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太安鎮的結果 展開

太安鎮

重慶市潼南區下轄鎮

太安鎮,隸屬於重慶市潼南區,地處潼南區西南部,東接柏梓鎮,南鄰梓潼街道,西與永勝鎮相連,北與塘壩鎮接壤,距潼南區人民政府駐地15千米,區域總面積60.81平方千米。

周時,太安鎮境域屬巴國;1993年12月,由太安鄉和前進鄉合併成立太安鎮。截至2018年末,太安鎮戶籍人口為36797人。截至2020年6月,太安鎮下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正街63號。

歷史沿革


太安鎮
太安鎮
周時,屬巴國。
西漢時,屬鍵為縣。
北周時,屬安居郡柔剛縣。
明朝時期,屬遂寧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潼南區泰安里。
1950年6月,改建太安鄉。
1951年1月,屬第六區。
1956年1月,屬塘壩區。
1958年9月,太安鄉改為太安公社。
1983年12月,太安公社改為太安鄉。
1993年12月,太安鄉和前進鄉合併成立太安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太安鎮地處潼南區西南部,東接田家鎮,北鄰梓潼街道,西與柏梓鎮相連,南與塘壩鎮接壤,距潼南區人民政府駐地15千米,區域總面積60.8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太安鎮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地形分為平地、丘陵,以丘陵為主;主要山脈有青崗山、羅家寨,境內最高點位於頭灘村,海拔350米;最低點位於黑灣村,海拔230米。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太安鎮
太安鎮
太安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7℃,極端最高氣溫42℃(2006年8月16日);生長期年平均365天,無霜期年平均341天,最長達346天,最短為33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29.8小時,年總輻射77.4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990.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18天,最多達136天(1998年),最少為86天(2006年);最大雨量1358.6毫米(1981年),最少雨量938.4毫米(2006年)。

水資源

太安鎮境內河道屬瓊江流域;境內最大的河流瓊江河,流經境內社區、頭灘村、塔溝村、罐壩村、魚濺村、銅鼓村、灘石村,長13千米,流域面積2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6.8立方米/秒。

礦產資源

太安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天然氣、石油等,其中石油儲量12萬噸。

土地資源

2011年,太安鎮有耕地面積3.6萬畝,人均0.9畝;可利用草地面積0.3萬畝,林地面積2.6萬畝。

自然災害

太安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風災、洪澇、寒凍以及蟲災、冰雹、山體滑坡等;暴雨災害主要發生在5—6月,風災主要發生在4—9月;伏旱主要發生在6月下旬—9月上旬,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6年7—9月,造成1.2萬畝糧食經濟作物受災,糧食減產約200噸。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太安鎮下轄太安1個社區,頭灘、塔溝、罐壩、魚濺、銅鼓、灘石、韋家、太平、蛇形、黑灣、三幢、河邊12個行政村;下設28個居民小組、8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太安鎮下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太安鎮社區、韋家社區、頭灘村、塔溝村、罐壩村、魚濺村、銅鼓村、灘石村、太平村、蛇形村、黑灣村、三幢村、河邊村,鎮人民政府駐正街63號。
名稱代碼城鄉分類
太安社區~001鎮中心區
韋家社區~002主城區
頭灘村~201鎮鄉結合區
塔溝村~202鎮鄉結合區
罐壩村~203鎮中心區
漁濺村~204鎮中心區
銅鼓村~205村莊
灘石村~206鎮鄉結合區
太平村~208村莊
蛇形村~209村莊
黑灣村~210村莊
三幢村~211村莊
河邊村~212村莊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太安鎮總人口39540人,城鎮化率40%;另有流動人口1853人。總人口中,男性21747人,佔55%;女性17793人,佔45%;14歲以下7361人,佔19.3%;15—64歲23328人,佔59%;65歲以上8851人,佔21.5%;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太安鎮人口出生率7.9‰,人口死亡率3.8‰,人口自然增長率4.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51人。
2017年末,太安鎮常住人口為26060人。
截至2018年末,太安鎮戶籍人口為3679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太安鎮財政總收入952萬元,比2010年增長36%。2011年,太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931元。
2018年,太安鎮有工業企業37個,其中規模以上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個。2018年,太安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增加值)6.24億元,同比增加6.9%,其中第一產業2.46億元,同比增加3.5%;第二產業1.92億元,同比增加9.5%;第三產業1.86億元,同比增加7.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同比增加9.5%。201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704元,同比增長9%。

