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芙蓉溪的結果 展開

芙蓉溪

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境內的涪江左岸小支流

芙蓉溪,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境內,系長江支流嘉陵江支流涪江的支流,共有兩源,西源為正源名杜家河,東源名戰旗河,兩源分別發源於江油市新興、新安、雙河3鄉交界海拔825米的垮石岩南坡和東坡,杜家河與戰旗河南流至綿陽市遊仙區太平場鎮北面匯合后始名芙蓉溪,再南流至綿陽市區東面沈家壩注涪江。河流全長90.7公里,流域面積594.9平方公里。

流域情況


杜家河自發源地南流人新興鄉,並作為義新、貫山兩鄉界河曲折西東流,至義新鄉書房壩村東南流人綿陽市遊仙區太平鄉,河長90.7公里。芙蓉溪縣境流域面積283.4平方公里,芙蓉溪,共有兩源,西源為正源名杜家河,東源名戰旗河,兩源分別發源於新興、新安、雙河3鄉交界海拔825米的垮石岩(海拔825米)南坡和東坡,杜家河與戰旗河南流至綿陽市市中區太平場鎮北面匯合后始名芙蓉溪,再南流至綿陽市區東面沈家壩注涪江。河流全長90.7公里(《綿陽市志》稱89公里),流域面積594.9平方公里(《綿陽市志》稱596平方公里)。
在江油市境內,杜家河自發源地南流入新興鄉,並作為義新、貫山兩鄉界河曲折西東流,至義新鄉書房壩村東南流入綿陽市市中區太平鄉,縣境河長30.7公里。芙蓉溪縣境流域面積283.4平方公里,
在遊仙區境內,芙蓉溪上游杜家河南流至太平鄉石家河壩進入遊仙區境,經太平、鳳凰、忠興、街子、瓦子、新橋、遊仙等鄉鎮,至城區沈家壩南注入涪江。芙蓉溪流經市境河段長約60公里,天然落差63米,平均比降1.05‰,匯水面積311.5平方公里。河道蜿蜒曲折,兩岸開闊,有1-2級階地發育。

水文特徵


芙蓉溪,河水補給幾乎全靠降水,地下水補給量很小,因而河水水位伴隨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每年冬春季平均有2~3個月斷流。

主要支流


芙蓉溪
芙蓉溪
侯家溝,屬於芙蓉溪右岸支流,發源於遊仙區雲鳳鄉聖燈山東一碗水,流經花拱橋、水觀音、水碾橋、老拱橋,在街子鄉東北匯入芙蓉溪,全長超7千米。有支流源自雲鳳聖燈山西柿子灣,溪上有雙鳳塔。
官司河,是芙蓉溪右岸支流,發源於東林鄉金子村和支鳳鄉龍骨村等地,經團樹村、三角村、同福村、雙橋村、在新橋鎮街上注入芙蓉溪,全長20公里以上,沿途多攔河石頭堰、塔子堰、龍骨堰。和平水庫屬於該流域土堰。另有趙家橋、同福院、龍門橋等古迹。
芙蓉溪
芙蓉溪
水磨河,上游在江油市大堰獅兒河水庫,經雲鳳新榮村等地,至忠興場鎮注入芙蓉溪。沿岸有龍珠禪院、湧泉寺等古迹。
芙蓉溪
芙蓉溪

