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決策
經營管理決策
經營管理決策是決策中的一個門類。它是指企業管理者為了實現企業某一發展目標,在掌握了充分的市場信息基礎上,選擇行動方案,並付諸實施的過程。經營管理決策是決策的科學理論方法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經營管理是商品經濟條件下企業重要的經濟控制活動。企業管理有生產管理和經營管理兩個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建立,企業不再是政府的附屬物。企業要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獨立法人單位。企業面臨著一個範圍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要通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增強活力,不斷擴大產品的生產、銷售,提高經濟效益。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管理的重點由生產管理轉變為經營管理。經營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根據市場的不斷變化適時地作出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
經營是商品經濟特有的活動,它具有商業性、盈利性、競爭性的特點。每個企業都需要經營,它要根據自己面臨的不同經營環境和經營條件,明確自己的具體經營目標——未來一定時期內期望達到的理想狀態。企業的經營目標可能是某個新市場的開拓,某種新產品的市場投入,某個銷售點的增設,也可能是增加利潤、銷售額、市場佔有率等具體數量指標,還可能是企業擴大(如兼并、聯營、集團化)或提高企業公眾形象。
管理是協調人和人以及人和物的關係,最大限度發揮人力、物力、財力的作用。經營和管理兩者緊密相聯的。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實現經營目標,而經營管理離不開決策。例如,怎樣開拓新市場?開發什麼新產品?怎樣提高市場佔有率?如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這些對經營管理者來說都需要一一作出決策。
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一系列的決策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關鍵是提高決策水平。著名的美國經營管理學家H.A.西蒙教授說:管理就是決策,足以說明經營管理決策的重要地位。
從系統的觀點看,經營管理決策是由決策主體、決策客體、決策理論方法和決策結果等要素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1.決策主體
是指參與決策的領導者、參謀者及決策的執行者。決策主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集團——決策機構。決策主體是決策系統的靈魂和核心,決策能否成功,取決於決策主體的素質。
2.決策客體
這是指決策對象和決策環境。決策對象,是指決策主體能趨勢影響和控制的客體事物。如一個企業,某項業務的經營目標、經營規劃、某項產品研究開發等。決策環境則指制約決策對象按照一定規律發展變化的條件。決策對象與決策環境的特點、性質決定著決策活動的內容及其複雜程度。
3.決策理論與方法
決策離不開決策的理論與方法。決策理論與方法的功能在於將現代科學技術成果運用於決策過程,從整體上提高經營管理決策活動的科學性,減少和避免決策結果的偏差與失誤。比如,遵循科學的決策程序,採用適宜的決策方法,把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
4.決策信息
信息是經營管理決策的前提和基礎。要保證經營管理決策的正確性,擁有大量、豐富的市場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條件。決策主體只有掌握充分的準確的市場信息才有可能做出正確決策。
5.決策結果
決策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正確的決策結果。沒有決策結果的決策不算是決策。任何決策都要得到決策結果,所以,決策結果是決策的構成要素。
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複雜性、多樣性,決定了經營管理決策有多種不同的類型。
分為戰略決策和戰術決策
戰略決策是指對企業發展方向和發展遠景做出的決策,是關係到企業發展的全局性、長遠性、方向性的重大決策。如對企業的經營方向、經營方針、新產品開發等決策。
戰略決策由企業最高層領導做出。它具有影響時間長、涉及範圍廣、作用程度深刻的特點,是戰術決策的依據和中心目標。它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企業的興衰成敗,決定企業發展前景。
戰術決策是指企業為保證戰略決策的實現而對局部的經營管理業務工作做出的決策。如企業原材料和機器設備的採購,生產、銷售的計劃、商品的進貨來源、人員的調配等屬此類決策。戰術決策一般由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做出的。戰術決策要為戰略決策服務。
分為個人決策和集體決策
個人決策是由企業領導者憑藉個人的智慧、經驗及所掌握的信息進行的決策。決策速度快、效率高是其特點,適用於常規事務及緊迫性問題的決策。個人決策的最大缺點是帶有主觀性和片面性,因此,對全局性重大問題則不宜採用。
