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上海俄文學校的結果 展開
- 上海俄文學校
- 全國重點大學
- 上海外國語大學俄語系
上海俄文學校
上海俄文學校
徠上海俄文學校創辦於1949午12月,即上海外國語大學前身。1994年,學校升格為上海外國語大學,並成為國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建的首批學校。1996年,學校被列為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
上海俄文學校於1956年,更名為上海外國語學院。
1963年,學校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列為教育部直屬高校。
60年書香翰墨、桃李芬芳,學校已在社會上取得良好的聲譽,在國際上獲得了一定的影響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中共中央華東局和上海市委決定在上海創辦一所培養俄語人才的高等學校。學校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第四部為基礎,於1949午12月正式成立,校名為上海俄文學校,最初校舍為寶山路原暨南大學二院,1950年2月遷至東體育會路原暨南大學一院,即現校址。
1950年,學校增設英語班,更名為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外文專修學校。
1952年3月,南京華東軍區政治部附設外文專修學校學員150餘人併入該校。
1952午8月,學校已初具規模,設俄、英、緬、越南、印尼5個語種。
1952午下半年,全國始行統一招生,同時開始院系凋整。根據教育部指令,該校東方語言文學系師生併入北京大學,只設俄語專業。9月,學校改名為上海俄文專修學校;11月,又改名為上海俄文專科學校,學製為3年。10月,經過全國第一次統考的應屆高中畢業生正式入學。
1956午6月,學校先後招收7期學生共3998人,已畢業2087人,在校學生1900餘名(含研究生),教師241名,其中蘇僑教師90人,中國教師151人。
1956年6月,國務院批准我校增設英、德、法語專業,學制定為4年,正式改名為上海外國語學院。1957年,山東大學等院校的學生轉來我校學習。
1958年,根據教育部關於全國外語院系調整方案,上海第一師範學院外語系英語專業併入我校。同年,我校開辦夜校部,設英、德、法、俄4個語種,第l批學員2200人入學。與此同時,該校接受上海市委財貿部和上海市外貿局的委託,開設外貿外語系,設英、德、法、日、阿拉伯、西班牙等6個語種。
1961年初,上海外貿學院成立,該校外貿外語系6個語種的師生全部轉入該院。
1962年,上海外貿學院停辦,其外貿外語系師生並回我校,學校重新恢復外貿外語系建制。
1963年9月,國務院批准該校為全國重點高校,直屬教育部領導。同年,由該校和上海市教育局共建的附屬外國語學校招生開學。
1964年,增設出國留學預備人員培訓部。同年8月,上海外貿學院復辦,該校外貿外語系再一次轉回陔院。
19徠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該校被迫停課。
1968年8月,軍宣隊、工宣隊進駐學校。
1970年開辦試點班招收學員32名(設英、德兩個語種)。
1972年2月,根據上海市教育局決定,上海外貿學院併入我校。同年5月,學校恢復招生,學制3年,從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招收新生入學,至1976年前後共收5批學生2542人。
1972年10月,在該校設在安徽風陽縣的“五七”幹校開辦外語培訓班,設英、俄、德、法、日、阿拉伯、西班牙等7個語種,連續3年共收上海地區應屆高中畢業生600餘名。
1976年10月,“四人幫”垮台;1977年恢復統考招生,11月,進駐學校的工、軍宣隊全部撤離。1978年,學制恢復為4年,並開始招收學位研究生,學校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正規。同時,上海外貿學院復校,有關人員轉回該院工作。
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為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學校於1979年恢復出國培訓部,成立出版社及各類研究機構、圖書資料中心和外語考試中心。同年,我校和徐匯區區政府共同創辦分校(今為上海大學國際商業學院)。
自80年代起,學校為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需要,在辦學體制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總的目標是把單科性的專業外語學院逐步改辦成多科性應用文科類的外國語大學。
1994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學校正式改名為 上海外國語大學。同年,該校被列為國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同建設的首批學校之一。
1996年,學校通過國家教委“211工程”的部門預審。