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鎮

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下轄鎮

清水鎮隸屬於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是肅州區的“東大門”,位於肅州區東南部,地處祁連山北麓,東接張掖市高台縣,南抵祁連山山腳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祁林鄉接壤,西與肅州區豐樂鄉為鄰,北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明化區隔巴丹吉林沙漠相望,行政區域面積641.52平方千米。

古稱徠清水堡,兩漢、三國、晉時,皆屬樂涫縣管轄。1983年,改為清水鄉。1986年,改為清水鎮。截至2020年6月,清水鎮總人口20227人;下轄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清水村。

歷史沿革


古稱清水堡,兩漢、三國、晉時,皆屬樂涫縣管轄。
南徠北朝、隋、唐直至宋、元,曾先後被鮮卑南羌、北涼蒙古、回鶻等少數民族統治。
唐代時期,屬福祿縣管轄。
明代時期,屬高台縣管轄。
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水堡劃歸肅州。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清水堡屬酒泉縣第九區,后改為河東鄉。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酒泉(肅州)解放,河東區轄屯升、清水、豐樂、下河清4鄉。
1955年,撤區設清水鄉。公社化時期改為清水公社:“文化大革命”時期,名為紅光公社。
1983年,改為清水鄉。
1986年,改為清水鎮。
2006年,屯升鄉併入。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清水鎮轄區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從祁連山腳至蘭新鐵路複線為第一階梯,坡度達25度以上,蘭新鐵路複線至單墩子灘為第二階梯,地勢平緩,坡度達15度。
清水鎮概述圖 2張
清水鎮概述圖

氣候

清水鎮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多年平均氣溫8.3℃,極端最低氣溫-32℃;7月平均氣溫31℃,極端最高氣溫39℃。生長期年平均250天,無霜期年平均150天,最長156天,最短13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3100小時。0℃以上持續期268天(一般為2月25日—12月3日)。年平均降水量86毫米。

水文

清水鎮境域屬馬營河灌區,其東部主要為馬營河,屬內陸河黑河水系。此外,還有一些時令性河流,河水受冰雪融化、降水和基岩裂隙補給,出山口流向東北。

土壤

清水鎮土壤主要為灰棕色荒漠土,由山洪沖刷淤積而成。耕地以沙壤土為主,土層淺,土質差,但通透性好。

自然災害

清水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風沙、霜凍等。旱災主要發生在5—7月,風災主要發生在春季,箱凍主要發生在5月或10月。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清水鎮土地類型主要為耕地、林地、草地、戈壁,戈壁面積佔總面積的93%左右,耕地面積57014畝,佔總面積的3.5%,林地、草地佔0.5%左右,村鎮建設面積佔3—4%。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清水鎮下轄12個行政村:清水、半坡、榆林壩、鹽池、中寨、屯升、上寨、西一、西二、西三、沙山、馬營;下設8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清水鎮下轄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清水村。
鹽池村中寨村清水村半坡村
榆林壩村沙山村馬營村屯升村
西一村西二村西三村上寨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清水鎮轄區總人口2108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00人,城鎮化率7.6%。另有流動人口2300人。總人口中,男性11366人,佔53.9%;女性9714人,佔46.1%;14歲以下3794人,佔18%;15—64歲15178人,佔72%;65歲以上2108人,佔10%。總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6.1‰,人口死亡率1.9‰,人口自然增長率4.2‰。
截至2018年末,清水鎮戶籍人口有19682人。
截至2020年6月,清水鎮總人口2022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清水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501元,比上年增長12.8%,是1978年的67倍。
2018年,清水鎮有工業企業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1個。

農業

2011年,清水鎮農業總產值2.5億元,比上年增長11%。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2萬畝,生產糧食2.1萬噸,人均111.3千克,其中小麥2796.9噸,玉米18197.9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洋蔥。2011年,洋蔥種植面積4981畝,產量34867噸。
清水鎮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畜禽飼養量41萬頭(只),其中牛23242頭,年末存欄9422頭;羊飼養量14萬隻,年末存欄7萬隻;生豬飼養量990頭,年末存欄4710頭;家禽飼養量23.4萬羽,年末存欄10.7萬羽;畜牧業總產值720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5%。
2011年,清水鎮有大型農業機械3102台(輛)。

工業

清水鎮工業主要集中在鎮梧桐經濟園。20111年,入駐企業16家,其中招商引資企業8戶,該鎮私營企業8戶。2011年末,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00萬元,總產值1.4億元,完成稅收40萬元。

文化


地名由來

清水鎮因由榆林壩流過一股泉水,清澈如鏡,因而得名。

文物古迹

截至2011年,清水鎮有文物保護點44處,其中古建築1處,古墓葬24處,古遺址17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2處。

交通


清水鎮境內有鐵路蘭新線過境,至2011年,有清水東、西2個火車站;312國道過境,鎮村主幹道路達124千米,硬化率100%。有1個中心汽車站。清水客運站1985年建成,日發客送汽車98班次,日客運量1960人次。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清水鎮有幼兒園(所)3所,在園幼兒480人;小學2所,在校生1396人,專任教師10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清水鎮教育經費達1015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005.8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0.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加50.4%、55.1%、-62.6%。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清水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2個;農家書屋13個,藏書4.5萬冊。
2011年末,清水鎮有體育場地12處。社會體育指導員14人。每年定期舉辦體育活動2次。清水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清水鎮有鎮衛生院2個,門診部3個,病床70張,固定資產總值408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9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註冊護士27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1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8518人,參合率97%。

社會保障

2011年,清水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06戶,人數1904人,支出139.5萬元;農村五保供養76人,支出8.7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3.8萬元,比上年增長15.4%。

旅遊


清水鎮境內有古將台墩、楊家花廳、鳳凰城、草溝井古城、佘年寺、四壩文化遺址、西河灘遺址等名勝古迹。
2018年,肅州區發布了開發清水鎮“馬營河大橋—馬營河大峽谷—祁連天池”約20千米徒步旅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