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度外

置之度外

置之度外,漢語成語,拼音是zhì zhī dù wài。釋義: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出自《後漢書·隗囂傳》。

用法:作謂語;含褒義。

釋義


度:考慮。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處


《後漢書•隗囂傳》:“帝積苦兵間,以囂子內侍,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將曰:‘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

典故


度:謀慮。後用“置之度外”謂不放在心上或不當它一回事。
《北史.齊紀上》:“東南不賓,為日已久,先朝已來,置之度外。”
清.洪楝園《后南柯.招駙》:“哥哥,吾所以傳言令他向東宮討情,原為可以成就此段機會,不料哥哥置之度外,只管釋出周生,全不念及妹子。”
巴金《夢與醉.夢》:“我的眼光越過了生死的界限,將人世的一切都置之度外,去探求那赤裸裸的真理。”
《南齊書.卷四○.武十七王傳.竟陵文宣王子良傳》:自青德啟運,款關受職,置之度外,不足絓言。
明 歸有光《與王子敬書》之一:“區區得失,久已置之度外。”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回:“庄公曰:‘寡人籌之熟矣。段雖不道,尚未顯然叛逆,我若加誅,姜氏必從中阻撓,徒惹外人議論,不惟說我不友,又說我不孝。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為,彼恃寵得志,肆無忌憚。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四回:將現今身上有服,並停妻再娶,嚴父妒妻,種種不妥之處皆置之度外了。
魯迅《吶喊·葯》:“他的精神,現在只在一個包上,彷彿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別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無動於衷、漠不關心、漠然置之、置之不理、不顧一切、寵辱不驚、充耳不聞、置諸腦後、束之高閣、置若罔聞

反義詞

不足介意、耿耿於懷、臨危自計、耿耿於心、念念不忘、肅然起敬

用法搭配


例句

面對敵人的槍口,他早將生死置之度外。

用法

用 法 含褒義,多用來表示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得失放在心上。一般作謂語。
也含貶義,多用在一個人把團隊的利益,國家利益置之度外而為了個人利益。
結構 偏正式;

英文翻譯


give no thought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