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體校
業餘體校
業餘體校,是我國業餘體育訓練的主要形式 ,也是我國高水平體育運動員的主要來源。學校業餘體育訓練在我國仍然屬於政府行為。為培養競技運動後備人才,我國的業餘訓練有分屬體育和教育部門的兩套組織系統。儘管兩者的訓練目標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是在物質條件、時間等方面則有相當差別。
新中國較為正規的青少年業餘訓練發端於自1955年原國家體委在北京、天津、上海試辦的3所青少年業餘體育訓練學校。而規模化的訓練制度建立則開始於1956年,其標誌為原國家體委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體委建立青少年業餘體校時頒布的《青年業餘體育學校章程(草案)》、《少年
![少體校訓練](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b/m1be25f8fa2f4a54b7cd451efda6eeb0a.jpg)
少體校訓練
余體育訓練的新里程。同時,我國教育系統的業餘體育訓練作為相對應的訓練力量也逐漸開始發展。
我國青少年業餘體育訓練經過50來年的發展,由單一的少年兒童業餘體校發展到多種業餘體育訓練形式並存,包括各類業餘體校、傳統體育項目學校和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以及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試點高校。這幾種形式構成了我國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的主體。
![業餘體校](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3/mb3f78408ae7c6e7aaa34b020bad476c8.jpg)
業餘體校
![少體校訓練](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6/me654c9cd40780b092be47f9820b1c1c4.jpg)
少體校訓練
![少體校訓練](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5/m15ad3e4826315e69bf744c74076a055c.jpg)
少體校訓練
![少體校訓練](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4/md46607b7a9f5041b01b417d2639ebe1a.jpg)
少體校訓練
由教育和體育部門共同創辦的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其目的是 : “在全面貫徹黨 的教育方針的基礎上 ,使體育工作面向全體學生 ,開展經常的群體性體育活動 ,增強學生體質 ,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為我國各級優秀運動隊和體育院校輸送大批的後備人才 ,為振興和發展我體育事業作貢獻”。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建立 ,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的訓練與學習的矛盾。但是 ,傳統項目學校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如由於被命名的體育傳統學校絕對數偏多 ,各方 面的投入條件受限 ;對傳統校的評估重點不突出 ,余體育訓練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仍處於一種鬆散及自由發展狀態 ,縱橫關係不協調 ,條塊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繫和必要的溝通 ;業餘體育訓練缺乏制度化和持久化 ,社會參與業餘體育訓練因沒有正確的政策和法規引導 ,使業餘體育訓練社會化進程出現“一陣風”現象。
![少體校訓練](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9/md9f05a3528291bc852b4f9d2ac064793.jpg)
少體校訓練
率。基於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某些不足,國家教委於1988年決定建立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在一些重點高等院校中試辦高水平運動隊。其目標為“使受訓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體育專業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為高等院校輸送有體育特長的新生,為國家建設培養勞動後備力量”。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的建立,應該說是學校業餘體育訓練形式的一大進步,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由於同樣的原因,體育後備人才度點學校的發展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少體校訓練](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7/ma7ab151d4af4ae8adc5413edbae4ba76.jpg)
少體校訓練
![少體校訓練](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7/m1704c4fd357afd49f854812dfeae2217.jpg)
少體校訓練
![少體校訓練](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a/m4abcc9676282b12bfea43c73f2334ab9.jpg)
少體校訓練
![少體校訓練](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1/m51d754aad111c2aa3b448d72fdbf2b12.jpg)
少體校訓練
幾十年來,基於學習前蘇聯而創立的以業餘體校為主體的業餘訓練體系,為 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仍是提供優秀競技後備人才的主渠道。但以體校為主體的業餘訓練體系也暴露出自身的缺陷,文化學習與訓練的矛盾長期無法得以有效解決。針對解決這一矛盾而恢復和創立的傳統項目學校、試點學校等學校系統的課餘訓練體系, 80年代以來,雖規模發展迅速,但由於技術力量及投入的有限性,對競技體育的實際貢獻並不理想。而且 ,由於體委、教委兩條業訓系統之間的利益衝突而造成的生源矛盾、訓練力量分散等問題 ,導致了業餘訓練總體效益的低下。因此應重視業餘訓練的體制改革、目標調整、制度創新等問題。
![業餘體校](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9/m1979dc455c753589edf45b96263af22e.jpg)
業餘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