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禿子

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植物

胡禿子學名胡頹子(ElaeagnuspungensThunb.徠)又叫蒲頹子、半含春、盧都子、雀兒酥、甜棒子、牛奶子根和石滾子。胡頹子科常綠直立灌木,高3-4米,具刺,葉革質,橢圓形或闊橢圓形,花白色或淡白色,下垂,果實橢圓形,成熟時紅色,花期9-12月,果期次年4-6月。產於我國大部分地區,日本也有分佈,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向陽山坡或路旁。種子、葉和根可入葯,果實味甜,可生食,也可釀酒和熬糖,莖皮纖維可造紙和人造纖維板。

形態特徵


常綠直立灌木,高3-4米,具刺,刺頂生或腋生,長20-40毫米,有時較短,深褐色;幼枝微扁棱形,密被銹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黑色,具光澤。葉革質,橢圓形或闊橢圓形,稀矩圓形,長5-10厘米,寬1.8-5厘米,兩端鈍形或基部圓形,邊緣微反卷或皺波狀,上面幼時具銀白色和少數褐色鱗片,成熟后脫落,具光澤,乾燥后褐綠色或褐色,下面密被銀白色和少數褐色鱗片,側脈7-9對,與中脈開展成50-60度的角,近邊緣分叉而互相連接,上面顯著凸起,下面不甚明顯,網狀脈在上面明顯,下面不清晰;葉柄深褐色,長5-8毫米。花白色或淡白色,下垂,密被鱗片,1-3花生於葉腋銹色短小枝上;花梗長3-5毫米;萼筒圓筒形或漏斗狀圓筒形,長5-7毫米,在子房上驟收縮,裂片三角形或矩圓狀三角形,長3毫米,頂端漸尖,內面疏生白色星狀短柔毛;雄蕊的花絲極短,花藥矩圓形,長1.5毫米;花柱直立,無毛,上端微彎曲,超過雄蕊。果實橢圓形,長12-14毫米,幼時被褐色鱗片,成熟時紅色,果核內面具白色絲狀棉毛;果梗長4-6毫米。花期9-12月,果期次年4-6月。
胡禿子
胡禿子

分佈範圍


產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貴州、廣東、廣西;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向陽山坡或路旁。日本也有分佈。

主要價值


種子、葉和根可入葯。種子可止瀉,葉治肺虛短氣,根治吐血及煎湯洗瘡疥有一定療效。果實味甜,可生食,也可釀酒和熬糖。莖皮纖維可造紙和人造纖維板。

主要變種


卵葉胡徠頹子,灌木,無刺,幼枝銹色,成熟后銹灰色,光亮。葉脫落,近革質,卵形或近圓形,甚小,長2-2.5厘米,寬1.3-1.5厘米,邊緣彼狀,上面綠色,有時散生銀色鱗片,下面銀白色,散生紅色鱗片;葉柄有溝槽,銀白色。花單生,直立,白色,發亮,常1-3花生於極短枝上,萼筒近四角形,極短,長2.5毫米,裂片三角形,內面幾無毛,稀微被星狀柔毛,長2.5毫米;花柱略具毛,先端內彎,不貼生於花藥;花藥無毛,幾無花絲,與裂片平齊;花盤不明顯,果實未見。產上海。
胡禿子
胡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