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蛇

游蛇科兩頭蛇屬的爬行動物

越王蛇,兩頭蛇的別名,為游蛇科兩頭蛇屬的爬行動物,體全長約35cm。無鼻間鱗、頰鱗和顳鱗,上唇鱗4片,下唇鱗5片,眼前鱗1片,眼后鱗1片。

物種簡介


yuè wáng shé ㄩㄝˋ ㄨㄤˊ ㄕㄜˊ 越王蛇
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二·兩頭蛇》。
在現代它也具有專指鈍尾兩頭蛇的含義,以下為鈍尾兩頭蛇資料:
俗名雙頭蛇、越王蛇、兩頭蛇、枳首蛇。它是無毒蛇類。因有較大價值,被中國國家林業局收錄為受保護的野生動物之一。
越王蛇
越王蛇

形態特徵


也叫鈍尾兩頭蛇。
背鱗平滑。通體13行。肛鱗完整。尾下鱗兩列。尾部粗鈍,有黃色斑紋;尾部形狀、粗細、花紋與頭部相似,且有相似的黃色斑,初看很像兩端都是頭的樣子。
其體色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背面全為灰黑色,鱗片的外緣黑色,構成網紋;另一類是背部灰褐色,鱗片的黑緣色稍淡,背中央的6行鱗片中有縱橫各間2行寬的約半個鱗片的黑點,排成3條縱線。腹面橙紅色,由分散的零星黑點;尾部腹面中央有一條黑線紋。

生長環境


高山和平原都有棲息,多發現於海拔300米左右的山丘。棲居在平原、丘陵及山區陰濕的土穴中。

生活習性


鈍尾兩頭蛇適宜生活在溫暖濕潤氣候的地區,溫帶、亞熱帶地區常見生活於丘陵,山林地帶,屬於穴居類蛇。它在泥土下,行動十分隱秘。以蚯蚓和昆蟲為食。動物專家說,兩頭蛇並非長了兩個頭,而是頭尾長得極像,便於自我保護。該蛇常倒著爬行,以便受攻擊時用頭部反擊。

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浙江(杭州,餘杭,淳安,諸暨,金華,東陽,武義,天台,餘姚,樂清,永嘉,泰順,縉雲,龍泉,景寧,大新),江蘇(宜興),安徽(蕪湖,太平,潛山,霍山),福建(邵武,建陽,松溪,福安,長汀,崇安),江西(井岡山),湖南(宜章),廣西(瑤山,龍勝),貴州(榕江,從江,貴州(雷山,羅甸)
國外分佈:越南

生長繁殖


鈍尾兩頭蛇為卵生動物,繁殖方式為卵生。

保護現狀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