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碳中和的結果 展開

碳中和

節能減排術語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節能減排術語,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達峰則指的是碳排放進入平台期后,進入平穩下降階段。 簡單地說,也就是讓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

2020年9月22日,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1年3月5日,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

碳達峰(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與碳中和一起,簡稱“雙碳”。

社會背景


全球變暖是人類的行為造成地球氣候變化的後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製造得多。隨著人類的活動,全球變暖也在改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越來越多的問題。
2002年,南極洲一塊面積為3250平方公里的冰架脫落,並且在35天內融化消失;並且根據美國宇航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格陵蘭島平均每年要融化掉221立方公里的冰原,是1996年融冰量的兩倍。

詞語概念


“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負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被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這就是所謂的“碳中和”。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匯吸收儲存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人類所能做的是植樹造林;二是碳抵消,通過投資開發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潔技術,減少一個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抵消另一個行業的排放量,抵消量的計算單位是二氧化碳當量噸數。一旦徹底消除二氧化碳排放,我們就能進入凈零碳社會。

國際發展


1997年問世以來,“碳中和”的概念在西方逐漸走紅,實現了從“前衛”到“大眾”的轉變。
2006年,《新牛津美國字典》將“碳中和”評為當年年度辭彙。獲選主要原因在於它已經從最初由環保人士倡導的一項概念,逐漸獲得越來越多民眾支持,並且成為受到美國政府當局所重視的實際綠化行動。
2007年1月29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IPCP)在巴黎舉行會議,歷時五天的會議計劃在2月2號結束后發表一份評估全球氣候變化的報告。報告的初期版本預測,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升高2到4.5攝氏度,全球海平面將比現在上升0.13到0.58米。報告的初期版本中還提到,過去50年來的氣候變化現象,有90%的可能是由人類活動導致的。也有專家表示,有可能在報告的最終版本中改變措辭,把可能性改寫為99%。
2007版的《新牛津英語字典》中,“carbon neutral”這個字正式編列到字典當中。“碳中和”這個詞是通過指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然後透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達到環保的目的。
2013年7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提出的航空業“2020年碳中和”方案浮出水面。該方案提出航空業三大承諾目標:2009年-2020年,年均燃油效率提高1.5%;2020年實現碳排放量以2020年為頂峰,不再增長;在2050年將排放量削減至2005年的一半。該方案對各國各航空公司最實質的影響是要為2020年後超過排放指標的部分買單,交納實際上的“碳稅”。
2018年10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報告,呼籲各國採取行動,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土地、能源、工業、建築、運輸和城市領域展開快速和深遠的改革。
拜登在2021年4月22日的會議開幕式發言中宣布,將擴大美國政府的減排承諾,即到2030年將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50%,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各方舉措