第一產業

2011年,太安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0億元,比2010年增長16%,農業增加值0.8億元。太安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太安鎮生產糧食1.8萬噸,其中水稻1.7萬噸,小麥0.5萬噸。太安鎮主要經濟作物有玉米、黃豆、花生、油菜等。2011年,太安鎮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8萬畝,產量120噸;蔬菜種植面積3.8萬畝,產量7.5萬噸。太安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為主。2011年,太安鎮生豬飼養量10萬頭,年末存欄2萬頭;牛飼養量100頭,年末存欄90頭。2011年,太安鎮水果種植面積0.6萬畝,產量2.4噸,主要品種有紅橘和葡萄、枇杷、柚子、桃、李子。太安鎮漁業以養殖草魚、花鰱、白鰱、鯉魚、鯽魚為主,淡水面積6平方千米。2011年,太安鎮魚塘養殖面積20公頃,產量1.5萬噸。

第二產業

太安鎮初步形成了以林業加工、電子製造、蠶絲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太安鎮實現工業總產值為4.3億元,比2010年增長26%,工業增加值2.1億元,占生產總值的30.5%。2011年,太安鎮有規模以上企業3家,職工225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4億元,比2010年增長25%。

第三產業

2011年末,太安鎮有商業網點385個,職工958人。2011年,太安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2億元,比2010年增長1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3億元,比2010年增長24%。
2011年,太安鎮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2億元,比2010年增長20%;年末,有2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各類存款餘額為3.6億元,比2010年增長20.2%;各項貸款餘額1.3億元,比2010年增長20.1%。

文化


地名由來
太安鎮因取“太平、安康”之意而得名。

交通


太安鎮有省道205線過境,境內長19千米;國道246線(原省道205線)穿境而過。2011年末,太安鎮有縣鄉級公路2條,總長34千米。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太安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1010人,專任教師16人;小學5所,在校生1230人,專任教師5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760人,專任教師52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太安鎮主要學校有太安中學。2011年,太安鎮教育經費達362.3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02.2萬元。

科技

2011年末,太安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4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6人,經營管理人才29人,技能人才32人,農村實用人才46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太安鎮文化服務站1個,建築面積375.8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藏書3000冊;各類文化藝術團體3個。2011年末,太安鎮有體育場地6處,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籃球賽、拔河賽、跳繩比賽;90.2%的城市社區和80.3%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6%;有廣播喇叭20隻,入戶率100%,通響率100%。2011年末,太安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534戶,有線電視入網率6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太安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44張;專業衛生人員60人。2011年,太安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萬人次,住院手術653台次,出院病人0.3萬人次。太安鎮重點醫院有太安衛生院。2011年,太安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32.6/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6.3%,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6.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5萬人,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3.2/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太安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83戶,人數115人,支出20.1萬元,比2010年增長10.5%,月人均145元,比2010年增長16.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25戶,人數1063人,支出108.5萬元,月人均85元,比2010年增長16.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6人,支出22萬元,比2010年增長10.6%;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48人,支出42.6萬元,比2010年增長12.5%;農村醫療救助26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32人次,共支出112萬元,比2010年增長12.3%;農村臨時救濟2631人次,支出132萬元,比2010年增長16.3%;有養老院2家,床位84張。2011年末,太安鎮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35755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35755人;城鄉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證人數1178人,其中城鎮居民115人,農村居民1063人。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太安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45千米,投遞點12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8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5萬筆,業務收入300萬元;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用戶比2010年提高0.2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21032戶。
給排水
2011年末,太安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3.6千米,生產能力500噸/日;排水管道26.3千米,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12噸。
供電
2011年末,太安鎮有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有主變壓器3台,總容量20萬伏安。2011年,太安鎮售電量累計完成5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6%,供電可靠率99.9%。
燃氣
2011年末,太安鎮有天然氣管線3.8千米,供氣站1個,居民用戶468戶,燃氣普及率為87%,月天然氣(煤氣)平均用量24253立方米。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太安鎮公共綠地面積有14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26%,人均綠地0.03平方米。

