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達明
丁達明
丁達明,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經理,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黨委副書記。1916年10月,丁達明生於廣東省海南島文昌縣九子園村一個貧農的家庭,祖上歷代務農。為電影在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推廣作出了巨大貢獻。
他從小參加勞動,七、八歲時就幫助父親割稻、放牛、種地。在艱難中,丁達明念完了小學
丁達明主編的畫報
丁達明在抗大結業后,被分配到新四軍四師政治部任宣傳幹事。不久,又調至新四軍
東北畫報
丁達明在華南、中南工作期間,主要致力於新中國的電影發行事業的籌建工作。解放伊始,人民政府雖然接管了敵偽經營的影院,但是,整個電影市場仍然充斥著資本主義國家和私營廠出品的影片。國營廠出品的故事影片以及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紀錄影片在市場上數量尚少,處於劣勢地位。當時在中南地區的丁達明和洪藏同志一起,依靠黨的政策,領導電影發行部門的職工,通過統一排映,擴大宣傳,舉力“新片展覽月”、“抗美援朝電影宣傳月”等多種活動,擴大了國產影片的影響,改變了電影市場的面貌。在此期間,丁達明的足跡遍及華南、中南所屬各省,並建立、健全了各級電影發行機構。
丁達明於 1954年調到北京任中國電影發行公司宣傳處長,1957 年被任命為中國電影發行公司副經理。從此,丁達明參與了全國電影發行事業的領導工作。
丁達明來自農村,他比較了解農民對電影的要求。他一踏上全國電影發行工作的領導崗位,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村,著眼於廣大農民看懂看好電影的問題。為此,他十分重視電影的宣傳工作。他經常強調電影宣傳工作的思想性與通俗化,要求電影宣傳品的文字必須通俗易懂。他善於發現典型,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六十年代,他及時肯定和推廣了基層電影發行部門做好電影宣傳工作的“三步驟”經驗,即“映前宣傳,映間解說,映后搜集反映”,使這一經驗在電影發行放映系統普遍開花結果。在他的主持下,中影公司又在北京、延邊、福州和其他幾個地方連續舉辦了農村電影宣傳工作的現場會議,總結推廣了河北三姐妹電影放映隊的三鏡頭幻燈宣傳經驗,以及用口譯配音和塗磁錄音幫助各族人民看懂電影的經驗。此後,農村三鏡頭幻燈宣傳工作和少數民族語配音工作,在全國範圍內迅速地開展了起來。
丁達明一直在尋求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六十年代初,山東平度縣、浙江淳安縣以放映隊為單位,合理劃定服務地區、合理設置放映點、合理安排各類放映點的映出次數、合理規定收費標準為主要內容的“規劃放映”經驗,引起了丁達明的重視。他抓住這兩個縣的典型經驗,先後在華東、中南、西南和東北四個大區召開了農村電影普及工作會議,加以推廣,成效顯著。之後,全國農村放映點大幅度增加,大大地加快了電影的普及的深度和廣度。
1966年,在十年動亂期間,丁達明被打成黑線人物,備受摧殘。他長期下放幹校,后又在家賦閑。直到“四人幫”被粉碎,才重返中影公司。1980年被任命為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經理。
對於農村電影普及的貢獻
丁達明對解決農村廣大農民看電影做出了重大貢獻。1979年,三中全會以後,農村形勢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農民物質生活提高了,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更迫切了。丁達明已年逾花甲,他親自和
丁達明
丁達明對於電影宣傳工作十分重視,恢復了“文革”前在電影宣傳工作上的許多好做法;並從1980年開始,恢復了“文革”前創辦的對外電影宣傳刊物《中國銀幕》,還創辦了大型的電影畫刊《電影畫報》。這兩個刊物每期都由他親自審查、定稿。《中國銀幕》已在世界五大洲發行,《電影畫報》發行量已達150萬冊。
全部精力獻給了發行放映事業
丁達明原是一個美術工作者,當黨把他安排在電影發行放映崗位上,他放棄了自己的愛好,把全部精力獻給了發行放映事業。丁達明熱愛國家,熱愛人民;不為名,不為利;生活艱苦樸素,工作孜孜不倦。他說:“我願意和同志們在一起,共同努力,使我國絕大多數的農民,都能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我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