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

國家5A級景點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地處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為武漢市地標建築;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歷代屢加重修,現存建築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重建於1985年;因唐代詩人崔顥登樓所題《黃鶴樓》一詩而名揚四海。自古有“天下絕景”之美譽,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為“武漢三大名勝”,與湖南嶽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武漢十大景”之首、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天下江山第一樓"。

黃鶴樓主樓為四邊套八邊形體、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飛檐五層,攢尖樓頂,頂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圓柱支撐,樓上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樓外有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建築環繞,整樓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檐下四面懸掛匾額,正面懸書法家舒同題“黃鶴樓”三字金匾。

1987年11月28日,經全國評審委員會審定,中國建築業聯合會授予黃鶴樓首屆建築工程魯班獎。1991年,國家旅遊局授予武漢市黃鶴樓公園“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稱號。2007年,武漢市黃鶴樓公園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08年9月,武漢市黃鶴樓公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和建設部公布為國家重點公園。

歷史沿革


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吳大帝孫權修築夏口城,於城西南角黃鵠磯建軍事樓一座,用於瞭望守戍,即黃鶴樓。
黃鶴樓
黃鶴樓
南朝宋大明六年(462年),文學家鮑照首作《登黃鵠磯》詩於黃鶴樓;泰始五年(469年),祖沖之撰成志怪小說《述異記》講述有江陵人荀環在黃鶴樓遇見仙人駕鶴並與之交談的故事,為黃鶴樓稱謂最早出現的文字記載。
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史學家蕭子顯撰《南齊書》稱黃鶴樓神話中駕鶴仙人為王子安,使黃鶴樓更具現實色彩。
唐代樓制
唐開元十一年(723年),詩人崔顥作《黃鶴樓》七律詩,黃鶴樓因此又有“崔氏樓”之稱。
唐永泰元年(765年),文學家閻伯理撰《黃鶴樓記》,涉及黃鶴樓的傳說、地勢形制、當時人物活動及感想諸方面;記中指出黃鶴樓神話傳說中的仙人為費禕,形成與《南齊書》中稱仙人為王子安不同的說法,進一步發展完善了黃鶴樓傳說。
唐寶曆二年(826年),鄂州刺史、武昌軍節度使、鄂岳沔蘄黃觀察史牛僧孺對鄂州(今武漢市武昌區)城垣進行大規模改造,黃鶴樓與城垣分離,成為獨立的景觀建築,后樓毀改建為白雲閣。
宋代樓制
北宋元祐年間(1086年~1094年),鄂州知州方澤重建黃鶴樓。
南宋初年,黃鶴樓傾圮,實體故址不存。
元至正三年(1343年),威順王寬徹普化太子修建勝像寶塔,為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黃鶴樓實體仍不存。
明代樓制
明洪武四年(1371年),江夏侯周德興大規模擴建武昌府城,重修黃鶴樓。
明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黃鶴樓年久傾圯,都御史吳琛重修之。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黃鶴樓毀於大火。
明隆慶五年(1571年),都御使劉愨重建黃鶴樓。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起義軍大西政權領袖張獻忠所部敗退武昌,明平賊將軍左良玉率兵入城與之激戰,黃鶴樓毀於兵火。
清代樓制
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御史上官鉉重修黃鶴樓。
清康熙三年(1664年),黃鶴樓毀於大火,湖廣總督張長庚、巡撫劉兆騏重建黃鶴樓。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湖廣總督蔡毓榮補葺黃鶴樓。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黃鶴樓遭雷擊起火,部分損毀,后整體傾圮。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湖廣總督喻成龍、巡撫劉殿衡重建黃鶴樓。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湖廣總督滿丕,巡撫張連登小修黃鶴樓。
清乾隆元年(1736年),湖廣總督史貽直重修黃鶴樓。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帝為黃鶴樓題“江漢仙蹤”四字橫匾,后又御制“百歲壽民吳國瑞四世一堂”的詩碑置於黃鶴樓中。
清嘉慶元年(1796年),湖廣總督馬慧裕全面整修黃鶴樓,增加石礎四十餘件,中間貫以鐵索,改變了黃鶴樓自始建以來的純木結構。
清咸豐六年十二月(1856年),太平天國起義軍為保衛武昌城與清軍激戰,黃鶴樓毀於戰火。
黃鶴樓古圖
黃鶴樓古圖
清代最後一座黃鶴樓
清同治七年(1868年),湖廣總督官文、李瀚章,巡撫郭伯蔭重建黃鶴樓。
清光緒十年(1884年),黃鶴樓毀於大火,僅余攢尖銅頂一座。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湖廣總督張之洞首次提出用鐵質材料重建黃鶴樓。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湖北巡撫端方在黃鶴樓故址附近修建有兩層西式紅色洋樓,稱“警鐘樓”。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湖北軍學界籌資於蛇山建風度樓和抱冰堂,張之洞題寫“奧略樓”三字作為樓匾。
民國八年(1919年),湖北督軍兼民政長王占元欲重修黃鶴樓,后因兵變等原因取消。
民國十一年(1922年)四月,武漢紳商動議重建黃鶴樓,但未獲北洋政府回復。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湖北省主席夏斗寅欲籌資重建黃鶴樓,后因水災等原因取消。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武漢抗日群眾團體在清理傾圮的岳王廟時,從瓦礫中發現鐫刻有岳飛半身遺像和四言像贊詩的青石碑,並為此於黃鶴樓故址附近建立岳武穆遺像亭。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湖北省主席萬耀煌“欲重修黃鶴樓,因時局有變取消。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四月九日,武昌市政府決定募集資金重修黃鶴樓、抱冰堂等文化古迹,制訂有籌募款辦法,后因不明原因取消。
1956年7月27日,武漢市人民委員會批准成立武漢市黃鶴樓重建委員會。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佔用黃鶴樓故址。
1975年12月27日,根據武漢市革委會文化局提交的《關於重建黃鶴樓選址的意見》,中共武漢市委決定將黃鶴樓按清代同治年間樓式重建。
1976年6月3日,中共武漢市委批准成立武漢市黃鶴樓籌建領導小組,下設武漢市革委會重建黃鶴樓籌建辦公室。
1980年6月20日,湖北省計劃委員會正式批複《重建黃鶴樓計劃任務書》。
1981年初,湖北省計劃委員會通知黃鶴樓工程停建。同年4月4日,重建黃鶴樓辦公室向武漢市人民政府呈交《關於完成重建黃鶴樓開工前準備工作的報告》,黃鶴樓重建工程正式啟動。
1981年10月22日,黃鶴樓重建工程正式於故址千米外的蛇山山頂破土動工。
1984年5月,武漢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黃鶴樓公園,同時籌組隸屬於武漢市園林局的黃鶴樓公園管理處。
1985年2月7日,黃鶴樓公園管理處正式成立。
1985年6月,黃鶴樓重建正式落成;同年11月,黃鶴樓正式對外開放。
1989年5月,武漢市人民政府為重建黃鶴樓工程立紀功碑一座於公園內。
2018年2月20日,黃鶴樓公園管理處啟動景觀改造工程,補修黃鶴樓。

