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鎮

山東省聊城市冠縣轄鎮

清水鎮位於山東冠縣北18公里,北與臨清市煙店鎮接壤,西與北館陶鎮毗鄰,總面積51.6平方公里,耕地4.5萬畝,沙荒面積1.8萬畝,轄33個行政村,總人口3.2萬人。

歷史沿革


清水在北魏時期為清淵縣治。唐初為避唐高祖劉淵諱,清淵縣改稱清水縣,為清水縣治。撤銷清水縣后划入冠氏縣為清水鎮。明清明期清水鎮屬清淵鄉。民國時期先後稱清水區、第八區。建國初期為第五區。1958年2月改置清水鄉。後為清水人民公社。1962年復稱區。1971年再改清水公社。1984年改稱清水鎮。

行政區劃


轄33個行政村。
南街村郭家莊村柳行頭村
北街村前要庄村小郭寨邢行村
中街村后要庄村前小庄村
蔣寨前村小郭寨杜行村后小庄村
蔣寨后村小郭寨許東村前井寨村
西汪村王行村小郭寨許西村湯村村
西汪村盧行村小郭寨姚行村錫華前村
劉屯村小郭寨馮東村錫華后村
前東汪村小郭寨馮西村閆村村
后東汪村崔庄村文村村
范家莊村后井寨村東焦庄村

交通


清水鎮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交通條件優越,省道102線穿境而過,南距濟聊高速公路和濟邯鐵路15公里,可以達到一個半小時上天(濟南機場),五個小時下海(青島港口)。

地理環境


清水鎮地處魯西平原,位於山東冠縣北部18公里處。北與中國軸承之都山東煙店接壤,西與本縣歷史文化古鎮北館陶鎮毗鄰。全鎮總面積51.6平方公里,耕地4.5萬畝,沙荒面積1.8萬畝,轄33個行政村,總人口3.2萬人。是魯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潛力較強的鄉鎮之一。

土壤

境內地勢平坦,土質肥沃,適於水稻、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的種植。

自然資源


清水四季分明,溫和宜人、物產豐富。

社會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以創新求發展,建設和諧、富庶文明的活力清水為執政思想,牢固樹立“生態立鎮”建設環境優美清水的意識,在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轉化廢除棄資源,治理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雙贏”的同時,努力創建環境優美型鄉鎮,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區內基礎設施完善,電力,水利,交通,通訊都可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屬於經濟待開發的一片熱土。
由於清水臨近軸承之都中國最大軸承製造基地與銷售基地山東煙店,所以很多清水人利用此優勢在清水建立軸承鍛造廠,如今的清水鎮素有“中國軸承鍛造第一鎮”的美譽。

代表人物


張其隆(1928~1989),今清水鎮錫華村人。幼時讀書務農。1945年2月參軍入伍,先任八路軍、解放軍某部戰士、班長、警衛員。194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因作戰勇敢,兩次被評為團模範。1949年12月,任鄭州軍分區政治部保衛科偵察員。后在軍分區文化速成學校學習半年。1952年,任河南省軍區軍政幹校指導員。1955年3月,入鄭州第四炮校學習1年,畢業后先後任40軍120師400炮團榴彈營教導員、營口市站前區武裝部第二政委。1976年7月轉業到冠縣,先後任賈鎮公社革委副主任、縣人民醫院院長。1981年12月任政協冠縣委員會副主席,1987年2月任政協冠縣委員會主席、黨組書記。系解放軍第40軍-會代表,山東省模範轉業軍人。他在擔任冠縣人民醫院院長期間,做出了較大的貢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為人正派,辦事公道,工作勤奮,對人對己要求都很嚴。
王志浩(1916~1994),原名鵬程,曾用名王心奎,今清水鎮柳行頭村人。1935年在臨清山東省立第十一中學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校黨支部負責人。1937年中學畢業后,在冠縣發動群眾,組建武裝,開展抗日活動。1939年1月,任八路軍129師築先縱隊營教導員。當年調回冠縣工作,任中共冠縣縣委宣傳副部長、組織部長,1940年3月,任中共冠縣縣委書記。1945年8月,任中共冀南(魯西北)地委委員、組織部長。1947年秋,奉命隨軍南下,途中任南下新兵縱隊副政委。1948年9月後,任中共桐柏區三地委副書記、中共河南省南陽地委組織部長、河南省總工會副主席。1953年6月後,任華中鋼鐵公司黨委副書記、中共湖北省委工業部副部長。1960年9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代部長。嗣後,任中共湖北省委黨校副校長、黨委副書記。1979年7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員會書記,後為中共湖北省顧問委員會委員。1987年離休。
周泊,字子發,明代清淵鄉三里(今清水一帶)人。其人性情恬淡,有俊才。1540年(嘉靖十九年)中舉人。再參加進士試時,聽說權相嚴嵩縱子作惡的醜聞,感慨說:“這難道是我求官的時候嗎?”於是放棄考試,絕意功名。后其朋友殷士儋居權位,又勸他出來作官,他以笑置之,說:“我當初既然不參加科試,現在難道還能為五斗米折腰嗎?”終不仕。
耿錫華(1919~1945),原冀南軍區命名的殺敵英雄。生於今清水鎮錫華村一個農民家庭,自幼隨父務農,后以賣饃饃維持生計。1938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以推饃饃車子為掩護,為中共組織傳遞文件、張貼標語、散發傳單。建立村農會時,被推舉為會長。組建村民兵隊,任教導員。1943年,西焦庄及周邊村莊建立民兵聯防大隊,任聯防大隊長。1944年,率聯防大隊配合八路軍主力兩個連作戰,殲滅日偽軍80多名,身負重傷,被授予冀魯豫邊區“殺敵英雄”稱號。不久,調任區武委會主任。1945年7月9日,館、堂、莘、臨4縣的日偽軍500餘人合圍西焦庄,他在突圍時身中數彈,在與日偽軍肉搏中壯烈犧牲。冠縣抗日政府為紀念他,決定將西焦庄改名為“錫華村”。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