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海

中國廣告教育研究會副會長

張金海的學術成績斐然,他創立的武漢大學廣告學專業在10年後的今天已經佔據領先地位,而他也被中國廣告學界、廣告教育界尊稱為“珞珈廣告學派的開創者”。他領導的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也被列為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006年,他主持撰寫的研究報告《中國廣告產業將走向何方?》引發了廣告行業乃至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中國廣告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他把所有的探索結晶成論著,而後升華成益於實踐的學問。他無愧為靜默耕耘的廣告學人。

基本信息


張金海
張金海
姓名:張金海
任教專業:文學-新聞傳播學
在職情況:在
性別:男
所在院系: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學科及研究方向:傳播學、廣告學、媒介經營與管理

本人簡介


張金海
張金海
張金海,湖北省石首市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81年武漢大學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集中從事廣告學與媒介研究,系武漢大學廣告學與媒介經營管理研究兩個博士點的學科帶頭人。現任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主任,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廣告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十大優秀廣告學人。1981年武漢大學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
在廣告學領域,主要從事廣告理論以及廣告傳播的運作與管理研究。主持承擔國家“九五”社科規劃項目“廣告規範化研究”,教育部“九五”社科基金項目“廣告傳播的運作與管理研究”。所著《20世紀廣告傳播理論研究》,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研究廣告傳播理論的專著,代表國內廣告研究的一流水平。歷任全國廣告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十大優秀廣告學人。
在媒體研究領域,著重從事媒介經濟與媒介經營管理研究,系武漢大學教育部“211工程”項目“現代傳媒與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研究”主要負責人,國家“985”創新基地項目“新聞傳播與媒介化社會”第二主持人,並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傳媒集團化發展與集團經營問題研究”,是中國知名媒介研究專家。

主講課程


《當代廣告傳播理論發展研究》(博士研究生)、《當代傳媒發展研究》(博士研究生)、《廣告傳播理論研究》(碩士研究生)、《廣告傳播的運作與管理研究》(碩士研究生)、《現代傳媒研究》(碩士研究生)

主要成就


張金海
張金海
主要著述有:《20世紀廣告傳播理論研究》,《整合——集團化背景下的報業廣告經營》,《中國傳媒產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廣告經營與管理》(國家“十五”規劃教材),《廣告經營學》,《世界經典廣告案例評析》,《廣告學概論》,《廣告學教程》,《廣告策劃與創意》,主編《珞珈廣告學叢書》(十種),主編高等學校廣告學系列教材(二十種)等。
主要研究課題:廣告規範化研究(國家“九五”社科規劃項目),廣告傳播的運作與管理研究(教育部“九五”社科基金項目),傳媒經營管理研究(教育部“211工程”項目),傳媒經濟與傳媒產業研究(國家“985”創新基地項目),中國傳媒集團化發展與集團經營問題研究(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媒集團經營管理與發展戰略研究(湖北日報報業集團委託項目),《楚天都市報》發展戰略研究(湖北日報報業集團委託項目),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廣告學概論》等。學術論文100餘篇。所著《20世紀廣告傳播理論研究》獲得湖北省新聞論著一等獎(2004年),武漢大學第十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05年)。

學術報告


“功夫做到了,數字也就出來了”--張金海教給學生這個道理的同時,也給了自己機會。問及張金海2006年最為觸動的事情,就是那滿滿26頁紙上的“功夫”《中國廣告產業將走向何方?--中國廣告產業現狀與發展模式研究報告》。提及這份撼動整個廣告行業,甚至令政府部門刮目相看的研究報告,張金海百感交集。他說,自己一直希望能夠做出這樣一份報告,對整個行業能有所指導。
報告涉及了美國、日本、韓國、台灣、香港等6個國家及地區,在結合了大量資料的同時,綜觀各地區各歷史時期的發展,分角度詳細介紹了本區域下廣告行業成功發展的經驗:一、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自由競爭背景下的獨立產業發展模式”;二、以日、韓為代表的“國家政策與行業標準雙重維護下的媒介、企業共生型發展模式”;三、以中國台港地區為代表的“自由開放背景下外資全面控局的產業發展模式”。
為了保證報告的質量,張金海說,國外方面的資料搜集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自己為此抽調了整個科研組的骨幹力量4個博士11個碩士,以區域性為單位,分成歐美、港台、日韓3個組,分別有針對性地進行資料整理工作。為了保證資料的一手性,介入了使館的力量,在韓國、日本資料方面,往往需要聯繫使館方面,通過幾方面的溝通,在得到確認允許以後,才能拿到國際公司網站後台密碼,從中得到最準確最真實的資料。
張金海對資料的要求方面是非常嚴格的,甚至幾盡苛求,非一手資料不要,非一線資料不取,非最新數據不理。因為這樣的控制,可使報告更加精準到位,一手資料的嚴密和準確是後期分析總述的基礎。張金海說一個學者的態度就要求自己老老實實地在幕後做研究,而這研究,必須要經歷辛苦的資料開採過程,資料越豐富、越準確,你的研究空間就越大越深入。報告在結合各項數據、報表的基礎上,以詳細的數字,站在歷史的高度上分析了各時期中國廣告業的走勢,通過借鑒和歸納總結,對中國的廣告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提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真知灼見:走媒介、企業和廣告業共生型發展之路。只有如此,才能迅速實現中國廣告產業的升級,提升民族廣告業的市場競爭力。
張金海的學生對《現代廣告》說,他們配合的更多的是國外資料的整理和收集工作,因為中國的資料方面,內容龐雜,時間戰線較長,在較短的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從零做起,而如今能夠出現的精彩內容,更多的是緣於老師這些年的積累。在與老師一起匯總他這些年研究的基礎上,加以分析,加以總結,梳理成文。
一個碩士生告訴《現代廣告》,所看到的26頁除去前幾頁各國的分析外,凡涉及國內的數據、表格內容,多半來源於老師辦公桌旁比桌子還高的專業期刊、雜誌,最早的應該在1980年。
張金海2006年有影響的學術論點還有廣告監管體系的合理性建構、推進廣告學科的學科升級、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等。

事實求是


張金海
張金海
他自己並不是不贊成學人在更多領域的發展,但是他認為作為一個學人的研究建構基礎是研究基礎理論的架構,產業的發展,這是他的人生主題。
在2006年的45篇專業論著中篇篇都談到了中國的廣告趨勢,張金海說,作為一個學者,可以研究全球理論,而作為一個中國的學者,在廣告產業與國外確實存在著巨大差異的今天,一個好的學者需要做的是如何將國外的理論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來指導現在的國內廣告學的建設。一個好的學者需要國家意識、民族意識,無論自己在何處任教執教,衡量自己的研究論題始終是兩個基本點,一個是良心學者,需要對你研究的縝密性負責,就好像找到一手資料一樣,另一個是國籍學者,無論研究再大的方向,再國際的學問,也是對於本土文化本土產業的一個發展。

相關詞條


周志強丁邦清陳念端賀超兵顧群樊旭文余也魯張勇高峻

參考資料


張金海的教學評價:http://www.pinglaoshi.com/teacherId117028
浙江在線 http://www.zjol.com.cn/05culture/system/2006/04/25/0065894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