集體決策是指由會議機構和上下相結合的決策。會議機構決策是通過董事會、經理擴大會、職工代表大會等權力機構集體成員共同做出的決策。上下相結合決策則是領導機構與下屬相關機構結合、領導與群眾相結合形成的決策。集體決策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集團智慧,集思廣益,決策慎重,從而保證決策的正確性、有效性;缺點是決策過程較複雜,耗費時間較多。它適宜於制定長遠規劃、全局性的決策。
分為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
程序化決策,是指決策的問題是經常出現的問題,已經有了處理的經驗、程序、規則,可以按常規辦法來解決。故程序化決策也稱為“常規決策”。例如,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不合格如果處理?商店銷售過期的食品如何解決?就屬程序化決策。
非程序化決策是指決策的問題是不常出現的,沒有固定的模式、經驗去解決,要靠決策者做出新的判斷來解決。非程序化決策也叫非常規決策。如企業開闢新的銷售市場、商品流通渠調整,選擇新的促銷方式等屬於非常規決策。
分為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非確定型決策
1.確定型決策
它是指決策過程中,提出各備選方案在確知的客觀條件下,每個方案只有一種結果,比較其結果優劣作出最優選擇的決策。確定型決策是一種肯定狀態下的決策。決策者對被決策問題的條件、性質、後果都有充分了解,各個備選的方案只能有一種結果。這類決策的關鍵在於選擇肯定狀態下的最佳方案。
2.風險型決策
它是指這樣一類的決策。在決策過程中提出各個備選方案,每個方案都有幾種不同結果可以知道,其發生的概率也可測算,在這樣條件下的決策,就是風險型決策。例如某企業為了增加利潤,提出兩個備選方案:一個方案是擴大老產品的銷售;另一個方案是開發新產品。不論哪一種方案都會遇到市場需求高、市場需求一般和市場需求低幾種不同可能性,它們發生的概率都可測算,若遇到市場需求低,企業就要虧損。因而在上述條件下決策,帶有一定的風險性,故稱為風險型決策。風險型決策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影響預測目標的各種市場因素是複雜多變的,因而每個方案的執行結果都帶有很大的隨機性。決策中,不論選擇哪種方案,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性。
3.未確定型決策
它是指這樣一類的決策,在決策過程中提出各個備選方案,每個方案有幾種不同的結果可以知道,但每一結果發生的概率無法知道。在這樣條件下,決策就是未確定型的決策。它與風險型決策的區別在於:風險型決策中,每一方案產生的幾種可能結果及其發生概率都知道,未確定型決策只知道每一方案產生的幾種可能結果,但發生的概率並不知道。這類決策是由於人們對市場需求的幾種可能客觀狀態出現的隨機性規律認識不足,就增大了決策的不確定性程度。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企業都要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為了自身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和市場行為作出正確決策。因此,經營管理決策對於任何一個企業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經營管理決策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核心
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是企業最重要的活動。經營管理活動包括經營和管理。人們認為,管理的重心是經營,經營的重心在決策。這說明決策是經營管理活動的關鍵。事實上,無論是經營,還是管理,都離不開決策,企業怎樣經營,如何管理,都需要作出一系列決策。這是因為,從經營的角度看,企業要根據企業面臨的內外條件,確定生產、經營商品範圍和目標,決定生產什麼、銷售什麼,銷售多少,銷售給誰;用何種辦法和手段進入市場,以最少的耗費求得最快的發展;何種促銷最有效等。這需要作經營決策。從管理角度看,管理工作有計劃、組織、控制三大職能,每項職能的執行,都要以決策為前提。如企業生產銷售計劃如何制定的科學、合理,這就有一個決策問題。企業內部機構如何設置,職責如何劃分,人員如何配備,這涉及到組織職能的決策。
經營與管理是企業經濟活動過程中一個事物的兩個測面,兩者都離不開決策。實踐中,在同樣的條件下,決策水平不同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在有利條件下,由於決策錯誤造成失敗;在不利條件下,由於決策正確,能變不利為有利,從而得到成功。
由此可見,決策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的整個過程,決策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沒有正確的決策,企業就不可能有正確經營行為和管理活動。
2.經營管理決策正確與否,決定著企業生存和發展
隨著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的確立,企業將全面擺脫行政依附從屬地位,具有獨立行使生產經營的自主決策權力,與此同時,也要承擔決策後果的全部責任,承擔市場風險。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使企業能採取正確的營銷行動,企業能獲得成功,錯誤的經營管理決策使企業實施錯誤的營銷行動,導致企業經營失敗。例如杭州娃哈哈集團在初建立時,通過市場調查發現,儘管市場有幾十種口服營養液,但都是老少皆宜。他們大膽決策,專門生產供兒童專用的口服營養液。投入市場后,受到廣大家長的歡迎,企業由此興旺發達起來。反之,有的企業作了錯誤決策,生產銷售的商品無人問津,嚴重積壓,最後破產。世界著名企業都是依靠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而發展起來的。