建設背景


建築格局

黃鶴樓主樓為四邊套八邊形體、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從第一層開始,整體建築以向上收縮為主,增強了建築牢固穩定性;樓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飛檐五層,攢尖樓頂,頂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圓柱支撐,樓上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樓外有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建築環繞,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主要景觀

1985年落成的黃鶴樓比舊樓更壯觀。這是因為飛架大江的長江大橋就橫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則是這24層的晴川飯店。這一組建築,交相輝映,使江城武漢大為增色。黃鶴樓的建築特色,是各層大小屋頂,交錯重疊,翹角飛舉,彷彿是展翅欲飛的鶴翼。樓層內外繪有仙鶴為主體,雲紋、花草、龍鳳為陪襯的圖案。
一樓
一樓為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10餘米,正面壁上為一幅巨大的“白雲黃鶴”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7米的楹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
二樓
二樓大廳正面牆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理撰寫的《黃鶴樓記》,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為兩幅壁畫一幅是“孫權築城”,形象地說明黃鶴樓和武昌城相繼誕生的歷史;另一幅是“周瑜設宴”,反映三國名人去黃鶴樓的活動。
黃鶴樓冬季
黃鶴樓冬季
三樓
三樓大廳的壁畫為唐宋名人的“繡像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三樓大廳的壁畫為唐宋名人的“繡像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陸遊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四樓大廳用屏風分割成幾個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供遊客欣賞、選購。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黃鶴樓的形制自創建以來,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顯得高古雄渾,極富個性。與岳陽樓、滕王閣相比,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這些數字透露出古建築文化中數目的象徵和倫理表意功能。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於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四樓
四樓大廳用屏風分割成幾個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供遊客欣賞、選購。
五樓
五樓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陳列。