中國

“2030”碳目標 2張
“2030”碳目標
2008年12月,中國首個官方碳補償標識——中國綠色碳基金碳補償標識發布。
2009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的兩會中特彆強調,要毫不鬆懈地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11月2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決定到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並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和行動。會議決定,到2020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並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
2018年8月1日,四川省舉行了“碳中和”項目啟動儀式,計劃於2018年10月在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500畝“碳中和”林,用20年時間增加碳匯,用以完全抵消本次會議產生的921噸碳排放總量。
2019年10月,第一期全國A級旅遊景區質量提升培訓班在陝西舉辦,並成為全國首個碳中和景區培訓班。
2020年12月24日,中國第一家從事碳中和基礎研究的機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
2021年1月,全國首個碳中和垃圾分類站落地四川成都,居民可以投放自己日常產生的可回收物,通過回收抵消碳排放量,還能獲得收益。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2021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其中一項重要議題,就是研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會議指明了“十四五”期間要重點做好的7方面工作。在業內專家看來,這次會議明確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定位,尤其是為今後5年做好碳達峰工作謀劃了清晰的“施工圖”。
這次會議的一大亮點就是,把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在國家經濟社會中的定位說清楚了,明確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這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1年2月,中國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其中就提到要加快港口岸電設施建設。船舶靠港期間使用岸電是減少大氣污染排放的有效措施,是交通運輸加快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實踐。
2021年4月10日,江蘇銀行正式發布國內銀行業首個“碳中和”行動方案。該行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氣候融資專項支持額度不低於2000億元,清潔能源產業支持額度不低於500億元,支持減污降碳、清潔能源、清潔交通、零碳建築等領域重點項目,推動實現碳減排超1000萬噸。
2021年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1年5月9日上午,西北大學與榆林市政府共建西北大學榆林碳中和科創中心簽約儀式,暨西北大學榆林碳中和學院揭牌儀式在榆林舉行。西北大學榆林碳中和學院定位“服務國家‘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聚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化石能源清潔利用、可再生能源、氫能、儲能、能源網際網路、碳經濟和政策研究等七大方向開展碳中和技術研發、轉化和推廣應用,重點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產業認知、基礎紮實、多學科交叉背景的複合型人才。
2021年5月13日,成都這座全國首個碳中和小屋運行近4月,減碳15.2噸。
2021年5月15日,2021年六五環境日中國國家主場活動碳中和林在青海省西寧市揭碑,標誌著中國大型活動碳中和項目在青海率先實施。
2021年5月,中國石化江蘇常州石油嘉澤加油站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近日正式投運,成為我國第一座實現碳中和的加油站。
2021年5月20日,尋找低碳“密碼”,爭做零碳先鋒——百萬青少年E60碳中和先鋒計劃20日在中福會少年宮啟動。該計劃旨在引導青少年樹立生態文明觀念,提升生態文明素養。
2021年5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揭牌成立,並舉辦碳中和與綠色發展論壇,邀請了來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300多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綠色低碳技術與碳中和發展路徑等熱點開展交流研討。
2021年5月,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聯合浙江銀保監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的指導意見》,在全國率先出台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十個方面25項舉措。
2021年5月,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正式獲得由北京綠色交易所頒發的“碳中和”證書,標誌著該產業園率先實現“碳中和”,成為全國首個實現“碳中和”的工業園區。
2021年5月30日,中科院“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提出“三端發力”體系。“三端發力”體系第一端是能源供應端,儘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發電、制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或能源供應系統”;第二端是能源消費端,力爭在居民生活、交通、工業、農業、建築等絕大多數領域中,實現電力、氫能、地熱、太陽能等非碳能源對化石能源消費的替代;第三端是人為固碳端,通過生態建設、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簡言之,就是選擇合適的技術手段實現“減碳、固碳”,逐步達到“碳中和”。
2021年7月,中國加快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
2021年7月15日,由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攜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寶武碳中和股權投資基金在滬簽約設立,總規模500億元,首期100億元。
2021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成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

美國

2001年6月11日,布希就任美國總統后突然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對於減緩全球變暖的努力而言,布希的決定無疑是沉重一擊。
2007年1月22日,幾家大型企業敦促美國總統布希,要求美國政府採取行動限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
2014年11月,奧巴馬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協議,承諾到2025年前將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26至28個百分點。中國也承諾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后開始逐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並會努力儘早實現。
2015年3月19日,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美國聯邦政府部門在2025年之前削減40%的溫室氣體排放。為達到這一目標,美國政府聯邦機構需要在2008年的排放總量水平上減少2100萬噸溫室氣體排放。

歐盟

2018年11月28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一項長期願景,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即將凈碳排放量降至零。根據歐盟委員會當天發布的新聞公報,這項長期願景反映了歐盟如何通過投資現實的技術方案、賦予民眾權利以及在金融、科研等關鍵領域協同行動,引領“碳中和”發展道路並保證社會轉型公平公正。
2021年7月,歐盟委員會計劃2050年實現碳中和。

北歐

2019年11月,北歐國家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和冰島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簽署一份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五國在聲明中表示,將合力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力度,爭取比世界其他國家更快實現“碳中和”目標。

日本

2020年10月26日,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報道,日本政府表示,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或能在日本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日本是世界上第五大碳排放國,日本此前的目標是到2050年將排放量減少80%,向英國和歐盟看齊,氣候分析師們將日本此前的這一承諾評為“嚴重不足”。
2021年4月22日,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日本將在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3財年的水平降低46%,遠高於之前26%的目標,並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韓國

2021年4月2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和機械業界在全北金堤自由貿易管理院舉行了“機械業界2050碳中和共同宣言儀式”,機械行業表示,積極響應文在寅政府2050碳中和目標,將開發提高能源效率的新技術,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巴西

2021年4月22日,在美國舉辦的線上領導人氣候峰會上,巴西總統博索納羅承諾:巴西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德國

2021年5月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證實德國新的至2045年實現氣候中和的目標。