3.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有助於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獲得良好經營效果
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每一企業都在努力爭奪市場機會,擴大市場銷售,提高市場佔有率。企業能否在競爭中取勝,關鍵在於是否善於抓住有利時機,發揮競爭優勢,作出準確判斷和果斷決策。決策及時、正確,往往可以在競爭中出奇制勝,迅速扭轉不利地位,變被動為主動;反之,則可能坐失良機,或一著不慎,全盤皆輸。
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促使企業能靈活地、連續不斷地針對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作出反應,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企業有競爭力,突出表現在企業產品能佔領市場,產品能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由此,企業就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總之,經營管理決策對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從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經營管理決策的重要意義。
如上所述,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對企業生存、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提高決策水平,就必須使經營管理決策科學化。
衡量一項經營管理決策是否科學化,要看它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任何決策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進行的。所以,任何決策都有目標。決策目標是決策的前提,任何一項管理決策不能無的放矢,它都是針對經營活動中的某個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都有期望實現的目標,即為決策目標。能否正確地決定決策目標,關鍵在於對所要解決的問題作出正確的診斷與分析,在弄清問題的性質、範圍及產生的原因,找出問題癥結的同時,指明解決問題的要點,這樣就能正確確定決策目標。
同時,決策目標還應當明確具體,不能龐統、抽象。不能模模糊糊。如果決策者自己都說不清決策目標是什麼,那麼也就無法作出有效的決策。
有了正確而明確的決策目標之後,就得擬定出實現該目標的辦法、措施,這就是決策方案。決策方案是否有效,應看它能否實現所確定的決策目標。決策方案就其實際的效果來看,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南轅北轍”方案。方案的執行不但達不到決策目標,反而離目標更遠;另一種是既不能解決問題,也不會使問題惡化的無效方案;再一種是能解決問題,實現決策目標的有效方案。顯然,最後一種決策方案才是可行的決策方案。
實施決策方案,實現決策目標,是要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的,這就是代價。決策的代價要小,這是因為,一是企業經營管理中需要決策解決的問題很多,而企業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總是有限的,某個問題決策可行方案花費過多勢必減少了別的問題決策時可利用的資源,所以,每一項決策,都應要求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要小。二是針對某一具體決策而言,在決策過程中不僅注意方案可行性,還要從多種可行方案中選擇資源代價最小的方案,視為最佳方案。也就是說,實現決策目標的可行方案會有優劣之差別,必須從中選擇最優的。從一定意義上說,沒有選取代價最小的方案,就不能算是科學的決策。
事物是一分為二的。一般而言,決策方案實施后,除了實現期望的決策目標外,還可能產生其他負面影響,這種負面影響就是副作用。副作用有時是難以避免的。但我們應努力使它儘可能小些。至少不應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如果某一項決策儘管實現了決策目標,但副作用太大,也不能認為該項決策就是科學的決策。
如果我們作出了經營管理決策符合上述要求,那就可以認為是科學化的決策了。
(二)實施經營管理決策科學化的途徑
在世界一切事物中,人是最關鍵的因素,能否保證經營管理決策科學化,決策主體是關鍵。企業決策主體是指企業內部擁有不同經營管理權力,參與決策過程的管理人員。其中,那些擔任不同職務的管理人員,尤其是企業最高層的領導者,他們的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決策科學水平的高低。決策者素質的提高,既反映在其知識結構、知識水平上,也反映在他們分析判斷問題能力上。同時,還反映在他們的心理狀態上。決策者心理狀態在決策過程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他個人對問題的認識、潛意識、進取精神、對風險態度等,由此形成不同的決策風格。決策者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成為熟悉市場經營活動規律和經營管理規律的內行人,才能有效提高經營管理決策的科學性。