城鎮建設

一是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6年全縣地區內生產總值達到63.6億元,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達到1.69億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0.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2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8834元和3199元。全縣產業結構得到了較好調整,在一產業的結構調整上,糧豬型二元結構得到改變,無公害蔬菜和特色農、林、牧、漁業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綜合開發成為農業結構調整的帶動力量,蔬菜、糧油、生豬、筍竹四大農業主導產業基本形成,特別是無公害蔬菜實現規模化發展,已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7萬畝,蔬菜複種面積達45萬畝,被評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蔬菜)優秀生產示範縣。在二產業的結構變化上,規模以上企業逐步成為工業經濟的主導力量,化工、農副產品加工、機械製造業逐步成為主導產業,30戶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總產值凈增9.3億元。在三產業的結構變化上,現代營銷方式和新型商業業態不斷湧現,以文化、餐飲、服裝和小商品為主的特色街日趨繁榮,以綜合市場、特色市場、特色街為主的市場流通體系不斷完善,以革命傳統教育與歷史建築藝術、石刻藝術與宗教文化、現代農業與生態觀光為主的旅遊資源得到逐步開發。全縣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25.4:30.8:43.8,不僅使二三產業比重提高了6.2個百分點,而且實現了二產超一產,形成了“三二一”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全縣經濟發展逐步步入到既重經濟體量、又重結構變化,既有發展速度、又有運行質量的軌道。
二是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強力推進“工業強縣”戰略,重慶潼南工業園區、江北化工產業發展區逐步形成企業集群。2006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43.1億元,同比增長28%;實現工業增加值13.7億元,同比增長24%,拉動地區內生產總值1.5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1.5%,比去年提高了3.4個百分點,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凸顯。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到4.5億元,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48.4%。萬利來化工等4戶企業實現產值過億元。以簡氏紙業、康河食品、三鑫林業、盈裕絲綢等為龍頭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推進,5家農產品加工企業成為市級龍頭企業。
三是城鎮面貌煥然一新。縣城東下北移戰略得到了實施,“一江兩岸三大片”建設有序推進,縣城區面積擴大5平方公里,達到13平方公里,改變了舊城“七十(其實)一條街”的面貌。全縣城鎮化率達到29.3%,城市規劃區面積達到128平方公里,城市建設規劃實現全覆蓋。城市多維配套功能正在逐步完善,縣城生活垃圾處理場動工建設,完成了奮進廣場、三角廣場、濱江公園、二水廠、潼南一中等一批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管理得到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大,“愛我潼城,潔凈家園”活動深入開展,城市燈飾工程堅持實施,城市綠化度、美化度和亮化度不斷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正在逐步改善。潼南這座正在建設中的山水園林相輝映、舊城提升與新城拓展相匹配的中等城市,行將展示出新的英姿和獨特魅力。

相關工作

為認真貫徹落實縣委十一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太安鎮黨委、政府召開幹部職工會,研究制定太安鎮貫徹落實措施,全力做好各項工程的落實工作。進一步做好人行便道項目的落實工作,做好公路沿線各村的建設規劃、宣傳發動和組織實施工作;搞好罐壩村、魚濺村的土地綜合整治工程;認真做好速生豐產林項目的實施工作;紮實抓好魚濺村整村扶貧推進項目;翰霏十萬頭生豬乾式環保養殖項目,已初步完成租地、征地、拆遷、平整土地等工作,將積極協調幫助其修建廠房;充分發動,精心組織,實施罐壩村新農村建設工程,狠抓人飲工程、風貌民居集中建設、沼氣一池三改等工作;做好罐壩村蔬菜交易中心的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