企業抵消


第一步:計算碳足跡,建立低碳體系。
碳足跡計算是針對企業所有可能產生溫室氣體的來源,進行排放源清查與數據搜集,以了解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源及量化所搜集的數據信息,是邁向實現碳管理的第一步。碳排放報告核查則是由第三方對排查所得出的數據信息的擔保陳述提供正式的書面聲明。
第二步:減少碳排放
通過對企業排放源清查,詳細了解企業的碳排放源及量,相應地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從而減少因企業生產運營等活動中所產生的碳排放。
第三步:實現碳中和
通過購買自願碳減排額的方式實現碳排放的抵消,以自願為基本原則,即交易的中和方式。碳中和的實現通常由買方(排放者)、賣方(減排者)和交易機構(中介)三方來共同完成。

社會活動


周迅參加碳中和活動
周迅參加碳中和活動
英國最大的零售商特斯科超市的商品上,甚至貼上顯示“碳足跡”的標籤,消費者可知該產品從生產、加工、運輸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總量。
2003年,美國電影演員迪卡普里奧就付錢在墨西哥植樹,因此宣稱自己是美國第一個碳補償公民。
2007年3月31日晚上7:30,悉尼開始停電一小時,以此警醒世人,全球變暖已經是現實,每個人都應該為此做些什麼。4月報道,位於英國柴郡的阿什頓·海耶斯是一個擁有1000多人口的小村莊。15個月之前,這裡建成了英國的第一個“碳中和”村。10月,歐洲搖滾音樂愛好者舉辦了一次環保音樂節,他們在活動中推行了這一環保方法。從而使“碳中和”這一詞讓更多的人所熟知。
2009年3月9日,周迅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區親善大使的身份出現在北京倡導碳補償活動見面會,並自掏腰包購買可抵消08年的航空里程量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238棵樹苗。8月5日,中國第一個碳中和企業誕生。8月5日,天平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購買奧運期間北京綠色出行活動產生的8026噸碳減排指標,用於抵消該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來至2008年底全公司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成為第一家通過購買自願碳減排量實現碳中和的中國企業。11月17日,上海濟豐完成我國首筆碳中和交易。

圖書作品


《中國能源轉型:走向碳中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4月)

研究機構


東南大學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
2020年12月11日,東南大學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揭牌。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
2020年12月24日,中國第一家從事碳中和基礎研究的機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
山西碳中和戰略創新研究院
2021年3月11日,山西碳中和戰略創新研究院成立。該研究院是山西省首家“碳中和”研究院。
西北大學榆林碳中和學院
西北大學榆林碳中和學院揭牌儀式於2021年5月9日上午在榆林舉行。該學院是全國第一所培養“碳中和”領域專門人才的新型研究型學院。
西北大學榆林碳中和科創中心
2021年5月9日,西北大學與榆林市人民政府共建西北大學榆林碳中和科創中心簽約儀式在榆林舉行。
西北大學陝西省碳中和研究院
2021年5月9日,西北大學陝西省碳中和研究院在榆林揭牌成立。
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
2021年5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揭牌成立。

示範園區


2020年11月6日,信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正軍代表信陽市人民政府與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簽訂了《關於共同推進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綠色發展和產業升級合作協議》。協議的簽訂標誌著國內首個碳中和示範園區正式啟動建設。

排放情況


汽車
一輛每年在城市中行程達到2萬公里的大排量汽車釋放的二氧化碳為2噸。發動機每燃燒1升燃料向大氣層釋放的二氧化碳為2.5公斤。
人體
每人每天通過呼吸大約釋放1140克的二氧化碳。但是,只要光合作用存在,那麼生產食物消耗的二氧化碳與通過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基本保持平衡。
植物
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夜晚釋放。因此植物的二氧化碳凈排放量為零。一棵中等大小的植物每年能吸收大約6公斤的二氧化碳。
電腦
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
間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10.8公斤。
暖氣
使用煤油作為燃料的暖氣一年向大氣層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為2400公斤。使用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900公斤,電暖氣則只有600公斤。
洗衣機
間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7.75公斤。
冰箱
間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6.3公斤。
進口水果
用飛機運輸1噸芒果或梨,飛行里程為1萬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為3.2噸。

影視作品


2005年,好萊塢影片《辛瑞那》成為第一部碳中和影片。
2006年,美國前副總統艾伯特·戈爾執導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時也計入了碳中和成本。

發展歷程


2021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成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