信息是決策的前提和基礎,不依據市場信息作出的經營管理決策必定是盲目的、錯誤的。例如,企業要作出產品方面決策,那麼,至少應掌握目前市場上對該產品需求量多大;消費者喜歡什麼樣品牌、款式、規格、價格等產品,同行競爭狀況怎樣等方面信息。只有掌握這些市場信息,企業才有可能作出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為此,企業要加強市場信息的日常收集、加工處理、存儲、傳遞、輸出等信息服務工作,滿足各類人員決策的信息需求。要建立企業決策信息系統,與企業外各種信息機構聯網,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廣泛收集國內外經濟的、技術的、市場的、社會環境的等等方面信息,以定期或不定期、無償或有償、全面或專項等多種形式向決策機構或人員提供信息服務,保證他們獲得及時、準確、可靠、適用的決策依據。
科學的決策程序是決策的科學性的一個重要保證。各種經營管理決策具體內容要求儘管不同,但在決策一般程序上的要求卻是相同。①第一步驟是確定決策目標,而確定目標又應以對經營問題的分析診斷為依據。②在一般情況下,應圍繞決策目標,擬定多個備選方案,再從中擇優作為決策方案。因此,擬定方案——論證評價——方案選擇,這要的步驟順序既不可缺,也不能顛倒。如果沒有兩個以上方案供選擇採用,就不能符合選優原則。③決策方案應付諸於實施,決而不行等於無用。任何經營管理決策都不能少了“執行決策”這一步驟。而且在決策方案實施中要建立檢查、監控制度,注意信息反饋,不斷修正、完善決策方案。科學地進行決策,就要按照上述的程序一步一步去做。
科學的決策方法是科學決策的有效輔助手段。運用科學的決策方法,首先要善於運用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等學科知識,這些學科是帶有方法論性質的學科,在決策中是經常應用。其次,要善於運用各種具有實用價值的決策技術,如盈虧平衡分析、線性規劃、庫存模型、決策樹分析等等。這些實用決策技術,一方面可以比較精確地描述決策問題涉及的決策變數和狀態變數、決策後果之間的關係,幫助決策者分析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擇優選擇方法,有助於達到優化決策目的,同時,採用這些技術,使決策過程能充分利用電腦的功能,提高決策精確性與時效性。
經營管理決策是一個複雜而又帶創造性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因此,要使經營管理決策能夠正確,除了要有合理的決策程序和採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外,還必須遵循決策的原則。
經營管理決策是為了實現企業的奮鬥目標而採取的行動。任何一項經營管理決策必須是可行的,對於企業才是有意義的。否則,即使這項決策很誘人,也是毫無意義的,可行性原則是指決策目標和決策方案,要有實現的可能性。具體一點說,決策目標要合理、符合實際,不能好高騖遠。決策方案要能夠實施。因此,在確定決策目標,選擇決策行動方案時,要充分進行可行性研究,要仔細考慮主客觀條件是否成熟,要考慮是否具備實現決策目標的人力、物力、財力。
優化原則是指決策的行動方案,必須是最優方案或者是滿意方案。決策是要從兩個以上不同的備選方案中經過分析對比,選出最佳方案。如果只有一個方案,那就不存在決策了;如果沒有對比,也就無法辨別優劣。因此,對比選優是決策的主要環節,是從比較到決斷的過程。對比不僅是把各種不同的方案進行比較。更重要的是把各種方案同客觀實際再作一次認真的比較。要比較各種方案帶來的影響和後果,考慮各方案所需的人力、物力、資金等各種必要條件。通過比較,擇出最優方案。
系統原則是指把決策對象視為一個系統,從系統整體出發,全面對問題比較分析,在此基礎上做出決策,防止決策的片面性。貫徹系統原則,要認真考慮決策所涉及的整個系統及相關因素,企業內外條件等。對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的利益要統籌兼顧,不能顧此失彼。
經營管理決策問題涉及範圍廣泛,具有高度複雜性,單憑決策者個人知識和能力很難做出有效決策。民主原則是指決策者必須充分發揚民主,善於集中和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進行決策,據以彌補決策者個人知識、能力方面的不足,避免主觀武斷、獨斷專行可能造成的決策失誤,保證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貫徹決策的民主化原則:①要合理劃分企業各管理層次的決策許可權和決策範圍,調動各級決策者和各類人員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②要悉心聽取廣大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在群眾的參與或監督下完成決策工作;③要重視發揮智囊參謀人員的作用,藉助他們做好調查研究、諮詢論證,尤其是重大問題決策,要吸收各有關方面專家的參加。
效益原則是指經營管理決策要以追求企業最大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為目的。
企業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企業的市場決策就是為了提高經濟活動的經濟效益,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並且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很好地結合。說到底,如果決策結果不能使企業實現利潤目標(包括長期和短期目標),決策就沒有意義。為了提高經濟效益,企業必須考慮決策本身的經濟效果和效益。事實上,決策本身就是在各種自然狀態下選擇經濟利益最大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