治理開發


芙蓉溪,解放前以築壩引水為主。干支流上多有攔河截流的灌溉工程。
1950年代后,大力發展提灌(機械、電力),1960年代末開始建設以攔蓄為主的水庫灌區,較大水庫有:
金花水庫,位於街子鄉高廟村金華寺,東經104°49′13”,北緯31°35′2”。土質大壩,壩高18.6米,洪水設計50年一遇500年校核,洪水總量485.81萬立方米,水庫總庫容372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519.270米,死庫容4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87萬立方米。灌區建電灌站7處,裝機338千瓦,配套山平塘118口,蓄水40萬立方米,土石河堰13道,蓄水13萬立方米。設電灌站7處,提水29萬立方米,灌溉街子、忠興、新橋鄉農田1.2萬畝,其中自流灌溉田11306畝,提灌694萬立方米。
和平水庫,位於新橋鄉5村三角碑,東經104°47′14”,北緯31°34′58”。集雨面積1.2平方公里,1955年冬建成山灣塘,後幾經改擴建,1982年全部竣工。為均勻土壩,壩頂高程532.850米,頂寬5米,長175米,最大壩高24.4米。洪水設計50年一遇500校核,洪水總量17.4萬立方米,總庫容218.8萬立方米,正常水位高程531.592米,死庫容3.6萬方立米,有效庫容189.9萬立方米。水庫左右乾渠兩條全長12.88公里,提灌乾渠2條,全長4.5公里,灌農田4492畝。灌區有山平塘42口,蓄水3.6萬立方米;石河堰3道,蓄水0.5萬立方米;提水站3處,提灌54萬立方米,以補充灌區水源。
沉抗水庫,位於綿陽市遊仙區深抗鎮,1997年5月,作為武引灌區的首座囤蓄水庫,正式動工。2000年1月,水庫主體工程竣工。由此,綿陽市的鹽亭縣、遊仙區、三台縣和遂寧市的射洪縣(今射洪市)近50萬畝土地告別“靠天吃飯”的歷史。從2002年開始,圍繞沉抗水庫周邊,景區配套道路、酒店等基礎設施陸續就位。由於打造成效顯著,2002年,仙海水利風景區成立並躋身於省級水利風景區行列,2005年,又成為西部首批、全省首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芙蓉溪
芙蓉溪
戰旗水庫,中型水庫,樞紐位於戰旗鄉境盧山寺至營盤山之間的狹窄地段。1970年春開始興建,至1976年4月竣工。大壩為均質土壩,高38.5米,總庫容1288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016萬立方米,死庫容220萬立方米,正常水位593.4米,控制灌面3.1萬畝,有效灌面2.4萬畝。左右放水乾渠共長40.32公里,渠道輸水量為0.8~1立方米/秒。由於地勢抵,自流灌溉僅5439.1畝,其餘為電力提水灌溉,在放水渠上共建有電力提灌站19處,總容量1335千瓦。1986年1月開始運行。
四川省的大型引水工程武都引水工程,1957年開始規劃、勘測、設計,1978年動工興建,1980年暫停緩建,1987年復工。武引工程分期實施,第一期工程興建取水樞紐、總乾渠、涪梓灌渠,控制灌面127萬畝。第二期工程修建武都水庫,規劃蓄水6億立方米以上,發電裝機15萬千瓦以上。第三期工程興建西梓灌渠,控制灌面78.26萬畝。取水口在江油武都鎮北3公里處的元寶山下,總乾渠經陽亭、石嶺、三合鄉,穿高泉山過貫山、新安、義興鄉境到戰旗鄉入梓潼縣境,長42公里。武引工程建成后,將灌溉江油、綿陽市市中區、三台、梓潼、鹽亭、射洪、劍閣南部等縣、區218個鄉鎮,控制灌面205.26萬畝。一期工程規劃本縣內控灌面積12.43萬畝。
在綿陽境內的支渠共21條總長1921.9公里,提灌站兩處,沉抗水庫一座,工程全面竣工后綿陽受益農田達20餘萬畝。1978年8月武引工程第一期工程其中包括沉抗水庫工程全面開工。

歷史文化


舊地方志載:“芙蓉溪在州(綿州)東北二里,源自彰明境,迤邐百里,至城東北入涪水,兩岸多芙蓉,故名。”。而關於芙蓉溪的來源,還流傳著一個故事。很久以前,從東方大海上一座仙島飛來一位美麗善良的芙蓉仙子。她看見一條小溪兩岸山清水秀,風景綺麗,便撒下花種,大地上頓時開滿異彩繽紛的芙蓉花。這事觸動了潛伏在涪江中的青龍,以為芙蓉仙子搶佔了他的地盤,便作法弄術,掀起狂風暴雨,將兩岸的芙蓉花摧毀殆盡。芙蓉仙子大怒,與青龍大戰三百回合,最終祭起芙蓉寶劍,將青龍剁成兩段,將其化為兩山,從此芙蓉重新吐艷。人們因事起名,就把這條小溪改名為“芙蓉溪”,並在江上建起“芙蓉溪橋”(即“芙蓉橋”),將斬斷的青龍,一曰青龍山,一曰老龍山。
芙蓉溪上的芙蓉橋緊靠富樂山公園和李杜祠,在隋末唐始后,芙蓉溪已經成為綿州城的風景遊樂區,並被譽為“巴西第一勝景”。溪水水深波平,清澈似鏡,李白杜甫曾經泛舟芙蓉溪,文人詩友相聚吟詩唱答。芙蓉橋旁唐代建有治平院(即杜甫詩中之“左綿公館”),宋、明兩代均在其遺址上建春酣亭,清末又在遺址上建李杜祠,文人雅士常匯聚於此,吟風頌雅,詩意人生,好不風流快活。“富樂山下荷依柳,芙蓉溪邊歌滿樓”一詩便是形容當時之景。
自唐以後,洪水泛濫導致涪江改道,綿陽城市中心發生轉移,遊仙開元場一帶才逐漸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