弼的公正耿直,並沒有追究他的以下犯上之罪,並且同意了他的上奏,將土地賜給百姓。
事後,古弼醒悟道:“臣子在君主面前逞其心志,是有罪的。”於是,古弼前往公車門,取下帽子打起赤腳,彈劾自己請求治罪。太武帝派遣使者召見他。等他到達后,太武帝說:“你戴上帽子穿起鞋子。我聽說建築祭祀處所的時候,跛著腳而修築,端正帽子而敬神,神賜給他福祿。如此說來你有什麼罪過?從今以後,如果利於社稷,有益國家便於民眾,即使困頓倉促,你就儘管行事,不要有所顧慮。”
《魏書·卷四上·帝紀第四》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
《資治通鑒·卷一百二十六》
《魏書》:“世祖聰明雄斷,威豪傑立,藉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齣,周旋險夷。掃統萬,平秦隴,翦遼海,盪河源,南夷荷擔,北蠕削跡,廓定四表,混一戎華,其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業,光邁百王,豈非神睿經綸,事當命世?”
《宋書》:“佛狸篡偽,彌煽雄威,英圖武略,事駕前古,雖冒頓之鷙勇,檀石之驍強,亦不能及也。西吞河右,東舉龍碣,總括戎荒,地兼萬里。”
《北史》:“太武聰明雄斷,威靈傑立。藉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齣,周旋夷險。平秦、隴,掃統萬,翦遼海,盪河源。南夷荷擔,北蠕絕跡,廓定四表,混一華戎。其為武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業,光邁百王。豈非神睿經綸,事當命世。至於初則東儲不終,末乃釁成所忽,固本貽防,殆弗思乎。”
《晉五胡指掌》:“而太武雄才大略,威服四夷。”
虞世南:“太祖、太武,俱有異人之姿,故能闢土擒敵,窺覦江外。然善戰好殺,暴桀雄武,稟崆峒之氣焉。至於安忍誅殘,石季龍之儔也。”
拓跋珪:“成吾業者,必此子也。”
年代 | 電視劇 | 飾演者 |
2006年 | 《胡笳漢月》 | 唐國強 |
2006年 | 《北魏馮太后》 | 張鐵林 |
2013年 | 《花木蘭傳奇》 | 郭軍飾 |
2016年 | 《錦繡未央》 | 劉錫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