文化活動


名稱由來

關於黃鶴樓的得名,有“因山”、“因仙”兩種說法。
因仙說:分兩種。一說是曾有仙人駕鶴經此,遂因此得名。一說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樓的牆上畫了一隻會跳舞的黃鶴,店家生意因此大為興隆;十年後道士重來,用笛聲招下黃鶴,乘鶴飛去,辛氏遂出資建樓,稱黃鶴樓。
因山說:歷代考證認為,黃鶴樓的名字是因為它建在黃鵠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鵠”與“鶴”二字一音之轉,互為通用,故名為“黃鶴樓”。

相關詩詞

黃鶴樓吸引了歷代眾多文學家、詩人等登樓題詩作文,僅舊志中收錄的詩文就多達近400多篇(首),對於常見的詩詞舉例如下表:
時間作者作品
唐代崔顥《黃鶴樓》
閻伯理《黃鶴樓記》
王維《送康太守》
李白
《望黃鶴樓》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南宋游儀《登黃鶴樓》
岳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清代胡鳳丹《黃鵠山志》
現代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

軼聞傳說

從前有位姓辛的人,賣酒為業。有一天,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的道士(即純陽帝君呂洞賓祖師),神色從容地問辛氏:“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氏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過了半年,辛氏並不因為道士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他喝酒。有一天道士告訴辛氏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於是從籃子里拿出橘子皮,畫了一隻鶴在牆上,因為橘皮是黃色的,所畫鶴也呈黃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牆上的黃鶴便會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裡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過了十年多,辛氏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道士又飄然來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謝說,我願意供養您,滿足您的一切需求。道士笑著回答說:我哪裡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朵朵白雲自空而下,畫上的黃鶴隨著白雲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著白雲飛上天去了,辛氏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道士,便用十年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後來便稱為“黃鶴樓”。
崔顥在登黃鶴樓時寫下了飽含自己懷才不遇、濃濃鄉愁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鶴踏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詩讓後來登上黃鶴樓的李白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顆題詩在上頭”。

景區評價


黃鶴樓 2張
黃鶴樓
黃鶴樓是古典與現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築的精品。它處在山川靈氣動蕩吐納的交點,正好迎合中華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風民俗、親近自然的空間意識、崇尚宇宙的哲學觀念。登黃鶴樓,不僅僅獲得愉快,更能使心靈與宇宙意象互滲互融,從而使心靈凈化。這大約就是黃鶴樓美的魅力經風雨而不衰,與日月共長存原因之所在。與滕王閣岳陽樓並列江南三大名樓。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蛇山西山坡特1號

交通線路

乘坐武漢電車1路、電車4路,公交10路、61路、64路、108路、401路、402路到黃鶴樓站下車即可到達。
乘坐411路、413路、507路、519路、537路、542路、554路、561路、571路、584路、607路、608路、609路、706路、710路、905路到閱馬場站下車即可到達。
開放時間
8:00開門售票,17:00停止售票。

門票價格

黃鶴樓全票:70元/人
黃鶴樓半票:35元/人
黃鶴樓年票:60元/人(限武漢市民)
大武漢旅遊卡:一年內無限次免費(五一、十一除外)

疫情影響

2020年6月1日,武漢地標、國家5A級景區黃鶴樓6月1日起恢復常態開放。屆時,黃鶴樓主樓內部以及周邊展館將面向遊客重新開放。黃鶴樓主樓瞬時接待量將不超過300人次,公園日接待量不超過5400人次。園內展館也將採取措施限制入館人數。

夜間遊覽

2020年9月27日,黃鶴樓官方宣布,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假期,國家5A級景區、武漢地標黃鶴樓將開放夜間遊覽。這是黃鶴樓1985年重建落成以來首次開放夜間遊覽。開放夜間遊覽期間,黃鶴樓將上演大型實景光影秀《夜上黃鶴樓》。遊客既可深入體驗黃鶴樓文化,在多個場景中拍照“打卡”,也可登樓賞月或縱覽長江燈光秀,從全新的視角體驗“大江、大湖、大武漢”的雄奇雋美。

獲得榮譽


1987年11月28日,經全國評審委員會審定,中國建築業聯合會授予黃鶴樓首屆建築工程魯班獎。
1991年,國家旅遊局授予武漢市黃鶴樓公園“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稱號。
2007年,武漢市黃鶴樓公園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008年9月,武漢市黃鶴樓公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和建設部公布為國家重點公園。
2011年5月,黃鶴樓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1年3月8日,被評為“武漢十大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